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方案

《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方案》是為穩步推進貴州省“無廢城市”建設,根據《關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制定的方案。

2023年3月30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印發《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3月30日
  • 發布單位:貴州省生態環境廳
發布信息,方案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2023年3月30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印發《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方案》。

方案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穩步推進我省“無廢城市”建設,根據《關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標
推動貴陽市、安順市開展“十四五”時期全國“無廢城市”建設,鼓勵其他市(州)及有條件的縣級行政區積極開展省級“無廢城市”及“無廢細胞”建設,形成貴陽市、安順市率先突破,其他城市梯級推進的“無廢城市”集群,為“十五五”進一步推進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打好基礎。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科學指導“無廢城市”建設
1.堅持統籌謀劃,協同一體推進。科學指導地方因地制宜編制“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充分吸納省內“十四五”相關規劃、行動方案等關於固體廢物管理內容作為主要任務,強化統籌謀劃理念,一體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2.培育“無廢細胞”,助力“無廢城市”建設。鼓勵各地創建“無廢園區、無廢醫院、無廢學校、無廢小區、無廢鄉鎮”等“無廢細胞”,全面提升公眾參與度、認知度和滿意度,厚植全民“無廢理念”,助推“無廢城市”建設。
(二)推進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
1.加強創新體系建設。針對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難點、堵點,開展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平台建設,積極探索綜合利用路徑,加快形成創新成果並實現產業化套用。依託貴州大數據優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套用,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
2.推動工業技術改造。推廣套用先進工藝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工業數位化智慧型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強化生產過程資源的高效利用、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鼓勵產廢企業加強生產過程管理、最佳化固廢處理工藝,提高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品質,降低綜合利用難度。
3.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按元素價值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實施一批規模化、高值化綜合利用項目,著力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三)推行農業綠色生產,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1.推動農業現代化綠色發展。加大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力度,推動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農林廢棄物高效利用。研究推廣機械深耕精細化還田、秸稈快速腐熟等秸稈還田技術,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
2.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發展種養有機結合的循環農業,集成推廣“畜—糞(肥)—果(蔬)”“稻魚鴨”等模式。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為抓手,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按照“前端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採用“種養結合”、“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等模式。
(四)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垃圾“三化”水平
1.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以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引領,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推行生態設計,提高產品可回收性。引導實體銷售、快遞、外賣等企業嚴格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有關規定,避免過度包裝,可採取押金、以舊換新等措施加強產品包裝回收處置。嚴格落實國家關於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產、銷售和利用的要求。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可循環化,減少郵政快遞寄件二次包裝。鼓勵使用再生紙製品,加速推動無紙化辦公。督促餐飲經營單位開展“光碟行動”,引導消費者適量消費,提倡節約文明用餐,建立制止餐飲浪費的長效機制。
2.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體系。進一步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方式。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加強收集站(點)的環境衛生管理。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轉運設施,加大運輸環節監管力度,防止運輸過程“拋、滴、漏”,杜絕生活垃圾“先分後混”“混裝混運”。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以30戶以上自然村寨為單位,集中解決收集站點布置缺漏、重複布置、破損嚴重等問題,按照《貴州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技術導則》規範合理配置收集站點。
3.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設。加快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各市(州)按照處理能力與服務範圍內垃圾清運量相匹配、選址點位與服務範圍內垃圾運輸距離經濟合理等原則,鼓勵採用共建共享方式,積極推動《貴州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20-2030年)》實施。明確飛灰處置途徑,以市(州)為單位結合服務範圍、運距等因素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設施,保障飛灰安全處置。加快補齊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短板。結合當地廚餘垃圾特徵和收集情況合理選擇處理工藝,按照科學評估、適度超前原則,採取集中與分散處置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採用區域共建共享方式,統籌推進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行收運處置一體化,探索建立市場化的建設和運行模式,提升廚餘垃圾處理水平。構建有害垃圾“收、運、處”體系,確保有害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置。
4.加強分類處理產品資源化利用。加強餐廚廢棄物、廚餘垃圾和農村有機易腐垃圾處理技術套用,加大堆肥、沼液、沼渣等產品在農業、林業生產中的推廣套用。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轉型升級,依託優質再生資源企業和經營服務網點,完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推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延長再生資源產業鏈條,實現應收盡收、再生利用。
(五)聚焦轉型升級,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
1.進一步加快推進資源化利用建材套用。在建設工程中推廣以工業固體廢物為原材料的高性能混凝土、新型牆體材料、普通混凝土製品及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推動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2.重點區域推進裝配式建築規模化發展。以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中心城區和貴安新區直管區為裝配式建築發展積極推進地區,其他區域為鼓勵推進地區。大力推進政府投資項目採用裝配式建造,積極培育發展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示範項目。
3.加快推進綠色建材工程套用。加大綠色建材產品研發力度,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產業,帶動本地建材企業按綠色建材要求轉型升級,引導綠色建材評價向綠色建材認證轉變,積極鼓勵和推動企業進行綠色建材認證,打造綠色建材產業化示範基地。推進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六)強化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1.加強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開展危險廢物污染治理攻堅專項行動。落實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退役費用預提和管理辦法,探索建立危險廢物跨省轉入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點對點”定向利用豁免管理。開展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試點,優先支持鉛蓄電池、礦物油等生產企業依託銷售網點回收其產品使用過程產生的危險廢物。強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規範化處置、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環境監管。推進危險廢物處理全過程溯源監管,嚴厲打擊違法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2.強化危險廢物處置和風險防範。依法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產業化規模化布局,推動危險廢物處置產能與本省需求相匹配。加快補齊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能力短板。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能力和水平提升,支持大型企業內部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支持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實行收集轉運處理一體化,逐步淘汰工藝落後、規模小、能耗和環境風險安全隱患較大的企業。加強醫療廢物分類管理,深入推進醫療廢物可追溯信息系統建設,建立醫療廢物協同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提升重大疫情下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有序推進水泥窯、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危險廢物。
(七)加強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完善各類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的部門職責邊界。完善固體廢物統計範圍、口徑、分類和方法。實行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強固體廢物管理信息透明度。深化固體廢物分類分級管理、生產者責任延伸、跨區域處置生態補償等制度創新,提升綜合管理效能。
2.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推廣套用,加大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強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模式創新。梳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現行管理技術標準,結合《貴州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固體廢物相關技術標準規範。
3.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市場體系。最佳化市場營商環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落實有利於固體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的稅收、價格、收費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強“無廢城市”建設的市場化投融資機制和商業模式探索,深化政銀合作,更好發揮社會資本的市場配置作用。
4.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監管體系。完善固體廢物環境信息管理,打通多部門固體廢物相關數據,形成高效監管格局和服務模式。健全環保信用評價體系,推動將工業固體廢物重點產生單位和利用處置單位納入環保信用評價管理。在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全面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環境監管模式,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嚴厲打擊利用進口“洋垃圾”加工生產企業的違法行為。加快開展區域內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治理排污單位排污許可證核發,督促和指導企業全面落實固體廢物排污許可事項和管理要求。三、實施步驟
(一)建立“無廢城市”梯隊。貴陽市、安順市按照關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開展“十四五”時期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十四五”時期其他年度申報省級“無廢城市”的,可由市(州)或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報送省生態環境廳。
(二)制定實施方案。申報省級“無廢城市”的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參照本方案任務和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見附屬檔案),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後報送省生態環境廳,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專家評審。
(三)組織開展實施。實施方案經評審通過後實施,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建立專門工作機制,制定廢物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逐級細化分解各項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加強工作調度、督導和考核,確保實施方案落地落實見效,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四)開展總結評估。建設期間,相關城市對“無廢城市”建設總體情況、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進行總結,形成總結報告,並於次年1月底前報送省生態環境廳。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級有關部門對各地“無廢城市”建設進行技術指導,並適時總結各地“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經驗,把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制度化,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加強推廣套用。
(五)核查與命名。相關城市組織實施建設後,對照通過評審後實施方案的建設指標自查,已基本達到建設目標的,可向省生態環境廳提出核查命名申請。省生態環境廳在收到核查命名申請後,組織省級核查,通過省級核查的相關城市,省生態環境廳按程式審議通過後,命名為貴州省“無廢城市”,有效期3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級有關部門構建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切實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組織和指導力度,有效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各項工作。相關城市根據“無廢城市”建設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協調機制,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二)加大資金支持。省級有關部門要強化政策資金統籌,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支持力度。建設“無廢城市”的城市要完善政策體系,結合財力統籌安排資金,將“無廢城市”建設相關資金納入政府預算。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三)強化技術支撐。積極引入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專業團隊,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用基礎平台。充分發揮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作用,推動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成果共享和轉化。支持產廢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重點突破源頭減量、過程減害與高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以貴州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為平台,強化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全過程監管,輔助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快速掌握轄區內固廢現狀,為其監管決策、預警回響等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
(五)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新聞媒體及“兩微一端”等新興媒體資源,積極宣傳“無廢城市”理念與意義,提高全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倡導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方式。
附屬檔案: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為指導城市做好“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動城市大幅度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促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降低固體廢物危害性,最大限度降低固體廢物填埋量,穩步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以關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為指導,結合我省實際制定《貴州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則,由5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61個三級指標組成。
一級指標主要包括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最終處置、保障能力、民眾獲得感等5個方面。二級指標主要覆蓋工業、農業、建築業、生活領域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以及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與民眾獲得感等17個方面。三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具體細化和量化,共61項。
將三級指標劃分為三類:第I類為必選指標(標註★),共25項,來源於關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是各地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均需落實的約束性指標,見附表1。第II類為可選指標,共33項,來源於關於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環固體〔2021〕114號),是各地依據城市類型、特點及任務安排進行選擇的指標,見附表2。第III類為省級特色可選指標,共3項,來源於《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貴州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是適用於我省無廢城市建設而選擇的指標,見附表3。此外,鼓勵各地結合自身發展定位、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經濟技術基礎等差異性,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自行在附表3中設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自選指標。各項指標數據主要來源於現有統計調查數據和專項調查數據。
附表1 “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必選指標)
序號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說明
1
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工業源頭減量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
指標解釋:指納入固體廢物申報登記範圍的工業企業,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該指標是用於促進全面降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方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工業增加值。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
2
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
指標解釋:指納入固體廢物申報登記範圍的工業企業,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的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該指標是用於促進全面降低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方法: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工業增加值。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
3
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業企業占比★
指標解釋:指需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工業企業中,按《清潔生產審核評估與驗收指南》(環辦科技〔2018〕5號)要求通過審核評估的工業企業數量占比。城市應重點抓好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行業清潔生產審核。該指標用於促進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從源頭控制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削減固體廢物產生量,減少進入最終處置環節的固體廢物量。
計算方法: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業企業占比(%)=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工業企業數量÷需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工業企業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4
綠色礦山建成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新建、在產礦山中完成綠色礦山建設的礦山數量占比。綠色礦山指納入全國、省級綠色礦山名錄的礦山。該指標用於促進降低礦產資源開採過程固體廢物產生量和環境影響,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礦業轉型與綠色發展。
計算方法:綠色礦山建成率(%)=完成綠色礦山建設的礦山數量÷新建、在產礦山總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自然資源局。
5
建築業源頭減量
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
指標解釋:指當年城市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占比。綠色建築是指達到《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或省市級相關標準的建築。該指標用於促進城市建築垃圾源頭減量,提高建築節能水平。
計算方法: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新建綠色建築面積總和÷全市新建建築面積總和×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
6
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生活領域源頭減量
生活垃圾清運量★
指標解釋:指城市全市域(包括城市和農村)範圍內收集和運送到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數量。該指標用於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
7
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指標解釋: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包括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的比率。城市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具體類別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作為自選指標,如煤矸石綜合利用率、粉煤灰綜合利用率等。該指標用於促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減少工業資源、能源消耗。
計算方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當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8
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
指標解釋:指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與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包括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的比率。該指標用於促進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減少工業資源、能源消耗。
計算方法: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當年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9
農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秸稈綜合利用率★
指標解釋:指秸稈肥料化(含還田)、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總量與秸稈可收集資源量(測算)的比率。該指標用於促進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實現部分替代原生資源。鼓勵各地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計算方法:秸稈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量÷秸稈可收集資源量(測算)×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10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
指標解釋:指綜合利用的畜禽糞污量與畜禽糞污總量的比率。畜禽糞污產生量和綜合利用量根據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系統確定。該指標有助於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各地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計算方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量÷畜禽糞污產生總量(測算)×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11
農膜回收率★
指標解釋:指農膜回收量占使用量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提高農膜回收水平。
計算方法:農膜回收率(%)=農膜回收量÷農膜使用量×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12
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
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指標解釋:指該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量占建築垃圾產生量的比值。根據《建築垃圾處理技術標準》(CJJ/T134-2019),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包括土類建築垃圾用作制磚和道路工程等用原料,廢舊混凝土、碎磚瓦等作為再生建材用原料,廢瀝青作為再生瀝青原料,廢金屬、木材、塑膠、紙張、玻璃、橡膠等作為原料直接或再生利用。該指標用於促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資源、能源和其他建築材料的開採和生產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計算方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量÷建築垃圾產生量(估算)×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
13
生活領域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指標解釋:指未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和填埋設施進行處理的可回收物、廚餘垃圾的數量,占生活垃圾產生量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
計算方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量÷生活垃圾產生量×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
14
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回收率★
指標解釋:指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的回收量與可回收物產生量的比率。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主要指未經患者血液、體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輸液瓶(袋)。該指標用於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的回收水平。
計算方法: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回收率=可回收物的回收量÷可回收物產生量×100%。
數據來源: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
15
固體廢物最終處置
危險廢物處置
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下降幅度★
指標解釋:指城市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與基準年相比下降的幅度。該指標用於促進減少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提高工業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計算方法: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下降幅度(%)=(基準年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評價年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基準年工業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16
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納入醫療廢物收運管理範圍(包括城市和農村地區),並由持有醫療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進行處置的醫療衛生機構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提高醫療廢物收集處置能力。
計算方法: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納入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的醫療衛生機構數量÷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衛生健康委。
17
固體廢物最終處置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下降幅度★
指標解釋:指當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與基準年相比下降的幅度。該指標用於促進減少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
計算方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下降幅度(%)=(基準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評價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基準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18
生活領域固體廢物處置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
指標解釋:指城市全市域(包括城市和農村)範圍內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無害化處理能力占全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發展以焚燒為主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計算方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無害化處理能力÷(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無害化處理能力+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無害化處理能力+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能力)×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
19
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
指標解釋:指無害化處置的城鎮污水污泥量與城鎮污水污泥總產生量的比率。該指標用於促進城鎮污水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提升無害化處置水平。
計算方法: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無害化處置的城鎮污水污泥量÷城鎮污水污泥總產生量×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
20
保障能力
制度體系建設
“無廢城市”建設地方性法規、政策性檔案及有關規劃制定★
指標解釋:指城市涉及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地方性法規、政策性檔案、有關規劃出台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制定“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政策性檔案,推進相關工作。
數據來源:負責“無廢城市”建設的相關部門。
21
“無廢城市”建設協調機制★
指標解釋:指市委巿政府牽頭組織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負責,生態環境、發展改革、經信、住建、農業、商務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組織協調機制,以及工作專班、協作機制建設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形成“無廢城市”建設的有效工作機制。
數據來源:負責“無廢城市”建設的相關部門。
22
市場體系建設
“無廢城市”建設項目投資總額★
指標解釋:指“無廢城市”建設相關項目資金投入總額。項目資金渠道來源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資金(含基本建設投資資金和相關專項資金)、地方政府部門自籌資金(指地方政府部門的各種預算外資金以及通過社會籌集的資金)、企業自籌資金、其他資金。該指標用於促進政府有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相關項目的投資。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銀保監會派出機構或地方金融監管局及相關部門。
23
保障能力
監管體系建設
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化監管情況★
指標解釋:指落實新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關於信息化建設的相關要求,城市建成覆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管理數據的信息化監管服務系統,通過打通生態環境、住建、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各部門相關數據,實現全過程信息化追溯相關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城市加強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打通多部門間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壁壘。
數據來源:各相關部門。
24
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全市域範圍內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數量占所有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線索數量的比例。該指標反映對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和工作成效,用於促進加大監管執法力度,震懾和防範固體廢物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計算方法: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率(%)=城市全巿域範圍內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數量÷城市全市域範圍內所有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線索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
25
民眾獲得感
民眾獲得感
公眾對“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的滿意程度★
指標解釋:反映公眾對所在城市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等固體廢物管理現狀的滿意程度。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公眾對“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的滿意程度。
數據來源:第三方調查。
註:數據來源單位供參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涉及的主管部門
附表2 “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可選指標)
序號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說明
1
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工業源頭減量
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的企業占比
指標解釋:綠色工廠是指按照《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36132)和相關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級綠色工廠。該指標用於促進工廠減少有害原材料的使用,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計算方法: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的企業占比(%)=開展綠色工廠建設的企業數量÷城市在產企業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工信局。
2
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循環化改造、綠色園區建設的工業園區占比
指標解釋:指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園區循環化改造、綠色園區建設的各級各類工業園區數量。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綠色園區建設可推動實現區域內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對現有工業園區開展改造升級,建成生態工業園區、循環化園區、綠色園區;對新建園區,應按照生態工業園區、循環化園區、綠色園區建設標準開展建設。對擁有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的城市,本項為必選指標。
計算方法: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循環化改造、綠色園區建設的工業園區占比(%)=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循環化改造、綠色園區建設的工業園區數量÷城市在產工業園區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3
城市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碳排放強度降低幅度
指標解釋:指城市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碳排放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的碳排放強度相對基準年的降低幅度。該指標用於引領促進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工業企業不斷降低碳排放強度,為城市整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
計算方法:城市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碳排放強度降低幅度(%)=(基準年城市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碳排放強度—評價年城市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碳排放強度)÷基準年城市重點行業工業企業碳排放強度×100%。
數據來源: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
4
農業源頭減量
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中有效期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占全市主要食用農產品的比例。綠色食品是根據《綠色食品標誌管理法》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及相關產品;有機農產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生產加工,並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區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經國家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農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是指在特定區域(原則上以縣域為單元)內生產、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具有顯著地域特徵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並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登錄公告和核發證書的農產品。該指標用於促進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發展,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促進種養平衡和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計算方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面積÷主要食用農產品面積×100%(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重疊面積不重複計算,主要食用農產品面積指統計年鑑中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與茶葉、水果面積之和)。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
5
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農業源頭減量
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占比
指標解釋:指城市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數量占全市畜禽養殖場總數的比例。根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活動工作方案(2018-2025年)》,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是指以標準化、現代化生產為核心,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產品安全、管理先進,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級畜禽規模養殖場(含輪牧牧場)。該指標用於促進推廣畜禽養殖規模化、規範化發展。
計算方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占比(%)=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數量÷畜禽養殖場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6
建築業源頭減量
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
指標解釋:指當年城市新建建築中裝配式建築面積占比。裝配式建築是指用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該指標用於促進裝配式建築套用,推動城市建築垃圾源頭減量。
計算方法: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全市新建建築面積總和×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
7
生活領域源頭減量
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城區和縣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小區數量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系統市區全覆蓋。
計算方法: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的城市居民小區數量÷城市居民小區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
8
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建制鎮、鄉和鎮鄉級特殊區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行政村數量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系統鄉村全覆蓋。
計算方法: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的行政村數量÷市域範圍內行政村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發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
9
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寄出的快件(含郵件)中,使用符合《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及相關標準的綠色包裝材料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快遞綠色包裝的推廣套用。
計算方法: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快遞綠色包裝使用量÷快遞包裝使用總量×100%。
數據來源:市郵政管理局。
10
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農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秸稈收儲運體系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納入秸稈收儲運體系的行政村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提高秸稈收集水平,有助於推動秸稈的資源化利用。
計算方法:秸稈收儲運體系覆蓋率(%)=納入秸稈收儲運體系的行政村數量÷市域範圍內行政村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11
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農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納入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的行政村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提高畜禽糞污收集水平,有助於推動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
計算方法: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覆蓋率(%)=納入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的行政村數量÷有畜禽養殖的行政村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12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
指標解釋: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量占產生量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建設,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計算方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量÷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量(測算)×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13
化學農藥施用量畝均下降幅度
指標解釋:指當年全市域畝均化學農藥施用量與基準年相比下降的幅度。該指標用於促進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
計算方法:化學農藥施用量畝均下降幅度(%)=(基準年畝均化學農藥施用量—評價年畝均化學農藥施用量)÷基準年畝均化學農藥施用量×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部門。
14
化學肥料施用量畝均下降幅度
指標解釋:指當年全市域畝均化學肥料施用量與基準年相比下降的幅度。該指標用於促進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
計算方法:化學肥料施用量畝均下降幅度(%)=(基準年畝均化學肥料施用量—評價年畝均化學肥料施用量)÷基準年畝均化學肥料施用量×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部門。
15
生活領域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再生資源回收量增長率
指標解釋:指當年再生資源回收量相對於基準年再生資源回收量的增長率。再生資源類別包括報廢機動車、廢鋼鐵、廢銅、廢鋁、廢塑膠、廢紙、廢玻璃、廢舊輪胎等。該指標用於促進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
計算方法:再生資源回收量增長率(%)=(評價年再生資源回收量—基準年再生資源回收量)÷基準年再生資源回收量×100%。
數據來源:市商務局。
16
車用動力電池、報廢機動車等產品類廢物回收體系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納入車用動力電池、報廢機動車等回收體系的產品類廢物產生單位(汽車銷售、維修企業等)數量占產品類廢物產生單位總數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產品類廢物的收集回收,有助於提升產品類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計算方法:車用動力電池、報廢機動車等產品類廢物回收體系覆蓋率(%)=納入產品類廢物回收體系的產生單位數量÷產品類廢物產生單位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
17
固體廢物最終處置
危險廢物處置
社會源危險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納入危險廢物收集處置體系的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建設期間可以高校及研究機構實驗室、第三方社會檢測機構實驗室、汽修企業為主)數量占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總數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提升社會源危險廢物的收集處置能力。
計算方法:社會源危險廢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納入危險廢物收集處置體系的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數量÷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總數×100%。
數據來源:涉及社會源危險廢物的主管部門。
18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
完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含尾礦庫)綜合整治的堆場數量占比
指標解釋:指完成綜合整治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含尾礦庫)占比。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指我國各工業領域在生產活動中年產生量在1000萬噸以上、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大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和電石渣等。該指標用於促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的規範管理。
計算方法:完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含尾礦庫)綜合整治的堆場數量占比(%)=完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含尾礦庫)綜合整治的堆場數量÷需要開展綜合整治的堆場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
19
農業固體廢物處置
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
指標解釋:指採取焚燒、化制等工廠化方式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病死畜禽數量占病死畜禽總數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
計算方法: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集中無害化處理的病死畜禽數量÷病死畜禽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20
保障能力
制度體系建設
“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情況
指標解釋:指將“無廢城市”建設重要指標及成效納入城市、縣區各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政績考核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無廢城市”建設相關部門持續高效開展工作。
數據來源:市委組織部門、監察部門。
21
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的單位數量(機關、企事業單位、飯店、商場、集貿市場、社區、村鎮)
指標解釋:指按照“無廢城市”建設要求開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飯店、商場、集貿市場、社區、村鎮等單位數量(含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礦山、綠色園區、綠色商場等綠色創建工作的單位)。各地因地制宜編制“無廢城市細胞”行為守則、倡議、標準等,並推動實施。該指標用於促進“無廢城市細胞”推廣建設,推動實現綠色生活和綠色生產方式。
數據來源:各相關部門。
22
保障能力
市場體系建設
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範圍的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數量占比
指標解釋:指城市納入環境信用評價的固體廢物相關企業占全部固體廢物相關企業的比例。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指固體廢物產生企業,以及從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等經營活動的各類企業。該指標用於促進固體廢物相關企業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
計算方法: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範圍的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數量占比(%)=納入環境信用評價的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數量÷全部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23
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覆蓋率
指標解釋: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數量占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總數的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計算方法: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覆蓋率(%)=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數量÷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銀保監會派出機構或地方金融監管局。
24
“無廢城市”綠色貸款餘額
指標解釋:指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支持“無廢城市”建設的綠色貸款餘額。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建立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銀髮〔2018〕10號)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修訂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銀髮〔2019〕326號)建立的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綠色貸款包括支持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的貸款。貸款餘額可以反映國內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該領域的貸款規模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相關機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貸款支持力度。
數據來源: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
25
“無廢城市”綠色債券存量
指標解釋:指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支持“無廢城市”建設的綠色債券存量。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關於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的通知》(銀髮〔2021〕96號),綠色債券是指將募集資金專門用於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式發行並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券存量可以反映國內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該領域的市場規模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相關機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融資支持力度。
數據來源: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
26
保障能力
市場體系建設
政府採購中綜合利用產品占比
指標解釋:指城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納入政府採購的綜合利用產品價值占政府採購總值的比例。綜合利用產品指納入《國家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並按《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要求通過評價的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該指標用於促進政府採購綜合利用產品。
計算方法:政府採購中綜合利用產品占比(%)=政府採購中綜合利用產品價值÷政府採購總值×100%。
數據來源:各相關部門。
27
技術體系建設
主要參與制定固體廢物資源化、無害化技術標準與規範數量
指標解釋:指城市內各機構作為主要完成單位在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資源化、無害化等方面參與制定的技術標準與規範的數量。技術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規範包括各級技術規範、導則和指南。該指標用於促進固體廢物資源化、無害化技術的標準化,有助於促進相關成熟技術在全國範圍推廣套用。
數據來源:各相關部門。
28
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關鍵技術工藝、設備研發及成果轉化
指標解釋:指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開展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相關關鍵技術工藝和設備研發及工程套用示範的數量。該指標有助於促進提升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的科技水平。
數據來源:各相關部門。
29
監管體系建設
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指標解釋:指參照《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指標體系》,對全市域範圍內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進行規範化管理抽查考核評估得到的合格率。該指標用於促進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30
涉固體廢物信訪、投訴、
舉報案件辦結率
指標解釋:指城市涉固體廢物信訪、投訴、舉報案件中,經及時調查處理、回復的案件占比。該指標用於促進相關部門做好固體廢物信訪、投訴、舉報案件的應對和處理。
計算方法:涉固體廢物信訪、投訴、舉報案件辦結率(%)=及時調查處理、回復的涉固體廢物案件數量÷城市涉固體廢物信訪、投訴、舉報案件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31
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案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覆蓋率
指標解釋:指對城市轄區內年度發生的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條件的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案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覆蓋率。該指標用於嚴厲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全面推進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計算方式: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案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覆蓋率=對年度發生的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案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數量÷年度發生的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條件的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案件總數×100%。
數據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32
民眾獲得感
民眾獲得感
“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培訓普及率
指標解釋:指“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培訓開展情況,包括通過電視、廣播、網路、客戶端等方式,對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等開展宣傳教育培訓等的情況;城市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基礎設施向公眾開放情況等。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加強公眾對“無廢城市”建設的了解程度。
數據來源:第三方調查。
33
政府、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環境組織、公眾對“無廢城市”建設的參與程度
指標解釋:指政府、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環境組織、公眾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程度,例如參加生活垃圾分類、塑膠製品的減量替代、廚餘垃圾減量等情況。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不斷提升“無廢城市”建設的全民參與程度。
數據來源:第三方調查。
註:數據來源單位供參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涉及的主管部門
附表3 “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省級特色自選指標)
序號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說明
1
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生活領域源頭減量
30戶以上自然村寨收運設施覆蓋率
指標解釋:垃圾收運設施覆蓋30戶以上自然村寨的數量占30戶以上自然村寨數量比例。該指標用於促進各地實現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在30戶以上自然村寨全覆蓋。
計算方法:30戶以上自然村寨收運設施覆蓋率(%)=垃圾收運設施覆蓋30戶以上自然村寨的數量÷30戶以上自然村寨數量×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
2
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生活領域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指標解釋:生活垃圾中物質回收利用和能源轉化利用的總量占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百分比。該指標用於促進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利用水平。
計算方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量÷生活垃圾產生量×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
3
固體廢物最終處置
生活領域固體廢物處置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指標解釋: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占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百分比。該指標用於促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計算方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生活垃圾產生量×100%。
數據來源:市住建局、市統計局。
...
...
...
...
...
註:數據來源單位供參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涉及的主管部門

內容解讀

一、《方案》的編制背景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022年1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提出: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2021年12月10日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提出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市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貴州省僅貴陽市、安順市入選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城市,其他城市(如畢節市、銅仁市、興義市等)也希望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二、《方案》的主要目標
推動貴陽市、安順市開展“十四五”時期全國“無廢城市”建設,鼓勵其他市(州)及有條件的縣級行政區積極開展省級“無廢城市”及“無廢細胞”建設,形成貴陽市、安順市率先突破,其他城市梯級推進的“無廢城市”集群,為“十五五”進一步推進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打好基礎。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方案》的主要任務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科學指導“無廢城市”建設。堅持統籌謀劃,協同一體推進;培育“無廢細胞”,助力“無廢城市”建設。二是推進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促進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工業技術改造;提高綜合利用水平。三是推行農業綠色生產,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農業現代化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四是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垃圾“三化”水平。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設;加強分類處理產品資源化利用。五是聚焦轉型升級,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快推進資源化利用建材套用;重點區域推進裝配式建築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綠色建材工程套用。六是強化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加強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強化危險廢物處置和風險防範。七是加強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監管體系。
四、《方案》的實施步驟
(一)建立“無廢城市”梯隊。貴陽市、安順市開展“十四五”時期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其他城市可由市(州)或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二)制定實施方案。申報省級“無廢城市”的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三)組織開展實施。實施方案經評審通過後實施。
(四)開展總結評估。建設期間,相關城市對“無廢城市”建設總體情況、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進行總結。
(五)核查與命名。相關城市已基本達到建設目標的,通過省級核查後,命名為貴州省“無廢城市”,有效期3年。
五、《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級有關部門構建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切實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組織和指導力度。
(二)加大資金支持。省級有關部門要強化政策資金統籌,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支持力度。
(三)強化技術支撐。積極引入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專業團隊,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用基礎平台。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以貴州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為平台,強化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全過程監管,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
(五)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新聞媒體及“兩微一端”等新興媒體資源,積極宣傳“無廢城市”理念與意義,提高全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倡導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