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貴州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是根據有關檔案要求,結合貴州省實際,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編制的規劃。

2022年7月18日,貴州省能源局、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貴州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18日
  • 發布單位:貴州省能源局、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通過過程,規劃目錄,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通過過程

2022年7月18日,《貴州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貴州省能源局、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予以印發。

規劃目錄

前言 1
一、發展基礎及背景 2
(一)主要成就 2
(二)主要問題 3
(三)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4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6
(一)指導思想 6
(二)基本原則 6
(三)發展目標 8
三、主要任務及實施路徑 9
(一)最佳化煤炭產業布局 9
(二)加大優質產能釋放 10
(三)增強煤炭保供能力 10
(四)提高煤礦安全保障 11
(五)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13
(六)加快煤礦智慧型發展 15
(七)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17
四、節能與環境影響評價 19
(一)節能評價 19
(二)環境影響評價 20
五、保障措施 24
(一)加強黨的領導 24
(二)完善實施機制 24
(三)健全政策法規 24
(四)強化規劃引領 25
(五)加強科技創新 25
(六)強化供應保障 26
(七)加大資金投入 26

規劃全文

前言
根據《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做好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做好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有關事項的說明》、《貴州省“十四五”能源規劃工作方案》等檔案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編制了《貴州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全面評價我省煤炭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狀況,總結“十三五”煤炭產業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分析煤炭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我省煤炭工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方針、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提出保障措施。《規劃》是我省煤炭行業巨觀調控、引導企業投資行為、全力以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的行動綱領,對鞏固貴州在國家綜合能源戰略地位、推動我省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基礎及背景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依靠科技創新為煤炭工業轉型升級賦能,有力推動了煤炭產業安全、高效、綠色、智慧型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1.煤炭資源保有量逐年增加。2015年至2020年,煤炭資源勘探工作卓有成效,全省煤炭保有資源/儲量年均增長3.9%,煤炭保有資源/儲量逐年提升。
2.優質產能釋放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建成投產大中型礦井105處,大中型煤礦占正常生產建設礦井的比例逐年提升。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如期完成,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淘汰落後產能目標,30萬噸/年以下煤礦全部淘汰退出。兼併重組任務順利收官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3.煤炭供應能力逐步上升。“十三五”期間原煤產量和省內煤炭消費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在“十三五”期間穩步增長。
4.原煤入洗(選)能力逐年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省洗(選)煤項目建設穩步增加,2020年原煤洗(選)能力達14025萬噸/年,較2015年增加1880萬噸/年,年均增長3.7%,原煤洗(選)能力不斷提升。
5.煤礦機械化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我省著力推進煤礦“兩化”升級改造,2020年底全省正常生產煤礦輔助系統智慧型化達到100%,機械化率較2015年提高41% ;10處煤礦通過了智慧型化採煤工作面升級改造驗收。
6.煤礦安全事故總量總體下降。建立了全省煤礦分級監管制度,率先套用煤礦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系統和煤礦安全監管執法信息化系統深入實施煤礦瓦斯防治六個專項行動,通過加大災害治理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十三五”期間煤礦安全生產形勢與“十二五”相比總體趨好,百萬噸死亡率同比“十二五”期間下降55.6%。
7.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十三五”期間,全省加大對煤礦瓦斯和煤矸石等煤炭開發共、伴生資源的有效利用,截至2020年底,全省煤礦瓦斯利用率由2015年的33%提升到52%。
(二)主要問題
一是煤炭產業結構尚需進一步最佳化。煤炭產業集聚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煤礦安全生產基礎仍較薄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煤層賦存狀況和地質情況掌握程度不足,煤礦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的現狀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高層次人才短缺。科研能力較弱,技術研發創新性和本土化建設還缺乏主動性,從業人員結構不合理。
四是煤礦企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綠色開採技術推廣及資源綜合利用仍有差距。
(三)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結構將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能源技術革命加速演進,非化石能源替代步伐加快,生態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的實施,對煤炭行業發展既是新的機遇、也是新的挑戰。煤炭行業必須轉變觀念,全面、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加快向生產智慧型化、管理信息化、產業分工專業化、煤炭利用潔淨化轉變,加快建設以綠色低碳為特徵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1.機遇
(1)煤炭產業發展迎來難得機遇。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明確了貴州建立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在畢節、六盤水、黔西南布局建設大型煤炭儲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全省煤炭行業將迎來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2)煤炭工業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慧型發展已成為煤炭行業發展普遍形態,煤炭生產實現自動化、智慧型化,煤炭產品實現高端化、定製化,煤炭利用實現多元化、精細化,礦山安全高效,職工健康有保障,煤炭供應有保障,煤炭行業才能實現全要素全過程高質量發展。
(3)煤炭行業與科技創新緊密融合。面對能源革命新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煤炭行業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突破煤炭安全綠色智慧型化開發和清潔高效低碳化利用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重大技術創新示範引領,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構建開放合作創新生態,有力支撐引領煤炭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對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提升生產效率效益、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挑戰
(1)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艱巨複雜。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煤炭作為基礎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是我省的重要產業支柱,行業轉型任務異常艱巨。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我省煤炭消費總量、強度雙控政策措施將更加嚴格,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還將持續下降,煤炭總量增長空間越來越小,倒逼煤炭工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2)保障能源安全面臨重大考驗。隨著國家淘汰落後產能力度不斷加大,周邊五省煤炭產業將逐步收縮或退出,西南地區煤炭需求缺口不斷擴大。貴州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億噸級煤炭基地,在西南地區保障煤炭安全穩定供應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迎來新挑戰。
(3)煤礦安全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多,瓦斯災害作為我省主要至災因素沒有從根本上得以改,隨著開採深度的不斷增加,部分煤礦由低瓦斯向高突礦井演變、無衝擊地壓危險向弱衝擊或強衝擊演變,水文地質類型由簡單向複雜或極複雜演變,災害防控難度不斷加大。部分煤礦安全投入不足,辦礦管礦能力較弱,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發展的形勢不容樂觀。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機遇,全力以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為引領,深化煤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推動煤炭產業技術升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現代煤炭產業體系,全面推行智慧型化開採、綠色開採,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在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推動礦區生產生活環境持續改善,不斷提高礦區職工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新時代貴州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新篇章。
(二)基本原則
1. 最佳化布局與保障供應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推動,依照有關法律和規定推進區域最佳化布局,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和鼓勵優質資源與優質企業相結合,有序釋放優質產能,增加穩定保供年限,提高煤炭運輸保障能力和分級分質利用水平,推動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高全省煤炭安全穩定供應保障能力。
2. 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相結合。繼續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佳化煤炭生產、產品和組織結構,推動建立煤炭上下游協同發展機制;創新發展理念,激發市場活力,堅持依靠科技創新,持續推進行業智慧型化轉型,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3. 資源配置與規劃調整相結合。強化頂層設計,以全省煤礦最佳化布局及資源整合方案為基礎,進一步提高煤炭資源勘查精度,紮實推動全省新一輪煤炭礦區總體規劃修編,以有利於骨幹企業發展、有利於災害治理、有利於機械化智慧型化生產為原則,多規融合,以礦區規劃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產能儲備。
4. 轉型升級與產能釋放相結合。以煤礦生產智慧型化、管理信息化、組織專業化、上下游協同大數據化為引領,著力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有序釋放優質產能,提升高效供給,轉型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產品,保障貴州煤炭產業經濟平穩運行,建設現代化煤炭經濟新體系。
5. 生態優先與綠色發展相結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與發展底線原則,守護好青山綠水,培育好金山銀山。依法妥善處理現有礦區與各類保護區的關係,對保護區內煤炭礦業權實行分類處置,確保各類生態系統保護安全穩定。加強綠色開採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推廣力度,統籌推進煤炭生產、運輸、儲存和消費清潔化,拓展煤炭分級、清潔、高效消費空間,促進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6. 立足省內與輻射周邊相結合。強化區域保障作用,以煤炭基礎能源優勢,構建西南地區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加強區域協作,省內煤炭在滿足省內需求自給的前提下,穩定輻射周邊省份需求供給。
7. 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結合。深化以政策驅動、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建設,堅持縱向驅動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建立行業需求人才培訓基地,強化主體企業人才培養和創新主體意識,加強行業創新性科技人員的培養。引導新需求,開闢新基建,聚力新發展,形成新時期貴州煤炭發展新業態。
(三)發展目標
圍繞“安全、高效、綠色、智慧型”四大發展方向,提出發展目標,推動貴州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
煤炭生產布局明顯改進。大中型煤礦占比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全省生產煤礦產能2.5億噸,原煤產量1.8億噸。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十四五”時期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總人數、事故總起數同比“十三五”時期進一步下降。
煤礦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25年,公告生產煤礦綜采、綜掘工作面基本實現智慧型化,建設一批智慧型煤礦。
煤炭綠色開採技術廣泛推廣。到2025年,進一步提升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和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炭入洗(選)率和焦煤入洗率進一步提升;礦井水100%達標排放,推動充填工作面建設。
三、主要任務及實施路徑
立足煤炭資源稟賦,以構建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清潔高效利用全產業鏈、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行業現代化治理體系、全行業共享受益體系和經濟發展新動力為重點任務,推動煤炭行業技術創新、兩化改造和災害治理,加快推進煤炭產業集中、結構最佳化和均衡生產,促進全省煤炭安全生產和穩定供應,實現貴州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最佳化煤炭產業布局
推進煤炭資源勘探,進一步加大煤炭礦區規劃詳查和後備區勘查補查力度,提高勘查精度,準確掌握煤炭資源分布、煤層賦存狀況以及地質條件等,增強煤炭資源保障能力,為煤炭資源最佳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撐。著力推動煤炭資源最佳化布局,科學最佳化原有規劃礦井邊界和規模,增設空白區礦權,提高產能儲備,推動礦權向龍頭企業和大型煤炭企業匯集,做大單井規模。依法妥善處理現有礦權與各類保護區的關係,對保護區內煤炭礦業權實行分類處置,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選址要注意避開自然保護區,確保各類生態系統保護安全穩定。合理引導資源向有能力、有實力的優強企業集中,逐步將集中連片未配置資源主要配置給優強企業,支持優強煤炭企業做大做強主業。全力做好“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切實保障全省煤炭項目用地需求。堅持規劃先行,有序推動露天煤礦建設,嚴格生態恢復治理,對資源條件好,符合規劃和規劃環評要求的露天煤礦項目,納入省級重點項目管理。嚴格落實“邊開採、邊治理、邊復墾復綠”要求,通過露天開採削峰填谷,平整土地,做到土地改造、土壤改良與資源開發相結合,增加標準農田。
(二)加大優質產能釋放
支持具備最佳化資源配置條件的煤礦通過擴大、置換等方式調整最佳化礦區範圍,支持保留煤礦與相鄰探礦權、採礦權整合,形成規模化的煤炭開發格局,通過大礦建設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新建礦井及技改工程建設,確保新建礦井及技改工程早竣工早投產。對煤層賦存條件適合露天開採的資源,按照國家和省內有關規定科學有序推進露天開採,支持有條件的礦井由井工開採轉為露天開採或淺部露天+深部井工開採。
探索出台綠色開採配套鼓勵性政策,推廣綠色開採技術及裝備,合理化解煤矸石堆放問題,引導煤炭企業開展矸石井下充填、保水開採等綠色開採方式。分類推進現有煤礦整改提升,加快實施“六個一批”分類處置,對現有煤礦按照“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盤活一批、淘汰一批”分類推動整改,加快培育釋放優質產能。
(三)增強煤炭保供能力
推動具備條件的煤炭企業再重組,培育一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支持通過併購、股權劃轉、股權置換等做大做強煤炭主業,保障煤炭供應。在畢節、六盤水、黔西南布局建設大型煤炭儲配基地,深化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結合煤炭資源分布、消費流向、鐵路及公路運輸規劃,在畢節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布局建設大型煤炭儲配基地,構建西南地區煤炭產、運、儲、用系統。落實和完善最低最高庫存制度,增加儲備能力,,配套建設煤炭物流園區,推動煤炭物流標準化建設。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為主體、地方政府儲備為補充,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相結合、戰略儲備與商業儲備並舉,建立多元、合理、靈活、互補的煤炭儲備體系,起到電煤市場“穩壓器”“蓄水池”的功能作用。
深入推進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培育3~5 家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建立健全公正、規範、有序、開放的銷售體系。鼓勵煤炭、電力企業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開展“合作經營”模式;最佳化“來料加工”煤電聯營,推動產銷協同,促進煤炭定製化生產。探索建立包括現貨交易、期貨交易、短期協定、中長期協定等煤炭交易機制。強化誠信建設,促進“中長期供煤協定”落實,建立失信黑名單和聯合懲戒約束機制,增強契約約束力,提高契約履約率,推動煤炭企業按契約要求保質保量保價完成供煤任務。
進一步完善煤炭集運、中轉聯運、儲配等基礎設施,增強煤炭物流和公共服務功能。推動建立物聯網、數位化煤炭物流供應鏈體系,發展煤炭智慧物流。建設煤炭交易大數據平台,建立煤炭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和消費信息共享機制。發展動力煤、煉焦煤期貨交易,提高金融服務煤炭經濟能力。
(四)提高煤礦安全保障
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治理體系,推動煤礦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從業人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切實提升礦工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裝備、培訓的一體化提升,推動建立責任全覆蓋、管理全方位、監管全過程的煤礦安全生產綜合治理體系。認真落實屬地監管和國家監察職責,實行監管監察領導幹部聯繫指導制度,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生產舉報制度。煤礦企業定期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建立和實施重大風險定期分析研判和公示、預警信息會商及分級發布制度,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做到風險感知到位、管控措施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健全隱患自查自改閉環管理機制,完善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強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加大煤礦安全標準化力度,切實推動煤礦安全標準化的動態達標,探索煤礦分級現場考核機制,強化標準化動態監管,持續開展達標煤礦現場抽查,推動煤礦標準化動態達標。落實煤礦安全應急回響機制,提升預警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精準性,加強煤礦應急能力建設,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積極推進煤礦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重大災害治理技術交流合作,開展災害治理科研和技術攻關,推廣套用瓦斯防治、水害防治、防滅火等先進適用技術裝備。
加快推進煤礦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所採集的各類數據進行“智慧型分析、預知預判”,為監管監察工作提供智慧型輔助決策。開發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和管理通用信息系統,鼓勵企業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實現煤礦企業超產量、超強度、超能力等重大隱患的遠程巡查及防控。
加強煤礦職業安全與健康監管機制建設,建立完善煤礦職業病防治機制和信息化監管平台,健全完善煤礦職業病防治支撐體系。
建立煤礦安全評價、檢測機構和專業檢測隊伍等煤礦安全服務綜合平台,強化主管部門對煤礦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監管。創新服務模式,針對安全生產基礎差、難度大、人才匱乏的煤礦企業,推廣煤礦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煤礦企業的精準服務模式,鼓勵技術能力強、水平高的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參與煤礦企業的安全技術管理,充分發揮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技術能力,提升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五)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持續加強關鍵技術攻關。重點攻關綠色安全無人開採、煤層氣(煤礦瓦斯)壓裂抽采技術、煤炭井下液化(氣化)開採、圍岩控制等關鍵技術,在無人開採、無井開採、基礎能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著力發展。加強行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辦平台,支持省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聯合開展科研攻關、試驗示範和套用推廣。力爭突破煤炭地質保障、綠色高效開採、深加工、煤層氣、礦區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等領域的重大關鍵技術。加快薄與較薄煤層綜采工作面自動化開採技術與裝備、大傾角煤層安全高效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發,著力解決煤機成套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可靠性和穩定性問題。
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以提高效率為核心,積極推廣智慧型工作面綜采、110工法、薄煤層和急傾斜煤層機械化、岩巷快速掘進、定向鑽機瓦斯治理技術、瓦斯地質及瓦斯動態預測可視化、低濃度瓦斯利用、井下充填開採等先進工藝技術。加強煤炭集成創新,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煤炭行業的集成套用,服務煤炭生產、災害預防預警、煤炭物流、行業管理等工作。
加快重大科技示範工程建設。推進企業技術升級改造示範工程,加快煤礦企業實施機械化、自動化改造,推動企業綠色發展,開展採掘智慧型機械化試點示範。積極引導社會投資,開展智慧型採掘建設,試驗全斷面硬岩盾構機,積累套用參數和智慧型化設備使用經驗,探索符合貴州實際的智慧型機械化採掘工藝,推動智慧型礦山(井工煤礦少人與無人工作面智慧型化開採)建設示範工程、煤層氣高效開發與利用示範工程和瓦斯治理示範工程建設,總結形成經驗逐步推廣。以重大示範工程帶動自主創新,加快貴州省技術裝備研發套用,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裝備體系。
有序推動科研平台建設。根據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結合煤炭智慧型採掘重大科技產業工程榜單。
推動行業技能人才培養。制定貴州省煤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強化人力資源的培養,加強人才儲備。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鼓勵引導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主動創新體系,鼓勵骨幹企業、社會高科技公司、裝備製造企業等加大對煤炭行業科技的投入,建立國家縱向投入、地方鼓勵引導、企業示範推廣多元化科技創新投融資和套用體系,推動成果產業化,提升國產化水平、智慧財產權自主化和市場競爭力,使煤炭技術與裝備具有更強的後發優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煤炭科技人才培養和儲備,加強煤礦職工技能培訓,為煤炭科技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六)加快煤礦智慧型發展
持續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支持省內科研院所、中介服務機構、煤礦企業與國內外先進科研團隊、技術廠家合作組建區域性技術服務中心和專業化技術服務隊伍,引進先進技術攻克貴州省智慧型煤礦建設中的關鍵性難題。從“工法、標準、裝備”三個層面深入推動智慧型化煤礦研發和建設,運用人工智慧、5G通信技術、無井式煤炭地下氣化、原位流態化開採、110工法、透明礦山等變革性技術,破解貴州煤炭開採面臨的瓦斯大、煤層薄、傾角大、構造複雜等難題。
加大示範項目的推廣力度。積極推動智慧型煤礦重要設備生產製造企業以股份制、租賃制、託管制等多種合作方式參與智慧型建設。針對不同礦區煤層賦存條件,從建設理念、系統架構、智慧型技術與裝備、綜合管理、經濟投入等方面,制定並實施科學、合理、先進的煤礦智慧型化建設方案。資源條件好、技術實力強、管理能力優的煤礦企業在實現輔助系統智慧型化、採煤工作面智慧型化、掘進工作面智慧型化的基礎上,推動人工智慧、5G通信技術、煤礦機器人與煤礦開採技術的深度融合,建設生產管理、安全保障、生態保護全過程智慧型化運行的智慧型煤礦。。
促進大數據與行業融合。依託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推動煤炭行業與大數據、雲計算、AI、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融合與滲透,加快形成以技術創新、套用創新、模式創新為核心的新型經濟形態,在技術上衍生智慧礦山等創新路線,推進行業監管線上化、煤炭交易透明化、運行維護無人化、安全預警網路化、煤炭消費互聯化,最終構建智慧煤炭系統新形態。一是促進大數據與煤炭行業監管融合。進一步完善貴州“能源雲”平台,利用煤炭調度與經濟運行、資源規劃與項目建設、煤炭生產與監測分析、安全監管與災害預警等功能模組,促進煤炭行業數據匯集,藉助大數據分析手段,著力構建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為特徵,以信息互通、數據共享、信息資源高度整合、大數據套用不斷深入為內涵的“智慧監管”體系,及時形成反饋報告和預警信息支持行業監管決策,實現調度統計、地理信息、預測預警、視頻監控、目標管理五大功能,提升行業監管和服務能力。二是促進大數據與煤炭交易服務融合。打造開放、共享、高效的貴州煤炭交易大數據平台,積極收集各區域交易中心數據,鼓勵煤炭產業鏈上的供需企業通過此交易平台進行詢價和競價,打破數據孤島,解決數據體系不完善、採集渠道不暢通、數據時效性不強等問題,以此進一步提升煤炭價格指數基礎數據的採集質量與效率。借鑑國內知名指數編制發布機構領先的運營模式,將該平台建設成公開、透明、專業的煤炭價格指數發布平台,快速推進貴州省煤炭價格指數體系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三是促進大數據與煤礦智慧型化運維服務融合。打造我省煤礦智慧型化設備運維服務平台,以全省實施煤礦智慧型化、機械化升級改造為基礎,藉助物聯網數據實時採集上傳技術及大數據云計算分析手段,對全省煤礦智慧型化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實時跟蹤和故障遠程診斷,採用大數據手段有效維護煤礦智慧型化系統運行安全,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鞏固提升全省煤礦智慧型機械化升級改造成果。四是促進大數據與煤炭生產安全預警融合。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煤炭產業重大災害防治能力,在開發貴州瓦斯地質大數據分析平台、貴州省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預警動態分析平台、貴州煤礦瓦斯治理工程及其效果監管平台的基礎上,打造煤礦、縣、市(州)、省四級煤炭生產安全預警平台,提升煤炭安全生產預測預警及管理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
加強全壽命周期運維服務和人才培養。已建成的智慧型煤礦,加強系統運行維護管理,確保系統長期穩定可靠運行。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技術廠家、中介機構、國有大礦技術人才和培訓實訓基地資源優勢,制定培訓計畫,開展智慧型煤礦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訓,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才整體素質,為智慧型煤礦建設和套用提供基礎保障。
(七)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有序推廣煤炭綠色開採技術,推動保水開採、充填開採、煤炭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採技術的套用,因地制宜推廣套用110工法、充填開採及煤炭地下氣化開採等先進技術及工藝,加快煤礦瓦斯、煤矸石、礦井水資源化利用。全面摸排具備綠色開採條件的煤礦情況,對列入綠色開採名錄的礦井優先開展試點,引領區域內煤礦積極開展綠色開採。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強綠色開採前沿理論研究和裝備、工藝、材料、技術攻關,研究制定我省煤炭綠色開採技術標準,不斷提升綠色開採技術管理水平,降低綠色開採成本。
“十四五”期間,堅持煤層氣地面開發和煤礦瓦斯抽采,有序開展煤炭地下氣化試點。對全省煤層氣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布局,加大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力度。
“十四五”期間,實施煤矸石污染專項治理,因地制宜推行沿空留巷、充填開採、煤矸石不升井等綠色開採技術,減少煤矸石排放量,鼓勵利用煤矸石發電、築基鋪路、生產新型建築材料等,逐步消耗存量煤矸石。
“十四五”期間,生產礦井全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礦井水100%達標排放,鼓勵以綠化灌溉、噴灑防塵、生產補水、設備冷卻、巷道沖洗、鑽孔施工等利用方式復用處理後的礦井水。
四、節能與環境影響評價
(一)節能評價
貴州發展以煤為主的循環經濟,挖掘煤炭與煤伴生資源潛力,促進節能減排,實現資源綜合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有效降低資源開發強度,從源頭上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控制並逐步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模式,推進煤炭清潔生產,實現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戰略舉措。主要從煤礦設計、煤礦準入、煤礦生產、煤炭洗選加工、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等五個方面進行節能。
1.煤礦設計。煤礦設計需符合清潔高效生產的要求,優先採用資源回收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要有對固、液、氣體廢棄物、共伴生資源和餘熱等進行綜合利用的措施,有污染物治理措施,並做到達標排放。嚴格按照核准(審批)的煤礦建設規模進行設計,所有系統、裝備、設施選用經過能效認證的安全、高效、節能和環保設備,在開拓布局上集約生產。在源頭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其節能減排因素,達到節能設計的效果。
2.煤礦準入。行業部門在煤礦準入中要把能耗作為建設項目設計和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把排污總量指標作為建設項目設計和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行業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主管部門要適時推出煤礦設計、建設、生產節能指導方案,建立能耗量化體系,緊扣行業發展規律和節能環保大局,不斷提高節能與環保標準,促進貴州省煤礦高標準建設。
3.煤礦生產。生產礦井必須按照節能減排要求,採用高新技術裝備,有計畫地更新改造現有生產環節和裝備,加強煤礦生產管理,堅持清潔生產,合理布置採掘工作面,提高採掘機械化程度,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定期測試、提升、運輸、壓風和排水等系統能耗。
4.煤炭洗選加工。推動採用大中型高效節能設備,減少物流中轉環節,加強對現有洗(選)煤廠技術改造,淘汰落後工藝,減少電耗、水耗和介質消耗,積極發展動力煤入洗(選),高硫、高灰動力煤必須全部入洗(選),提高煤炭分級分質利用。
5.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按照清潔高效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制定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煤矸石、煤泥、瓦斯必須進行綜合利用。矸石不得長期堆放,因地制宜推行沿空留巷、充填開採、煤矸石不升井等綠色開採技術,減少煤矸石排放量,鼓勵利用煤矸石築基鋪路、實施新型建築材料。鼓勵建設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電廠,推動瓦斯“先抽後建”示範工程,提高瓦斯抽采率和利用率,逐步消耗存量煤矸石。
(二)環境影響評價
1.煤炭生產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
(1)煤炭開採對地表水影響分析。煤炭開採產生污廢水主要是各煤礦工業場地生活污水、礦井井下排水等。其中,井下排水是從巷道和採掘面不斷湧出的地下水,其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與廢水的水質有關,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懸浮物、Fe、Mn等;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工業場地單身宿舍、浴室和食堂等排水,其水質基本與城市生活污水相似,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SS、氨氮等。
根據老礦區生產礦井實際情況,只要切實貫徹環保政策,落實環保措施,井下排水處理後不僅可以達標排放,同時還能回用於生產用水;工業場地內生活污水經有效治理後,能滿足排放標準,同時也可用作地面綠化、灑水用水。因此,煤炭開採產生污廢水經有效治理後,對區域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一般不會降低其環境功能類別。
(2)煤炭開採對地下水影響分析。煤炭開採不可避免的將對區域地下水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其影響情況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在生產過程中,開採區域內地下水含水層受到破壞,各受影響含水層中地下水全部進入採區內,以礦井水形式排至地表,可能導致原地下水系統水位、水量減少,區域地下水資源量受到影響。二是由於煤礦污廢水排放對區域地下水水質產生一定影響,固體廢棄物堆放過程中產生淋濾液對地下水水質產生不利影響。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經驗,煤炭開採對區域地下水環境影響主要是對區域地下水資源量的影響,水質影響相對較小。
(3)煤炭開採對大氣影響分析。煤炭開採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TSP、SO2、氮氧化物,此類污染物的排放將對區域大氣環境產生一定影響。
(4)煤炭開採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煤炭開採過程中產生固體廢物主要是井下矸石及工業場地生活垃圾,加強對此類固體廢物及時有效的處理處置措施,避免占用土地和破壞生態
(5)煤炭開採生態環境影響分析。井工礦開採中,受開採影響,地層內部應力平衡發生變形,在重力作用下,可能引起了頂板岩體發生變形、移動、裂縫、大面積冒頂,並局部延伸到地表面,可能造成了土地裂縫、沉陷。
2.恢復治理煤炭生態對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1)地表水影響防治措施及對策。加強礦井水、生活污水治理,確保污廢水達標排放;提高礦井水、及生活污水綜合利用率。鼓勵將處理後的礦井水及生活污水送至化工企業或電廠等用水大戶作生產用水。
(2)地下水影響防治措施及對策。提高礦井水綜合利用率,加強地下水長期觀測工作。
(3)大氣影響防治措施及對策。嚴格按照《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貴州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相關要求,確保各煤礦企業鍋爐廢氣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針對煤炭生產過程中的揚塵應採取相應的防塵措施,必要時可設定通風除塵裝置和噴霧灑水降塵措施,以滿足《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相應標準。
(4)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根據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做好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
(5)生態治理措施。按照“誰開採、誰治理”的原則,強化同步開展生態修復和土地復墾治理,嚴格落實煤礦企業生態修復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監管責任。對主體缺失的關閉煤礦,由屬地縣級人民政府承擔環境恢復治理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好關閉煤礦生態修復工作。強化環保設施運行監管,確保煤礦污染物線上監測數據真實、準確,接受社會監管。同時按照《貴州省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實施辦法》進行礦山修復市場化探索,鼓勵企業、社會團體或者個人投資,參與煤礦生態修復治理。
3.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煤炭開採過程中將對區域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在採取相應預防減輕措施及恢復治理措施後,各類污染物排放量將大幅減少,煤礦建設對區域環境影響程度相應降低。此外,根據目前煤礦礦山環境治理情況分析,全省煤炭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十四五”期間,各煤礦企業應結合生產實踐制定合理有效的環境保護制度與措施,進一步降低煤礦開採帶來的環境影響,以獲得發展與生態雙贏的局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煤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加強統籌協調,落實第一責任人,壓實工作責任,做好項目調度、問題梳理、跟蹤落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前期及建設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全面調動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和水平,為實現本規劃目標任務提供根本保證。
(二)完善實施機制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地方煤炭政策及相關標準制定和修訂工作。指引露天煤礦建設工作,加強煤炭有序釋放存量產能過程。完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建立專家庫,針對清潔煤先進技術進行評選,促進煤炭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遏制投機資本惡意炒作,防止煤炭價格大起大落。落實主體責任,履行一崗雙責,完善工作機制,出台配套政策,細化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確定目標任務,加強指導協調,落實推進工作機制,強調全過程監管,加強跟蹤評估,協調解決突出問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三)健全政策法規
探索促進煤炭產業發展的規範性政策措施,建立完備的支持煤炭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嚴格落實新建、改擴建煤礦最低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完善煤炭準入管理制度,嚴格煤炭地質勘查、開辦煤礦準入。建立健全畢節、六盤水、黔西南三地大型煤炭儲配基地配套政策法規,完善煤炭交易市場體系,鼓勵煤炭供、儲、需三方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完善露天開採、綠色低碳、清潔高效、智慧型安全等煤炭產業政策及地方性法規,制定與之配套的經濟政策和制度。
(四)強化規劃引領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以規劃引領發展,多規合一協同推進,提升規劃的調控和約束能力,適時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和末期評估。加強資源配置及最佳化布局與煤炭礦區總體規劃修編科學銜接,有序安排煤礦建設項目,確保規劃有序實施和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嚴格執行產業準入政策和項目基本建設程式,進一步完善項目審批條件,加強審批、建設、生產過程監管和評估,根據規劃實施情況,及時做好規劃調整。
(五)加強科技創新
支持大型優勢煤炭企業增加科技研發投入,建立技術中心或工程技術研究院,發揮科技攻關主體作用,增強政府鼓勵引導效能,支持已有平台和中心進行整合,聯合開展技術創新。推進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不斷提高信息化、智慧型化裝備水平,推動行業高效化、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發展。鼓勵具備條件高校開設智慧型採礦工程專業,實施機械化和智慧型化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計畫。規範煤礦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和長期穩定執業管理,鼓勵企業、高校、中介機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職工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完善煤炭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
(六)強化供應保障
改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保障煤炭產能合理充裕,完善煤炭中長期契約制度,進一步增強政府可調度儲煤能力,完善儲備調節機制,適時收儲投放,促進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增強鐵路煤炭集疏運配套能力。建立健全煤炭需求回響機制,必要時合理調節煤炭消費。
(七)加大資金投入
發揮政策性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煤礦的建設和安全投入,加大大礦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煤礦企業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必須按照規定提足安全生產費用,用好煤炭保障供應獎勵資金和加大煤礦安全生產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獎補資金,監管企業做到“專戶專儲、專款專用”;監管煤礦完善煤礦安全避險設施,超前治理重大災害,合理規劃採掘接續,加強煤礦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確保煤礦生產安全平穩進行。

內容解讀

《規劃》圍繞“安全、高效、綠色、智慧型”四大發展方向,提出發展目標,推動貴州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
《規劃》是貴州省煤炭行業巨觀調控、引導企業投資行為、全力以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的行動綱領,對鞏固貴州在國家綜合能源戰略地位、推動我省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十四五”期間,貴州省煤炭生產布局明顯改進。大中型煤礦占比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全省生產煤礦產能2.5億噸,原煤產量1.8億噸。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十四五”時期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總人數、事故總起數同比“十三五”時期進一步下降。
煤礦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25年,公告生產煤礦綜采、綜掘工作面基本實現智慧型化,建設一批智慧型煤礦。
煤炭綠色開採技術廣泛推廣。到2025年,進一步提升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和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炭入洗(選)率和焦煤入洗率進一步提升;礦井水100%達標排放,推動充填工作面建設。
《規劃》立足煤炭資源稟賦,以構建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清潔高效利用全產業鏈、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行業現代化治理體系、全行業共享受益體系和經濟發展新動力為重點任務,推動煤炭行業技術創新、兩化改造和災害治理,加快推進煤炭產業集中、結構最佳化和均衡生產,促進全省煤炭安全生產和穩定供應,實現貴州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最佳化煤炭產業布局、加大優質產能釋放、增強煤炭保供能力、提高煤礦安全保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煤礦智慧型發展、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等七大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