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

《貴州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是依據《“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關於推動生 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若干意見》《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貴州省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計畫(2021-2030 年)》《貴州省整體提升衛生健康水平攻堅行動計畫(2021-2030 年)》以及貴州省“十四五”相關專項規劃編制,主要闡明貴州省“十四五”時期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要求、 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明確政府工作重點,有效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檔案,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發展職責的重要依據。

《貴州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貴州省政府批覆同意,省發展改革委等21部門於2022年12月聯合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12月15日
  • 發布單位: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公安廳貴州省民政廳、貴州省司法廳、貴州省財政廳、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貴州省商務廳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各市(州)人民政府:
    《貴州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
貴州省教育廳
貴州省公安廳
貴州省民政廳 
貴州省司法廳
貴州省財政廳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
貴州省商務廳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
貴州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貴州省廣播電視局
貴州省體育局
貴州省統計局
貴州省醫療保障局
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
貴州省婦女聯合會
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
2022年12月15日

內容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推動公共服務發展,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豐富多層次多樣化生活服務供給,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是我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重大舉措,是貫徹省委省政府“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的重要行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 進擴大消費需求、構建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是推動 實施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的重 要抓手,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 求,對增強全省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 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規劃依據《“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關於推動生 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若干意見》《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貴州省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計畫(2021-2030 年)》《貴州省整體提升衛生健康水平攻堅行動計畫(2021-2030 年)》以及我省“十四五”相關專項規劃編制,主要闡明我省“十四五”時期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要求、 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明確政府工作重點,有效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檔案,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發展職責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主要涵蓋“七有兩保障”,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需要說明的是,從服務供給的權責分類來看,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前者主要依據國家和省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範圍和內容確定,是保障全體人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由政府承擔保障供給數量和質量的主要責任,引導市場主體和公益性社會機構補充供給;後者包括普惠性的托育服務和養老服務、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優質醫療服務、改善性住房服務,是為滿足公民更高層次需求、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場自發供給不足的公共服務,政府通過支持公益性社會機構或市場主體,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推動重點領域非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發展,實現大多數公民以可承受價格付費享有。此外,還包含以“七有兩保障”為主的完全由市場供給、居民付費享有的生活服務,主要涉及醫療衛生服務、 養老服務、文化旅遊、智慧廣電、體育服務、家政服務等, 是為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服務需求,是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政府主要負責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相關行業規範可持續發展,做好生活服務與公共服務銜接配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三類服務之間的邊界將隨之發生變化,公共服務體系的範圍、 水平和質量都將穩步有序擴大、提升。本規劃的重點是補齊我省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推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擴容提質。
本規劃實施期為 2021—2025 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完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後,我省“十 四五”進入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新階段,公共服務發 展基礎顯著增強,但也面臨新的形勢。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和不穩定不確定 因素明顯增多的複雜局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堅 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脫貧 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 會,“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規劃得到有效落實,公共服務 能力顯著增強,覆蓋城鄉的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展基礎顯 著加強。
——以縣為單元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總體均等,城鄉區 域人群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顯著縮小。建立了以服務清單為支撐、較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和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前四年完成國家 2022 年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實現“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制度並軌運行,建 立了市級統籌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城鄉統籌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健全,基層、農村、邊遠地區和困難民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得到總體保障。
——重點領域公共服務供給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部分指
標達到甚至超過全國總體水平。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成果顯著,集團化辦園實現縣域全覆蓋,鄉村區域公辦幼稚園實現鄉鎮和中心村全覆蓋,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 83.36%;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獲批教育部“西部教學改革支持計畫” 試點省,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學生實現歷史性常態化動態清零,“控輟保學 20 條”經驗在全國推廣;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中職強基”工程成效顯著,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占普通高中比例提高到26.6%、國家級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占中職學校比例提 高到 30.5%。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建設、人員和能力均達到國家“基本醫療有保障工作標準”,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超過全國總體水平。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更加完善。養老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特困老年人實現了願住盡住, 遵義市榮獲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 城市,黔南和黔西南入選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基本住房保障能力增強,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公租房應保盡保,農村貧困民眾住房安全得到歷史性解決。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 系。
——人民生活歷史性改善,生活服務業快速發展。2020
年實現全部貧困家庭脫貧,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 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人均預期壽命增加 2.2 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 9.63 年,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人群全覆蓋。文化、旅遊、體育、家政、康養等服務業發展 取得長足進步。有力抗擊了新冠肺炎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應對突發事件的公共服務能力和 水平顯著提高。
第二節 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消除絕對貧困、與全國同步實現
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經濟社會發 展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新階段,人民 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公共服務發展提出了新要 求,公共服務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
——城鄉居民對新階段公共服務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我 省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城鄉居民收入有效需求 顯著增強,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更加嚮往,對公共服務提出 了更高要求,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和質量成為影響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 素。
——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帶來重大機遇。一方面,將有利於全省實施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推動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增長, 夯實公共服務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物質基礎;同時,有利於加快推進公共服務領域的改革創新和營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有利於增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有利於通過制度創新激發公共服務發展潛力和活力,進而推動改善公共服務供給,實現公共服務供需兩端更高層面的動態平 衡。
——人口增長和結構持續變化將推動公共服務需求規 模和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三孩”政策放開將可能推動城市
(鎮)人口規模增加及人口結構新變化,帶動公共服務需求 規模和需求結構變化;加快城鎮化,推動構建以黔中城市群為主體、以貴陽-貴安-安順和遵義兩個都市圈為核心、畢節等 6 個城市組群為重點、盤州等 10 個重要區域性城市為支點、一批縣城和重點小城鎮為節點的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 將進一步擴大城鎮公共服務需求,並對公共服務布局形成新要求,增加公共服務區域供給複雜性和難度;以人口流出為主要特徵的跨省流動變化,則對保障省內公共服務需求效率帶來持續的重大壓力。
——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將加快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並帶來新機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不斷湧現並廣泛套用,將不斷催生公共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助推公共服務創新發展, 促進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效能和效率。
——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經濟發展不穩定性 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際國內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加上持續的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加劇了發展環境的不 穩定性不確定性,對增加和提升公共服務有效需求帶來新的 壓力並可能降低公共服務擴容提質的預期。
必須看到,與全國一樣,我省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 的矛盾,集中體現為發展不足、質量不高,公共服務發展不 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基本公共服務仍存在諸多 短板弱項,廣大農村人才隊伍不強的問題突出、服務質量和 效率尚待加快提高,大中城市主城區義務教育等部分領域供給資源短缺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區域間、城鄉間、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在均等化水平、供給質量和效率等方面尚待進一步提升;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優質資源短缺, 大中城市及部分小城市學前教育、托育和養老服務等領域供給不足、普惠性相對不高的問題更加突出,擴供給促普惠提質量任務繁重;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機制不盡完善,城鄉設施布局與人口分布匹配不夠,大中城市供給不足與部分鄉村資源利用效率低並存,服務效能有待提高;生活服務尚不能滿足城鄉居民不斷提升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這些問題及其處理可能更加複雜。
總體來看,我省公共服務發展已具備較好的基礎,但與全國總體發展水平以及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必須正視差距、直面問題,充分發揮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加快改革、開放、創新,搶抓各種機遇,挖掘潛力,積極應對挑戰,不斷開創公共服務發展新局 面。
第二章 總體要求和主要發展目標
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明確切合省情的發展思路,盡 力而為、量力而行,以改革、開放、創新為主要動力,緊緊 抓住各種重大機遇,紮實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 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安排部 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 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新發展階段公共服務新形勢和多層次 多樣化服務需求,牢牢把握國發〔2022〕2 號檔案的重大機遇,遵循公共服務發展基本規律,以推動“七有兩保障”公 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以“補短板、強弱項、優布局、擴規模、提質量、增效能”為重點任務,以制定和推行重點領域公共服務標準化、普惠化和數位化為主攻方向,以更好地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為切入點,分類施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發展,加快公共服務數位化轉型,穩步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質量和效率,推動公共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增進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做出新貢獻。
主要原則:
——堅持界定科學、權責清晰。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公 民的基本權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突出社會公平,科學界定基本 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範圍,明確各級政府和社會、個人的權責 邊界,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中的主體地位,合理增 加公共消費,保持適當的民生支出力度和效度,保障民生改善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堅持需求導向、量力而行。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充 分考慮經濟發展狀況和全省財政負擔能力,既要關注回應民眾需求,充分考慮人口規模、結構、區域及城鄉分布帶來的公共服務需求變化影響,制定符合省情的公共服務供給規劃 和方案,統籌各渠道資源,穩妥有序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和質量,又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加強公共服務事項事前論證和風險評估,推動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對規劃中提出的公共服務建設導向目標,各地要結合本地財力情況和區域經濟發展實際,按照量入為出、量力 而行的原則穩妥推進,不得以實施公共服務建設的名義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堅持分類施策、動態平衡。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 府作用,強化各級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兜底責任,不斷織密民生保障網,立足社會公平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 化。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最佳化資源配置,吸引社會參與,不斷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強標準化品牌化建設,鼓勵生活服務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充分考慮城鄉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突出重點,不 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擴容提質。充分考慮城市和鄉村承受能力差異,推動形成農村 以公辦為主、城市以公辦和普惠相結合的分類供給模式。
——堅持改革創新、廣泛參與。抓住貴州建設“西部大
開發綜合改革示範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新機遇,發揮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全面推動公共服務領域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以改革、開放、創新推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促進數字經濟與公共服務實體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供給潛力,不斷提升質量和效能。 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發揮好各類企事業單位、協會商會、公益團體等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調動民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廣泛參與公共服務,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協同發力、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發展新格局。
第二節 主要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 形成,供給規模基本滿足需求,人均服務水平總體接近全國 平均水平,供給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得到充分補齊,能力、質量、效 率、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主要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達到國家 服務標準水平,標準化手段得到普及套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城市主城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 提升,實現目標人群全覆蓋、服務全達標、投入有保障,市州、城鄉、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差距明顯縮小,實現 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得到基本解決,提質擴
容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的制度體系和合理的城鄉布局,農村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城市主城區普惠性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普惠性服務規模和質量都得到較大提升, 服務內容更加豐富、獲取方式更加便捷、供給主體更加多元, 形成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 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新格局。
——重點生活服務領域品牌化標準化取得重大進展,逐步實現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在健康、養老、托育、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家政等領域,基本滿足多樣化、個性化、 高品質的多層次服務需求,產業規模明顯擴大,貴州特色不斷增強,服務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集聚集群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為今後公共服務提質升級蓄勢儲能,逐步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第三章 高質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堅持政府主導,以促進機會均等為核心,不斷完善基本 公共服務標準體系,補齊短板,提升均等化水平。以提升農村服務質量、增強城市主城區供給能力為重點,推動實現全體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第一節 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化促進均等 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明確服務內容、服務目標和服務項目。對標對表國家標準和各領域標準規範,按照不低於國家標準的原則,結合自身財力,細化具體實施配套標準, 明確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牽頭負責單位及支出責任,作為各市(州)、縣(區、市)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基準和人民民眾享有相應權利的重要依據。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及時對接國家相應部門標準,結合省情和行業特點,細化設施建設、設備配置、人員配備、服務管理等軟硬體標準,在此基礎上,加強各行業標準間的統籌銜接,增強標準對全省基本公共服務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保障能力等主要因素,按照穩妥有序、論證充分的原則,圍繞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在保持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和標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完善並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具體實施標 準。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平台建設工程和重點領域基本公 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工程,為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夯實基 礎。
增強服務資源供給,縮小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研究 建立以主體功能區類型為基礎的差別化扶持制度,完善市
(州)和縣(區、市)基本公共服務支出保障機制,不斷提 高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區域合作機制,鼓勵在兩大都市圈及其它城 市一體化區域內具備條件的區域,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籌,搭建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制度安排。充分利 用國家東西部對口幫扶制度,積極爭取廣東等東部發達地區通過優質資源“1 帶 N”、人才對口支援等方式,擴大優質服務資源對我省相關地區的輻射覆蓋範圍,增強優質服務資源供給。
加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籌,提升城鄉均等化水平。適應城鎮化加快和城鎮空間布局調整的趨勢,以增強城 市主城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城鄉統籌機 制。結合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以居住證為標識的非戶籍 人口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穩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常住 地供給、覆蓋全部常住人口。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財政 支持政策,完善異地結算、錢隨人走等相關制度安排,保障 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增強城市吸引力。配合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縣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根據實際需求變化,按照服務標 準增加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領域公辦服務資源供給。
完善對象認定製度,繼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精準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大數據公共平台,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綜合考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結合地方財力狀 況,制定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限定標準或條件,並進行動態調整。繼續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將優撫對象優先納入覆蓋一般民眾的救助、養老、醫療、住房以及殘疾人保障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 系,加強教育、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的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按規定將真正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學生資助和社會救助範圍,實現應助盡助。建立和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綜合評估制度,優先滿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加強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標準、殘疾軍人和傷殘民警殘疾評定標準、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鑑定標準、國家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標準等的銜接。
聯互通共享,充分利用各種大數據平台,整合行業部門相關數據資源,加快建立具備查詢、公開、宣傳、共享等一體化功能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信息資源庫與監測預警系統,加快推進相關行業領域數據信息共享開放與數據深度挖掘。
義務教育服務標準化建設。適應“三孩”政策放開以及適齡兒童規模變化, 完善義務教育學位配置標準,保障足夠的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健全校園校舍、師資隊伍、教學裝備、經費保障等辦學條件標準化推進機制,確保“兩免一補”等資助政策城鄉學生全覆蓋,推動以城市主城區為重點的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標準。
殘疾人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在貴陽、遵義等大中城市所轄區(縣、市)開展殘疾人康復、托養照護、就業服務、無障礙和殘疾人服務資源管理、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等標準試點,總結經驗,擇機在全省大中城市推廣。
社會保險標準化建設。結合國家推進相關標準化建設行動,組織開展相關領域專項標準試點,持續最佳化社會保險標準化體系,爭取在“十四五”後期實現全省範圍內社保經辦服務標準化供給。
基本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科學界定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細化服務內容、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完善設施建設、功能布局、設備配置、人員配備、服務流程、管理規範等軟硬體標準和質量要求。
全民健身服務標準化建設。細化完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立服務跟蹤評估和監督反饋機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第二節 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按照《貴州省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計畫》安排, 實施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升工程,補齊義務教育短板,新增義務教育資源主要向城鎮集中布局,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
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補齊義務教育學
校標準化建設短板,提升確需長期保留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水平,因地制宜做好村小、教學點撤併工作。實施義務教 育階段公辦強校計畫,分階段、分批次遴選培育一批公辦強 校計畫項目學校,不斷擴大優質公辦義務教育資源供給。支 持具備條件的縣(市、區)積極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發展創建工作,2022 年起每年支持 2 個以上具備條件的縣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充分利用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縮小教育“數字鴻溝”,深化“雙減”,以高水平的 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加強城市主城區義務教育學位供給。配合“十四五”全省城區新增常住人口突破“3 個 100 萬”的安排,以貴陽、遵義、六盤水、畢節等大中城市主城區為重點,嚴格落實新建小區配套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合理增加城區公辦學校學位供給,滿足常住人口公辦學校義務教育需求。到 2025 年底, 全面消除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按照“省級統籌、市域調劑、以縣為主、動態調配”的原則,加強編制管理創新。加快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推動縣(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繼續實施“特崗計畫”,重點為農村學校補充特崗教師,進一步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補充。 實施“銀齡計畫”。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 平,推動績效工資向一線教師、艱苦邊遠地區傾斜,嚴格落
實鄉鎮工作補貼、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第三節 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
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和需求特點,制定和完善就業創業系 統性支持政策,最佳化就業服務清單和服務內容,提升勞動保 障監察執法效能,切實提高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高質量保 障勞有所得。“十四五”時期,實現城鎮新增就業 300 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 5.5%以內。
加快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擴容提質。按照服務設施、設備配置、人員配備、服務規範等指導性標準,加強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完善鄉、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軟硬體配套,增強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強場地支持、租金減免、創業補貼、場租補貼、 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扶持,研究建立重點群體創業載體免費使用機制,鞏固提升和認定一批就業幫扶車間(基地) 創業孵化示範基地、“雙創”示範基地、農民工創業示範園(點)、返鄉入鄉創業園,培育發展一批國家級、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加快推動就業創業載體擴容提 質。完善脫貧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大型安置區公共就業服務 機構功能,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開展重點人群就業服務最佳化行動。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 創業促進計畫、青年就業見習計畫以及“特崗教師”“ 三支一扶”“西部計畫”等基層服務項目。持續實施“雁歸興 貴”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行動計畫、農民工素質提升計 劃、農民工體面勞動計畫和農民工市民化行動等,穩定和擴 大農民工就業規模。推動退役軍人就業,多渠道挖掘適合退役軍人的崗位,開展當年返鄉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全員適應性培訓,實現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 100%就業。深入開展殘疾人創業就業行動,多措並舉實現婦女創業就業。做好易地搬遷 勞動力就業服務。實施東西部就業協作工程,深化與對口幫 扶城市和黔籍務工人員相對集中城市的勞務協作,推進勞務品牌建設,提升勞務輸出質量,以縣為單位將農村勞動力外 出務工組織化程度提高到 70%以上,提高農民工工資議價能力和工資待遇。
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深入實施“技能貴州”行 動,培育和打造“貴州技工”培訓品牌,健全完善新時代技 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聚焦各行業和各領域高質量發展 對職業技能的需求,開展重點群體、重點行業領域專項培訓 計畫,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支持開展訂單式、定崗、定向培訓。開展“中小企業星光培訓”“錦繡計畫”“高素質農民培育”“雨露計畫”“科技成果轉移培訓”和非遺傳承人培訓,推進建築工人職業技能培訓、“八大員”職業培訓。加強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勞動力綜合素質提升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完善“實名制培訓管理系統”,建立終身培訓電子檔案。實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行動,加快推進各級各類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增強對新型農民創新創業支持能力。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東西部協作,開展技工合作、南粵家政合作以及技能培訓評價合作項目,打造“貴州技工”系列技能品牌。“十四五”期間, 每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 30 萬人次以上。
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推動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建立適應新業態發展、適合靈活就業人員特點的參保繳費辦法和繳費方式,推動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 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加強失業保險參保擴面工作,重點推動中小微企業和農民工等單位和人群積極參加失業保險,實現失業保險省級統籌。穩步推進工傷保險政策從企業職工向全部職業勞動者延伸和覆蓋,將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納入工傷保險參保範圍,不斷完善工傷保險省級統籌。不斷提升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鑑定和業務經辦公共服務水平, 增強工傷保險經辦服務效能。實施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標準化管理,統籌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 次”、異地事項“跨省通辦”、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一 碼通識”,到 2025 年基本實現常住人口持卡全覆蓋,顯著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效能。
實施信息化便民創新提升攻堅行動。加快就業公共服務 信息化建設,加快推動服務數位化轉型,打造集政策解讀推 送、業務辦理諮詢於一體的線上智慧型服務、線下自助就業公 共服務體系。
第四節 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質量
強化基本醫療保障。探索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全面 做實市級統籌。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 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 機制,強化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擴大省內異地就醫直接 結算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範圍,切實減輕參保民眾就醫經濟負 擔。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完善 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網路,推進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 升基層醫療保障經辦服務能力建設。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以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縣級醫院為重點,以縣域醫共體為支撐,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促進醫防融合。實施基層醫療衛生達標工程,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創建一批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平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構建“30 分鐘鄉村醫療健康衛生圈”。增強基層醫療衛
生機構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不斷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縣、鄉、村一體化配送,保障基 層藥品供應。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建設。擴大醫護人員特別是兒 科、全科、麻醉科、精神科、老年醫學科等短缺醫師和註冊護士規模,提升醫護人員培養質量,多途徑培養培訓鄉村醫療衛生工作隊伍,改善鄉村衛生服務水平。以兒科、全科、 精神科等緊缺專業為重點,挖掘省內相關人才資源,以省級醫院和相關專科醫院為基礎,鞏固提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第五節 提高基本養老服務質量
繼續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發布省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各市(州)、縣級人民政府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在省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基礎上制定本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 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公辦養老機構
優先接收經濟困難的失能(含失智)、孤寡、殘疾、高齡老 年人以及計畫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老年人,並提供符合質量和安全標準的養老服務。
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工程。完善基本養老機構(床位)的建設標準、運營方式以及入住條件、 價格管理等辦法,以提質改造現有機構為主、新建為輔,建成縣級標準化特困供養機構、鄉鎮標準化區域性敬老院、農村互助幸福院三級養老服務設施網路,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托底保障能力,確保滿足有入住意願、符合條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集中供養需求。統籌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福彩公益金、省級和各級政府一般預算、 世界銀行和法國開發署貸款資金等方面資金,按照等級評定要求,持續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造和建設。根據特困老年人規模確定公辦養老機構床位總量下限,加強鄉鎮範圍內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增加具備長期照護、養老服務指導等功能的農村養老設施,逐步撤併床位小於 40 張、入住率低於 50%的農村敬老院。探索相鄰鄉鎮共建共享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服務。對縣城中心敬老院(社會福利院) 進行適老化、長期照護提質改造,滿足轄區內失能失智特困供養對象的長期照護需求。加強城區公辦養老機構建設,按照人均不少於 0.1 平方米的標準落實新建城區、居住(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穩步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加強基本養
老服務試點工作,利用世界銀行、法國開發署貸款項目支持 地區開展試點,完成貴陽市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探索形成經驗,擇機推廣。改善公辦養老機構 服務,最佳化供給結構,用好用足現有資源,顯著提升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鼓勵有條件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 院)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逐步為最低生 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重度殘疾人家庭、計畫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 償或無償的集中托養服務。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的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到 2
025 年,縣級標準化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有率達到 100%, 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對象集中供養比例達到 60%。
健全基本養老保險體系。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部署,完善省級統籌制度。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遺屬待遇制度和病殘津貼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最低繳費檔次,推進個人賬戶基金委託投資運營。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 適時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大力推進黔西南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在拓展參保範圍、推進政策銜接等方面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適時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
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依託世界銀行、法國開
發署貸款項目,在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國家標準基礎上,制定兼容的地方標準,提供統一、規範和可操作的評估工具。 推動培育一批綜合評估機構,加強能力建設和規範管理。
第六節 提高基本住房保障質量
構建低收入群體公租房保障體系。做好城鎮住房和收入 困難家庭公租房保障,實行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並舉,合理確定實物公租房保有量,對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 家庭依申請應保盡保。
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老 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改造為重點,以實物安置、貨幣化安 置、危舊房改造(綜合整治)為主要方式,嚴格把好改造范 圍和標準,科學編制和有序實施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年度計 劃。在改造中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按照市場化原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最大限度爭取國家政策和資 金支持。
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嚴格執行現行農危改政策,堅持現行危房評定標準和資金補助標準,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家庭住房納入農 村危房動態監控和改造範圍,做到住房安全應保盡保。逐步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長效管理機制。
第七節 提高基本文化體育服務質量
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提質。適應人口區域和城鄉發展變化,調整和最佳化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健全省、市(州)、 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實施省級文化設施示範工程、市級“四館”文化設施普及工程、縣級文化設施達標工程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升工程,完善博物館、陳列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功能。鼓勵社會規範辦館,如橋樑、地質等博物館。繼續加強實體書店、農家書屋等平台建設,增強服務能力。繼續加強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的總分館制建設,完善總分館主導下出版物統一採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通借通還和人員的統一培訓管理, 儘量將農家書屋等村級服務點納入建設管理和維護使用,推動優質圖書資源和服務延伸到鄉村,實現縣域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鞏固提升多彩貴州文化雲文化大數據中心功能,完善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省、市(州)、 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五級全覆蓋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網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
提升廣播電視服務水平。推動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和民族地區有線高清互動數位電視機頂盒推廣普及,為用戶提供融合新聞資訊、視聽節目、社會服務、醫療健康、數字娛樂、 教育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數字生活服務,提高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智慧型化、互動化、移動化水平。支持市(州)、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製作更多服務三農及其他更具地方鄉土氣 息、體現本地文化特色的節目。全面實現省、市(州)級電視台開設手語節目或加配字幕。
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能力。加強縣級公共體育場、健身步 道、體育公園、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公共健身設施改造,協 調推進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相關標準規範配套健身場地設施,在城市更新行動尤其是老舊小區、棚戶區(城中村)、 背街小巷、燃氣等城市管道“四改”工程中,支持改建、新建健身場地設施,新建一批適老化公共體育設施,完善城市社區“15 分鐘健身圈”。合理利用體育中心、地下空間、閒置廠房、校舍操場、社區空置場所等建設休閒健身區,有條件的公園綠地可建設非標準的健身場地設施。實施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補短板工程。擴大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有序推進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各類體育場地設施面向社會開放。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進基層、進農村活動,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深入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州)、縣(市、區)創建活動,促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地區、城鄉、行業和人群間的均等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部隊、進農村“六進”活動。
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充分發揮基層文化機構、民間 藝人、民間演藝團體的地域影響力和資源基礎,依託文化街區、文化場館、博物館、鄉村旅遊點等平台載體,推動建設 一批形式內容新穎、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驗項目。推動全 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以及實體書店等向公眾提 供免費或者優惠的閱讀、文藝演出、陳列展覽、藝術培訓等 服務,推行錯時、延時開放。促進高校圖書館、博物館、美 術館等文化設施向社會開放。實施戲曲公益性演出項目。實施鄉村民眾文化惠民工程,挖掘一批鄉土文化能人藝人,培育一批鄉村民眾文藝隊伍和鄉村文化帶頭人,打造形成一批 鄉村文化惠民服務品牌,配送一批專業文藝演出。
第八節 提高基本社會服務質量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和急難社會救助各有側重、相互銜接、 覆蓋全面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推進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有序推進持有居住證或易地扶貧 搬遷新市民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辦社會救助。拓展社會救助方 式,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依據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實施“物 質+服務”的類別化、差異化救助。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經辦 服務能力,推動村級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將走訪、發現需 要救助的困難民眾列為村(社區)重要工作內容。
完善殘疾人服務。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健全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繼續為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逐步實施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加強殘疾人服務設施和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健全統一的殘疾人“陽光”服務平台,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台;依據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加快殘疾人康復中心和托養中心建設,實現市(州)和有條件的縣(市、區)殘疾人服務設施全覆蓋;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維護政策體系,統籌推進城鄉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支持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加快政府政務、公共服務、電子商務、電子導航等信息無障礙建設。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試點,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由點向面發展。到 2025 年,實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全覆蓋, 重度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 95%以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 97%。
加強兒童福利。完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動態調整保障標準。健全農村留守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和困境未成年人保障機制。完善監測預防、風險評估、強制報告、監護保護、救助保障、關愛服務等機制,加強家庭、學校、社會、網路、政府、司法六大保護有效銜接。 建立健全收養評估機制。實施兒童福利機構最佳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工程,打造區域性兒童集中養育機構,推動縣級兒童福利機構提質增效、功能轉型。推進既沒有兒童福利機構又沒有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的縣(市、區)整合現有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設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功能。充實兒童工作人員力量,加強兒童工作者教育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城市積極參與全國兒童友好城市創設試點,加強校外活動場所設施、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和公共空間、公共設施適兒化改造。到 2025 年,每個市州至少建成 1 家集養育、醫療、康復、教育、社工工作一體化發展的區域性專業化兒童福利機構且全部達到定點康復醫療機構 標準。兒童福利機構法人登記率達到 100%,城鄉社區兒童之家覆蓋率進一步鞏固提高,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基層兒童福利工作陣地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加強精神衛生福利設施建設。制定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 構管理辦法,推動服務機構健康運行、良性發展。重點支持 市(州)級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通過增加床位、更新設施 設備實現改造提質。
改進殯葬服務。完善殯葬行業標準和惠民殯葬政策。加強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以縣(區、市)、鄉鎮(街道)、 村(多村)為單位規劃建設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統籌建設集中治喪點。
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充分利用現有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設施或救助站,實現救助服務網路覆蓋全部縣(市、區)。支持各市(州)級救助站改擴建和省市 交界、年救助量較大的縣(區、市)救助站改擴建,加快補 齊救助站特殊人員護理、視頻監控、衛生防疫、安全檢查等 設施設備短板。
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路平台建設,推動平台融合發展,完善平台管理體制,實現服務需求信息在三大平台和法律服務機構有效流轉。完善市縣兩級法律援助機構設定,增強縣級法律援助中心能力,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兒童等特定群體和經濟困難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提升法律援助質量和工作水平。加強基層法律專業人員培訓,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完善“格線+調解”“格線+基層法律服務”“格線+律師”“格線+普法”等工作機制,推動法律服務資源下沉格線、融入格線。全面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準體系, 統一規範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和法律服務指南,加強律 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鑑定、仲裁等法律服務,確保服務事項及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需求。
第九節 加強優軍服務保障
做好退役軍人安置。暢通退役安置渠道,嚴格落實轉業 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由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接收安置政策。最佳化安置方式,進一步推進
“陽光安置”,探索“直通車”安置。完善移交接收機制, 實行安排工作退役軍人分批移交、集中安置。運用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信息管理系統,提高移交安置工作信息化水 平,增強服務管理效能。加大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扶持力度,鼓 勵支持提升學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落實好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相關政策。加大退役軍人參加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
紮實推進擁軍優撫。強化雙擁政治功能,積極開展雙擁創建活動。做好優撫對象精細管理。全面落實各項優待政策, 提升優撫保障水平,深入推進尊崇優待,健全優撫保障體系。 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適應優撫對象老齡化實際,增設養老服務設施,新建和提質改造一批優撫醫院、光榮院,提升服務能力,滿足集中供養和服務需求。
深化烈士褒揚紀念。大力弘揚英烈文化、紅色文化,廣泛開展紀念、緬懷英烈活動。完善祭掃制度,有序組織祭掃活動,規範祭掃秩序。搶抓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契機,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實施烈士紀念設施“一提雙升”工程,推進零散烈士墓集中遷入烈士陵園。 以貴陽市為試點,加快推進軍人公墓工程建設。
第四章 加快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擴容提質
圍繞供需矛盾突出的公共服務領域和區域,加強政府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以主城區為重點,補強弱項, 推動養老、托育、教育等領域普惠性規範性服務供給擴容提質,構建提供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實施普惠性托育服務推進行動
落實《貴州省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綜合運用規劃、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支持政策,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強化普惠和安全保障。立足托育服務需求,以城市為重點,加快構建形成普惠化制度與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體系,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基本實現城鎮社區全覆蓋,在農村社區建成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
增強城市托育服務供給。充分考慮雙職工家庭、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嬰兒等各種照護服務需求,多措並舉,發展以集中管理運營為主體的社區托育服務網路體系。將需要獨立占地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和場地建設布局納入國土空 間規劃以及相關規劃,在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落實托育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要求,新建一批服務設施。在已有城區和小區,支持有條件的社區服務中心(站)及社區衛生、 文化、體育等設施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拓展托育服務功能,發揮綜合效益;通過政府回購、租賃、改造等方式,盤活、整合社區閒置房屋設施,因地制宜補足托育設施。支持學前教育機構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延伸功能,對 2~3 歲年齡的嬰幼兒開展托育服務。鼓勵用人單位在縣(市、區)行政 中心、鄉鎮(街道)、社區、國有企事業單位創造條件建立嬰幼兒日托照護服務設施,為機關職工、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職工家庭提供便利的照護服務。在大型園區等企業聚集區,鼓勵企業協同其他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開辦托育機構。探 索在城鎮流動人口集聚區設定活動培訓場所,提供集中托 育、育兒指導等服務。規範發展家庭托育點。加大政策支持 力度,推動普惠性民營托育服務發展。加強示範性托育服務 建設,2025 年城鎮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參加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推介 一批典型經驗,培育托育服務品牌。
開展農村托育服務。加大對農村和脫貧地區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支持力度,推廣嬰幼兒早期發展項目,支持村(社區) 相關人員從事嬰幼兒照護指導服務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幼稚園開設 3 歲以下嬰幼兒托育班。在嬰幼兒較多、需求較強的中心村,開展農村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總結經驗, 穩妥推進鄉村嬰幼兒照護服務。探索在流動人口集聚區設定活動培訓場所,提供集中托育、育兒指導等服務。
積極推進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加強托育標準化試點建 設,支持行業社會組織牽頭制定相關服務標準。支持各類托 育機構採取“機構帶站”模式運營社區托育服務站,支持托
育服務企業通過集團化、連鎖經營等方式進社區,推動社區 托育服務站品牌化、規範化運營。
加強嬰幼兒公益性社會服務。全面推廣嬰幼兒早期發展項目。支持優質機構、行業協會開發公益課程,利用網際網路平台等免費開放。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各種平台載體, 建成覆蓋城鄉的親職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指導,為嬰幼兒家庭提供育幼專業技能指導服務。推動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有機銜接,提高殘疾兒童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能力和效果。
加強托育照護服務專業隊伍建設。支持省內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設定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或相關課程。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托育實訓基地,培養、培訓托育服務人才。 將托育從業人員列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作為急需緊缺人員納入培訓規劃。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企業評價規範,加強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完善相關托育從業人員職稱評聘體系和標準。
加強托育服務監督和管理。加強質量安全、從業人員、 涉及資金、運營秩序等重點領域監管,切實防範各類風險。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備案登記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質量評估制度,加快推進嬰幼兒照護工作人員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對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實施動態管理。建立和完善托育機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工作機制,將托育納入公共安全重點保障範圍,嚴防危害嬰幼兒健康惡性事件的發生。
第二節 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行動
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畫,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 保障機制,補強普惠性學前教育弱項,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 前教育資源供給,在普及普惠基礎上不斷提高幼稚園保教質 量。
實施城市學前教育普惠提升工程。及時修訂和調整居住區人口配套學位標準,推動城市居住區、易地搬遷安置區配套建設與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幼稚園。根據適齡人口變化情況和全省城鎮化發展規劃,重點加強貴陽等大城市主城區普惠性學位供給。嚴格落實城鎮小區依標規劃建設配套幼稚園並提供普惠服務,常住人口 3 萬人以上的鄉鎮中心,辦好 2 所以上公辦幼稚園。通過生均財政撥款、建設用地優惠、減免稅費和租金等多種方式,鼓勵支持街道、國有企事業單位、 高校舉辦公辦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民辦園
提供普惠性服務。到 2025 年基本滿足城市主城區常住人口的普惠性學前教育需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實施公辦幼稚園質量提升工程。嚴格落實幼稚園教師持教師資格證上崗,大力加強幼稚園教師調配,提升鄉鎮和村 級幼稚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按規定保障教師待遇。堅持以 遊戲為基本活動,堅決克服和糾正“國小化”傾向,國小起 始年級必須按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堅持零起點教學,推動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繼續完善農村幼稚園布局,常住人口 2000 人且有實際需求的村,優先利用村級國小富餘校舍等資源辦好幼稚園。加強農村幼稚園集團化管理資源中心建設,建立 和完善鄉(鎮)村幼稚園一體化管理機制。全面落實集團化 辦園、教研指導責任區、農村集團化管理資源中心“三個全 覆蓋”制度,促進提升全省特別是農村幼稚園辦園質量。加強示範幼稚園建設。
支持民辦普惠性幼稚園發展。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等政策措施,不斷提升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在民辦幼稚園中的占比。
第三節 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提升行動
實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設計畫和強縣中工程。加強示範性普通高中和特色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形成一批課程特色明顯、充分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的特色普通高中。加大縣域高中託管幫扶力度,健全教師補充激勵機制,配齊配足各類學校專科教師,提升縣域高中教師綜合能力和育人質量。新建改擴建一批縣域高中,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額。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增強教學研究,健全指導制度,加強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引導學生髮展正確定位、合理規劃。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支持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探索,完善教學組織管理,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探索建立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
實施現代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工程。最佳化職業教育布局結 構、學科專業結構,提高適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促進 職普融通,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實現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 教育“願讀盡讀”。做優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支持人口較少毗鄰縣探索區域性中等職業學校共建共享。實施中職“強基”工程,全面改善辦學條件、穩定辦學規模、提升辦學質量。市(州)政府辦好 1-2 所本級中職學校,規劃保留中職學校的縣級政府重點辦好 1 所規模不小於 3000 人的中職學校。
實施技能學歷雙提升工程。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以提升學歷水平、職業技能和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為導 向,深入推進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加快培養高素質農 民,全面掃除功能型文盲,集中力量實施“技能學歷雙提升 工程”。到 2023 年參加“技能學歷雙提升工程”相關人員累計達到 40 萬人,到 2025 年累計達到 87 萬人。
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充分利用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促進高中教育現代化發展, 不斷提高高中教育質量。
第四節 實施普惠性養老服務擴容提質行動深入推進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分類擴大城鄉普惠性養老 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普惠性養老服務質量和效率。
統籌養老設施規劃布局。將養老服務設施規劃納入各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明確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原則、 用地規模和建設標準,保證人均建設用地不少於 0.1 平方米, 在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中予以優先安排。在老年人密集的街道打造標準化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在社區打造居家社區養老 服務站。切實落實養老服務設施人均用地國家標準與同步規 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四同步”要求,建立 健全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審核、設施驗收、設施移交 機制。
加強城市養老服務。以推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為契機,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制度機制。按照“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定價”要求, 持續開展普惠養老城企聯動服務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城企合作,擴大普惠性養老床位數供給,推動提升服務質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建設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明顯下降,提高人民民眾對社會養老服務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實現“三提升”“兩下降”“一滿意”目標。支持物業企業發揮貼近住戶的優勢,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完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加快形成中心城區“15 分鐘” 養老服務圈,加快推進具備綜合功能、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優先支持老年人 5000 人以上的街道建設嵌入式護理型養老機構,打造區域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 形成“1(街道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N(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設施網路,就近就便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長期照護、短期托養、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綜合性服務。積極發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圍繞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制定和完善服務標準與服務規範,以社區養老服務站點、服務中心等為依託,鼓勵引導專業化養老機構進社區、進家庭,為老年人提 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康復、護理、應急、巡 防關愛等服務,提升家庭照護能力;支持社區衛生院等醫療 衛生機構開展家庭病床、上門巡診、遠程診療等服務,推動 家庭醫生簽約履約,保障居家老年人便捷就醫。以街道嵌入 式護理型養老機構為樞紐,連結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完善 綜合照護服務模式,促進各類養老服務形態的融合發展。落 實強省會戰略,支持貴陽市先行探索“一刻鐘”居家養老服 務圈建設。開展城鎮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專項治理,全面清查2014 年以來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情況。到 2025 年, 街道(鄉鎮)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 60%。
推動農村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充分整合農村現有醫療、養老資源,完善設施設備功能,大力發展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設施。將閒置敬老院改造為農村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 盤活已建成的農村互助幸福院,整合村老年活動中心、閒置校舍、契約食堂、農家書屋等資源用於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加強農村居家留守老人定期巡訪關愛。以行政村為單位,完善農村社區關愛巡訪機制,動員村民自治組織和鄰里互助力量,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的高齡獨居留守老年人的定期巡訪制度,督促家庭成員履行贍養扶養義務,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務,幫助解決基本生活安全問題。依託基層民眾自治機制,加強對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技能培訓,探索建設家庭微型養老服務點。加強農村互助養老示範服務建 設,“十四五”期間,通過盤活、整合農村各種養老資源打 造 100 個農村互助養老示範點。
積極推動養老服務多元化。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委託經營機制,規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委託運營、承包運營、租賃運營等運營模式,改革以價格為主的篩選標準,綜合考慮從業信譽、服務水平、可持續性等質量指標,建立以運營質量為核心指標的運營商遴選機制。探索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注重盤活閒置資產,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後用於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 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推動其在長期照護服務標準規範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儲備、信息化智慧型化管理服務、康復輔助器具推廣套用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進養老服務領域專業能力較強的運營機構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委託經營的養老機構項目工程建設,支持規模化、連鎖化運營。推動培訓療養資源轉型發展普惠養老服務。深入推進醫養服務結合,做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機制,實現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服務達標全覆蓋;支持建立有序轉診、雙向轉介等機制,支持醫師、護士到養老機構內設定的醫療機構開展多機構執業,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探索對相鄰居住區的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利用,統一管理運營。探索建立城市養老服務聯合體,“以上帶下”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制定以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為核心指標的民辦公助政策,對接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不區分經營性質按上述老年人數量同等享受運營補 貼。完善省級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政策,企業、民非養老機構同等享受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省級對符合標準化要求的養老床位每張補貼 2 萬元、分三年完成補貼。
實施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健全養老服務培訓機制,壯大養老護理員、老年社會工作者隊伍。將養老從業人員列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作為急需緊缺人員納入培訓規劃,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企業評價規範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建立養老行業與有關院校的產學合作平台, 完善康養學科和專業設計,促進人才知識體系與人才結構適應養老產業發展需求。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建設,“十四五”打造 5 家以上基地。
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養老標準化試點建 設,鼓勵制定相關團體標準,促進標準“可借可用”“互通 互認”。到 2025 年,標準規範體系基本健全。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逐步推行養老服務品質第三方認證。
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在繼續做好基本養老 保險的基礎上,加強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二支柱以及個人
養老金等第三支柱的作用。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 制度,提高企業退休職工養老保障水平。繼續規範發展第三 支柱養老保險,推進貴陽市國家個人養老金試點工作,適時 啟動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
第五節 實施整體提升衛生健康攻堅行動
深入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試點省和國家“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以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婦幼健康提質、老年健康服務、居民健康素養提高、 衛生健康人才培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七個專項行動”為抓手,增強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供給,推動城鄉和區域優質醫療服務均衡發展,顯著提升全省整體衛生健康水平。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加快推進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通過建設高水平醫院分支機構和“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輻射帶動薄弱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加快推進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加強市州級醫院能力建設,不斷擴大優質資源規模。實施縣級醫院提質達標工程,加強胸痛、卒中、創傷、 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和兒童等救治中心以及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2025 年縣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水平,顯著提升縣域醫共體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加強醫療共同體建設,加快智慧醫院建設,帶動提升基層衛生健康綜合保障能力。
加強婦幼保健、傳染病、精神病等診療能力建設。推進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完善婦幼健康服務網路體系,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加強孕前孕產期健康服務能力,增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能力。加強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完善危重症病人救治體系。 完善精神衛生體系,加強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精神專科能力建設,支持省級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精神疾病、婦女兒童精神疾病、心身疾病等特色專科。
增強疾病預防控制和職業病防治能力。加強重大疫情救 治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健全傳染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強化監測預警和信息分析,提高監測敏感性和早期預警能力。健全完善職業健康監管、執法體系,持續提升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重點 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估能力,不斷加強市、縣兩 級職業病診斷和職業健康檢查服務能力,建立省級職業病危 害工程防護技術指導中心,推進職業病專科聯盟建設和塵肺 病康復站建設,增強職業健康服務可及性便利性。
加強醫療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黔醫人才計畫”, 拓展“醫療衛生援黔專家團”範圍。加快培育本土人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深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政府“六項投入” 和“兩個允許”,完善公立醫院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後的補償政策。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重點推進分級診療,積極探索服務人口少、規模較小的縣級婦幼保健機構、中醫類醫院等機構與公立綜合醫院共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鼓勵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建立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對口幫扶體系,聯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全面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建立價格科學確定、靈敏有度的動態調整機制;簡化新增價格項目申報流程,對最佳化重大疾病診療方案或填補診療空白的重大創新項目開闢綠色通道;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積極探索中醫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多部門綜合監督和聯合懲戒機制。到2025 年,縣域內就診率達到 90%以上;患者總體滿意度得分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第六節 實施住房條件改善行動
加強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保障。以貴陽市(貴安新區)為重點積極開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其他符合人口淨流入條件的縣級以上城市和成熟的工業園區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當地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辦法、實施規劃和年度計畫,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實施範圍。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 70 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在人口淨流入較多的貴陽等城市,以中小戶型為主發展共有產權住房,供應範圍以面向戶籍人口為主,逐步擴大到常住人口。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範圍,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最佳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租購併舉保障繳存人基本住房需求。 到 2025 年,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 12.5 萬套(戶)。
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採取綜合改造和拆改結合等方式,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結合城市更新單元,合理拓展改造實施單元,鼓勵符合條件的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 整合周邊用地、房屋資源,連片整體改造,實現片區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
第七節 加快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水平
綜合考慮我省地方財力、城鄉居民支出能力等因素,通 過加強公辦機構建設、擴大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更高質量 和更高水平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在托育等領域尤其 要注重依靠引入社會力量和民辦機構發展,通過各種有效方 式幫助降低服務成本,通過加強質量監管確保服務質量。
降低服務成本。因地制宜,以城市主城區為重點,加強 托育、學前教育、住房、養老等領域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規劃布局,明確用地保障,尤其是要嚴格落實新建小區相關 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政策,對未落實政策小區和樓盤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督促實施。對補建社區“一老一 小”等公共服務設施,可依法依規適當放寬用地和容積率限 制。在確保全全規範前提下,允許提供民眾急需公共服務的 市場主體可租賃普通住宅設定服務網點。支持大中城市城區紓解騰退資源優先改造用於社區公共服務。推廣政府無償或低價提供場地設施、市場主體微利運營模式。加快建立和完 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認定標準,儘快出台投資補助、財政補貼、金融支持、低費或免費、租賃普通住宅服務網點水電費價格等系統性一攬子扶持政策,幫助降低建設和運營成 本,確保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營機構合理利潤空間。健全重 大疫情、災難、事故等應急救援幫扶機制,增強市場主體抗 風險能力,對提供民眾急需普惠性生活服務主體尤其是小微 企業,及時建立綠色通道,強化應急物資供應保障,落實租 金減免、營運補貼、稅收減免、融資服務等必要幫扶措施。 督促落實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跨部門綜合審批指引,精簡 審批流程,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的活力和潛力。 促進價格普惠。按照保本微利、優質優價、節約資源、公平負擔的原則,結合區域、城鄉差異,支持各市州縣分級分類確定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指導價格,引導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主體提供與當地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適應的服務, 遏制過度逐利行為。依據成本變化、居民收入、服務質量等信息,健全價格調整機制,提高定價調價透明度。及時公開披露項目運行等信息,加強價格監管。
分類指導城鄉區域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充分考 慮我省城鄉區域家庭可支配收入差距和消費能力差距,支持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區域以公辦方式為主,增強普 惠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通過集團化等方式,擴大優質資源 供給規模,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對貴陽等較發達地區 和主城區,由公辦和民辦及社會力量共同支撐普惠性非基本 公共服務供給。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大省支持力度,免除 或降低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的縣(市)事權下公辦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幫助提高運營能力,擴大服務供給。 加強社會力量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擴容,加大政府購買服務、財政獎補、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力度;深入推進公建民營、委託管理等公辦公共服務資源社會化改革,不斷提升服務供給效能。
加強質量監管。加快制訂修訂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務質量 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審慎監管方式,依託大數據公共服務平台,加強服務質量監督監測,構建責任 清晰、多元參與、依法監管的服務質量治理和促進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加強政府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建設,實行監督檢查結果公開、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質量信用記錄、嚴重 失信服務主體強制退出等制度。健全公共服務機構評審評價 體系,加強第三方服務認證質量和效率,推行服務承諾和服務公約制度。全面推廣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制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拓寬公眾參與監管的渠道。鼓勵第三方服務質量 調查,充分發揮第三方質量監督服務。
第五章 全面提升生活服務品質
立足人民生活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服務需求,充分 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實施“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促 進重點行業創新融合、集聚集群,推動生活服務與公共服務 互嵌式、階梯式發展,加強品牌化標準化建設,為公共服務 提檔升級探索方向、拓展空間、積蓄能量。
第一節 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提質擴鏈
繼續支持省醫、貴醫等省內龍頭醫療機構採取分院方式加強市州縣級醫院建設,擴大市州縣優質醫療衛生服務資源 供給,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加快推動精準醫療等新興服務發展,支持開展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諮詢、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服務,加強民族民間醫藥開發和服務。加快發展醫學檢驗等第三方醫療服務和評價,全面推動省內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圍繞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 地、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以高端醫療、康復療養、休 閒養生為核心,加強健康旅遊資源挖掘和產品開發,推動醫 療衛生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加快 發展智慧醫療等新業態,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開發應 用,不斷推動醫療機構提升信息化、智慧型化水平。積極適應 醫療保險新需求,大力發展醫療責任險、醫療意外險等執業 保險,不斷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繼續支持醫療健康領域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第二節 加強養老服務集聚區建設
引導市場主體大力發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化娛樂、旅遊健身等康養服務,創新和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與新業態。 統籌健康產業和養老服務資源,以中高端養老服務需求為引領,加快推進省級康養基地提質發展,改造升級一批養老服務基礎設施,豐富業態和功能,建設成為以康養為主體功能的綜合性服務業集聚區。圍繞老年人健康產品需求,培育和引進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相關品牌企業,推動專業化生產研發基地建設,促進養老企業連鎖化、 集團化發展,打造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和集聚區。加強養老服務行業組織建設, 支持行業協會增強服務能力,發揮推進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到 2025 年,建成 50 個以避暑養老、休閒養生、健康養老、生態療養、中醫保健、健康食品、民族資源等為核心內容的健康養老小鎮或產業集聚區,打造出一批健康養老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國內一流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將我省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普惠旅居養老基地。
第三節 推動文化旅遊集聚區升級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優勢生態資源、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以文化旅遊集聚區提質發展為重要抓手,打造獨具魅力的多彩貴州文化旅遊體驗,全面助推旅遊產業化,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 旅遊品牌影響力。繼續加強景區型文化旅遊集聚區建設,依託黃果樹、荔波樟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鵑、鎮遠古鎮等高品質旅遊景區,鞏固提升省級文化旅遊集聚區,爭取申報成功一批國家級文化旅遊集聚區。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繼續加強文化園區型文化旅遊集聚區建設,推動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依託文化產業園(基地)鞏固提升和建設一批以特色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集聚區,爭取創建至少 1 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加強旅遊休閒街區的培育和發展,推動各市(州)及具備條件的縣(市、區)至少形成 1 個以上具有夜間購物、特色餐飲、文體娛樂、演藝體驗、觀光旅遊等功能的省級旅遊休閒街區,爭取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依託旅遊休閒街區培育發展一批文化旅遊集聚區。完善提升“貴州旅遊·一碼游貴州”平台功能, 促進大數據與旅遊深度融合。
第四節 加快智慧廣電創新發展
鞏固提升智慧廣電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果,加快推進貴州高畫質電視上星傳輸系統、貴州地面數位電視節目無線覆蓋系統、貴州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智慧監管系統等重點工程及項目建設,推進智慧廣電創新發展,促進智慧廣電參與數字社會、 數字政府、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有線電視網路升級疊代及廣電 5G 網路建設,推動廣播電視網路“雲、網、端”資源要素有效整合。加強智慧廣電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內容和業務承載形式,推動功能性服務向智慧型服務升級,加快廣播電視終端通、移動通、人人通。推進沉浸式視頻、虛擬現實視頻、雲遊戲等高新視頻和雲轉播套用,改善內容消費體驗。全面推行高畫質電視,力爭全省省市(州)級廣播電視台全部頻道基本實現高清播出。
第五節 打造全產業鏈體育健身休閒服務體系
加快貴州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推動體育旅遊融合 發展和體育旅遊集聚區建設,構建全產業鏈體育健身休閒服 務體系。
加快智慧體育建設。完善“貴州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 台”功能,積極推進健身路徑、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智慧 化數位化,為民眾健身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場館預訂、賽 事預約、健身指導、體質監測、體育旅遊等消費服務。
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多種形式的健身俱樂部和健身組織。充分利用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繁榮發展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大力發展具有精彩表現形式和獨特文化內涵的武術、鬥牛、賽馬、龍舟、 獨竹漂、射弩、陀螺、毽球、搶花炮等項目。
推動產業融合創新、集聚集群發展。充分利用貴州獨特的山地戶外運動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深入挖掘保護和傳承創新民族特色文化,積極發展以山地戶外運動為特色的健康運動產業,打造一批健身休閒綜合服務體, 加快形成運動健身服務產業群。實施一批路跑越野、山地騎行、高橋極限、洞穴探險、汽車露營、漂流溯溪、冰雪運動等戶外休閒運動項目,培育“全景貴州”“奔跑貴州”“翱翔貴州”等戶外運動系列精品賽事,發布“省市(州)共建十大 IP 賽事”名單,支持各市州培育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體育賽事,打造“一市一品牌”。建立健全“以賽育市、以市促賽”的產業發展機制,帶動體育娛樂、體育健身、體育用品、體育中介、體育傳媒、體育培訓等產業發展。加快貴州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推動體育旅遊融合發展和體育旅遊集聚區建設。依託重點區域體育基地培育發展一批體育旅遊集聚區,重點建成萬峰林山地戶外極限探險體育旅遊區、赤水河谷紅色戶外體育旅遊區、環雷公山民族體育旅遊區、大黃果樹極限探險體育旅遊區、貴陽-貴安城市體育旅遊區、海龍囤軍體戶外體育旅遊區、涼都避暑-冰雪體育旅遊區、環梵淨山戶外康體體育旅遊區、百里杜鵑山地休閒體育旅遊區、天坑山地戶外極限體育旅遊區、洞穴探險旅遊區。 支持遵義國家級體育消費城市試點建設。積極申報“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到 2025 年,努力形成 10 項具有影響力
體育品牌賽事,建成 30 個省級城鎮體育旅遊示範基地、30 個省級景區體育旅遊示範基地、10 個省級體育特色小鎮。
第六節 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
立足多層次多元化家政服務需求,以“行業創新發展、 企業誠信自律、人員素質提升、服務管理規範”為重點,以員工制企業為主體,加快建立供給充分、服務便捷、管理規範、惠及城鄉的家政服務體系。
推動家政服務提質發展。推進家政服務由提供基本服務 向早教、管家、膳食搭配、室內美化、專業護理等專業化方向拓展,由低端服務為主向中高端服務轉型,其中在農村和 中小城市重點發展中低端專業家政服務、在大中城市主城區重點發展中高端家政服務。
實施員工制家政企業培育壯大工程。支持貴陽、遵義、 六盤水等大中城市主城區率先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支持員工制家政企業員工根據用工方式參加相應社會保險,支持家政企業為所屬員工購買家政職業責任險,支持有條件的員工制家政企業提供職工集體宿舍,園區配建職工宿舍優先面向 員工制家政服務人員。
持續實施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以員工制企業為重點,支持服務質量好、影響力較大的家政服務企業(機構)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具有區域引領和示範效應的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家政服務企業集團化、連鎖化發展。 支持中小家政服務企業通過直營、加盟連鎖等方式實現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實施標準化工程。支持建立家政服務行業協會,充分發 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參與制定和推廣家政 行業標準,推動提升家政服務標準化水平。持續開展家政服 務標準化試點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家政服務標準化試點示範 建設,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擇機全面推廣行業服務標準 和規範。建立健全家政服務糾紛調解機制,有效維護家政服務企業(機構)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實施品牌化工程。儘快研究制定《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 分與評定標準》,全面開展評級活動,引導家政服務機構提供優質服務,推動家政服務知名品牌建設,打造形成“黔家 政”區域品牌。
實施家政企業服務進社區行動。鼓勵家政企業服務進社 區,落實好支持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發展的 稅費優惠政策。著力提升社區養老和托育配套服務,試點推廣“一老一小”現代化社區服務模式。
加快建立覆蓋全域的家政持證上崗上門制度。支持推廣使用家政服務契約示範文體,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統一為每一位合格的家政從業人員免費發放“居家上門服務證”,並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實施誠信監管。實行上崗前健康體檢制度, 家政服務從業人員上崗前按所從事家政服務類別進行體檢, 確保從業人員健康上崗。全面建立和推行家政服務質量第三方認證制度,加強對家政企業開展考核評價並進行動態監 管。
實施家政服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程。建立和完善家政 服務信用信息平台系統,依託全國和省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及大數據平台,探索建立“貴州家政信用查”APP,方便家 政服務消費者快捷查詢。全量歸集家政企業、從業人員、消 費者的基礎信息和信用信息,並按規定向相關部門及家政企業充分共享金融、稅務、司法等可公開信用信息,積極推動 建立家政企業和從業人員社會評價互動系統。最佳化家政服務 信用信息服務,建立家政從業人員個人信用記錄註冊、跟蹤評價和管理制度,開通家政從業人員職業背景信息驗證核查 渠道。制定和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持續開展家政服務領域信用建設專項行動,不斷增強家政服務信用水平。
實施家政服務數位化網路化工程。依託“雲上貴州”大 數據平台和已建家政服務網路,探索“平台+管家”服務新
模式,拓展“數字社區”“雲生活”等現代化社區服務模式, 發展針對個性化、定製化家政服務。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 引導大型家政企業和家政平台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網際網路+家政”推動服務向縣城和鄉鎮延伸下沉,對農村低收入家 庭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 視、照料服務。
實施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工程。2025 年基本實現家政服務人員培訓上崗全覆蓋。依靠職業院校、民辦培訓機構、家政服務企業內部培訓機構等,大力開展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培訓;強化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建立育嬰員、 養老護理員等職業在崗繼續培訓制度,對新上崗家政服務人員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家政服務人員每兩年至少得到 1 次“回爐”培訓。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搭建家政服務員和用工企業對接平台,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提升家政服務能力。支持省內高校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開展 1+X 證書制度試點,支持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家政服務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扶持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到 2025 年實現貴陽和其餘 8 個市州所在地城市(城區)家政服務培訓能力全覆蓋。支持符合條件有強勁實力的家政企業舉辦家政服務類職業院校,將家政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範項目。支持家政示範企業及有關院校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大力實施“南粵家政”項目,強化粵黔兩地技工院校合 作,協作開展家政技能人才培訓。
第七節 積極推進城市生活性消費服務集聚區建設
加強規劃引導,合理布局城市特色商業街區、旅遊休閒街區、商圈,並以其為重點,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服務場景和示範項目,匯聚文化娛樂、旅遊休閒、體育健身等生活服務業態,打造綜合服務區,不斷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打造線上“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平台”,發展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接入購物、餐飲、休閒、文化、養老、家政等線上功能,面向居民提供周邊商品及家政養老、服務搜尋、 生活繳費等便民惠民服務,打通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型管家連結。支持貴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遵義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規劃布局和建設業態豐富、品牌匯集、環境舒適、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生活性服務集聚區, 建設一批國際購物名城、國際美食名城、國際旅遊名城、國際智慧名城。支持中小城市及入口聚集較多的縣城和小城鎮規劃建設具有一定消費帶動力、特色較強的生活性服務集聚區。
第八節 實施生活服務標準化品牌化行動
加快推進生活服務各領域標準化建設,以標準化促進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服務標準體系,全面推行公共服務業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在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服務業領域,支持以企業為主體、以行業組織為依託,積極開展標準化試點示範,推出一批標桿化服務標準。 支持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制定團體標準,鼓勵龍頭企業制定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進一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積極開展“領跑者”企業活動,以養老、托幼、體育、家政、社區服務為重點,在貴陽等大中城市培育一批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的示範性企業(機構)。完善生活服務認證認可制度,全面建立和推行服務質量、服務標準第三方認證制度,加快推動生活服務職業化發展。
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行動,加快推進建設產品、企業、 區域品牌為支撐的品牌體系。支持貴陽貴安、遵義等城市打造集團化公共服務企業,在養老、托幼、文化、體育、家政等領域全面推進培育區域品牌建設。支持其他市州在文化、
體育等領域,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鮮 明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第六章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加強布局最佳化、多元供給、要素保障、信用程度等關鍵 環節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效能,不斷增強公共服務體系 對我省重大戰略實施的支持能力。
第一節 最佳化公共服務資源布局
合理確定公共服務設施選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選址必須圍繞提升服務效能,科學、合理地設定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規模,綜合考慮服務對象數量及其活動能力、人口密度、 交通條件等因素。其中,對服務頻次高、服務對象活動能力弱的設施,包括幼稚園和國小、社區養老托育設施、衛生站(室)等機構設定,要適度控制設施規模、合理安排設施密度;對人員居住相對分散的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統籌布 局固定服務設施和流動服務設施,流動服務要明確服務時間和地點並保持相對穩定,切實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 便利性。
合理控制公共服務設施規模。堅持功能優先、經濟適用的原則,避免盲目追求大規模的綜合性設施。對於高頻次服 務設施,應適度減小規模、增加密度,通過集團化、總分館(院)、連鎖等多種方式形成服務合力,共享優質資源。對於服務頻次相對較低或多個服務事項具有較強相關性的設施,要統籌考慮服務鏈條,適度集中布局,推廣“只跑一次”等已有成功經驗,簡化辦理流程。全面推廣線上服務,進一 步提高服務便利性,但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 群服務需求,保留必要的線下現場服務視窗。
探索區域性設施共建共享。圍繞提升服務效能,立足區域一體化對公共服務需求,在貴陽-貴安-安順和遵義兩個都市圈、畢節等 6 個城市組群,加強跨地區統籌協調,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推出一批區域性設施共建共享試點,統籌公共服務標準,互聯互通相關信息數據,共建共享公共服務設施, 探索共建共享經驗和做法;在黔東南等人口規模較小、習俗相近、地理毗鄰的縣,探索區域性中等職業學校等設施共建共享;適應農村人口結構和經濟社會形態的變化,強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推進一批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示範。
第二節 完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系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服務清單制度,放 開放寬準入限制,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 系,推進社會力量與公辦機構公平準入。加快打造公共服務 領域政務服務“一張網”,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實現政務服務更大範圍“一網通辦”。繼續提高公共服務領域行政審批效率,全面清理整合涉及社會力量進入公共服務領域行政審批事項,整合公共服務機構設定、執業許可、跨區域服務 等審批環節,減少審批事項,最佳化審批流程,完善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功能。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統籌,推動市縣因地制宜制定社區普惠性生活服務機構(網點)認定支持具體辦法, 實行統一標識、統一掛牌,開展社會信用承諾。
深化公共服務領域事業單位改革。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原則,繼續深入推進改革,完善制度機制, 強化公益屬性,提高治理效能。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公共服務需求,引導事業單位資源參與公共服務供給。適應城鎮化加快和移民搬遷後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 統籌盤活用好沉澱和低效配置的事業編制資源,按照服務對象規模合理配置編制,解決城市主城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 公共文化等編制缺口;對能夠通過政府購買等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原則上不再直接舉辦事業單位提供。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按規定到公共服務行業創新創業。
鼓勵民辦機構參與公共服務。鼓勵民辦機構通過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多種方 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最佳化市場發展環境,及時清理和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在資格準入、土地供給、 財政支持、政府採購、職稱評定、監督管理等各個方面公平對待民辦與公辦機構。鼓勵“黔靈女”等民辦機構積極參與相關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
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建立公共服務領域有效的 社會組織能力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推動社會組織提升服務 能力,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大力培育發展面向社區居民提供 各類公共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支持承接社區公共服務,積極開展社區志願服務。逐步擴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範圍和規模,對民生保障、社會治理、行業管理、公益慈善等領域的公共服務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社會組織購買。 鞏固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成果,加強社工隊伍建設, 支持社會工作者提供專業服務。大力發展慈善組織,廣泛動員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參與公共服務提供,鼓勵企事業單位提供公益慈善服務。完善激勵保障措施,落實慈善捐贈的相關優惠政策,共同營造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的良好環 境。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強政府對公共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的有效監管,促進其良性發展。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在基本公共服 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發揮更大作用。鼓勵和引導國有經濟以兼併、收購、參股、合作、租賃、承包、集團化等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服務發展,拓寬參與渠道,擴大服務資源供給,帶動服務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促進提升全省公共服務發展水平,推動公共服務提檔升級。做強做大國有企業公共服務品牌,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社會服務企業和企業集團,促進公共服務品牌化。鼓勵國有企業制定或參與制定公共服務標準,促進全省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建設。鼓勵國有企業以各種有效方式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農村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發展,在全省產教融合、醫養結合、 文體旅融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加強戰略投資者引入。積極推動央企、省外國企、戰略 投資者進入我省公共服務建設,充分發揮央企和戰略投資者 在我省公共服務領域高質量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最佳化配置。
第三節 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
在公共服務領域全面落實大數據戰略行動,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加強綜合型公共服務平台和專業平台建設,促進公共服務與網際網路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便利、質量和效率。繼續推動服 務重心向基層下沉,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共享水平。
加強綜合型公共服務大數據平台建設。高質量高水平推進公共服務各領域“雲”平台建設,培育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性平台和行業垂直平台,搭建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 移動客戶端、自主終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公共服務平台, 推動更多公共服務事項通過“全省通辦、一網通辦、一證通辦、一窗通辦、跨省通辦”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嚴格落實《貴州省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國務院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2021 年度貴州省政府數據共享責任清單》等檔案要求,建立健全政府及公共服務機構數據開放共享規則,不斷擴充和完 善政府數據共享責任清單、開放責任清單,在加強公共服務數據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動醫療衛生、養老等 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部門數據有序開放。推動服務數據互聯互通,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強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 社會服務等重點領域數據信息跨部門交換共享和融通套用; 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證明互認,通過完善信用監管、全面推進告知承諾制等方式,實施證明事項清單管理制度;加強地區間的信息互聯互通,積極推進各種便利服務。面向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在養老、托育、家政等領域依託行業組織, 分類探索建設服務質量用戶評價信息分享平台,降低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增強服務精準供給。支持貴陽貴安、遵義等大城市城區率先推進服務質量用戶評價信息分享平台。
加快智慧型公共服務建設。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建設,探索構建教育、醫療健康、養老育幼、文化體育、 家政等領域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進一步提升全省尤其是農村區域、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區域的質量和效率。積極構建基於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套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加快數位化服務普惠運用,支持公共服務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拓展各種線上服務功能, 引導電子商務平台企業依法依規為公共服務企業(機構)提供信息、配送、供應鏈等新型服務套用,推動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旅遊、家政等領域智慧化。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切實解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在運用智慧型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等共享數字生活。
推動服務重心向基層下沉。以服務標準規範為基礎,持續改善基層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加強基層人財物保障,強化街道、鄉鎮和社區的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完善並推廣貴州省集約化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推動大數據技術服務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準的服務。推進審批許可權和公共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推動醫療衛生、就業社保、養老托育、扶殘助殘、 家政服務等便民服務場景有機集成和精準對接。加快培養專業化專職化的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不斷提高基層公共服務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第四節 加強公共服務要素保障
加強財政金融支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格規範基本公共服務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保障制 度。加強公共服務資金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繼續爭取中央財政加大對貴州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國家重點 生態功能區、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轉移支付力度,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我省符合條件的公共服務領域項目建設。加大省級財政對國家級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財政支持力度,減輕縣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壓力。 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導性目錄範圍和規模,實行競爭擇優、費隨事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綜合利用債券、保險、 信貸等方式,為符合條件的公共服務項目融資提供支持。積極運用再貸款再貼息等工具,推廣“信易貸”,鼓勵保險機構開展公共服務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共同支持市場主體健 康發展。利用中央對我省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支持符合條件的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對價格普惠且 具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符合條件的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大引進和培育專業職業人才力度,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加強養老、托育、家政等緊缺人才學科建設,支持護理、康養、 家政、托育等相關專業高職畢業生提升學歷,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崗職工以工學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深度聯合,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建共享學習實訓基地、聯合開展教師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庫。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逐年擴大培訓規模,多渠道多方式提升公共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素養。健全公共服務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制度,定期組織職業培訓和業務輪訓,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和效果。健全公辦與非公辦公共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培養使用合作機制,拓展非公辦公共服務機構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空間。繼續落實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培訓補貼政策、培訓期間生活補貼政策。提高基層公共服務人員工資待遇,完善技術等級評價、職稱評定、社會保障等激勵措施,穩定基層公共服務隊伍,引導公共服務和管理人才向農村和基層流動。暢通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通道,推動養老、托育、 家政、體育健身等領域推行員工制轉型,支持符合條件的員工制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及高校畢業生並依規給予社保 補貼。
保障設施用地需求。按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和建設 需求,有效保障用地供給。將公共服務機構和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並優先予以保障,農用地轉用指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要優先確保符合條件的公共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用地,採取劃撥方式予以保障。探索實行 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彈性土地供應方式,進一 步增強公共服務用地需求。支持有效利用存量建築,對利用 興辦普惠性公共服務的,縣級以上政府批准後可享受五年內 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的過渡期支持政策;對建築面積300 平方米以下或總投資 30 萬元以下的社區服務設施,縣級以上政府可因地制宜最佳化辦理消防驗收備案手續。
最佳化資源配置機制。逐項明晰公共服務標準及所需的軟 硬體標準規範,細化完善公共資源與常住人口和服務半徑掛鈎的制度安排,推動公共服務布局與城鎮化進度相適應。逐步完善精準服務、主動回響的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實現從“人 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加強對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和質量的有效評估監管,根據評估結果動態及時調整基本公 共服務清單。
第五節 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領域信用體系
健全公共服務領域信用制度,充分利用相關大數據平台將失信記錄建檔留痕並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貴州), 推動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記錄共享共用。強化信用信息共享開放,完善信用承諾、修復和異議機制。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聯合獎懲機制,推進失信行為標準互認、信息共享互動、懲戒措施路徑互通。深入開展公共服務機構信用綜合評價評級並依規公開,採取市場和行業禁入等不同措施對失信行為實行相應懲處。
第七章 規劃實施保障
第一節 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公共服務發展各個階段、各個領 域、各個環節,確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地 生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公共服務體系 發展、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
第二節 強化統籌協調
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建立省領導牽頭的公共服務聯席會議機制,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省發展改革委會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制定本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分工方案和考核機制,加大對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重大事項協調力度,研究推動重點任務、重大改革、重大項目等,著力解決堵點難點問題,推動協調協商機制化常態化;對新增公共服務事項、提升服務標準等進行研究論證,確保財力可承受、服務可持續。鼓勵貴陽貴安等一體化區域創造條件,在公共服務體系統一規劃、統籌建設、體制創新等方面開展試點, 探索積累經驗,分步推廣實施。
強化省級部門分工。省直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依據本規劃制定實施方案,細化提出可衡量、可考核的具體實施任務,制定年度工作任務清單,明確工作責任和進度安排,加大土地、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政策解讀,強化宣傳引導,健全統計調查體系, 定期分領域開展公共服務發展情況監測評估,確保本規劃重點工作任務有效落實和涉及本部門的約束性指標如期完成。
推動市縣落實。市(州)、縣(市、區)政府要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實化落實舉措,明確工作責任和進度安排,統籌推進各項重大任務、重點工程,做好重大項目銜接統籌, 確保規劃實施效果。
第三節 實施動態監測評估
加強評估監測。省發展改革委要充分發揮牽頭協調作 用,會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做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計監 測,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程度監測指標體系,並開 展年度監測評估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監測評估結果,補短板、強弱項,推進本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
建立動態監測評估機制。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聯席會議 成員單位研究建立公共服務發展第三方評價機制,積極做好 本規劃實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工作,對評價指標進行動態調整,及時推出新做法新經驗新機制。建立監督 機制,各類評估結果要以適當方式公布,主動接受人大、政 協和人民民眾的監督,並把監測成果作為調控和引導公共服 務發展的重要方向標。

內容解讀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供給規模基本滿足需求,人均服務水平總體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供給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規劃》要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戰略部署和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新發展階段公共服務新形勢和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牢牢把握國發〔2022〕2號檔案的重大機遇,遵循公共服務發展基本規律,堅持界定科學、權責清晰,需求導向、量力而行,分類施策、動態平衡,改革創新、廣泛參與的原則,推動公共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增進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規劃》緊扣“七有兩保障”,區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以及生活服務,分類提出了4個方面28項具體任務措施:一是高質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了8項具體舉措,強調堅持政府主導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實現全體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二是加快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擴容提質,提出了7項具體舉措,強調圍繞供需矛盾突出的公共服務領域和區域,加強政府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構建提供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新格局。三是推動生活服務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拓展空間,提出了8項具體舉措,強調立足人民生活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服務需求,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探索方向、拓展空間、積蓄能量。四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提出了5項具體舉措,強調加強布局最佳化、多元供給、要素保障、信用程度等關鍵環節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效能,不斷增強公共服務體系對我省重大戰略實施的支持能力。
《規劃》從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實施動態監測評估三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確保《規劃》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落實,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