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科

白中科

白中科,男,漢族,1963年10月生,山西運城人,中共黨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曾任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土壤學”學科帶頭人。持續從事工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方面的科研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中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運城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
  • 職業: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環境資源學院獲“農業環境保護學”專業“農學”博士學位
  • 主要成就:發表論文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發表論文,科研項目,學術專著,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1年9月——1985年6月,在山西農業大學林學系學習,獲“林學”專業“農學”學士學位。
1985年7月——2000年9月,在山西農業大學任教(期間,1993年7月在山西農業大學農業化學系獲“土壤學”專業“農學”碩士學位,1998年1月在浙江大學環境資源學院獲“農業環境保護學”專業“農學”博士學位)。
2000年10月——2004年11月,任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
2004年12月——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學術兼職:
主要有: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土地復墾方向帶頭人,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土地利用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土地學會土地整理與復墾分會副主任,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土經濟研究會理事,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土壤遙感與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物營養學會肥料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土地利用、整理、保護分類技術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部環境評估中心生態環境評估常聘專家,國土資源部土地復墾核心專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項目首批評審專家,《生態學雜誌》、《農業工程學報》編委。

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SCI/EI10篇。
1、第一作者論文
(1)礦山土特性與林業利用,森林與土壤,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2
(2)山西採煤固體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及其土地復墾可行與必要性研究,走向21世紀——中國首屆青年環境論壇,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5
(3)論我國土地復墾的效益,生態經濟,1995, NO.2
(4)黃土區露天礦排土場土岩的特性、培肥與復墾種植,土壤地質,中國地質出版社,1994.5
(5)現代化大型露天礦廢棄地的物理特性與水土保持,礦山廢地復墾與綠化,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2
(6)安太堡露天煤礦排土場表層岩土徑流特徵與復墾種植,黃土高原地區露天礦土地復墾研究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8
(7)現代化大型露天煤礦排土場岩土侵蝕時空變異規律的研究,黃土高原地區露天礦土地復墾研究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8
(8)山西露天礦排土場地表排土工藝與復墾種植的關係,黃土高原地區露天礦土地復墾研究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8
(9)大型露天煤礦廢棄地生態環境重建研究,生態經濟,1996,NO.2
(10)礦區廢棄地復墾中的土壤學與植物營養學問題,煤礦環境保護,1996,NO.5
(11)Major problems and special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reclamation of coal spoil pil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
(12)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mined degraded land of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
(13)安太堡露天煤礦水土流失特徵與控制,煤炭學報,1997,NO. 5
(14)山西煤礦區土地復墾研究,煤礦環境保護,1997,NO.2
(15)Revegetation of mine soil on surface mine in loess are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1998,
(16)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劇烈擾動土地生態重建研究,套用生態學報,1998,NO.6
(17)露天煤礦排土場人為加速侵蝕及分類研究,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8,NO.1
(18)試析平朔礦區土地復墾新技術,煤礦環境保護,1998,NO.6
(19)試論礦區生態重建,自然資源學報,1999,NO.1
(20)安家嶺露天煤礦土地利用結構預測,煤炭學報,1999,NO.2
(21)機修梯田與礦區廢棄地的再利用,科技導報1999,NO.4
(22)大型露天煤礦生態系統受損研究——以平朔露天煤礦為例,生態學報1999,NO.6
(23)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land of Opencast mine of Pingshuo Ataibao,China,Beijing International Land Reclamation and Restoration 2000.5
(24)中國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礦退化土地生態重建研究,中國土地科學2000,NO.4
(25)關於露天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幾個問題,冶金礦山設計與建設,2000 NO.4
(26)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效益演變與配置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01,NO.6
(27)工礦區土地復墾、生態重建與可持續發展,科技導報,2001,NO.6
(29)大型露天煤礦土地復墾規劃案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1,NO.5
(30)我國煤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重建,跨世紀土壤環境保護戰略,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3
(31)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廢棄地生境再造與群落重組背景研究,跨世紀土壤環境保護戰略,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3
(32)黃土高原大型露天採煤廢棄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以平朔露天礦為例,第三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7
(33)重建礦區生存空間,中國國土資源報,2002.4
(34)平朔露天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研究14年,邁向21世紀的土壤科學論文集,2002.2
(35)重建礦區生存空間,避免人口大遷移,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 ,NO.1
(36)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環境條件分析——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礦為例,農業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地學問題研究,地質出版社,2003.5
(37)山西礦區土地復墾科學研究與試驗示範18年回顧,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NO.4
(38)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研究面臨的問題,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NO.4
(39)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產學研基地的構建,中國地質教育,2005,NO.3
(40)工礦區生態修復技術及案例分析,北京生態建設國內研討會,2005,8
2、通訊作者論文
(1)黃土區露天礦排土場生態建設中水分調控技術的研究,煤礦環境保護,2002,NO.5
(2)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廢棄地植被恢復過程中的植被動態,生態學報2003,NO.8
(3)礦區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研究進展,水土保持學報,2003,NO.6
(4)植被根系與土壤抗沖抗蝕性的研究綜述,水土保持研究,2003 ,NO.5
(5)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能源環境保護,2003 ,NO.5
(6)黃土區大型露天礦生態破壞過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3 ,NO.4
(7)黃土區大型露天礦排土場水土流失評價,煤炭學報,2004,NO.2
(8)黃土丘陵採煤塌陷地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NO.1
(9)黃土區大型露天礦排土場水土流失致災因子的確定,能源環境保護,2004,NO.3
(10)黃土區大型露天礦復墾土壤基質原始形成環境及化學特徵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NO.2
(11)礦區生態重建過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NO.2
(12)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NO.3
(13)Potentiality Study of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英文版),2004,NO.4
(14)城鄉交錯帶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為例,農業工程學報,2005,增刊
(15)運城市果園土壤主要微量元素含量與分布特徵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NO.3
(16)土地開發、整理與復墾工程項目的生態影響評價方法亟待研究,露天採礦技術,2005,NO.
3、其他合作論文
(1)Improvement of mine soils by growing grasses in semi-arid areas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id-desert soils ,August 20-29,1993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粗顆粒固體廢棄物堆場的無覆蓋復墾種植,土地復墾技術,1993,NO.1
(3)礦山土地復墾中利用方向的決策,土地復墾技術,1993,NO.2
(4)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排土場岩土侵蝕及其控制技術的研究,水土保持學報,1994,NO.2
(5)黃土高原土地破壞與復墾的流域管理,中國土地科學,1994,NO.2
(6)復墾地種植利用方向的模糊評價,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5,NO.4
(7)山西煤矸石風化層中重金屬元素及鹽分對復墾利植的影響,煤礦環境保護,1995,NO.4
(8)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排土場復墾決策的商榷,資源環境與持續發展戰略論文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5
(9)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排土場時空變化與水土保持關係,水土保持持續發展——第三屆全國水土保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12
(10)當前我國礦區土地復墾的癥結及解決思路,煤礦環境保護,1996,NO.6
(11)Problem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arge surface mine on the Loess Are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
(12)露天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規劃決策支持系統,煤礦環境保護,1997,NO.2
(13)黃土區露天煤礦土地復墾專家系統的研製,煤礦環境保護,1997,NO.5
(14)露天礦排土場生態分類研究,煤礦環境保護,1997,NO.5
(15)大中型礦山廢棄地復墾對策,中國煤炭,1997,NO. 1
(16)山西礦區農業持續發展的擇訣:礦區生態重建,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7,NO.1
(17)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Land ——Taking Xiaoyi Bauxite Mine for Example,Ecological Engineering(美國) ,1998,被SCI收錄
(18)採礦廢棄地生態重建專家系統的研製與套用——以安太堡露天煤礦為例,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8,NO.3
(19)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土地復墾信息系統的建立,計算機與農業,1998,NO.3
(20)黃土區大型露天煤礦土地復墾專家系統的程式設計,煤礦環境保護,1998,NO.2
(21)礦區“生態重建”效益的階段性及其定量評價探討,煤礦環境保護,1998,NO.3
(23)Ecological Rebuilding and land reclamation in surface mine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Journal of Ecological science
(24)陽泉煤矸石山淺層矸石風化物水分特徵初探,煤炭學報,1999,NO.4
(25)露天煤礦土地破壞預測研究,煤礦環境保護,1999,NO.2
(26)露天煤礦待覆墾土地生產潛力評價方法研究,煤礦環境保護,1999,NO.2
(27)露天煤礦廢待覆墾土地評價模型的建立,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999,NO.1
(28)露天煤礦廢棄地生態重建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的系統分析與總體設計,生態學雜誌,1999,NO.2
(29)大型露天煤礦生態重建的效益分析,生態經濟,1999,NO.5
(30)沙棘對黃土高原地區露天煤礦土地復墾的作用,水土保持通報,1999,NO.5
(31)煤矸石山立地條件與林業復墾研究——以山西統配煤礦為例,山西林業科技,1999,NO.1
(32)露天煤礦待覆墾土地適宜性評價單元類型劃分,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9,NO.1
(33)山西礦區土地的持續發展與生態系統重建,山西土地,1999,NO.2
(34)芻議中國土地復墾與礦區生態重建的特殊性,第六 次全國土地復墾學術會議——世紀之交的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論文集,1999,10
(35)安太堡露天煤礦廢棄地生態重建限制因子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第六 次全國土地復墾學術會議——世紀之交的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論文集,1999,10
(36)安太堡露天煤礦排土場刺槐生長狀況研究,煤礦環境保護,2000,NO.2
(37)黃河中游地域露天煤礦排土場復墾方式特殊性的探討,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0,NO.4
(38)安太堡露天煤礦復墾土地野生植物侵入研究初報,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0,NO.4
(39)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 Antaibao opencast mine,北京,國際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學術討論會,2001
(40)大型露天煤礦廢棄地生態重建的理論與方法,水土保持學報,2001,NO.5
(41)大型露天煤礦人工擾動地貌生態重建研究,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1,NO.3
(42)安太堡露天煤礦復墾地土壤養分相關研究,煤炭環境保護,2001,NO.5
(43)工礦區土地復墾、生態重建與可持續發展,中國土地科學,2002,NO.2
(44)安太堡露天煤礦排土場植被恢復的主要限制因子及對策,水土保持研究,2002 ,NO.1
(45)礦區生態重建中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煤礦環境保護,2002,NO.4
(46)露天礦大型排土場水蝕控制的徑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煤炭學報,2003,NO.5
(47)平朔安太堡露天礦排土場土壤種子庫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3,NO.6
(48)露天礦大型排土場水蝕特徵及其植被控制效果,水土保持學報,2004,NO.1
(49)大型排土場“徑流分散”水蝕控制模式及其設計探討,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4,NO.1
(50)大型礦區工業旅遊及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研究——以平朔礦為例,生產力研究,2004,No.4
(51)基於生物學科系統回顧法的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NO.3

科研項目

承擔完成山西省“七五”、國家“八五”、國家“九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0項:
1、曾承擔完成的課題
(1)合作完成山西省“七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利用固體廢棄物覆土造田研究”(1986~1990);
(2)合作完成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安太堡露天煤礦廢棄地復墾系統工程研究與開發示範”(1991~1995);
(3)合作完成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平朔露天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與試驗示範” (1996~2000);
(4)主持完成山西省青年科學基金“安太堡露天煤礦退化土地生態重建的信息系統研究”(1997~2000);
(5)主持完成山西省教育廳科技開發項目“採煤廢棄地生態重建最佳化模式研究”(1999~2002);
(6)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土區大型露天採煤廢棄地生境再造與群落重組研究”(2001-2003);
(7)主持完成國家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黃土高原採煤廢棄地生態重建與可持續發展”(2001-2003);
(8)主持完成“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水土保持規劃”任務(1994~1995);
(9)合作完成山西省土地復墾開發系列標準(1995~1996);
(10)合作完成“平朔安家嶺露天煤礦水土保持規劃與設計”任務(1997~1998);
(11)合作完成“平朔安家嶺露天煤礦土地復墾規劃”任務(1997~1998);
(12)主持完成主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土地復墾規劃”(2000);
(13)主持完成“平朔安家嶺礦土地資源綜合利用開發研究”(2001~2003);
(14)合作完成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元礦建設項目新建工程生態影響評價專題研究”(2002);
(15)合作完成 “大同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塔山礦建設項目新建工程生態影響評價專題研究”(2003);
(16)合作完成“平朔安太堡礦800公頃人工生態系統復墾植被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對策及實施效果研究”(2001~2003);
(17)合作完成山西省青年基金“平朔礦區農業生態經濟系統重建模式研究”(2002~2004);
(18)合作完成內蒙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項目“內蒙古華能魏家峁煤電一體化一期工程露天煤礦生態恢復規劃”(2005)
(19)合作完成內蒙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項目“華能集團公司伊敏煤田五牧煤礦及選煤廠生態保護與恢復規劃”(2005)
(20)合作完成有關“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可行性研究與規劃設計”項目16項(2001~2004)
2、正在承擔的課題7項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土區大型露天採煤廢棄地再造土壤與重組群落初期演變階段的過程揭示”(2005-2007)
(2)主持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山西綠色雜糧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研究”(2003-2006)
(3)主持中國地質大學科研啟動基金“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適用方法篩選及實證研究”(2005-2006)
(4)主持中國地質大學與平朔安太堡礦共建的產學研基地項目“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信息系統”(2005)
(5)主持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項目“龍鳳礦井建設項目生態恢復規劃”(2005)
(6)合作承擔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山西典型礦區生態環境信息系統及數據挖掘”(2004~2006)
(7)合作承擔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山西綠色食品產業化技術支撐體系研究”(2004-2007)

學術專著

主編、副主編專著教材5部、參編相關專著教材4部
(1)主編《工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2)主編《露天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科學出版社,2000)
(3)副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土壤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4)副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土壤學實驗指導”(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5)副主編“十五”規劃教材“綠色食品生產原理與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6)參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地質地貌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7)參編“十五”規劃教材“水土保持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8)參編《礦區土地復墾技術與管理》(農業出版社,1993)
(9)參編《工礦區水土保持》(科學出版社,1996)

獲獎記錄

獲教學成果獎2項,獲科研成果獎4項,其中國家土地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套用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1)承擔的“水土保持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成效”,1995年獲山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承擔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土壤學”,2004年獲山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林業局(林業教育委員會組織評審)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承擔的“煤矸石山復墾種植與立地條件的研究”,1993年獲國家土地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4)承擔的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安太堡露天煤礦土地復墾系統工程的研究與開發示範” ,1997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套用成果一等獎。
(5)承擔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子專題“平朔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及其試驗示範研究”,2002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套用成果二等獎。
(6)承擔的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長治市綠色經濟區建設與示範”,2003年獲山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2011年,獲第七屆“山西省青年科學家獎”提名獎並獲得“青年科研專家”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