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防治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3年9月國務院召開“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會議並提出:5月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藉以加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防治碘缺乏病的認識。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國家設立五一長假後,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長假裡,不便於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經過衛生部與碘缺乏病防治相關部委的協調,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為5月15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碘缺乏病防治日
  • 英文名: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ay
  • 節日時間:5月15日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國家設立
  • 節日意義:消除碘缺乏病
  • 設定地點:北京市
  • 設立機構:國務院
  • 設定時間:1993年9月
發展歷史,碘缺乏病,病因,病狀,歷屆主題,宣傳口號,

發展歷史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個國家共16億人生活在缺碘地區,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萬,新生兒智力和身體發育障礙12萬,地方性甲狀腺腫5.66億,克汀病人600萬以上,腦功能受損病人高達3億人。
宣傳宣傳
碘缺乏病是一種世界性地方病,中國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原病區人口達4.25億,約占世界病區人口的40%,亞洲病區人口的60%。
中國仍有700萬地方性甲狀腺重病人和19萬克汀病人,14歲以下的智力殘疾兒童有539萬人。
中國現有智力殘疾人1017萬,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採取防治措施,每年還將有數量相當可觀的智殘兒出生。
1990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兒童問題71國首腦會議”上,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及其《行動計畫》,明確提出了要在2000年全球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李鵬委員長在任國務院總理時曾在檔案上籤字、承諾。
中國政府對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視,在1991年羅馬召開的國際營養會議上鄭重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碘缺乏病的流行。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於1993年9月國務院在北京成功地召開了“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討論通過了《行動計畫綱要》,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對我國進行支持和援助。為實現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3年9月國務院召開“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會議並提出:5月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藉以加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防治碘缺乏病的認識。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國家設立五一長假後,碘缺乏病防治日(每年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長假裡,不便於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經過衛生部與碘缺乏病防治相關部委的協調,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為5月15日。
2015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2個“防治碘缺乏病日”。近年來監測發現,部分沿海地區及大城市出現合格碘鹽食用率下降、孕婦等重點人群碘營養偏低的情況。為加大科學補碘宣傳力度,引導民眾合理補碘,尤其是避免孕婦、胎兒和嬰幼兒等重點人群碘攝入不足,2015年宣傳主題定為“科學補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

碘缺乏病

病因

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紀冰川期溶解的冰層將地球表層的碘沖刷到海洋,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區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當地岩石與土壤的性質有關。地甲病區常見於以石灰石、白堊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帶(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隨水流失),在岩漿地帶或以黑土、紅色土及含大量膠體顆粒和有機物的粟色土壤為主要成分的地帶少見,泥炭土中含碘雖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這些地帶也流行地甲病。
膳食因素
(1)人體碘的供給有近60%來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響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
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防治日
(2)低蛋白、低熱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漿PBI降低,血清促甲狀腺素(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減少,降低碘的有機化;
(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響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和利用;
(4)食物中的硫氰酸鹽(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黃豆、花生、豌豆、生薑、杏仁都含有硫氰酸鹽),在胃腸道可逆轉化成SCN-,可競爭性地抑制碘離子向甲狀腺的輸送,使碘排出增多。
(5)蔬菜如甘藍、捲心菜蕪青大頭菜蕓薹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的水解產物,可抑制碘的有機化過程;
開展活動
(6)食物中的鈣可妨礙碘的吸收,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飲水因素
水碘含量與甲狀腺腫的發病率有關。
例如: 陝西省7個地區飲水含碘量與甲狀腺腫發病關係
(1)蒲城: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4.83(0.1~40);甲狀腺腫發病率(%)0.13;
(2)西安: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6.51(4.6~46);甲狀腺腫發病率(%)0.25;
(3)寶雞:3.98(2.0~5.8);甲狀腺腫發病率(%)3.35;
(4)藍田飲水平均含碘量(ug/L)3.24(1.25~8.7);甲狀腺腫發病率(%)22.97;
(5)石泉: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18(0.1~2.0);甲狀腺腫發病率(%)19.42;
(6)維南:飲水平均含碘量(ug/L)0.83(0.45~1.2);甲狀腺腫發病率(%)重病區;
(7)商縣:飲水平均含碘量(ug/L)0.48(0.2~0.75);甲狀腺腫發病率(%)重病區;
藥物因素
硫脲類抗甲狀腺藥物抑制碘的有機化和偶聯過程;治療精神病的碳酸鋰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他巴唑、雷鎖辛、洋地黃、四環素類藥物均有一定的致甲狀腺腫作用。

病狀

碘缺乏病(簡稱IDD)是由於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糧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機體碘的攝 入不足而 導致的一系列損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種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個國家 中,至少有130個國家的10億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環境中。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八日,李鵬總理代表中國政府簽字 承諾,2000年在中國實現消除碘缺乏病。 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人體缺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發生碘缺乏病,乃至殘疾。我國是碘缺乏危害十分嚴重的國家,至2007年止,有4.25億人口生活在缺碘環境裡,涉及地域廣,威脅人口多,特別是對新婚育齡婦女、孕婦、嬰幼兒的危害更為突出。但現實生活中,人們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預防知識,因此普及防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是當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中國提出:5月1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以此加大宣傳,提高人們對碘缺乏病的認識。
宣傳宣傳
碘(化學符號為IDD),是一種活潑的具有氧化劑作用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於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含量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自然環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滿足人體最低需要時稱之為環境缺碘。同樣,人體內碘營養不足稱為體內缺碘。科學家們一致公認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有關聯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和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性畸形等。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重點防治、限期消除的營養素營養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發生於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在我國被列為地方病之一。由於分布廣泛,危害嚴重,已上升到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國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人體需要的碘主要來源於食物。由於食物鏈的作用,土壤缺碘導致植物、動物缺碘。人吃了缺碘的食物,造成碘攝入不足。自然環境缺碘實際上是指土壤和水中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紀冰川期,由於冰河溶解,冰水沖刷,將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沖走。而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僅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這樣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環境存在碘缺乏。這就是世界地區土壤中的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洪水泛濫、沙漠化和雨水沖刷,致使局部地區土壤中的碘連同土壤被沖走而加重碘缺乏。人類想改變自然環境中的缺碘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食用碘鹽等措施來補充碘。

歷屆主題

1994年5月5日第一屆主題為:“碘鹽與健康”
1995年5月5日第二屆主題為“1995年基本實現全民食鹽加碘”。
1996年5月5日第三屆主題為“全民食用合格碘鹽”
1997年5月5日第四屆主題為“食用合格碘鹽,嚴禁銷售非碘鹽”
1998年5月5日第五屆主題為“健康的母親不能缺碘,缺碘的家庭不會健康”
1999年5月5日第六屆主題為“堅持科學補碘,提高人口素質”
2000年5月15日第七屆主題為“堅持食用碘鹽,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2001年5月15日第八屆主題為“加強碘鹽監督管理,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2002年5月15日第九屆主題為“補碘、健康成長”
2003年5月15日第十屆主題為“食用碘鹽,保護兒童智力發育”
2004年5月15日第十一屆主題為“科學補碘,預防出生缺陷與智力殘疾
2005年5月15日第十二屆主題為“控制碘缺乏,保護母嬰健康”。
2006年5月15日第十三屆主題為“普及碘鹽十年,人口素質提高”
2007年5月15日第十四屆主題是“堅持食用碘鹽,預防出生缺陷”。

宣傳口號

一、堅持食用碘鹽,預防出生缺陷
二、堅持食用碘鹽,提高人口素質!
三、防治碘缺乏病,保護母嬰健康
四、食用碘鹽是最好的補碘方式
五、抵制非碘鹽,保護民眾健康
六、淨化食鹽市場,保護民眾利益
七、扶貧先增智,增智先補碘
八、依法普及碘鹽,構建和諧社會
九、預防碘缺乏,建設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