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是由於病人血中含有硫化血紅蛋白所引起。硫化血紅蛋白一經形成,硫化血紅蛋白不能逆轉為血紅蛋白,血液中硫化血紅蛋白含量達到4%,或超過5g/L,臨床便可出現發紺。此病發病緩慢,約有半數病人有便秘 腹瀉、腹痛 這些症狀與硫化血紅蛋白可能並無直接關係,有些病人有服藥或者接觸有毒物質的病史,還有的病人可有輕度溶血性貧血。醫生主要依靠實驗室的檢查做出診斷,至今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病情概述,血紅蛋白概述,臨床意義,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病因,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發病機制,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硫化血紅蛋白血症-診斷,檢查診斷,鑑別診斷,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檢查,實驗室檢查,其它輔助檢查,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治療,治療,預後,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病情概述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sulfhemoglobinemia)是由於病人血中含有硫化血紅蛋白(sulfmethemoglobin,SHB)所引起。化學結構現在還不完全清楚。正常人血液中不含有硫化血紅蛋白,不存在於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被氧化後 還可進一步硫化成硫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與可溶性硫化物,如硫化氫等,在氧化劑通常是過氧化氫存在的條件下,發生作用而產生的。有些人服用磺胺類非那西丁等藥物後 可出現硫化血紅蛋白血症,並可能伴有溶血。硫化血紅蛋白一經形成,硫化血紅蛋白不能逆轉為血紅蛋白,缺乏有效療法,只有這種異常硫化紅蛋白的紅細胞被破壞後,它才離開血循環而遭破壞、消滅和清除 異常的血紅蛋白才能消失。血液中硫化血紅蛋白含量達到4%,或超過5g/L,臨床便可出現發紺。一般不威脅患者生命。

血紅蛋白概述

血紅蛋白是使血液呈紅色的蛋白,它由四條鏈組成,兩條α鏈和兩條β鏈,每一條鏈有一個包含一個鐵原子的環狀血紅素。氧氣結合在鐵原子上,被血液運輸。每一條蛋白鏈和肌紅蛋白的結構相似,肌紅蛋白是用來在肌肉和其他組織來儲存氧氣的。
血紅蛋白除了運輸氧氣外,還能運輸其他分子,如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使血管擴張,從而降低血壓。最新研究表明,一氧化氮能和血紅蛋白中的半胱氨酸以及鐵原子結合在一起,如蛋白編號1buw所示。因此血紅蛋白通過運輸一氧化氮來調節血壓。另一方面,一氧化碳是一種有毒的氣體,它能很快的取代血紅蛋白中的氧氣,如蛋白編號2hco,所示形成穩定的不易去除的複合物。這種錯誤使用阻礙了氧氣與血紅蛋白的正常結合和運輸,造成生物體缺氧。

臨床意義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區的居民其紅細胞和血紅蛋 白往往高於平原地區的居民。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排除水分過多可導致暫時性的血液濃縮,造成紅細胞血紅蛋白輕度升高。新生兒則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減低:嬰兒從出生3個月起到15歲以前的兒童,因身體發育較快,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相對生成不足,因而出現相對的減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約10%~20%。孕婦在妊娠的中後期因血漿容量增加,導致血液被稀釋;老年人因為骨髓造血機能減低,可能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減少,也稱為生理性貧血,此時需要進行適當的營養與治療,並不意味著患有貧血性疾病或疾病導致的貧血。
3.病理性升高:
(1)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病人,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於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導致血液濃縮,會出現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的明顯增加。
(2)慢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子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等因為組織缺氧,血液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呈代償性增加。
(3)某些腫瘤,如腎癌,肝細胞癌,子宮肌瘤,卵巢癌,腎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紅細胞生成素呈非代償性增加,導致上述的結果。
(4)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紅細胞增多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減低:
(1)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纖維化引起的貧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惡性腫瘤、尿毒症、肝病、風濕性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造成或伴發的貧血。
(3)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造成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4)紅細胞破壞過多造成的貧血:如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機械性溶血等。
(5)急性失血,大手術後,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降低的因素。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病因

1905年Van den Bergh首先報導1例遺傳性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此後相繼有人報告此種病例。中國1963年首由楊崇禮等報導1例男性患者,此例的1女1子出生後也有同樣疾病。這種病例十分少見,自1963年中國未再見此種病例的報導。
凡是能產生高鐵血紅蛋白的藥物也能產生硫化血紅蛋白,包括:①含氮化合物,如硝酸鉀 亞硝酸鈉硝酸甘油等;②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如磺胺、苯胺衍生物或非那西丁等 有些患者並未接受任何藥物而得此病,可能與慢性便秘或腹瀉有關。有些患者紅細胞的谷胱甘肽增加,其原因未明。硫化血紅蛋白一旦生成,無論在體內或在體外都不能再恢復為血紅蛋白。含有硫化血紅蛋白的紅細胞壽命正常 但也有人認為壽命縮短。患者紅細胞的大小,厚度及其含血紅蛋白的量都在正常範圍。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的發病機制尚未明了。在試管中,血紅蛋白溶液通過硫化氫氣體,可以生成硫化血紅蛋白,顏色由紅變成暗色。用含硫磺的飼料餵養動物,也可產生硫化血紅蛋白。腸源性發紺症的病人也可同時有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有人認為這與有病變的腸道吸收了硫化氫有關。患有本症既往史的部分病人,紅細胞內還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有增高,提示可能體內的半胱氨酸也是硫的來源之一 因此有人認為硫化氫可能源於病人的紅細胞,而不一定源自腸道 服用能引起中毒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的各種氧化劑藥物或化學物品也能引起硫化血紅蛋白血症,其中以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如乙醯苯胺氨苯碸甲氧氯普胺和非那西丁引起者最多見。但在服用上述藥物的病人中,出現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的情況少見,同一藥物分別誘發硫化血紅蛋白和高鐵血紅蛋白 機制並不清楚 有些病人甚至無上述或特殊藥物接觸史,因而個別病人可能是先天性的。環境污染也可造成硫化血紅蛋白。1983年 有人曾對巴西一個有工業污染的小鎮居民調查 發現與其他地區居民比較,血中高鐵血紅蛋白和硫化血紅蛋白都有增加。硫化血紅蛋白
在分光鏡波長620nm附近有較強的吸收帶 加氰化鉀不能使其變色。硫化血紅蛋白分子中硫原子的確切位置尚未確定,一般認為是血紅素輔基鐵卟啉中1個吡咯環的β碳雙鍵被打開,加進了1個硫原子。硫化血紅蛋白一旦形成,就不會再脫落,也失去了帶氧的功能 硫化血紅蛋白缺乏攜氧能力,且使氧分離曲線左移 硫化血紅蛋白對紅細胞壽命的影響尚不很明確 有些病人用同位素測定的紅細胞生命仍屬正常,但也有不少病人可以發生溶血。

臨床表現

發病緩慢,發紺是主要的臨床表現 皮膚和面部帶有藍色的發紺 呈藍灰色 無任何症狀,或僅有發紺。重者可有頭暈、頭痛,甚至氣急 昏厥。約有半數病人有便秘 腹瀉、腹痛 這些症狀與硫化血紅蛋白可能並無直接關係。有些病人有服藥或者接觸有毒物質的病史。還有的病人可有輕度溶血性貧血。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診斷

檢查診斷

主要依靠實驗室的檢查做出診斷。明顯發紺的臨床表現和血液在空氣中呈藍褐色,振盪後不變色。用分光光度計檢查,在620nm處可見到一特異的光吸收峰,加入氰化鉀後不消失。這可作為可靠診斷方法。服藥的病史也可幫助診斷。

鑑別診斷

鑑別方法為取患者少許抗凝血在小三角瓶中搖,如血很快變為鮮紅,表明血中含有較多還原血紅蛋白;如血不能變紅,則可肯定血中仍有其他異常血紅蛋白。肉眼觀察時高鐵血紅蛋白呈現朱古力樣的棕褐色,硫化血紅蛋白呈藍褐色,血紅蛋白M則因生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呈朱古力棕褐色。以蒸餾水稀釋血液10~20倍,加入硫化銨或1%氰化鉀數滴,如為高鐵血紅蛋白則由棕褐色變為鮮紅色;如時間過久,則變為藍褐色(高鐵血紅蛋白-氧合血紅蛋白-硫化血紅蛋白);如顏色不變鮮紅色則為硫化血紅蛋白。分光鏡下觀察高鐵血紅蛋白之吸收光帶在波長618~630nm處,硫化血紅蛋白在波長607~620nm處;加入硫化銨或氰化鉀後高鐵血紅蛋白之吸收光帶消失 而硫化血紅蛋白之吸收光帶不變(因硫化血紅蛋白一旦生成即不能再還原)。至於遺傳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與HbM的鑑別為二者遺傳方式不同;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為隱性常染色體遺傳,HbM為顯性常染色體遺傳 後者的血紅蛋白電泳時有異常區帶而前者則否,硫化血紅蛋白常常易被誤診為高鐵血紅蛋白 因臨床表現非常相似,需認真進行實驗室檢查。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外觀 含有硫化血紅蛋白的動脈血呈藍褐色,在空氣中振搖後並不變色,加入亞甲藍溫箱孵育後仍不能使血液轉為紅色。
2.硫化血紅蛋白測定 在620nm附近有較強的吸收峰 加入氰化鉀也不消失,依據多波長吸光度校正的方法,即可以計算出硫化血紅蛋白的含量。
3.在等電聚焦電泳檢查 氧合血紅蛋白和去氧血紅蛋白之間有一條綠色區帶。

其它輔助檢查

根據病情 臨床表現、症狀、體徵選擇做X線 B超、心電圖、生化等檢查。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治療

治療

1.避免誘發因素 注意避免接觸和禁用導致發病的藥物。
2.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 硫化血紅蛋白形成不可逆轉為正常血紅蛋白,直至被清除,常需幾個月後當含有硫化血紅蛋白的紅細胞被破壞後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才能消失 亞甲藍、維生素C 瀉藥對本病均無效。
3.放血 嚴重時可考慮靜脈放血,或換血療法。
4.其他 病因為便秘者,注意用緩瀉劑導瀉,但不宜用硫酸鎂治療。

預後

硫化血紅蛋白血症的預後良好,避免接觸某些藥物可減少發作 先天性硫化血紅蛋白症非常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