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與止血檢測

血栓與止血檢測包括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出血時間測定、血小板計數、血塊收縮試驗、凝血時間測定、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這些試驗中,前四項試驗主要反映了血管壁和血小板在血栓與止血中的作用。餘三項均屬檢查內源性凝血的試驗,以活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最敏感。

基本介紹

  • 名稱:血栓與止血檢測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檢查結果均無陽性反應,亦無異常數據反應。 (1) 出血時間測定 TBT 法( Simplate Ⅱ型): 2.3-9.5min; IVY 法:2-7min; Duke 法:1-3min(不超過 4min )。 (2) 血小板計數 普通顯微鏡計數法:(100-300)×10^9L; 定性法:30-60min開始收縮,24h完全收縮。 (3) 血塊收縮試驗 定量法Macfarlane法:48-60%; 血漿法:40%。 (4) 凝血時間測定 普通試管法:5-10min; 矽管法:15-32min; 活化凝血時間法:1.1-2.1min。 (5) 復鈣時間測定 玻璃皿法:97-160s; 試管法(PRP法):90-160s; (PPP法):90-200s; (ART法):50s。 (6)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一步法凝血酶原時間:11-13s; 凝血酶原比值:0.82-1.15。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一、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病理性CFT陽性見於: (1) 毛細血管有缺陷的疾病: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本試驗較有價值,還有壞血病、過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 (2) 血小板有缺陷的疾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無力症、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血小板病; (3) 其它:偶見於嚴重的凝血異常;毛細血管造成損傷的疾病,如敗血症、尿毒症、肝臟疾病、慢性肝炎、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二、出血時間測定 BT 延長 (1) 血小板數量異常: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紫癜(可因藥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②血小板增多症,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2) 血小板功能缺陷:①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無力症;②獲得性血小板病如藥物引起的血小板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 (3) 血管性血友病(VWD)。 (4) 血管壁及結構異常(少見)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5) 偶見於嚴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Ⅱ、Ⅴ、Ⅷ、Ⅸ或纖維蛋白缺乏;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也見於接受大量輸血後患者。 BT縮短:主要見於某些嚴重的血栓前狀態和血栓形成時。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心肌梗死、腦血管病變、DIC高凝期等,均可因血管壁損害,血小板或背後血因子活性過度增強所致。 三、血小板計數 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計數一天內可有6-10%變化;表現為早晨較低,先後略高;春季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較低,高原較高;靜脈血比毛細血管血高10%;月經前降你,月經後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後即降低;運動後升高,休息後恢復。 病理性: (1) 在臨床上,除創傷之外,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常見原因。血小板數大於100×10^9L,無異常出血;當小於50×10^9L時,可有出血症狀。常見的疾病有:①血小板生成障礙,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②血小板破壞過多,如ITP、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③血小板消耗增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紫癜。 (2)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數大於400×10L);①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②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③急性大出血,急性溶庫存,急性化膿性感染;④脾切手術後。 四、血塊收縮試驗 (1) 血塊收縮不良或血塊不收縮見於:① 血小板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無力症;② 血小板數減少:當血小板數小於50×10^9L時,血塊收縮顯著減退,如ITP;③ 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的嚴重減少;④ 原發性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由於血塊內紅細胞多,體積大,血塊收縮受到限制);⑤ 異常蛋白血症:如多發性骨髓。 (2) 血塊過度收縮見於:① 先天性或獲得性因子Ⅷ缺乏症;② 嚴重貧血(紅細胞少血塊收縮程度增加)。 五、凝血時間測定 (1) CT延長:① 較顯著的因子Ⅷ、Ⅸ減少的血友病甲、乙凝血因子缺乏症;② 血管性血友病;③ 嚴重的因子Ⅴ、Ⅹ、纖維蛋白抗凝劑、套用肝素以及低纖維蛋白原血症;④ 繼發性或原發性纖溶活力增強;⑤ 循環血液中的抗漲物,如抗因子Ⅷ抗體因子搞體、SLE等。 (2) CT縮短:① 血栓前狀態:DIC高凝期等;②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腦血管病變、溏尿病行之有效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高征、腎病綜合徵及高血溏、高血脂等。 六.復鈣時間測定 同凝血時間測定。但較為敏感,某些輕型血友病患者本試驗可延長。 七、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1) PT延長:PT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過正常範圍即為延長,主要見於:①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減少及纖維蛋白原的缺乏(低或無纖維蛋白血症);② 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發性纖溶亢進症、肝病的阻塞性黃疸和維生素K缺乏、血循環中抗凝物質增多等。 (2) PT縮短:① 先天性因子Ⅴ增多;② DIC早期(高凝狀態);③ 口服避孕藥、其它血栓前狀態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損傷等無法為血栓形成的基礎)。 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 (1) APTT延長:APTT結果超過正常對照10s以上即為正常延長。APTT是內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篩選試驗,主要用於發現輕型的血友病。雖可檢出因子Ⅷ:C水平低於25%甲型血友病,但對於亞臨床型血友病(因子Ⅷ大於25%)和血友病攜帶者第三性欠佳。結果延長也見於因子Ⅺ(血友病乙)、Ⅻ和Ⅶ缺乏症;血中抗凝血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時,當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時也可延長,但第三性略差;其它尚有肝病、DIC、大量輸入庫存血等。 (2) APTT縮短:見於DIC,血栓前狀態及血栓性疾病。 (3) 肝素治療監護:APTT對血漿肝素的濃度是目前廣泛套用的實驗室監護指標。此時要注意APTT測定結果必須與肝素治療範圍的血漿濃度呈線性關係,否則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療期間,APTT維持在正常對照的1.5-3.0倍為宜。 需要檢查人群 :有心絞痛,有肢體發麻,運動不靈、言語不清、眩暈、視物模糊等症狀的人群。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 (1) 已有明顯皮膚出血體徵時不需做本試驗。 (2) 病人生命體徵不穩定,處於瀕危狀態,不宜做本試驗。 檢查前禁忌: (1) 上臂有出血、血腫及潰瘍等。 (2) 選擇光線不充足。 檢查時要求:血檢測標本最好單獨採集,否則會因標本的分配、分裝等而使血液停留在針管的時間延長。

檢查過程

止凝血樣本採集時一般提倡用帶塞試管,血與抗凝劑在試管中需顛倒混勻10次,但要避免用力振搖。NCCLS提倡套用高質量塑膠或聚乙烯試管收集標本,此管應有充分的透明度,根據血量設計,且應有充分空間便於血液與抗凝劑混合。取血後管內剩餘空間應不小於所抽血液體積的15%。

相關疾病

動脈栓塞,小兒紅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先天性白血病,肥大細胞白血病,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急性雜合性白血病,成人T細胞白血病,繼發性白血病,硫化血紅蛋白血症

相關症狀

血栓擴展,白血病細胞浸潤,膿毒性血栓,靜脈血栓,低蛋白血症,微血栓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