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安徽省西南部,長江的北岸、皖河之濱,有一座古老而年輕的集鎮,名為石牌鎮。石牌鎮為
懷寧縣老縣城。明清以來,這裡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賈雲集,貨賄泉流,乃懷寧諸鎮之首。建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
石牌作為懷寧縣城所在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千年古鎮,遐邇聞名。
石牌是一個有著千餘年歷史的商貿古鎮,石牌自古以來為皖西南經濟重鎮。關於“石牌”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
建隆年間。解放前,
懷寧縣城設在
安慶市,府縣同城,史稱“首府首縣”。1950年,懷寧縣城由安慶市遷至石牌,2002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懷寧縣政府駐地由石牌遷出。2004年10月,區劃調整後原皖河鄉整體併入石牌,現全鎮轄18個行政村,4個社居委,國土總面積91.7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其中城區常住人口5.6萬,城區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城區日客流量平均達3.8萬人次,節日期間高達8.7萬人次,年
商品貿易額達45億元。是懷寧縣乃至安慶市人口聚集程度最高的城鎮。城區擁有4星級、三星級大酒店、各種娛樂場所各類產品名牌專賣店、中國式‘’
肯德基、麥當勞‘’之稱的
華萊士。
文化概況
石牌民間文化是古皖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素稱“
戲曲之鄉”。波光粼粼的皖河水不僅哺育出了“京劇之父”的
徽劇,還哺育出了全國五大地方劇種之首的
黃梅戲;“
梨園佳子弟、無石(石牌)不成班”。這裡曾誕生了清代戲劇界“四大徽班”進京發起人、“國劇大師”
楊月樓,也孕育出了一大批黃梅戲藝術名流。“
戲曲之鄉”絲竹不斷,黃梅故里黃梅飄香。
如今,這裡的民間戲劇班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1945年成立的石牌“新聲”黃梅戲劇團,多次進京參加展演活動;2005年,該劇團還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等5部委的表彰獎勵。
區位優越
石牌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212省道、石(牌)安(慶)公路和正在建設中的
沿江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G35濟廣高速公路石牌臘樹出口5公里,石(牌)太(湖)360省道、石(牌)望(江)292省道、石(牌)潛(山)公路均在此交匯,距
合九鐵路安慶站、
安慶民航機場和長江“黃金水道”
安慶港僅40公里。9
交通條件
石牌瀕
長江、枕
皖水,與
望江、太湖、
潛山、
安慶大觀區皖河農場毗連,集鎮輻射人口達60多萬人。這裡資源豐富,區位獨特。境內
麻塘湖碧波蕩漾,水質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石牌距
合九鐵路安慶站、
安慶民航機場和長江“黃金水道”
安慶港僅40公里,與正在規劃建設的東(營)香(港)和廣(洲)濟(南)G35高速公路出口僅2公里。境內主要有212省道、360省道
安石太公路。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和望江長江大橋與這裡的212省道相連,與正在規劃中的S22沿江江北高速穿鏡而過,為石牌構建起了新的交通樞紐。
古鎮旅遊
石牌古鎮最為著名的景點:石牌戲曲文化園,石牌宜塘老街、徽班博物館,麻塘湖風景區,缽盂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等。
戲曲文化園
石牌戲曲文化園以皖河古道為中心,包括慶洲河,慶洲河以西的中心城區及慶洲河以東的慶洲村,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以“一街一道一河濱”為規劃主體框架,設定徽劇大街、黃梅戲大道兩條戲曲文化景觀主軸,結合當地自然資源,構建慶洲河濱河自然景觀帶,圍繞框架設定的街區道路及時穿插布局的景觀節點,構建像珍珠一樣的景觀鏈,提升城鎮品位,形成向周邊區域的輻射效應。
設定安置小區、房地產開發小區、濱河景觀區、
中心商業區、舊城改造區等大的區域,輔以其他文化、教育、商業配套等區域。結合東區1000畝廉租房建設,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通過獨特的概念規劃框架設定,以及科學、合理的分區布局,彰顯石牌戲曲文化特色,傾力打造“中國戲曲之鄉”。
石牌老街
石牌四大老街:丁字街、永興街、后街、正街。其中丁字街主要為商貿街區,建築風格為明清建築,永興街在建設路的末端,如今這條街上多是小商品買賣,也有幾家出售古樸的雕塑等,但街上的房子卻都是老的,有飛檐、有
馬頭牆,且都不高。后街則多木樓,其餘幾處也有不少五六十年建築風格的房子。在這些街巷,經常能看到有老人拉著二胡自得其樂哼著各種調調,周圍一片靜謐祥和。讓人感覺這個戲曲之鄉不在喧鬧的街市,這老街方顯“出門三五里,處處黃梅聲”。
麻塘湖水資源極為豐富,湖光旖旎,勝景多處,天高氣爽,登樓遠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令人叫絕。未來規劃興建湖濱水上樂園(包括
遊艇碼頭、沙灘浴場、釣魚台、兒童樂場、水上運動館等)。
地方特產
石牌貢糕
石牌貢糕是安徽省傳統名特產品,相傳此糕在大明
永樂年間曾做為貢品上貢給皇帝
朱棣品嘗,因此得名為“貢糕”。已有500多年生產歷史。該產品潔白柔軟,香甜味美,是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暢銷全國各地。
石牌貢糕生產廠家眾多,其中品質最為上乘的是石牌食品廠生產的
頂雪貢糕,因當地民眾將頂雪貢糕視為吉慶的象徵,每逢佳節喜慶,互相饋贈,以示糕(高)來糕(高)去之吉祥寓意。頂雪貢糕是“安徽省旅遊指定產品”。
龍鳳貢面
龍鳳貢面原名“長生面”,為滋補佳品,歷史悠久,遐邇聞名。相傳北宋時,石牌地區有人在朝中為官,七十壽辰時,其弟千里迢迢將家鄉的“長生面”送京祝壽,其兄又將此面送給宋太祖趙匡胤進“御膳”。宋太祖因覺美味可口,傳旨年年進貢,故稱“龍鳳貢面”。龍鳳貢面與一般麵條製作不同,它採用精緻麵粉、雞蛋清、
小磨麻油、精鹽等多種原料,經手工精心拉制而成。成品白如銀、細如絲,絲絲成縷,長短一致。其烹調食用亦有講究,先備好雞湯或肉湯於碗內,佐以醬油、味素、蔥花,再將鍋內煮沸的面撈出,放進湯碗內,調拌食用,入口柔軟,味道鮮美,富有營養,最適宜老弱婦孺食用。
麻塘鯽
石牌城西的麻塘湖,為天然內陸湖泊,風景純美誘人,是舉棹泛舟的好去處。日落之際,霞光萬丈,湖面耀金,“麻塘夕照”令人陶醉。該湖面積近8平方公里,正常水深2米左右,水質清純,湖草及其它水生植物豐茂,對魚類的生長特別是對野生鯽魚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所產鯽魚以形體碩大、肉質肥美而出名。
據說美國總統
尼克森對麻塘湖的鯽魚就情有獨鐘,這裡有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
尼克森訪華,實現了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這在當時是震驚世界的大事,
周恩來總理親自設宴招待。當時,周總理給外交人員下達的指示是“熱請大方、不卑不亢”,當然這也包括飲食招待,也就是說,讓尼克森吃什麼,本身也是一種政治態度。在第一次招待宴會上,廚師精心準備的冷盤為:
黃瓜拌西紅柿、鹽焗鍋雞、
素火腿、素
鯽魚、
鳳梨鴨片、
廣東臘肉、
臘雞臘腸和
三色蛋。對這些菜餚,尼克森總統都讚不絕口,周總理看到尼克森總統這么喜歡素鯽魚,就小聲地詢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魚產自何處?”廚師長隨後報告說:“這又肥又大的野生鯽魚產自安徽懷寧的麻塘湖,是後勤部門特地前往採購的。”在得知廚房裡新鮮的麻塘鯽庫存不多的情況下,周總理隨即指示相關部門趕緊空運。據說尼克森總統在訪問8天的時間裡,儘管宴席的每次都不盡相同,可餐餐少不了的就是麻塘鯽。
石牌山藥
石牌
山藥也是石牌鎮的重要特產,又稱“石山藥”。石山藥主要作蔬菜食用,蒸、煮、烹、炒皆可,色、香、味、形俱全,風味十分獨特。此外,還可佐以白糖清燉作為補品;如與肉相配,炒片、炒絲或紅燒,食之尤佳。石山藥性味甘、平,可以入藥,有健脾、保胃、補腎和治療消化不良等功效。
石牌水芹菜
石牌水芹菜是石牌地區特有的菜品,
水芹莖桿白黃色,葉綠,是人們招待賓客的一道美味佳肴。
經濟發展
石牌,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屬安慶市次中心經濟區。這裡生產的“
頂雪貢糕”、“華帆乳豬”等名優產品馳名全國。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鎮內十多家農業產業化企業強勢崛起,蔬菜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和優質糧油棉示範推廣基地紛紛建立;九盛紙業、飛達紡織等20餘家千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相繼上馬;2000多名投資者落戶經商置業,鎮域經濟生機勃發,前景廣闊。這裡經濟發展環境十分優越,2004、2005連續二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全縣第一;2005年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鄉鎮”稱號。2005年,全鎮實現GDP1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9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0元。
2012年,全鎮實現GDP40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2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4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68元。農業石牌以
農副產品加工貿易園和專業市場為建設重點,著力培養繁榮有序的農村市場。先後規劃市場建設用地240多畝,投資1300餘萬元建成生豬、木材、水果、蔬菜和綜合農產品五大市場,其中綜合農貿市場、皖江步行街被評為“全國文明集貿市場”,日均交易額超過百萬元。
石牌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和土壤條件,蔬菜種植已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26000畝(含
複種),其中大棚蔬菜種植面積7000餘畝,年產優質蔬菜8000萬公斤,品種多達數十個。每天來自全省以及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江西等地販運蔬菜的客商數百人,各種蔬菜平均日外銷量達20萬公斤,高峰時達50萬公斤。
石牌鎮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池塘星羅棋布,可養水面積達10000畝,由於沒有任何污染源,水質相當優良。水產品除
四大家魚外,
黃鱔、甲魚、螃蟹、
鱖魚、龍蝦、
泥鰍等名優珍稀品種應有盡有,年水產品總量4500噸,其中名優水產品580噸。尤其是網箱養殖黃鱔在全鎮已形成氣候,全鎮網箱養殖黃鱔達6600個網箱,年產量達30萬斤,成為石牌地區一大特色產業。
商業
商業街也漸成規模:建設路的服裝及小商品市場,建新路的家電市場,中心路的家具市場,皖河大道的機車、手機、農機市場,石望路的休閒一條街等,特色鮮明、市場繁榮。如今,鎮區商鋪林立、客商雲集。僅建設路就有華聯、蘇果、鑫聯華三家營業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與此相映襯的是投資4000多萬元開發建設華盛、皖江兩條步行街和京源商貿城。石牌蓄勢待發,以農產品貿易加工為主體,以商貿和服務業為兩翼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
。
工業
安徽石牌經濟開發區現有華帆、邵段兩個
工業集聚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2000餘萬元 。已入園企業46家,就業人數達1800餘人。2009年2月被省經委列為全省
農副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園區污水處理廠完成投資800多萬元,鎮域經濟發展活力迸發。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00多家,其中
規模工業企業20家,2012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億元【2013上半年規模工業產值14.1億元】,開發區內的
安慶華帆集團有限公司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8152工程省級企業50強”、“安徽省民營企業200強”,中央有關部委及省市領導多次親臨視察,中央電視台、
安徽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均作過專題報導。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綜合文化站1處、鎮文化活動中心5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4處;各類文化專業戶38戶,各類圖書室48個,藏書1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60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15所,在園幼兒1800人,專任教師116人;國小15所,在校學生3891人,專任教師25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國中在校學生2540人,專任教師15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429.53萬元,比上年增長8.80﹪。
鎮內還有縣屬懷寧二中、石牌高中、實驗國小。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個,村級衛生室22個,有床位470張,固定資產總值3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48名,其中執業醫師75名,執業助理醫師17名,註冊護士65名。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1.7萬人次,18個村村民和4個居委會居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6個,看台設座椅150張。59﹪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廣播電視
1994年鎮廣播站成立有線電視台,2005年與鎮文化站合併更名為鎮綜合文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2.4萬戶,入戶率80.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6戶,人數2369人,支出229.92萬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96.7元,比上年增長6%;醫療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26人次,共支出34.6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9戶,人數2205人,支出226.98萬元,比上年增長32%,月人均85.7元,比上年增長4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9萬元,比上年增長17%。社會福利費112萬元,比上年增長18%;敬老院1家,床位68張。社區服務設施25個,社區服務站7個。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93萬人,參保率88%。
城市建設
縣城遷址後,石牌總體發展規劃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勤勞智慧的石牌人正以《規劃》為龍頭,驅趕著改善基礎設施、促進商貿物流和房地產開發“三駕馬車”,把小城鎮建設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建設路、建新路、皖河大道水泥路面、路燈、廣告燈箱、綠化帶工程建設,使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宜人、宜居、宜商”的環境正在形成。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石牌大酒店、大富豪集餐飲服務、娛樂休閒於一體,皖江、華盛兩條步行街的商貿物流和京源商貿城的房地產開發,強力拉動鎮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今,一座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商貿物流日顯生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名片城鎮,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皖西南大地上。
科教
石牌,實施科教興鎮戰略,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全面發展。文化教育燈光球場、皖河影劇院是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場所。全鎮共有2所高中(
懷寧二中、
石牌高中、),2所國中(
石牌國中、皖河國中),學校用地面積30萬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積10萬平方米。80%以上中國小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室等基礎設施和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
石牌獨秀醫院二甲醫院和骨傷科醫院均座落於此;境內教育教學資源得天獨厚,懷寧二中、石牌高中兩所皖中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國小教育布局合理,“兩基”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燈光球場、皖河影劇院是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場所。
文化
黃梅傳四海,皖水連天下。迎著
中部崛起的強音,和著皖江城市帶
承接產業轉移,石牌這片熱土上處處涌動著改革春潮、發展的激情、創新的衝動、求富的熱望。 全鎮上下將緊緊圍繞“跨越發展、奮力崛起、富民強鎮”這一基本方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拉高標桿,加速奮進,努力打造一個和諧開放的石牌,活力迸發的石牌!在不久的將來,石牌必將以全新的姿態屹立於全國小城鎮之林。
民間挑花
懷寧的“民間挑花”兼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體,如婦女的頭巾、圍裙、手帕,兒童的鞋帽、衣衫、胸兜,男子的荷包、菸袋、披肩,還有家用的帳沿、桌圍、鏡搭等等,多有挑花裝飾。懷寧挑花情理交融,健康向上,寄託著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的美好願望,描繪的大多是祝願與祈禱一類的情節,如龍鳳呈祥、天下太平、金玉良緣、長命富貴、福壽雙全、步步高升等。
懷寧挑花造型構圖形象生動、樸實美觀;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自然灑脫。圖案既有花鳥蟲魚的純裝飾性紋樣,又有人物走獸的活動情節描繪,無論人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致,都能渾然成趣;無論丈余桌圍上的浩然精製,還是寸余香袋的一花一葉,都妥帖得體。在工藝上,多採用
白描手法,有挑花、鋪花、十字花、游花等針法,色彩設計基本為在單色底面上用單色線描,也有一些枕頭、圍兜、荷包、汗巾是用彩線描繪。但無論是單色還是彩色,都滲透著古色古香的藝術鑑賞性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1988年6月,懷寧縣“民間挑花”精品在省城合肥的安徽畫廊展出;1991年,《懷寧民間挑花》由《安徽美術叢刊》編印成書出版,是這一民間藝術之花香飄神州。1999年,
國家郵政局發行一套4枚的《懷寧民間挑花》賀年企業金卡,由中共懷寧縣委宣傳部和懷寧縣集郵協會申報,這套賀年企業金卡上印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國佛教協會主席
趙朴初的題字,4枚圖案主題分別是:《龍鳳呈祥》帳沿、《天長地久》枕花、《長命百歲》背搭和圍嘴、《福壽雙全》鏡搭。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廬陽花布與民間挑花》科教片中,有關民間挑花的人物、事件和工藝品,均由懷寧縣提供。
戲曲之鄉
石牌鎮素有“戲曲之鄉”,是被譽為京劇之父的
徽劇和全國地方劇種之首黃梅戲的發源地;有“
梨園佳弟子,無石(牌)不成班”之譽;在清代中葉,我國劇壇上除了崑曲之外,民間的地方戲曲開始興盛起來,當時以石牌為中心的地區,逐漸形成了一些業餘戲曲團體,活動範圍慢慢擴大,常赴省城
安慶演出,到清朝康熙、雍正時代開始形成獨立劇種——
徽劇。石牌成為徽劇的發源地,戲曲事業開始進入黃金時代。
石牌鎮歷史上名伶輩出,是京劇鼻祖
程長庚的祖籍。同治、
光緒年間,程長庚任三慶班主,工
文武老生,能戲300餘曲,為京劇第一代傑出人才,威望極高,名利“三鼎甲”之首,為京劇藝術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清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及
楊月樓,名列“同光名伶十三絕”,1882年,程長庚去世,楊月樓接掌三慶班,在京、滬享有盛名,常入清宮為慈禧太后演出。因善變猴戲,被譽為“美猴王”。楊月樓次子
楊小樓,在藝術上繼承家學,博採眾長,形成獨樹一幟的“
楊派”,是“楊派”藝術的創始人,是清末民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
戲劇界公認石牌鎮為黃梅戲的發源地,“懷腔”為黃梅戲的正宗腔戲。清朝同治、
光緒年間,石牌的黃梅戲班社如雨後春筍,活躍在全國各地,不斷發揚光大,並為其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全國
五大劇種之一奠定了基礎。2000年12月,安徽省第六屆藝術節組委會在石牌召開“
戲曲之鄉—懷寧”學術研討會,石牌黃梅戲民間班社為大會演出《訪友會面》和《鬧黃府》。2005年12月,國家文化部等部委在京隆重召開“鼓勵發展民營文化表演團體座談會”,石牌鎮新聲黃梅戲劇團作為安徽省民間班社的代表,光榮地出席了會議,該團團長王才根在座談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同時受到國家文化部嘉獎。
歷史
程演生(1888~1955)
譜名存材,字源銓,又字總持,別號天柱外吏、寂寞程生。懷寧人,現代教育家、考古學家。程演生留學法國,獲法國考古研究院博士學位,並任該院研究員。歸國後,歷任杭州華嚴大學文學主任、
北京大學、
暨南大學教授、安徽省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32年4月接任
安徽大學校長。民國34年抗戰勝利,出任
安徽學院院長,36年辭職至上海,新中國成立後,任
上海市文史館館員。程演生著述宏富,著有《
模範文選》、《離騷講義》、《太平天國史考》、《圓明園圖考》等二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