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義
以文化軟體服務、建築設計服務、專業設計服務和廣告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產業,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低能耗性、低污染性的特點,加快提升其發展水平對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實現“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跨越、加快“兩個率先”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江蘇文化底蘊深厚,經濟和科教實力全國領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近年來,我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到2013年年底,從業法人單位近3萬家,增加值超500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20%以上。同時,我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為總體水平不高,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不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效不夠明顯,高層次創意設計人才缺乏,體制機制、法制環境、政策措施不完善等。
當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路徑,增添新的動力,拓寬新的空間。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加快提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整體實力,推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認真貫徹落實國發〔2014〕10號檔案精神,突出創意設計服務的開發和拓展,突出高新技術的支撐和套用,突出與相關產業的滲透和融合,全面提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水平,努力提高我省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競爭力。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智慧財產權保護利用和創新型人力資源開發為核心,牢固樹立綠色節能環保理念,堅持統籌協調、重點突破,市場主導、創新驅動,文化傳承、科技支撐,加快提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著力推進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更加注重開放包容,積極營造海納百川的人文環境,全面提高市場開放度,尊重具有個性、獨特性、多樣性的創意設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繁榮。
——更加注重專業協作,尊重創意設計類產業發展的特有規律,鼓勵以個體創意、自主創造、聯合創作、協同創新和融合發展等多種形式,推動創意設計發展實現更大突破。
——更加注重產權保護,積極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權益的社會氛圍,依法依規維護創造者的合法權益,激發創意創造的活力。
——更加注重政策引導,把科技創新和創意設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統籌制度安排和政策設計,充分調動各類創意設計主體的積極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增加值占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25%,把江蘇建成創意設計強省。
——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充分發揮創意設計先導產業作用,帶動引領相關產業提升質量水平,加快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形成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
——區域布局更趨合理。南京建成區域性文化創意設計服務中心和建築設計服務中心,蘇州建成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設計融合創意示範城市,無錫建成區域性工業設計中心,徐州建成國際性工程機械設計研發展銷中心,南通建成區域性建築設計服務中心,揚州建成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其他城市建成各具特點的創意城市、設計都市,形成一批區域性創意設計中心,建成沿江創意設計城市群和沿運河創意設計特色產業帶。
——載體建設更具成效。建成一批省級重大項目和創意研發機構,形成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園區(基地)、骨幹企業和重點品牌。
——市場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打造一批重點會展和產品要素市場,把江蘇建成全國性文化創意設計產品研發、展示、交易中心。
——人才隊伍更加壯大。實施創意設計人才扶持計畫,改進教育培養模式,注重高端人才引進開發,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把江蘇建成創意創新創業人才集聚高地。
——發展環境更為最佳化。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加大政策引導,創新金融服務,強化要素支撐,健全法制保障,完善服務體系,形成有利於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提升發展水平
(一)拓寬發展路徑。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創新體制機制,培育市場主體,增強發展活力。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推進生產經營類國有創意設計類科研院所、研發機構轉企改制。有條件的企業逐步將生產流程中的創意設計業務分離出來,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為全行業和全社會提供服務的創意設計企業。依託豐厚文化資源,挖掘、保護、發展中華老字號等民間特色傳統技藝和服務理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設計企業。引導個人、企業、機構和社會資金以各種形式發展創意設計,吸引境內外各類創意設計人才來我省舉辦工作室、創意屋、設計所。鼓勵文創集聚區、高等院校和設計服務機構設立創意設計產業孵化器。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文化軟體服務、工程設計服務、專業設計服務和廣告服務產業,著力提高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文化產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堅持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相結合,用創意設計提升文化產品製造、工藝美術、文化演藝、文化休閒娛樂等傳統文化產業門類的發展質量水平,加快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強對外合作,廣泛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經驗,積極引進資金、技術、項目和人才培養機制,深化蘇新(新加坡)、蘇德(德國巴符州)、蘇加(加拿大安大略省)、蘇美(美國紐約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合作,促進工業設計、工程設計、軟體設計、數字內容等產業的優勢互補和產業協作。擴大蘇台、蘇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交流合作,辦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文創產業專題論壇,加快推進蘇台文創產業交流合作平台載體建設,發揮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產業合作推進小組作用,促進我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
(二)壯大市場主體。堅持做優存量做強增量,注重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支持專業化的創意設計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打造中小企業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實施大企業帶動戰略,推動文化資源與要素向優秀企業集中,各門類形成一批主導企業,各地區培養一批骨幹企業。支持優勢創意設計企業股改上市,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業務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吸引國內外創意設計企業總部、知名設計機構、研發中心入駐江蘇。扶持一批出口規模大、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符合文化出口導向的創意設計出口企業。支持江蘇省演藝集團、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廣電集團、徐工集團、鎮江文廣集團、蘇州歐瑞動漫、蝸牛電子等文化創意、工業設計“走出去”,實現國際化、規模化發展。制定《江蘇省創意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培育一批省級創意研發機構。加快創意設計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支撐文化內容、裝備、材料、工藝、系統的開發和套用。加強對省重點文化科技企業、工程設計重點企業、省重點文化科技產業園和省建設領域創意設計產業園的扶持力度。提升企業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培育一批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鼓勵企業、院校、科研機構成立戰略聯盟,引導創意和設計、科技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大聯盟智慧財產權管理能力建設,推進智慧財產權集群管理,培育一批智慧財產權密集型企業。加強品牌培育,在全省選擇一批有潛力的活動、企業、產品品牌,集中宣傳推介,推出一批具有江蘇特色的創意設計品牌。支持南京申報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設計之都”。
(三)引導集約發展。依託現有各類文化、創意和設計園區基地,加強規範引導、政策支持,加強公共技術、資源信息、投資融資、交易展示、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等服務能力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促進各類園區基地提高效益、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加強省級重點文化創意設計類園區建設,引進扶持一批骨幹企業,孵化培育一批相關企業,引導產業鏈式發展,增強集聚優勢。發揮我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眾多優勢,規劃建設一批創意村鎮、創意街區和創意城市群。抓住大運河成功申遺重大機遇,深度挖掘開發利用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以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徐州為重要節點,整體規劃建設沿運河創意設計產業帶。依託沿滬寧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園區等創意設計資源高度集中優勢,重點發展包括南京、無錫、蘇州、揚州、鎮江5個分園區的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南京、無錫、常州國家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及國家廣告產業園,南京、蘇州建設領域創意設計產業園,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國家動漫遊戲產業基地,江蘇(國家)未來影視文化產業園、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培育一批區域性創意設計中心,打造沿江創意設計城市群。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根據資源條件和產業優勢,促進文化資源轉化為創意設計發展項目,引進一批帶動效應強的創意設計重點企業,集中力量抓好1-2個重點創意設計園區。發揮我省工程機械、工程設計、城鄉規劃、紡織服裝、家居裝飾、陶瓷、水晶和傳統工藝美術研發生產銷售領先優勢,建成一批特色創意設計產業基地和專業市場。建立區域協調機制與合作平台,構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區域發展格局。
(四)完善服務平台。辦好江蘇紫金文創產業聚合服務平台,為全省創意設計提供信息發布、交流合作、產品交易、金融支持和行業管理等服務。著力提高中國(南京)國際軟體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中國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會、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中國(無錫)國際設計博覽會、常州國際動漫周、無錫文化藝術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徐州)文化博覽會等會展水平,加快推進蘇州、無錫、常州、南京4個國家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建設。辦好“紫金杯”江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重點活動,促進創意設計成果展示交易和人才信息交流。辦好江蘇工業設計周、江蘇省工業設計大賽。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資本、產權、人才、信息、技術等交易平台,支持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和南京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規範發展,推動創意設計進場交易。成立江蘇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協會(聯合會),建立完善經紀代理、評估鑑定、投資、保險、擔保、拍賣等中介服務和行業組織,鼓勵重點企業、行業組織和中介組織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品牌。鼓勵創意設計行業協會與海外相關機構合作,積極舉辦創意設計產業投資貿易推介活動,搭建貿易服務平台。
(五)擴大市場需求。提高全民文化藝術素養,激發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消費。加大政府對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採購力度。樹立貼近民眾、美化生活的創意設計理念,以創新性產品引領消費需求,拓展市場空間。引導生產企業積極套用各類設計技術和設計成果,開展設計服務外包,擴大設計服務市場。完善建築、園林、城市設計、城鄉規劃等設計方案競選制度,鼓勵裝飾設計創新,突出文化創意內涵。在商貿流通業改造升級中,運用創意設計促進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街等發展。引導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生活類服務業在店面裝飾、產品陳列、商品包裝和市場行銷上更加注重節能環保,加強創意設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有特色、專業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和設計服務的交易市場,鼓勵創意設計企業通過電子商務等平台開展多渠道銷售。拓展境外市場,利用德國iF工業設計展、國際建築雙年展、義大利“金圓規獎”等國際賽展平台,促進創意設計產品和服務出口,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支持有條件的創意設計企業在國外興辦實體,建立產品和服務行銷網點。
四、推進融合發展
(一)塑造先進制造業新優勢。充分重視和發揮各類專業設計服務的重要功效,積極豐富製造業、加工業等行業產品(或服務)的人文內涵,提升質量、增加附加值。以推進江蘇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提升重點優勢產業發展為重點,著力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新需求等設計套用研究,提高工業設計的信息化和國際化水平,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延伸,增強行業企業設計創新和市場轉化能力,推動工業設計領域聯動和服務模式升級。加快促進工業企業與設計服務企業的對接合作,支持蘇南等有條件地區構建3D列印、虛擬製造和設備共享等公共技術支撐平台,推動南京、鹽城、無錫、揚州重點發展汽車、積體電路和電子設計產業集群,徐州、常州、鹽城、淮安發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石油機械設計產業集群,南通、揚州、泰州、連雲港發展船舶、港口機械設計產業集群,蘇州、鎮江、徐州發展消費電子、醫療器械、文體用品設計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地優勢和較強競爭力的工業設計龍頭企業及品牌產品,形成一批高附加值的智慧財產權。推進各類專業設計企業發展壯大,做大做強南京工業設計谷、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太倉LOFT工業設計園、大豐東方1號工業設計園、武進工業設計園和淮安工業設計園等重點園區,加快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和全國一流的工業設計中心。
通過融合發展改進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外觀質量,把先進的設計思想和理念融入於產品(或服務)研發設計之中。堅持以發展綠色、節能、環保、智慧型、時尚等高品質生活消費品為重點,推動生活日用品、禮儀休閒用品、家用電器、服裝服飾、家居用品、數字產品、食品、文化體育用品等消費品工業向創新創造轉變,加快南通家紡創意中心、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建設與完善,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推動企業轉型,增加多樣化供給,引導消費升級。
提高廣告行銷策劃和新技術運用水平,增加消費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價值體系,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的自主品牌,提高經濟整體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二)提升數字內容產業層次。加快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位化、網路化進程,強化文化對信息產業的內容支撐和創意設計水平提升,加快雙向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型業態。
深入實施江蘇省文化科技融合發展行動計畫,著力推進一批數字網路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利用數位技術、網際網路、軟體等高新技術支撐文化內容、裝備、材料、工藝的系統開發,加快文化企業技術改造與升級步伐,擴大移動多媒體和數字內容的覆蓋面,提高省廣電集團、省廣電網路公司等重點企業的數字影視製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支持傳統文化單位發展網際網路新媒體,加快內容集成和數字傳輸綜合平台建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增強網路信息內容資源的開發、共享和套用水平,鼓勵研發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網路和動漫遊戲,促進動漫遊戲與虛擬仿真技術在設計、製造等產業領域中的集成套用,著力打造南京新城科技園中國遊戲谷、江蘇環球動漫嬉戲谷、遊戲基地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數字娛樂和動漫遊戲產業集聚區。
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強通訊設備製造、網路運營、集成播控、內容服務的聯動合作,推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互動式網路電視等服務平台建設,促進內容創作、視頻技術開發、新媒體研發等網路視聽全產業鏈的發展。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家庭建設,鼓勵南京、無錫、揚州等地率先打造智慧城市。支持研發數字出版原創內容生產,創新數字出版經營模式,促進傳統出版企業向數字出版轉型,引導推動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一批數字文化產業骨幹企業發展,加快推進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建設。
(三)打造美麗城鄉宜居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安全集約、生態環保、傳承創新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提高全省城鄉規劃、建築設計、園林設計和裝飾設計的發展水平,完善最佳化城市配套功能,提升文化品位、設計內涵和人居環境。
注重城市文化、歷史和風貌的傳承,加強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鮮明的特色文化城市。
結合實施《江蘇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加強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利用,建設宜居城鎮、美麗鄉村,融入文化元素,改變城鄉建設“千城一面”“萬村一貌”現象。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實行多樣化、差異化發展,避免重複建設和同質競爭。積極打造文化底蘊深厚、時代特色鮮明的創意街區、創意城市,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競爭力。貫徹節能節水節材的建築設計理念,推進技術傳承創新,積極發展綠色建築。
(四)深化旅遊文化內涵。發揮我省歷史和現代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旅遊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融合,注重旅遊新產品開發和模式創新,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質量,以旅遊擴大文化傳播消費。
加強對江蘇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的研究挖掘和開發,積極探索文化遺產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徑,鼓勵具有市場前景的文化遺產資源與產業和市場相結合,鼓勵對工業遺產、農業遺產、文化景觀等進行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發展具有歷史文化資源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豐富創意和設計內涵,積極開發康體、養生、運動、娛樂、觀光等多樣化、綜合性旅遊休閒產品,著力建設一批休閒街區、特色村鎮、旅遊度假區,打造一批便捷、舒適、健康的休閒載體與空間,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加快智慧旅遊發展,充分利用移動通信、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提升旅遊管理、旅遊服務和旅遊行銷的智慧型化水平,促進旅遊與新技術的融合創新發展。
(五)推動文化與現代特色農業有機融合。以創意設計提升特色農業發展水平,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遊的有機融合,促進農業多環節增收、集約化利用和產品增值開發。
注重農村文化資源和農業遺產的挖掘、傳承和利用,不斷豐富農業產品、農事景觀、環保包裝、鄉土文化等創意和設計,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知名產品和知名品牌,建設一批集農耕體驗、田園觀光、科技普及、教育展示、文化傳承、創意農業於一體的休閒農業集聚區、農家樂專業村和示範基地。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為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意設計,提升農產品文化附加值,提高農業品牌知名度,促進我省特色農業創意和設計產品產業化。
推進現代農產品專業市場的升級換代,完善提升市場功能和服務形式,為農產品展示交易提供服務平台,促進特色農產品的推廣交流。建立健全農產品地理標誌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與檢測體系,扶持推廣地理標誌產農品,加強農產品地理標誌和農產品商標的註冊與保護。
(六)拓展文化體育融合空間。加快推進體育與創意、旅遊、會展、休閒娛樂、地域文化的融合發展,把文化、創意、科技等元素引入體育場館和健身服務企業建設,促進傳統體育轉型升級。發展集體育培訓、競賽表演、休閒娛樂、健身旅遊為一體的體育綜合服務,滿足民眾多樣化、多層次體育消費需求。
培育和引進國際國內一流品牌賽事,著力打造影響力大、參與度高的體育精品賽事和節慶體育活動,積極策劃、承辦各種規模級別的體育活動,形成創辦、申辦和升級賽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把科技元素融入體育用品生產,加快體育用品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研發,大力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育產品,提高體育衍生品的創意和設計水平。
鼓勵規範發展體育服務組織,加快體育中介服務和體育用品銷售業等要素市場的發展,建立健全賽事活動、場館運營、技術培訓、信息諮詢、中介服務、體育保險等服務組織,擴大體育產業服務層次與規模。
五、健全政策體系
(一)保護智慧財產權。強化智慧財產權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強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增強全社會對創意設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保護,以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等為重點,建立行政執法部門與網際網路平台管理機構聯動的保護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執法,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模式,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的銜接。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違法檔案,將侵權、假冒、盜版等違法行為作為重要信息納入社會徵信系統管理。完善智慧財產權案件舉報投訴和維權援助工作體系,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糾紛技術鑑定、專家顧問制度。鼓勵維權援助機構開展智慧財產權糾紛訴前調解,支持仲裁機構加強智慧財產權爭議裁決,引導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等第三方機構參與解決智慧財產權糾紛,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鼓勵和支持涉外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預警分析,幫助企業規避海外智慧財產權風險。推廣智慧財產權執行保險和侵權責任保險,降低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智慧財產權風險。
(二)強化人才支撐。以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培養為重點,實施江蘇省卓越文化藝術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營造有利於創意創造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鼓勵普通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和理論研究。對省內院校開設的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文化軟體、現代傳媒等專業學科在招生計畫、師資配備、經費安排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培養納入職業教育體系,重點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專業點。推動民間傳統工藝傳承模式改革,培養一批具有文化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積極推進政產學研用聯合培養人才,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勵相關行業和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與普通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培養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把高層次創意設計人才培養納入省“333工程”和“五個一批”人才工程,對創意設計人才的創作活動、學習深造、國際交流等進行獎勵和資助。提高“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中的創意設計人才比重,支持企業、園區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意創業團隊。健全人才激勵政策,實施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對有重大貢獻的文化創意設計人才給予重獎,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來蘇創辦創意設計企業的給予重點扶持。落實國有企業、院所轉制企業、職業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創辦企業的股權激勵政策,推進職業技能鑑定和職評工作。加強創業孵化,鼓勵文化科技創業園、文化科技產業園、文化創意設計園區採取“專業園”“園中園”等形式,為創意名人、青年文藝家、大學生和初創者提供創業平台。
(三)加大財政投入。適當增加省現代服務業引導資金和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規模,將其資金總規模的20%左右用於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項目,同時用好省宣傳思想文化、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相關領域專項資金,多方面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重點扶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類重點園區、龍頭企業、示範項目、研發中心、人才培訓、參賽參展、產權登記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鼓勵各市、縣設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專項資金,與省級專項資金形成配套。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類項目申報國家各類專項資金,申報成功的項目省級專項資金予以配套。
(四)落實稅費政策。積極爭取開展創意設計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試點,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意設計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文化創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創意和設計費用,執行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有關政策,對納入增值稅徵收範圍的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對國家重點鼓勵的創意和設計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企業引進對原創性研究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符合國家進口目錄的國際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在進口資質、關稅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給予支持。廣告領域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範圍嚴格限定在廣告媒介單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費,推動落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完善城鄉規劃、建築設計收費制度,對規劃、建築的方案設計,實行單獨收費,對方案必選的中標項目,可在收費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收費標準,鼓勵和推行優質優價。
(五)創新金融服務。建立完善創意設計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支持其利用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收益權等無形資產及其他財產權利質押等方式融資。鼓勵創意設計企業在新三板、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支持有條件的創意設計企業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意設計企業總部組建財務公司、發起設立產業併購基金和文化類融資租賃公司。支持金融機構選擇創意設計產業項目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小微企業發展。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社會資本投資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各類擔保再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和再擔保。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創新型文化保險產品開發力度,探索建立專業文化產業保險組織機構,促進文化產業保險發展。發揮省紫金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作用,積極引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及各類投資機構投資創意設計領域。
(六)規範用地政策。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原有土地興辦創意設計產業,在符合城鄉規劃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連續經營1年以上,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對通過收購或改造舊城區、廢棄工業廠房、傳統商業街、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等方式建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集聚區的,可優先納入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畫。
六、強化組織實施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作為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提升質量效益的重要抓手,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位置,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按照本意見要求,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專項規劃和行動計畫,制定相關配套政策。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具體組織推進本意見的貫徹實施。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建立文化創意設計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清理精簡現有審批事項,公開審批標準,最佳化審批流程。加大對創意設計相關政策的宣傳普及、輿論引導和教育培訓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的濃厚氛圍。完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統計制度及指標體系,加強監測、分析和研判,定期發布全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情況報告。加快發展和規範相關行業協(商、學)會、中介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研究、標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重大事項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