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班》是2020年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影班
- 作者:大秀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 ISBN: 9787558418525
《皮影班》是2020年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皮影班》是大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入選第二屆“曹文軒兒童文學獎”,獲作家創作·長篇獎中之佳作獎。獲獎情況2019年11月15日,第二屆“曹文軒兒童文學獎”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由大秀創作的文學作品《皮影班》獲得第二屆“...
凌源皮影,隊伍精幹,活動方便,五、六位藝人即可組班唱影。影台前左邊的一位主操影者稱為“拿線”的,也叫掌上線的。前台中間的一位協助拿線人操縱影人,叫“貼線”的,因工作在燈下,俗稱“頂燈”的。前台右側一位負責班鼓、響板、大鑼、鐃鈸的演奏,影班中稱作打鼓的或是“打著的”。小班影多是一把四...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巴林左旗皮影研究協會獲得“巴林左旗皮影戲”保護單位資格。皮影簡介 皮影戲是傀儡戲的一種,演員不用上台表演,而是通過操縱影人來展現形象,戲台一般搭在村子裡寬闊且地勢較高不積水處,用四根粗一點的檁子在四角處埋在地下做立柱,用大塊苫布或...
曹文軒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皮影班 《曹文軒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皮影班》是2020年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華陰皮影戲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表演方法 和全國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撐好"亮子",然後藉助燈火,以竹籤挑撥用皮革雕成的人物進行舞台表演。皮影班的班主一般由箱主擔任,後來逐漸由說戲的擔任。全班由五人組成。分工 1.前手,也叫說戲的、叮本的,說唱全本台詞。演出時,懷抱月琴...
皮影戲除了深受農民、市民歡迎外,還進入到宮廷。康熙時,禮親王府設有八位食五品俸祿的官員專管影戲。嘉慶時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還傳皮影班進宅表演。當時的北京影戲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則於堂會唱影戲,有不少京劇演員也參加影戲班演出。近代 過去表演皮影由藝人在幕後一邊操縱皮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一個戲班六七...
《周至皮影》源於公元1894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皮影戲班由弦板腔老藝人劉麻子創辦。劉麻子,禮泉縣人,1909年領皮影戲班,年老後由弟子侯三(上孟家村人)領班繼續演唱。弦板腔主要盛行於陝西西部地區。其劇目非常豐富,現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十多本。其唱腔特點:爽朗明快,熱烈亢進,有著西北人開朗奔放的樂觀...
成都皮影在其發生髮展過程中,也一直與川北皮影和陝西皮影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在成都附近的綿陽、閬中、南充等地區,至今仍有許多農民皮影班,活躍於鄉村和田野。三台縣熊維生皮影班、南部縣何正同皮影班、閬中縣王文坤皮影班都在當地享有很高聲譽。現在,成都皮影戲的主要演出和展示基地設於成都...
回鄉後,便在家鄉組建皮影班社,從此,靈璧境內就新興了這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豐富了這一帶的民間文化生活。來興寬的皮影班在創建時期困難是很大的。開始只有來興寬一人掌握皮影的操縱技術,上演時,既要操縱影人和配音伴唱,又要伴奏樂器,這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如果表演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戲劇情節,則是...
皮影戲在漳州地區,俗稱紙影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因當地缺乏皮料,早期有些藝人用紙片加工來代替皮料刻制皮偶,映影的影窗也是用半透明的整張白紙裱掛起來的,所以叫做紙影戲。也有人叫它“托囝(景)戲”,因為皮偶是用托桿來操弄而得名。簡介 漳州的皮影戲始於何時,傳自何方,未見文獻記載。據...
據說在明成化年間,在竹溪豐壩鄉和中峰鎮就有皮影戲班。鄂西北一帶有“西革”、“漢革”兩種影戲班。“西革”影偶小巧,唱“山二黃”腔,屬陝西影系;"漢革"影偶較大,唱本地高腔,應屬江漢平原影系。沔陽皮影戲中的各種人物、動物和道具是用牛皮採用雕花剪紙的工藝手法精心雕刻而成。用上等黃牛皮為原...
傳統皮影戲師傅“翻覆全憑兩手分”“雙手揮動百萬兵”,一個皮影班的人數“七緊八慢九消停”,加上音樂場面最多九個人。專業劇團表演皮影戲,一個皮影幾個人操縱,按頭的按頭,抬腳的抬腳,牽手的牽手,影幕後面人打擁擠,車身轉體都困難。如到影幕後面看操作,沒有看頭,難看得很。保護措施 狠抓中國皮影戲的...
同時,在這一時期,昌黎縣境皮影演唱藝術和操縱、編劇、雕刻等方面的優秀人物不斷湧現,為冀東皮影藝術發展的中心在民國年間適時轉移到昌黎打下了深厚基礎。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碣石山下的昌黎縣城出現了一個“乾利堂”皮影班,當時,乾利堂皮影班幾乎薈萃了昌黎、樂亭、灤縣和撫寧、盧龍、遷安、臨榆、青龍等縣...
他們都是多面手,提起皮影能演,還能操琴、擊鼓伴奏,同時兼各種角色的腔調吟唱。但凡一些流行的川劇戲目,皮影班都可以表演。回到鄉間,演員們自己硝制皮革,鐫刻影人、場景和道具。沒有人請,就荷鋤務農。一個皮影班子,兩三件衣箱包裹就是全部家當,或肩挑或馬馱,來去方便,收費低廉。行會、宗族,甚至家庭、...
皮影造型優美,人物個性特徵明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清乾隆、嘉慶年間,戲劇家李芳桂等文人、舉子,為碗碗腔皮影著有《十大本》等許多傳統劇目,至今流傳,並被其他劇種移植、改編搬上舞台,久演不衰,為陝西的戲曲藝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皮影班、社多由五六人組成,行動方便,不擇場地,長年可活動於民間的村鎮、...
每年的春播時節和秋收結束之際,各村各社的皮影藝人,在皮影班班主(傳承人)的帶領下,擔著皮影,背著大鼓、乾鼓、嗩吶、二胡、板胡等樂器,走村串戶,進行演出。通過長期的實踐,主要形成了兩個集中的演季。春播時演出的主要內容為“許願”的祈禱戲,秋收後演出的主要內容為豐收後的“還願”戲,被稱為“神”戲...
北京皮影劇團是在北京西派路家德順皮影班社的基礎上於1957年組建成立的。劇團成立 北京皮影劇團是在北京西派路家德順皮影班社的基礎上於1957年組建成立的。演出信息 2023年8月24、25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1年度資助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北京皮影劇團原創奇幻光影舞台劇《影箱奇旅》在東圖影劇院首演5...
宋梅是呂家莊皮影戲班的班主兼演員,藝名皮影黑,能演唱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醜)和老旦,並能操作皮影人,是蔚縣皮影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戲班子中演員有楊文照、能唱鬚生、小生、青衣、小旦,並能操作皮影人:楊波,藝名鐵嗓旦,能唱小旦、青衣,並能操作皮影人。樂隊有薛寶,司鼓兼打小鑼,薛福,...
皮影戲又稱戲影人生、土電影,起源於北宋時的北方,南宋時傳到江南一帶。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烏鎮皮影戲屬南派。皮影戲館裡收留下也許不僅僅是老藝人對過去的一往情深,更是一種原生態生活的回歸與渴望。景點介紹 至抗戰前後,烏鎮尚有12個皮影戲班子,走鄉串鎮,演出頗多。解放後隨著電影的發展而日趨減少,...
第七步:發汗熨平;給皮影脫水發汗。第八步:綴結完成 華縣皮影 陝西華縣皮影”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皮影產業已逐步成為華縣農村經濟新亮點。全縣從事皮影文化傳媒單位及協會組織7個,皮影藝人(演出、雕刻)分布12個鄉鎮,具有代表性的皮影演出班社5家,演出藝人60餘人,形成“皮影專業村”1個,建立“華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岫巖大部分鄉鎮都出現了皮影班,除了民眾宅院的演出場所之外,當時的生產小隊也成為了皮影表演新的演出場所,其演繹活動較為活躍。據縣誌記載,當時共有19個影箱60多部影目,人們常表演的傳統影目有《四平山》《五鳳山》《西遊記》等,與此同時,還出現了《黃巢》《參軍光榮》《識字好》等20...
樂亭皮影的鼎盛時期是在清乾隆年間以後。此時的樂亭皮影進入北京,落戶於東城。同時隨著樂亭人越來越多的去東北三省經商,又把樂亭皮影帶到了東北,風靡於東北地區。乾隆年間的前侍衛,樂亭人楊德潤成立了第一個專業影班。到十九世紀,樂亭境內崔、劉、張、史四大豪門富戶先後組辦影班並競相以高價爭邀著名藝人。樂...
2008年6月7日,皮影戲(河間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91;2011年年底,河間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六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淵源 河間皮影戲是冀中皮影戲的重要代表之一,明代時期河間皮影戲班社眾多,盧村、石家村、趙家莊、...
1940年前後,為了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欣賞需求,已經成為皮影戲班主要演員的李福增(李克鰲之子)製作、排演了《封神榜》《後列國》和《孫臏斗海潮》等劇目,並不斷加工和豐富劇目,使之成為富有曲折變化劇情的連本戲,從而使濟南皮影戲在劇目、影人數量以及演出規模上有了較大的進步。20世紀50年代初,濟南皮影戲主要...
1958年時,凌源皮影戲有影箱120個,職業藝人、半農半藝及業餘骨幹400多人。以瓦房店鄉為例,當時共有12個生產隊,每個隊都有業餘皮影班,農閒或逢年過節就可搭台唱影。“文化大革命”時期,凌源皮影戲演出被禁止,皮影團解散,藝人或下工廠勞動或回村務農;皮影被當作“四舊”剷除,影卷、影人被搶、被燒。凌源...
為弘揚民族文化,任莊皮影班在現任班主任銀來的帶領下,任莊皮影與時俱進,吸納百長,演出技巧不斷創新完善,隊伍不斷壯大,劇目不斷增加,演出範圍不斷拓寬,現已形成由38人參加,生旦淨末醜齊全的文藝團體,劇目達20餘部,固定資產26萬餘元的規模,每年演出500餘場,極大的豐富和繁榮了農村的文化生活。在構建...
中國西安皮影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友誼西路243號,是中國以“皮影收 藏、展示、研究、創新、 複製、演出”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為:“關中皮影研究所”。 館內有:研究設計人員十餘名、雕刻人員三十餘名、皮影戲演出人員十餘名。以江國慶館長為首的皮影設計、收藏家收 藏了數以“萬計”的明、清代...
不少大商號、大戶人家,出於吉慶之意、喜愛之心,都供起了皮影班。有的供一班,有的供兩班,甚至三班。文水縣徐家鎮商號“元生合”就供有兩班影戲,即“吉慶班”、“成慶班”。不少商號的影戲班,是以商號名為班名。介休城南街“增盛昌”賃鋪,供有三班皮影戲,兩班叫“增盛昌”,一班叫“增盛軒”。至於...
為皮影藝術界一代宗師。有《路景達雕鏤影人集》一書。1980年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在北京成立,路景達被選為副會長。在20世紀初葉的幾十年內,路家班鼎盛一時,對中國皮影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到21世紀第6代傳人路海正秉承祖業,為光大發揚皮影事業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