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獸(神話記載)

異獸(神話記載)

異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以及古籍記載中不同於普通常識動物的奇異動物。比較著名有麒麟,貔貅饕餮等。這些異獸許多被運用於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獸
  • 外文名:Animals
  • 解釋:奇異動物
異獸種類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鑑(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
巨蜂,腹大如壺,蜇人,有毒,能殺人。
《楚辭(招魂)》有載。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
《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
《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蜇獸獸死,蜇樹樹枯。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鉤。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
洞冥記》有載。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哮天犬
封神傳》第四十七回:趙公明被三人裹住了。雷震子是上三路,黃天化是中三路,楊戩暗將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怎見得好犬:仙犬修成號細腰,形如白象勢如梟。銅頭鐵頸難招架,遭遇凶鋒骨亦消。《董永沉香合集·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云:“妖精回身往外跑,二郎一見著了忙,回手撒開哮天犬,咬在妖精左膀上;咬的妖精把原形現,原來便是斧一張”。此所寫之二郎 ,乃“斧劈桃山”之“楊二郎 ”,哮天犬乃助其收伏“斧子大王”之神犬。舊時灌縣二王廟二郎神塑像之旁,亦有蹲犬之銅鑄像,雲即哮天犬。參見“二郎”、“楊戩”、“二郎溝”。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
《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管子(水地)》、《太平預覽》有載。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PS:述盪則是左右有頭。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
《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搜神記》有載。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應可噴火吐水,為九頭蛇之類)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應與西方的九頭蛇或和日本的神獸八尾八歧大蛇類似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
《楚辭(離騷)》有載。
飛誕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獵)
廣博物志》有載。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
續子不語》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製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髮可以召集鼠類。
神異經》有載。
傲因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有相當智慧型,懂偽裝。可能感覺敏銳,尤其是舌頭。可推見其反應甚快,為搏鬥型。)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罔象
精怪名。即“無傷”。
段成式《酉陽雜俎·屍穸》:“《周禮》方相氏歐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與柏。墓上樹柏,路口致石虎,為此也。”參見“方相氏”。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偃曝餘談》有載。
《山海經·西次三經》:“玉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
搜神記》有載。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藥,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
《抱朴子(仙藥)》有載。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斷案。
《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又名延維
《山海經(海內經)》有載,《莊子(達生)》則說齊桓公曾見之。
Ps:聞一多伏羲考》中則說此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媧交尾神象。
《山海經·中次十二經》:“瑤碧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雉,恆食蜚,名曰鴆。”郭璞註:“蜚,負盤也;音翡。”又註:“此更一種鳥,非食蛇之鴆也。”又郭亞注《爾雅·釋蟲》云:負盤,臭蟲。
契俞
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
《爾雅(釋獸)》有載。
魍魎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
《國語(魯語下)》、《說文》有載。
謂人魚之靈異者。晉乾寶搜神記》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此說《博物志》、《述異記》並載之而文小異。《述異記》卷上且云:“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邪字?縊 ?摺薄S幀短?接?饋肪戇?三引《博物志》(今本無)亦云:“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鼠勺)犬
類狗,能飛,食虎豹。
《周書(王會)》有載。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
《神異經(西荒經)》、《博物志(異聞)》有載。
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帝斬白蛇劍。劍上有七朵珠九華玉以為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拔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窮奇作為怪獸的形象有兩種:《山海經.西次四經》上言“狀如牛,音如狗”;《山海經.海內北經》上言“狀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種形象,它都是一種食人怪獸,而且有著固定的原則,大致引《神異經.西北荒經》上的說法,它“知人語言,逢忠信之人,齧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邪則擒獸而伺之”。也就是說,好人遇到它會變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腦袋,而壞人遇到它反而會得到它送來的野獸之類做食物。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云:“周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附:狍(號鳥):《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號鳥),是食人。”郭璞註:“為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大熊貓專濃家張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熊貓人工飼養可能開始於4000多年前。
張和民說,在古籍中, 大熊貓被稱為稱為貔貅(pixiu)。《史記·五帝本紀》中,敘述了中國“五帝”之首的黃帝,他的國號為“有熊氏”,尊重熊這種野生動物。
影木
一種植物。白天看它,一葉百影;花會發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萬年才結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則身輕。
《拾遺記》有載。
偓佺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採藥。喜歡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長。能在空中飛,能追上奔馬。據說曾經把松子給堯吃,但堯沒空。當時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歲。
搜神記》有載。
這個傢伙厭煩了行雨,到行雨之時便四處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樓台廳閣;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曠野,無處逃避,往往鑽入牛角,牧童往往因為受此牽累,被雷震死。
《亭夜話》有載。
這是標準的用神話傳說來解釋自然現象的範例。
形如小牛,毛色青黃,喜歡睡臥,受驚動聲如大牛,可傳一里。把它的皮懸起,潮漲則毛起,潮退則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覽》有載。
山中有會說話的大樹,並非樹的緣故,而是因為樹精雲陽。正確叫出它的名字就無事了。
《抱朴子(登涉)》有載。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懾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124;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一種植物。會發光,折下枝條可以用來當火把。可以照見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體亦會發光。
《洞冥記》有載。
酸與
鳥類。形狀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現之則該地有恐慌。
《山海經(北次三經)》有載。
《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雲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雲雨,有赤石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郭璞註:“攻謂槎伐其林木”。又註:言山有精靈,復變生此木於赤石之上。又註:“言樹花實皆為神藥”。按經文及注中,當隱括一段神話故事,然其詳已不可知。又《海內南經》所記*建木, “其實如欒”,“欒”即此木。
龍的分類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璃龍。
《廣雅》有載。
甲類,生於山溪中。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所中之出發瘡,不及時醫治則死。
《博物志(異蟲)》有載。
如何
大樹。三百年一開花,三百年一結果。花色朱,果實正黃色。高五十丈,葉長一丈,寬二尺多。果實有核,形狀象棗子,長五尺,寬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則味酸,用蘆刀切則味苦。食之則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覺有點象王母娘娘的蟠桃
《神異經(南荒經)》有載。
木精。如鳥,青色,赤腳,一足(有說兩足一翼),不食五穀。見則邑有訛火(有說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為黃帝衛車之神鳥(有說為致火之妖物,俗稱火鴉)。
《山海經》、《神異經》、《淮南子》俱有載。
彭侯
吳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樹,沒砍幾斧,突然有血出。樹斷,有一人面狗身(有說無尾)的東西跳出。太守說此為彭侯,殺了烹食,味道象狗。
搜神記》有載。
多即
形狀象西方的狼狗。紅嘴紅眼白尾,一出現該地就有火災。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白鹿
瑞獸,常與仙人為伍。
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
《太平御覽》有載。
草名。馬食之,一日千里。古語云’一株龍芻,化為龍駒。’穆天子嘗以此養八駿。有說為龍的口水所化。《訴異記》有載。
重明鳥:堯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能捕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拾遺記》
獨角羊: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論衡》
①因為那個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蟲為)
川水之精。一頭兩身,類蛇,長八尺,呼其名,可取魚鱉。
《管子(水地)》有載。
藥獸
神農時,白民藥獸。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傳的不明語言告之。獸就到野外銜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癒。有說黃帝叫風后整理其資料,傳後世。
《芸窗私志》有載。
人身而龍首,經常出現在有水之處,伴隨其必有狂風暴雨。(與後世傳說中的龍王很像,應為其原型)
《山海經(中次八經)》有載。
神農
有說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貢獻之一就是開發農耕。嘗有丹雀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為醫藥之祖。《搜神記》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習性,從而利用它們。《淮南子》則說他天生玲瓏玉體,可看見自己的五臟六腑,見毒解毒。傳說是用茶,但一次嘗斷腸草,還沒來得及喝茶解毒已毒發致死。
一般以後者流傳較廣。
海蜘蛛
生於海島中。如車輪般大,身具五色,吐絲亦粗,虎豹觸之亦不得脫,其斃而食之。(應該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斃虎豹亦為奇事,且生於海島。)《香祖筆記》有載。
麒麟
麒為公,麟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雖然很強卻不為害,謂之仁獸。祥瑞之物。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說文》、《禮記(禮運)》有載。
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戰記中,桃生小鳥的母親"紗鵺"曾被誤譯為“紗夜”,就是塔羅牌中的“Fool”。
虎鷹
飛鳥。身大如牛,翼廣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揮犀》有載。
照海鏡
圓形,圍長二尺余,外圈紺色,似玉非玉;中間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見怪魚及一切礁石,以利迴避。
《續子不語》有載。
龜寶
希世之靈物。嘗有海客得一如嬰兒拳大小之琉璃瓶,內有一寸長之小龜,在不停轉動,但瓶口極小,不知如何進去的。但立刻為眾龜所圍,不得脫,只得棄之,龜群方散。有識者稱其名龜寶,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於家,則必得寶藏。
《虛谷閒抄》有載。
東海夔(KUI)牛
東海中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離海岸約七千里。山上有一種獸,形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鼓槌,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震懾敵兵,威服天下。
蠻蠻
鳥。形狀象野鴨,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要兩隻鳥合起來才能飛翔。它一出現天下就發大水。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嘴裡銜蛇,手中握蛇。虎頭人身,四蹄足,長手肘。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載。
光明洞徹而堅熒,須以玉井水洗方可變軟食之。服之可長生不死。(後世生出許多變化,如‘王母桃’、‘仙桃’、‘蟠桃’等。)
《訴異記》、《神農經》有載。
謝豹
杜鵑之別名。但有一蟲亦名之。此蟲圓如球,類蝦蟆。見人就以前足遮頭,象害羞一樣。能鑽地,速度很快。但有時在地上聽到杜鵑的叫聲就腦裂而死。
《蟲經》有載。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鏡。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該泉和天地同,永無乾涸之時。有說飲此酒者,與天地同壽
神異經》有載。
最早見於《山海經(南山經)》,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食人。吃之不蠱。但其後被賦予象徵子孫繁息之意,成為瑞獸,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並立與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終受小說及民間傳說所累,又變回了高等妖獸。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奇獸。傳說中,九尾狐乃四腳怪獸,通體上下長有火紅色的絨毛。善變化,蠱惑。幸喜吃人,常用其嬰兒哭泣聲引人來探也。九尾狐是極稀罕的種族,很少過群居生活,喜好隱蔽于山谷。盛傳九尾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慧型,只出沒於高山嚴寒地帶,一般小狐誕下一百年後既可化為人形,無一不是絕貌傾城。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淡白,眼瞳為血的深紅。九尾狐每一百年就會有一個尾巴出現。當九條尾巴齊全的時候,再過 100 年,也就是說九尾狐活了1000 年之後,這個九尾狐就可以變成人。九尾狐出,乃世將大亂之象。
浮游
共工的臣子。據說戰敗後自己投水而亡(應該是死後為神)。其狀如赤熊,經常帶來不祥。在廳堂上見到則稱霸天下的人死,廳堂之下見到則平民受到驚駭;在門附近見到則近臣有憂,在庭園裡見到則沒什麼大礙。
晉平公嘗夜夢其窺屏,乃病。子產言其窺屏只病而無傷。因其為顓頊所敗,又為共工之臣,故祭顓頊共工可愈。
《古文瑣語》有載。
晉朝時,有鄰國向宮中敬獻一種叫做蔓金苔的苔類植物。其色如金,宛若無數隻熒火蟲聚在一起,體態有如雞蛋一般。若將它投入水中,則蔓延於水波之上,所發出的光亮閃爍奪目。因此,也有人稱“夜明苔”。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綠,午黃,暮青,夜赤,五色變幻。
異苑》有載。
如蛇。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有載。
三足鱉,尾有分支。食之無蠱疾。(傳說為鰩死後所化。)
《山海經(中次十一經)》有載。
這個東東本應該和風生獸一塊發的。有得之者,禽獸隨指而斃;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嶺南異物志》有載。
華蓋
黃帝蚩尤戰時,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停在其頭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稱為華蓋。
古今注》有載。
瑲琅
好像是山海經里說得,除鳳凰之外的又一個神鳥,叫聲如犬吠,飛起有火光,銜靈芝為巢,下蛋四方。
蛇銜
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隻傷蛇在邊上。另一隻蛇銜一草覆於傷處,隔日傷蛇愈。後用其草治瘡,皆靈。
異苑》有載。
(有多解,取其一)
北海大鳥,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邊,右足在海南邊。其毛蒼,其嘴赤,其腳黑,以鯨魚(這是神話中的鯨魚,和現實中相類,但更誇張)為食。震動翅膀飛翔時,聲音如雷如風,震動天地。(中國神話中這種巨獸超多,亦是一大特色)
神異經》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