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岸礁
岸礁與陸地邊緣相連,通常緊貼海岸發育,在近岸海域形成一片寬闊的淺水地帶,隨著珊瑚礁加寬,海岸線向海方向推移,如
紅海和東非
桑給巴爾的珊瑚礁;
堡礁
堡礁的延伸方向與岸線幾乎平行,外緣坡度很陡,礁體與海岸之間由湖分隔,如澳大利亞的
昆士蘭大堡礁;
環礁
在茂盛生長有耐鹽的紅樹林植物群落的海岸,構成紅樹林海岸地貌。
紅樹林植物有特殊的根系、蔥鬱的樹冠,能減弱水流的流速,削弱波浪的能量,構成了護岸的
防護林,並形成了利於細顆粒泥沙沉積的堆積環境,形成特殊的紅樹林海岸
堆積地貌。
貝殼堤海岸
貝殼堤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
細砂、
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的,與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於
高潮線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標誌。
貝殼堤對於研究古
海岸線位置、推斷海岸環境演變歷史,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經濟價值。
紅樹林海岸
紅樹林海岸是由耐鹽的紅樹林植物群落構成的海岸。
組成結構
紅樹林海岸可以劃分為一系列與岸平行的地帶,按其自海向陸的順序是:
⑴淺水泥灘帶,位於低潮海面以下,經常為海水淹沒,但水淺,僅1~2米,是淤泥的海底。
⑵不連續的沙灘帶,位於
低潮線附近,能受到風浪的作用,所以有一些沙灘分布,但這裡風浪作用不是很強,沙灘又被一些小河、潮水溝道或泥灘所分隔。在這個地帶內,僅在潮溝兩側與泥灘上有一些零散的紅樹分布。
⑶紅樹林海灘帶 ,位於不連續的沙灘帶的後側,寬度從幾十米到幾千米不等,這裡生長著茂密的紅樹叢林,它籠罩了整個潮帶間的泥灘。
⑷淡水沼澤帶,位於紅樹林海灘帶的後側,平時地面乾燥,只有特大潮水時才會被淹沒,夏秋季通常是河水泛濫區,這裡生長著各種熱帶或
亞熱帶植物與草叢。這個地帶可以開墾或開闢為牧場。
環境分布
紅樹林海岸在全球發表很廣泛,其分布的最典型地區,
亞洲的
印度、中印半島沿岸和中國的福建、台灣及海南島沿海。
紅樹林是生長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及河口潮間帶特有的森林植被。它們的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屹立於
灘涂之中。它們具有革質的綠葉,油光閃亮。它們與荷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
漲潮時,它們被海水淹沒,或者僅僅露出綠色的
樹冠,仿佛在海面上撐起一片綠傘。潮水退去,則成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紅樹林海岸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
在東方,以印尼的
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西海岸為中心分布區。
印尼---
菲律賓---中印半島至我國廣東、海南、台灣、福建沿海也都有分布。由於
黑潮暖流的影響,紅樹林海岸一直分布至日本九洲。中國的紅樹林海岸以海南省發育最好,種類多,面積廣。紅樹植物有10餘種,有灌木也有
喬木。因其樹皮及木材呈紅褐色,因而稱為紅樹、紅樹林。紅樹的葉子不是紅色,而是綠色。枝繁葉茂的紅樹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綠色屏障。
生態環境
紅樹林發育在
潮灘上。這裡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紅樹林抗風防浪,組成獨特的紅樹林海岸。紅樹具有高
滲透壓的生理特徵。由於滲透壓高,紅樹能從沼澤性
鹽漬土中吸取水份及養料,這是紅樹植物能在潮灘鹽土中紮根生長的重要條件。
紅樹林群落是地球上最奇妙、最特殊的生物群落。紅樹林群落主要生活在以赤道為中心的熱帶及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海灘上,在海陸交界的潮間帶形成壯觀的海上森林,森林在潮起潮落的過程中經受著海水不斷的沖刷。
由於海陸交界處的生存環境非常特殊,紅樹林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特徵來適應這種特殊的生存環境。紅樹林最奇妙的特徵是所謂的“
胎生現象”,紅樹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的時候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
胚軸。胚軸發育到一定程度後脫離母樹,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幾小時後就能在淤泥中紮根生長而成為新的植株,未能及時紮根在淤泥中的胚軸則可隨著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數個月,在幾千里外的海岸紮根生長。
紅樹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密集而發達的
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樹幹的
基部長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衝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持著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因此紅樹林又被稱為“海岸衛士”。
紅樹林經常處於被潮水淹沒的狀態,空氣非常缺乏,因此許多紅樹林植物都具有
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
皮孔,內有海綿狀的
通氣組織,滿足了紅樹林植物對空氣的需求。
每到落潮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縱橫交錯,使人難以通行。
熱帶海灘陽光強烈,土壤富含鹽分,紅樹林植物多具有鹽生和適應生理乾旱的形態結構,植物具有可排出多餘鹽分的
分泌腺體,葉片則為光亮的
革質,利於反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
現狀概況
紅樹林群落在世界上面積不大,但具有很高的
生態價值,一旦被破壞將引起嚴重的後果。
中國的紅樹林在過去破壞比較嚴重,現有大面積紅樹林分布的地區多已經劃分為
自然保護區,而且有很多是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嚴格的保護之下。
紅樹林是我國保護物種,近10多年來,先後建立了國家級(3個)、省級(4個)、縣級(8個)紅樹林保護區15個,並制訂了相應的保護法律法規。然而,得到10多種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保護的紅樹林並沒倖免刀俎之災。
近40年來,特別是最近10多年來,由於
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
特別是在《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頒布實施多年,仍然有些人無視國家法規,急功近利,在大片地砍伐
紅樹林,包括幾個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壞,其中尤以廣西自治區砍伐紅樹林為甚。全區原有紅樹林22387公頃,到1993年僅剩5654公頃。
廣西最近己砍伐和己列入填海造地規劃的(已批准)即將砍伐的紅樹林將達近1000公頃。已列入《中國濕地名錄》,國家保護的重要濕地之一的福建
龍海紅樹林保護區內,1998年龍海市政府未經保護區主管部門批准,將上馬一頂耗資2500萬元的圍墾工程,圍墾面積460公頃(6900畝)用於搞養殖,將危及33多公頃(490多畝)紅樹林的成活。
廈門西海域,80年代在東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紅樹林,隨著這幾年的圍海造地的不斷擴大而消失。
深圳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占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範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面積的31.6%。
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公里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1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
海南
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
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民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中國的紅樹林遭受如此嚴重的圍墾砍伐破壞,而且還在繼續遭受破壞,除了少數破壞紅樹林事件是由於管理不嚴,被民眾的圍墾養殖等活動破壞外,大量的還是當地政府的行為。這就不能簡單地用環保意識差、對紅樹林生態系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或法制觀念不強等原因來解釋。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急功近利,經濟利益的驅動。
因此,只有提高《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的法律地位,使我們的藍色國土海洋也同陸域土地一樣具有同樣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地控制灘涂海域“無法、無償、無序”的開發使用狀態,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包括紅樹林在內的
灘涂和
海洋資源環境。我國政府近年來採取有力措施保護有“海底森林”之稱的紅樹林資源,特別是發揮紅樹林在淨化重金屬、農藥、生活和養殖污水能力強,防止
赤潮發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但由於沿海一些漁民毀林建蝦塘,近10年來,廣西的紅樹林面積減少了10%。大量紅樹林被砍伐、破壞,引起了我國政府的極大關注。中國已建立7個省級以上的紅樹林保護區,保護紅樹林約占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一半,並成立了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紅樹林保護、科研與管理體系。
珊瑚礁海岸
由
珊瑚骨骼積聚而成的礁石所組成的海岸是
珊瑚礁海岸。從生物學上來說,珊瑚是一種微小的腔腸
動物,也叫作
珊瑚蟲。如果對其外形進行描述的話,可以將珊瑚蟲比作一個肉質的小口袋。在口袋頂部有一個口,它是橢圓形的。而在口的周圍長滿了帶有絨毛的觸手,由於這些觸手的形狀像一個菊花,所以也可以稱為海菊花。
在珊瑚蟲還是幼蟲的時候,它會到處遊動,一旦找到一個立足點,它就會“安營紮寨”,把自己固定在一個自身分泌的石灰質管子中。通常這個立足點是深度不大的海岸礁石。此後,珊瑚蟲開始慢慢生長,與它的同伴過著群體生活。
每當夜晚潮水上漲的時候,這些群居的珊瑚蟲就會伸展開它花瓣狀的觸手,在水中隨著潮流方向來回擺動,如果有魚蝦被衝來,它們會迅速將其捕食。在消化掉食物之後,珊瑚蟲就能分泌出石灰質,形成骨骼與石灰質外殼。
在珊瑚蟲死亡之後,這些骨骼和石灰質就會堆積在一起,為珊瑚後代子孫的生長繁殖提供條件,長此以往,珊瑚礁就形成了。
相關資料顯示,凡是看著比較大個的珊瑚礁,其一般要經過幾十年的生長。而我們常見的珊瑚叢就是由無數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的,它們的形狀千奇百怪,如蘑菇狀、鹿角狀、樹枝狀、碟狀、腦狀以及百合花狀……在它們還存活的時候一般會展現出斑斕色彩,但是在其死亡之後一般退化成乳白色。
另外,珊瑚蟲也浮游在
溫帶海洋中。然而,由於能夠分泌石灰質的珊瑚蟲只能生長在
熱帶與
亞熱帶的海洋中,所以要想形成珊瑚礁,必須要有合適的外部環境。
相關資料顯示:當珊瑚生長在溫暖海水中時,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溫度的最高限度是36℃,最低限度是18℃,鑒於這種情況,珊瑚只能在熱帶及暖流能達到的某些溫帶海洋中生存。
通常在海洋中珊瑚與
藻類共生,由於藻類需要
光合作用,所以在海洋中不僅要保證充足的熱量,還應當適度接受太陽的照射。如果水深超過20米,就會導致珊瑚無法生存,因為光線與熱量不足。因此珊瑚生存的海洋深度為20米。
與此同時,珊瑚生存需要海水具有正常或較高的
鹽分,其中最為適宜的含鹽量是27‰~40‰。所以,在鹽分較低的海水中是沒有珊瑚的。
另外,為了攝取更多的
氧氣和養料,珊瑚蟲喜歡在清潔活動的海水中生存。如果海水不清潔,必然會導致珊瑚蟲呼吸困難,如果持續時間比較長,就會窒息死亡。
通常來說,凡是長勢良好的珊瑚構成體通常生長在
海岸帶向海一側,因為在波浪的作用下,水中
溶解氧供應充足。除此之外,珊瑚生長雖然需要浪擊作用,但是不宜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