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寨港介紹
海南的紅樹林以海口、文昌為最,其中
海口市
美蘭區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是遊人去得最多的景區之一。紅樹林是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
植物群落,由於其大部分樹種都屬於
紅樹科,所以
生態學上將其稱為紅樹林。漲潮時分,茂密的紅樹林被潮水淹沒,只露出翠綠的樹冠隨波蕩漾,成為壯觀的“
海上森林”。
1980年,
廣東省人民政府重新在今海口市東寨港海域設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這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綿延五十多公里,總面積六萬多畝。成千上萬棵紅樹,根交錯著根,枝攀援著枝,葉覆蓋著葉,擺出了撲朔迷離的陣式來。中國紅樹共有16科29種,東寨港就分布著10科18種,占全國紅樹種類的60%以上。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東北部,即海口市美蘭區的三江、演豐、和文昌市的鋪前、羅豆的交界處,在海口市美蘭區境內。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東北部,處於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110°37',北緯19°51'~20°1',屬
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
3337.6hm2,,核心區面積1635緩衝區面積1167實驗區面積535.5其中紅樹林面積1578.2灘涂面積1759.41980年成立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自然保護區1980年建立。1986年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5240公頃。
東寨港是在4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
大地震中,地層下陷形成的,海岸線曲折多彎,海灣開闊,形狀似漏斗,灘面緩平,微呈階梯狀,有許多曲折迂迴的
潮水溝分布其間。漲潮時溝內充滿水流,灘面被淹沒;退潮時,灘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澤灘面。
紅樹林就分布在海岸淺灘上。年均溫為23.8℃,保護區東有馬陵溝、演洲。
東寨港
河,南有
三江河,西有演豐東、西河,北有塔市桃蘭溪,此外還有若干短小河道流經保護區入海。雨季多颱風,帶來狂風暴雨,地面嚴重沖刷,大量細粒、有機質碎屑被帶入灣內,堆積盛行,淺灘廣布,日益淤泥沼澤化,水淺風穩、浪靜,為紅樹林生長、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禁止在核心區捕魚
2000年,海南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功能區規劃:
一級保護區--核心區,是為了提供一個不受滋擾、並集中濕地內的生物類別而具參考價值的自然地帶。核心區內實行絕對保護,禁止一切人為生產經營活動,包括禁止砍伐
紅樹林和在紅樹林內圍墾、養殖、捕魚和狩獵。
II級保護區--緩衝區和實驗區的
植物園小區。允許開展與自然
生態保護相協調的生產、科研試驗活動。主要包括紅樹林灘涂造林試驗、
水禽觀測研究、氣象水文和潮位觀測、非圍墾的水產養殖試驗、
水禽保護宣傳教育。
III級保護區--實驗區的
生態旅遊小區。適當開展人工造林恢復
生態系統。同時,允許在實驗區內展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多種經營、生態旅遊等活動。
由於
候鳥遷徙有一個選擇的過程,候鳥會首先在上空盤旋,選擇適合停留的地方,而城市
建築的高樓會影響候鳥的選擇。而
深圳紅樹林的東邊,有大量的高大
建築,這些對紅樹林的環境造成了影響。保護區正在考慮將
紅樹林的中心地帶西移,在紅樹林西邊是
生態公園和填海區,將不會有高大的
建築。
2003年
候鳥大規模遷徙到深圳來的時間比往年要晚一些,預計1月份是大規模遷徙的時候。深圳鼓勵市民屆時前往紅樹林保護區觀鳥。該市一條專供遊人觀鳥的海濱休閒觀光道即將竣工,市民可以在這裡眺望到結集成群的候鳥。由於
深圳紅樹林保護區建起了隔音帶,雖然該市濱海大道每天有大量汽車經過,但對鳥類沒有造成影響,這也是深圳紅樹林
候鳥每年遞增的原因之一。工作人員特別提醒市民,觀鳥時不要喧譁,不要趕鳥。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這一帶放風箏,以免對鳥兒造成傷害。
樹種
東寨港紅樹品種主要有紅海欖、木欖、尖瓣海蓮、
角果木、秋茄、白欖、海骨根、
海漆、桐花樹、老鼠勒、水柳、
王蕊、海芒果等。
主要保護對象有沿海紅樹林
生態系統,以
水禽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及區內生物多樣性。
動物資源
天然植被主要為紅樹林,屬於東方群系。紅樹林面積1578.2,有紅樹
植物17科33種,其中真紅樹植物9科22種,半紅樹植物8科11種。保護區內統計有鳥類185種,其中珍稀瀕危、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有褐翅鴉鵑、小鴉鵑、
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白琵鷺、
黑嘴鷗等13種。現記錄有海南巨松鼠、海南水獺、犬蝠等
獸類動物8種,其中海南水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棲動物主要有斑腿樹蛙、變色樹蜥和澤蛙等;爬行動物以蛇類為主,主要有
金環蛇、
眼鏡蛇、蟒等。區內的昆蟲以蝶類較具特色,有6科27種。另有魚類記錄103種,其中大多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如鰻鱺、石斑魚、鱸鯛魚等。還有大型底棲動物92種,主要有
沙蠶、
泥蚶、
牡蠣、蛤、螺、對蝦、
螃蟹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候鳥天堂
海口市東北沿海的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有著全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那裡有豐美的魚、蝦、貝、蟹;還有可供安逸棲身的茂密叢林。
2003年12月25日上午10時,正值漲潮,東寨港5000多畝紅樹林一派寧靜。從保護區的演豐站乘船出發,進入開闊的水面,零星出現鳥兒的蹤影。眼睛捕捉到的第一隻,是被船上的馬達聲驚出樹林的白腰杓鷸。據介紹,它是來海南越冬的“客人”。工作人員李華亮介紹,東寨港歷史上先後記錄有近90種
候鳥。鷺類、行鳥鷸類等候鳥,一直是這裡的“常見客”。但曾有過記錄的雁鴨類水鳥,10多年來在東寨港已難見蹤影。
2002年,這裡驚喜地迎來了一大群新“客人”,數萬隻絲光椋鳥結伴飛來,為東寨港上空增添了一道新的風景。據省野生動
植物保護中心蘇文拔介紹,在東寨港,絲光椋鳥已多年沒有記錄了,它們的到來表明東寨港紅樹林濕地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復。
在演豐2000多畝的水面上,船兒穿行在
紅樹林碧油油的木欖群落、海蓮群落、
角果木群落中。進入保護區三江保護站水域,在工作人員陳偉的指引下,船兒一拐,前方豁然開朗。“唿”地一聲,眼前驚起數百隻蒼鷺、池鷺、
大白鷺。它們振開修長的白色、灰色翅膀,鋪天遠去,在廣闊的水面上滑翔盤旋良久,最終落在盡頭一片墨綠色的海桑群落中。這裡,雖不及“世外桃源”閒適恬靜,卻盡顯氣勢磅礴的國畫意境。
據介紹,這裡有紅樹林
植物26種,半紅樹林和紅樹林伴生植物40種,占中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90%;在此棲息的鳥類有159種,其中列入中澳保護候鳥協定的
鳥類有35種(名錄共有81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定的有75種。這裡,是許多國際性遷徙
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連線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環節。
然而,上世紀70年代末的填海造田,使這裡痛失上萬畝的
紅樹林寶地;上世紀90年代,那裡又建起的上千畝高位蝦池,使紅樹林一些原有越冬
候鳥的生境如同雪上加霜;與此同時,當地及外來偷獵者的捕殺,也給東寨港鳥類造成了最直接的生命威脅。
1992年,為了保護以
紅樹林為主的北熱帶邊緣河口港灣,以及海岸灘涂
生態系統及越冬鳥類棲息地,東寨港成為我國第一批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七大濕地之一,及時被保護起來。除了加強保護區內部的
生態恢復和功能管理,而且加大了對周邊居民的宣傳教育力度。每逢國家、地方或國際規定的“愛鳥日”、“世界濕地日”、“世界環境日”、“海洋年”等不同內容的活動日,附近村民都可能收到保護區散發的傳單和宣傳畫,護鳥意識與日俱增。
如今,村民如發現迷途的鳥兒闖入他們布設的漁網中,便會自覺地將它們放生。對於鳥兒來說“安全第一”,由於加強了巡邏,槍聲少了,鳥兒又多起來了。
但是,保護區仍有一個多年放不下的牽掛:放眼望去,東寨港水面上幾乎處處可聞漁船的馬達聲;不出1海里便會呈現密集的漁網和木樁,一旦退潮,大小魚蝦便盡收網底。而那些水鳥,就只能艱難地覓些漏網之魚了。人鳥爭食的鬥爭,越來越讓人焦慮。然而,周邊
演豐鎮、三江鎮兩鎮居民“靠海吃海”的謀生方式,沿襲至今難以改變。據保護區黨委副書記黃仲琪介紹,在核心區,保護區曾聯合有關執法部門制止過村民下網捕魚,但雙方發生激烈衝突後,一切照舊。
踏入名人山莊,簡直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成千上萬的飛禽悠然自得、歡唱起舞。誰能想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裡竟是一片荒蕪!
出東寨港,慕名來到位於文昌市
東路鎮的名人
山莊。與東寨港不同,這裡精緻娟秀,鳥兒似乎也不那么羞於見人;這裡是我省惟一由私人創建的自然保護區,它的一草一木都是傾注了一個愛鳥人的心血;在這裡盡享“天堂”之美的數萬隻鳥兒,均得益於當地22個自然村村民的共同呵護。
下午4點多,鳥兒尚未歸巢,山莊“觀鷺湖”岸邊的大樹枝叉和湖中央的小石山上,點綴著一簇簇雪白婀娜的“玉蘭花”。“唰”地一聲片片飛起,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那不是玉蘭,都是風度翩翩的
大白鷺、蒼鷺、池鷺等飛禽。
湖邊一條鄉村道路,偶爾往來的機車、行人的喧譁聲,絲毫沒有打擾棲在枝頭的鳥兒們,它們像老朋友一樣悠然自得地觀望著過客的忙碌。是什麼,吸引了這些“天上來客”?往名人山深處走,便可以看到一個擁有1000多個品種
植物的鄉村森林,森林深處遍布奇樹異木,邊緣是一條1000多畝的帶形荔枝園,樹木高矮錯落,造型別致,再加上一方碧波蕩漾的河塘環繞其中,水中野鴨戲水,岸邊有人凝神垂釣,真可謂
園林奇觀,人與自然和諧的典範。
這一切變化,與名人山的“名人”邢貽前,密切相關。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港商邢貽前帶著童年的夢想回到這片故土,卻發現兒時相伴在湖中戲水的野鴨、大雁不見了,林中成群的鷺絲也杳無蹤跡,眼前只剩下荒野一片。他下定決心要找回童年的家園,恢復人鳥和睦相處的人間仙境。
邢貽前格外愛鳥,只要見到路邊有販賣野鳥的,他都買回來,精心呵護,養好了傷就把它們放歸自然。時間久了,鄉親們耳濡目染,他們把名人山所有的鳥都稱為“老闆前”的鳥,倍加愛護。為了讓鳥兒們有一個真正的家園,三年內“老闆前”個人投入了1000多萬元,精心打造了一個鄉村森林。從那以後,名人山的鳥兒越來越多。多到什麼程度?入秋後,村民要到林子裡打豬草,必須戴上草帽,要不然樹上落下的“鳥糞雨”就會在頭上開“花”。
名人山的所有村民從“打鳥”變為“愛鳥”,村裡的老老少少如今都會發自肺腑地說:“鳥類是人類的朋友”、“鳥類是人類的吉祥”。
有一年,邢貽前在路邊買回了一隻受傷的猴面鷹。帶回家後,他給老鷹敷藥、餵食,細心照顧。兩個多月後,老鷹的傷好了,恢復了元氣,邢貽前便把它放回了林子裡。又過了一段時間,幾個小學生放學後路過那片林時,發現草叢裡露出5隻嗷嗷待哺的小猴面鷹。一傳十,十傳百,好奇的孩子們都來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那片草叢被走出了一條路,小猴面鷹都快會飛了,竟沒有一個孩子把它們占為己有。
1997年,經邢貽前申報,文昌市政府批准成立名人山
自然保護區。一經成立,在邢貽前的帶領下,名人山3萬多畝土地上,不論颳風下雨,總有一隻樸素而又零散的護鳥隊穿行於曠野間、溪流邊,並活躍在村民當中,進行愛鳥護鳥、熱愛
生態的宣傳。
多年來,邢貽前一直憑著個人的力量,維繫著名人山自然保護區這個“世外桃源”。如今,他精心開發出100多畝的鄉村公園,幾乎已傾其所有。但他兒時的夢還沒有圓,“我忘不了,那時候湖裡還有天鵝,真美!”已經50齣頭的邢貽前還胸懷一個藍圖:有一天,天鵝、大雁和成群的野鴨,也能重返名人山;有一天,名人山的22個自然村變成一個
大鄉村公園,處處是園林,處處群鳥歡唱。
邢貽前希望名人山的所有村民不只為這個自然保護區付出,而且能從中收益,擺脫清貧。他一直在構想:
農家樂、
生態旅遊、“公司+農民”的高效農業開發、園林商住,如何能和諧地融為一體,形成良性循環?他越來越感覺到,只靠他個人的力量,步履維艱。由此,這個融生產、生活、
生態為一體的“鄉村公園”的模式,不只是他的夢想,更是困擾他多年的難題。
如何為“天上來客”保駕護航?為摸清海南濕地鳥類,“2003海南濕地鳥類資源冬季調查”日前正式啟動海南還有多少鳥類的“天堂”?儘管在規模、管理上,它們不及東寨港、名人山,但都是不可多得的寶地。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在臨高的新盈,有約10隻左右飛來越冬的世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但那裡的管理和保護幾乎是一片空白。
如何為“天上來客”保駕護航?1991年,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將每年3月20日~3月26日定為本省“愛鳥周”。在嚴厲打擊各種破壞鳥類的違法行為的同時,向民眾廣泛普及鳥類知識、宣傳愛鳥意識。
自上世紀80年代至2001年,海南省相繼為鳥類提供棲息地、建立保護區共23個,約100萬畝,占全島陸地面積4.3%。近兩年,我省計畫設立自然保護區10個,將保護面積增至200萬畝,達到本島陸地面積的8.6%。
從1997年開始,海南省林業主管部門向全省各市縣林業、工商部門以及鄉鎮政府發出通知,禁止販賣、經營、食用野生保護動物,以及破壞鳥類棲息地等一切破壞鳥類的行為。同時,加大了對酒店、農貿市場的管理。並與相關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經營國家保護野生鳥類的行為,與各大酒店簽訂禁售野鳥協定。
2003年以來,海南省進一步採取專項行動,一方面重拳打擊破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行徑,一方面加大對販賣、經營野生鳥類的打擊力度。
其中,2003年3月起至年底,全省林業系統全面開展天保衛士、野生動物保護、填塘還林及整治木材流通“四大專項行動”。首月,全省共查處43宗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案件,沒收國家II級保護野生動物392隻、省級保護野生動物535隻(條),國家“三有”野生動物476隻。行政罰款9.2萬元。
2003年4月,以打擊破壞野生動物為主的“春雷行動”,對全省545家(個)經營野生動物的集散地、集貿市場、賓館、飯店、酒樓普遍開展突擊檢查,刑事案件立案12宗,破案9宗。查處治安案件6起,林政案件102起。
由於海南省有關濕地鳥類,特別是濕地
候鳥的調查起步晚,同時缺少專家、經費和人力,所掌握的保護現狀並不清晰。“2003海南濕地鳥類資源冬季調查”,將走出海南候鳥保護的第一步。
為了摸清海南濕地鳥類,其中包括濕地
候鳥的家底,2003年12月30日,“2003海南濕地鳥類資源冬季調查”正式啟動。這次調查,邀請了來自香港觀鳥會、海南師範學院的鳥類學專家,並抽調了省內各相關濕地保護區近20名隊員。調查初步分為三個小組,在東線、西線、中線。
紅樹林
東寨港紅樹林千姿百態,風光旖旎。從海岸上舉目遠望,只見廣袤無垠的綠海中,顯露出一頂頂青翠的
樹冠。這些紅樹林長得枝繁葉貌,高低有致,色彩層次分明。若沿港汊迂迴觀賞,可以清楚地看見每棵樹頭的四周都長著數十條扭曲的氣根,達一米方圓,交叉地插入淤泥之中,形似雞籠,當地人叫它“雞籠罩”。紅樹的氣根,其狀令人驚嘆!有的如龍頭猴首,活靈活現;有的像神話中
仙翁,老態龍鐘,頗具詩情畫意。觀看紅樹林景觀最佳時間是大海漲潮以後,劃上一隻小船駛入紅樹林區。四周全是一叢叢形態奇特而秀麗的綠樹冠,中間是一長條迂迴曲折的林間水道。涌動的海潮推著船兒沿水道悠然蕩漾,忽左忽右,遊人只見藍海水和綠樹冠,感覺到神奇的魅力像紅樹叢中的霧一樣團團涌過來,瀰漫海面……
植物資源保護區主要的紅樹植物有16科近30種植物。即
紅樹科的紅海欖、海蓮、木欖、尖瓣海蓮、秋茄、
角果木,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樹,大戟科的
海漆,使君子科的欖李,棕櫚科的水椰,梧桐科的
銀葉樹,鹵蕨科的鹵蕨、尖葉鹵蕨,玉蕊科的玉蕊,夾竹桃科的
海芒果,錦葵科的黃桂。以上為天然分布的紅樹
植物。保護區建立後,又從
文昌、
陵水、
崖縣等地引進楝科的木果楝,使君子科的紅欖李,海桑科的海桑、杯萼海桑,
紅樹科的紅樹,茜草科的瓶花木等。
保護區占中國紅樹林
植物的80%以上。這些樹木由於生長在
海灣、河口,長期受到
海水的浸泡和颱風的襲擊,這些林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及繁殖能力。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一般高3~4米,最高10米多,四季常綠,靠著樹幹基部縱橫交錯而發達的支柱根、呼吸根和氣生根,紮根海灘。抗擊狂風巨浪,並滿足自身空氣的需要;又厚又硬的葉片能減少水分蒸發,葉片上有許多排鹽腺,以排除海水中的鹽分。紅樹林的繁殖很獨特,當果實成熟,種子就在果實內發芽長出幼苗,一起落在海灘淤泥中,幾小時後便可生根,這種繁殖方式,在
植物中很少見,人們稱它是“胎生樹”。
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不但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重要的實用價值。紅樹林如同一道綠色的海上長城,有效地防止海潮大風對農田和村舍的侵襲,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裡,既可以保護泥土不被海潮沖走,又可以阻擋被雨水自陸地上沖刷下來的泥土。它的落葉掉入海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腐爛,就轉化為養分豐富的食料,供魚、蝦、
貝類和
螃蟹食用。
萌發力強,每株秋茄的根形狀都不同,任何能工巧匠都難以雕出如此眾多奇妙形態,有的如龍頭,有的如猴首,更多的像童話的老仙翁,老態龍鐘,很有詩情畫意。
紅茄--保護區的優勢樹種,面積占50%,紅茄冬支柱很多,每株紅茄冬主幹上、枝條上,都伸出支柱根扎入泥中。
紅樹林是海上的一首屏障,擋風固提,保衛著沿海的農田和村舍,被譽為“海岸衛士”,同時,它們的根能積沙淤泥,開拓新的灘涂,又被稱為“造陸先鋒”
旅遊資源
有人把紅樹林譽為“海底森林”,也有人稱為“水上綠洲”。紅樹林因其生境獨特,生理特徵,
生態特點、形態結構別具一格。紅樹林景色絢麗優美,千姿百態,
潮水溝迂迴由折,猶如條條銀蛇盤繞林間。
保護區距海口30公里,有陸路可以通車,水路可達鋪前,交通方便。保護區水產品種繁殖,味鮮質美,可就地採購,供旅客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