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角果木
- 拉丁學名:Ceriops tagal (perr.) C. B. Rob.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桃金孃目
- 科:紅樹科
- 屬:角果木屬
- 種:角果木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2-5米;樹幹常彎曲;樹皮灰褐色,幾平滑,有細小的裂紋;枝有明顯的葉痕。葉倒卵形至倒卵狀矩圓形,長4-7厘米,寬2-3 (-4)厘米,頂端圓形或微凹,基部楔形,邊緣骨質,乾燥後反卷,中脈在兩面凸起,側脈不明顯;葉柄略粗壯,長1-3厘米;托葉披針形,長1-1.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具總花梗,長2-2.5厘米,分枝,有花2-4 (-10)朵;花小,盛開時長5-7毫米;花萼裂片小,革質,花時直,果時外反或擴展;花瓣白色,短於萼,頂端有3或2枚微小的棒狀附屬體;雄蕊長短相間,短於花萼裂片。果實圓錐狀卵形,長1-1.5厘米,基部直徑0.7-1厘米;胚軸長15-30厘米,中部以上略粗大。花期秋冬季,果期冬季。
本種耐鹽性很強,但很不耐海水淹沒和風浪衝擊,沒有明顯的支柱根,僅借基部側根變粗而起支持作用,耐寒性較強,曾在浙江溫州引種,經過嚴寒的冬季,次年仍能繼續生長,但生長慢,據了解20年生的樹高僅2米,胸徑3-4厘米。材質堅重,它的耐腐性為紅樹科各種之冠,可作樁木、船材和其它要求強度大的小件用材。樹皮含單寧達30%,提取的栲膠質量特別好,在馬來半島名“當加皮”,過去、由我國華僑製成商品作染料,主要染風帆、魚網,也有染棉織品和蓆子,在印度名“可郎皮”,主要用來製革,製成的底革呈紅色,其耐久性不亞於其他單寧。全株入藥,有收斂作用,也有用以代替奎寧作退熱藥。
分布範圍
台灣省和廣東省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省,非洲東部、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在熱帶海灘或海灣內,生於潮漲時僅淹沒樹幹基部的泥灘和海灣內的沼澤地,為紅樹林組成樹種之一。樹皮含鞣質,質量好,可提制栲膠。
主要價值
【藥 名】:角果木
【來 源】:為紅樹科植物角果木的全株。
【功 效】:消腫解毒、收斂止血。
【主 治】:用於癰疽瘡瘍、丹毒、惡皰、無名腫毒、蟲蛇咬傷等症。用於潰瘍久不愈、吐血、大便出血、以及各種外傷出血。
【性味歸經】:苦、澀,寒。入肝、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或研末沖水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別 名】:剪子樹、海枷仔、海淀子(海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台灣、廣東南部及海南。
【拉丁名】:Ceri-op tagl (perr),c. B. Rob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 28一異岩藻圖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