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成立於1991年,長期掛靠在廣西海洋研究所,地處廣西北海市。2002年中心獨立為全額撥款的事業法人機構,定編32人,隸屬廣西科學院。2004年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增掛“廣西海洋環境與濱海濕地研究中心”牌子。中心行政下設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業務下設紅樹林與濱海濕地室,海洋環境工程室,海洋生物科學研究室,海洋環境測試分析室,信息與數據研究室,生態養殖室。中心的業務定位是:北熱帶紅樹林、海草、珊瑚礁、鹽沼、濱海鹽生植物典型海洋自然生態系統結構功能、保護恢復與合理利用研究與示範,提供國家資質的海域和海島使用認證社會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
  • 國籍:中國
  • 時間:1991年
  • 地址:廣西
機構規模,人才隊伍,科研裝備,科研成果,

機構規模

中心占地5.3畝,現有1600平方米的綜合樓一棟,240平方米的“海洋環境脅迫與生物回響實驗室”一處,在建2100平方米“廣西特色海洋理學實驗樓”一棟。中心與自然保護區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軟性建立了紅樹林原位生態養殖、植被恢復與科普試驗研究基地1個,國界填海植被重建特種實驗基地1個,紅樹林消長與蟲害高精度大地監測網路1處,海草床動態監測系統1個,重點工業區鹽沼濕地動態與環境效應大地監測網路1個,濱海瀕危植物繁殖實驗基地2個,紅樹林系統對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回響長期監測站1個,海島生態保護與利用研究基地1個。
中心測試分析室2005年通過國家計量認證。2007年中心被認定為“廣西紅樹林保護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對象是紅樹林、海草、珊瑚礁和鹽沼濕地,同年成為廣西海洋生物產業人才小高地的載體單位,並加入國際海草監測網。2008年中心獲國家海域使用認證乙級資質,2010年獲國家海島規劃資質,2011年獲國家海島使用論證資質。2010年起中心負責我國海草生態監控區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技術指導我國紅樹林生態監控區業務化監測,負責廣西北部灣海平面生態效應國家監測任務。通過執行具體項目,中心還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UNESCO/MAB)、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德國、英國、美國在濱海濕地生態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形成了科技與可持續發展信息溝通與合作建議機制。

人才隊伍

截至2012年11月,中心核定編制32人,實際工作人員保持在50人左右,專業技術人員42人,其中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9人,有中級職稱11人,博士6人,碩士9人,在讀博士生3人。有主持聯合國系統國際項目經歷專家3人,國家級專家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國家百千萬人選1人,國務院津貼專家1人,廣西優秀專家3人,廣西十百千人才2人,具有國際項目國家首席專家與執行專家經歷人員3人,潛水員4人。2004年始與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每年與4所大學合作招收碩士研究生4~7人。此外,中心擁有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自治區政府參事1人,省級政協委員1人,市政協委員2人。中心為廣西海洋生物產業人才小高地的依託機構。

科研裝備

截至2012年11月,中心裝備的重要儀器設備有:雷射粒度儀、攜帶型水質綜合分析儀、氣質連用光譜議、炭分析儀、浮游植物水下光合作用議,高等植物攜帶型光合作用測定儀、高速冷凍離心機、水深掃瞄器、信標實時差分接收機(RDK)、自動氣象系統、原子螢光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全波長酶標儀、體視顯微鏡、倒置顯微鏡、螢光顯微鏡、顯微圖像分析系統、土壤呼吸測量系統、超音波細胞破碎儀、害蟲消殺測定儀,數控溫室、海水生態實驗槽、GIS軟硬體系統,A3掃瞄器,寬幅印表機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11月,實驗室承擔和完成了124項科研項目,其中有聯合國環境署和開發計畫署的全球環境基金項目、國家和廣西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大的政府專項項目和服務於廣西沿海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橫向項目。2007年至2011年期間,實驗室在核心科技期刊以上的刊物上發表論文57篇,出版專著5本,“廣西紅樹林害蟲綜合防治技術及其套用研究”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與此同時,實驗室還開發了廣西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在廣西濱海植物快繁技術、紅樹林生態養殖技術、廣西北部紅樹林和海草生態監測技術和廣西紅樹林害蟲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進展和突破,已形成或正在形成可資利用的實用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