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創建
2010年12月,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建設
廣西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藍色農業”(海洋水產)為特色。
2012年以來,北海市委市政府把園區建設提升到了加快建設海洋強市的戰略高度。2013年6月,北海市政府印發了《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建設方案》,確定了園區選址。
園區發展目標
立足北海、服務北部灣、面向東協,沿產業鏈條集聚產業,聚集國內海洋科研機構及人才,突出北海本地特色,以現代科技改造提升傳統海(水)產業,打造輻射北部灣地區及東協國家的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泛北部灣地區海(水)產種業中心、海(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及(海)水產品信息物流中心,培育和發展包括海洋生物製藥、海洋信息工程等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最終將園區建設成為北部灣藍色經濟矽谷。
園區規劃
園區建設模式
海洋科研創新園
選址在銀海區福成鎮沿海(離北海福成機場約10公里,離銀灘直線距離區12公里),陸海聯動,其是陸域以竹林鹽場為基礎,規劃為2650畝,並規劃不低於5000畝的海域專用於海洋科研。
海洋加工物流園
設A園、B園,分別在銀海區特色產業園、鐵山港區中國—東協北部灣北海現代漁港經濟區(以下簡稱“漁港經濟區”)掛牌,不另行規劃、建設。A園主要聚集高新技術企業,突出海(水)產品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B園主要以海(水)產品加工的規模化生產為主要特色。
海洋科普觀光園。
在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旅遊區掛牌,不另行規劃、建設。依託濱海豐富的紅樹林資源與生態優勢,將海洋產業科技展示、海洋農業體驗與紅樹林觀光相結合,建成集濱海觀光、海洋農業科技展覽、漁事體驗於一體,風景優美、生態良好的海洋科普觀光園。
四個產業聚集
(1)水產種業。
積聚國內、外一流海洋水產科研機構,建設熱帶、亞熱帶特色的中國南方海洋水產科研中心。
(2)南珠。
沿南珠產業鏈,集中布局珠母貝育種、珍珠加工、質量標準及檢測、工藝設計創新、文化創意、博覽展銷等產業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再鑄“南珠”新輝煌。
(3)紅樹林。
以現有紅樹林為基礎,以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為主體,以紅樹林、海草、鹽沼草、濱海植物等海洋和海陸過渡帶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恢復保護、可持續利用為主要研究對象,展示廣西紅樹林生態文明示範。
(4)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依託北部灣特色海洋生物資源,引進國內科技實力領先的海洋生物、生物製藥方面的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自帶技術創業,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
東協發展戰略
依託入園的科研機構作為合作平台,建設中國-東協海洋培訓中心項目,建立跨國聯合培訓基地、聯合科研中心,為東協國家培訓海水養殖、種苗繁育、物理海洋、海洋數字預報等方面的人才,逐漸把北海營造成中國與海上東協科技交流的橋頭堡。
園區事件
1、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加快海洋強市”。
2、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2013年北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成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爭取通過國家驗收,積極籌劃建設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
3、3月初,制定《大力發展海洋產業 加快建設海洋強市--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園區建設方案》),提出在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基礎上增掛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牌子,立足海洋農業,面向全方位海洋產業,提出了園區選址竹林,市政府印發《園區建設方案》,確定了園區選址。
4、3月,委託北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設計《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及《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海洋科研創新園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報送市政府審批。
5、8月成立了園區管理委員會,內設辦公室、招商促進科(局)、規劃建設科(局)、科技發展科(局)等4個科(局)室,負責園區建設管理。李廣存任管委會主任(兼)、黃健任副主任(兼)、謝文任副主任(正處長級)。管委會辦公地址:北海市北海大道中段科技大廈四樓。8月,註冊成立了園區建設開發公司。
6、5~10月,多次召開園區建設推進會,對園區規劃、機構成立、招商、土地置換、土地徵用補償安置、建設資金平衡模式和科研機構入園集中簽約等問題進行協商,明確各單位的責任和工作分工安排。8~9月,委託有關單位編制《園區項目建議書》報有關部門審批,完成園區1:500地形圖測繪。8~11月,委託編制園區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和開展園區水地質勘察。
7、9~10月,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園區土地徵用補償安置調研摸底。10月,啟動《園區建設規劃方案》編制設計。10月,啟動園區土地徵用補償及地上附著物資產評估。10~11月,聯通園區外延路網--竹林海防路修建。
8、9月,舉行科研機構集中入園簽約儀式,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廣存代表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清華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廣西水產研究院、廣西海洋研究院、廣西海洋研究所、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北海南珠研究所等11家科研機構代表簽署了《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建設合作框架協定書》。簽約儀式由林山青常務副市長主持,北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東,市長
周家斌,國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司副司長康健,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周文能、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巡視員梁師華等領導出席,共同見證了集中簽約儀式。
9、10月,園區與河北鑫海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入園契約,鑫海公司擬入園投資2.5億元建設“鑫海北海水產種業基地”。11月,園區與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簽訂了正式入園契約。該中心擬在“海洋科研創新園”內投資建設“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濱海生態保育與利用創新基地”。12月,園區與清華大學生命科技研究院簽訂了項目入園協定。
10、10~12月,正在洽談入駐園區契約的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浙江台州田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深圳華大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參考案例
1、舟山海洋產業集聚區---現代漁業產業體系,舟山海洋產業集聚區涵蓋舟山市4個縣區,形成了港口物流與港行服務、船舶與臨港裝備、臨港石化、海洋旅遊、現代漁業、水產品精深加工與海洋生物、研發大宗物資加工和海洋清潔能源八大產業集群,主要借鑑之處為:集現代漁業、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市場、物流及研發。
2、
舟山遠洋水產品產業園區,園區以建設西碼頭漁業園港口為依託,以海洋資源集成加工為基礎,積極構建綜合集群化海洋漁業產業鏈集聚區,大力打造水產品集散、貯存保稅、加工流通及綜合配套於一體、國內一流的水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和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重點引進水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借鑑之處:園區不僅包括工業功能,還包括商業商務、居住、物流等其他配套功能,是一個產城融合為一體的複合型園區。園區結構分明,居住生活組團分布在中心區,工業、物流組團分布在居住組團兩側。
3、青島市海洋生物產業園。建成一個集海洋功能食品配送、海洋藥物、海產品深加工、海洋化妝品、海洋醫用敷料專業化生產於一體的集約式發展。借鑑之處:產業專業化高,圍繞海藻加工、海洋藥物、和海藻套用研究形成海藻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入駐企業全部為規模以上企業,產業附加值較高;科技促進生產發展,省級以上研發中心及生物領域科技成果專利,獎項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園區形成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為主體,以海水養殖,海洋新材料與活性物質提取和海水養殖病蟲害防治為輔的海洋生物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