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陽市

甘肅慶陽一般指本詞條

慶陽市,甘肅省轄地級市。慶陽市地處中國西部地區甘肅省東部,東接陝西省銅川市延安市;北鄰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及寧夏吳忠市;西與寧夏固原市和吳忠市接壤;南與甘肅省平涼市及陝西省鹹陽市相連。截至2023年6月,慶陽市轄1個區、7個縣,總面積2711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常住人口215.84萬人。

慶陽市古稱慶州,習稱“隴東”,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岐伯的出生地,甘肅的革命老區長慶油田的發源地。被譽為“紅色聖地、岐黃故里、農耕之源、能源新都”,素有“隴東糧倉”的美稱。

2023年,慶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0.37億元、增長8.5%,居全省第四位;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6%和11.1%,均居全省第三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6%,居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0.13億元、居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47.74億元、居全省第四位;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1%和7.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陽市
  • 外文名:Qingyang
  • 別名:隴東
  • 行政區劃代碼:621000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甘肅省
  • 地理位置:西北地區、甘肅省東部
  • 面積:27119 km
  • 下轄地區:1個區、7個縣
  • 政府駐地:西峰區慶州西路
  • 電話區號:0934
  • 郵政編碼:7450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15.84 萬(2022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秦直道周祖陵森林公園華夏公劉第一廟、南梁革命政府舊址等
  • 機場慶陽機場
  • 火車站慶陽站長慶橋站
  • 車牌代碼:甘M
  • 地區生產總值:1100.37 億元(2023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綜述,地名由來,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文化,民間藝術,風景名勝,綜述,城市景觀,地方特產,特色產品,特色美食,著名人物,文化名人,著名將領,當代名人,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上古
慶陽為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部落發祥地。
今境內戎狄部族繁多,周先祖不窋率族奔戎狄之間,定居北豳(慶城、寧縣及周邊區域),建立邦國。
、周
今境內先後建有葷粥、豳國、鬼方、羌方、義渠、彭盧、郁郅等方國,以義渠勢力最為強大。
春秋戰國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奪得義渠國都邑,遂“縣義渠”。
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轄境內義渠道及泥陽、郁郅、陰密、彭陽、弋居、安武、方渠7縣,全境為秦屬地。
西漢
設北地、安定、上郡3郡,隸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轄境內略畔、義渠2道及馬領(嶺)、方渠、郁郅、大要、泥陽、弋居、歸德7縣,另有治所不詳的除道與五街、回獲2縣;安定郡轄境內彭陽、安俾、臨涇、撫夷、參䜌、安武6縣;上郡轄境內襄樂、陽周、獨樂3縣。
東漢
隸屬涼州刺史部。
魏、晉
大部分地方被少數民族部族占領,在南部設北地、安定2郡及泥陽、富平、臨涇、西川4縣。
三國
隸屬曹魏。
西晉、十六國
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夏國屬地。
境內建置多變,轄域無常,先後為北魏、西魏、北周領地。
境內郡州轉換頻繁。
開皇三年(583年),置寧州。
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慶州。
大業間(605—616年),改寧州為北地郡,改慶州為弘化郡。境內大部分時段有13縣。北地郡轄彭原、襄樂、定安、羅川4縣;弘化郡轄弘化、合水、弘德、洛源、馬嶺、華池、三泉7縣。境外的安定郡轄境內臨涇1縣,平涼郡轄百泉1縣。
境內建置經歷弘州、慶州總管府,慶州、寧州、安化郡都督府及關內道之變遷。大部分時段,慶州轄洛源、方渠、懷安、馬嶺、華池、延慶(白馬)、同川、安化(順化)、蟠交、樂蟠10縣;寧州轄安定、真寧(羅川)、襄樂、彭原、豐義、定平6縣;原州轄臨涇、百泉2縣。
開元四年(716年),割原州都督府羈縻芳池、安定、安化3州都督府,為慶州都督府羈縻地區。
五代
境內慶、寧、原、衍4州並存。大部分時段,慶州轄順化、樂蟠、華池、合水、洛源5縣;寧州轄定安、真寧、襄樂、豐義、彭原5縣;原州轄臨涇1縣;衍州轄定平1縣。
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置慶州團練,屬陝西路。
乾德元年(963年),復為慶州。
慶曆元年(1041年),改稱環慶路。
政和七年(1117年),升慶陽軍節度。
宣和七年(1125年),始為慶陽府。
宋代境內大部分時段有4州11縣。慶、寧、環3州隸屬永興軍路,原州隸屬秦鳳路。慶州轄安化、華池、樂蟠3縣;寧州轄定安、彭原、真寧、襄樂、定平5縣;環洲轄通遠1縣;原州轄臨涇、彭陽2縣。境內另有軍政合一的寨、城、堡、關最多時29個。
初置安國軍,旋改定安軍節度。境內有慶陽府及寧、環、原3州,同屬慶原路。
皇統二年(1142年)置慶原路總管府。慶陽府轄彭原、合水2縣;寧州轄定安(大定七年改安定)、定平、襄樂、真寧4縣;環州轄通遠1縣;原州轄臨涇、彭陽2縣。境外鎮戎州之三川、東山2縣轄境內部分區域。境內另有鎮、寨、城、堡20多個。
境內有慶陽府及寧、環、鎮原3州,均隸陝西行省鞏昌等處總帥府。慶陽府為散府,轄合水1縣;寧州轄真寧1縣;環州與鎮原州不領縣。境內另有8鎮7寨5城建置。
境內大部分時段設慶州府及府轄寧州與環縣、安化、合水、真寧4縣和平涼府所轄鎮原縣,另設慶陽衛、環縣守御千戶所。全境隸屬陝西行省,後改陝西布政司。
境內設慶陽府。
康熙四年(1665年),改隸屬甘肅布政司。
雍正五年(1728年),裁衛歸府。慶陽府轄寧州與安化、合水、正寧、環縣、董志分縣5縣,另有涇州所轄鎮原縣。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府、州制,全境屬隴東道(治在平涼),次年改屬涇原道。寧州改為寧縣,安化縣改為慶陽縣,董志分縣併入慶陽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改為涇原行政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甘肅省在慶陽縣西峰鎮設第三行政督察區,轄境內慶陽、鎮原、寧縣、正寧、合水、環縣6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起,境內始有中國共產黨割據政權轄地(寺村塬)。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在正寧縣成立南區革命委員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7日,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同日成立華池、赤安2縣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成立慶北縣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設關中特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成立正旬彬革命委員會,後改為新正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成立新寧縣革命委員會;同月建立陝甘省,轄華池、慶北等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陝甘省為陝甘寧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起,先後成立曲子、環縣、定環、赤慶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成立關中分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陝甘寧省撤銷,成立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分置隴東分區、環縣分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環縣分區併入隴東分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關中分區改為三原分區。轄境內新正、新寧2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新正、新寧縣改為正寧、寧縣,劃歸隴東分區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幾經合併後的慶陽、鎮原、寧縣、正寧、合水、華池、曲子、環縣8縣,並成立縣級西峰市。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慶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在地遷西峰市,隸屬甘肅行政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2月2日,慶陽專員公署屬甘肅省人民政府。
1955年10月,平涼、慶陽兩專區合併為平涼專區,慶陽專區各縣均屬平涼專區管轄。
1961年12月,慶陽專區與平涼專區分置。
1962年1月,慶陽專員公署正式辦公。
1968年4月,慶陽專區專員公署改稱慶陽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恢復並改稱慶陽地區行政公署。
2002年6月22日,撤銷慶陽地區,設立地級慶陽市。
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陽市地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9年至1961年,境內僅有慶陽、鎮原、寧縣、環縣4縣,華池縣併入慶陽縣,正寧縣併入寧縣,合水縣分別併入慶陽縣和寧縣。
1962年1月,恢復華池、合水、正寧3縣建置。慶陽專署下轄慶陽、環縣、華池、合水、正寧、寧縣、鎮原7縣。
1985年5月,從慶陽縣析出西峰鎮周圍9鄉鎮,置縣級西峰市。慶陽地區轄7縣1市。
2002年6月22日,更名西峰市為西峰區,慶陽縣為慶城縣。慶陽市轄西峰區、慶城縣、環縣、華池縣、合水縣、正寧縣、寧縣、鎮原縣8縣區。

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慶陽市轄1個區、7個縣。慶陽市人民政府駐西峰區慶州西路1號。
慶陽市(甘肅慶陽)
西峰區
地處甘肅省東部,座落在素有“天下黃土第一塬”之稱的董志塬腹地,是慶陽市黨政機關所在地。20萬年前,西峰區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仰韶、齊家文化遺址遍布全區。公劉曾在此“教民稼穡”,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和傳統農業的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因是古長安北去寧夏蕭關古道之要衝和定邊食鹽集散地,歷經明清成為隴東重鎮,開始有西峰之稱,清同治年間在此設市築城。總面積999.31平方千米,轄3街道5鎮2鄉:北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肖金鎮、董志鎮、後官寨鎮、彭原鎮、溫泉鎮、什社鄉、顯勝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城縣
古屬雍州,隋置慶州,唐宋元明清時期一直為州府縣所在地。縣城三面環山,兩水繞城,形似“飛鳳”,又稱鳳城。位於甘肅省東部、涇河上游,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地帶。慶城歷史悠久,擁有5000多年的岐黃中醫藥文化,4000多年的周祖農耕文化,近百年的紅色革命文化,50多年的石油工業文化。總面積2692.6平方千米,轄9鎮6鄉:慶城鎮驛馬鎮、三十里舖鎮、馬嶺鎮、玄馬鎮、白馬鋪鎮、桐川鎮、赤城鎮、高樓鎮、太白梁鄉、土橋鄉、蔡口集鄉、南莊鄉、翟家河鄉、蔡家廟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環縣
位於陝甘寧三省(區)交界處,境內歷史遺存豐富,秦長城綿延110千米,有秦及歷代烽燧遺址186座,歷二千餘年仍清晰可辨。環縣磚塔修建於北宋慶曆三年(1043年),距今900多年,是甘肅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塔。環縣是紅軍長征途經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曾經在這裡戰鬥生活過,是紅軍西征解放第一縣。總面積9236平方千米,轄10鎮10鄉:環城鎮、曲子鎮、甜水鎮、木缽鎮、洪德鎮、合道鎮、虎洞鎮、毛井鎮、樊家川鎮、車道鎮、天池鄉、演武鄉、八珠鄉、耿灣鄉、秦團莊鄉、山城鄉、南湫鄉、羅山川鄉、小南溝鄉、蘆家灣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華池縣
位於陝甘交界,東北與陝西省志丹、吳起、定邊接壤,西南與省內的慶城、環縣、合水為鄰。華池縣是絲綢之路上底蘊深厚的文化特區,古屬禹貢雍州,為周人創業之地,農耕文化的源頭,西魏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中國第一塊舊石器在此出土面世,戰國秦長城橫亘北端,秦直道縱貫東部,駱駝城、庫多汗城、大順城等古城寨堡遍布南北。總面積3790平方千米,轄6鎮9鄉:悅樂鎮、柔遠鎮、元城鎮、南梁鎮、城壕鎮、五蛟鎮、上里塬鄉、王咀子鄉、白馬鄉、懷安鄉、喬川鄉、喬河鄉、山莊鄉、林鎮鄉、紫坊畔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合水縣
古稱樂蟠,位於甘肅省最東部,是著名的黃河象故里、古石刻之鄉、秦直道要衝、子午嶺腹地、紅二十六軍搖籃。合水縣是文化旅遊名縣,隋末設縣,已有1400多年的建置史。境內有仰韶、齊家文化等遺址文物點654處。1973年出土了世界上最早、骨骼最大、個體保存最完整、全國唯一的黃河劍齒象化石。現存北魏以來石刻造像3000多件,秦直道遺蹟103.25千米,太白起義、包家寨子會議舊址等現存各類紅色革命遺址遺蹟32處。總面積2934.21平方千米,轄8鎮4鄉:西華池鎮、老城鎮、太白鎮、板橋鎮、何家畔鎮、吉峴鎮、肖咀鎮、固城鎮、段家集鄉、太莪鄉、店子鄉、蒿咀鋪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正寧縣
位於甘肅省東部,東與陝西省黃陵縣以子午嶺為界,南與陝西省旬邑縣,西與陝西省長武縣以涇河為界,北與慶陽市寧縣相接。正寧縣是“黃帝故里”“農耕先河”,華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生息,周先祖公劉教民稼穡。西漢始置陽周縣,清朝更名為正寧縣,縣治時間長達2100多年。黃帝冢、羅川古城、秦直道等文化遺址、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香包、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巧奪天工,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滋養一方人民。總面積1331平方千米,轄8鎮2鄉:山河鎮、榆林子鎮、宮河鎮、永和鎮、永正鎮、周家鎮、湫頭鎮、西坡鎮、五頃塬回族鄉、三嘉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寧縣
位於甘肅省東部,東、南與陝西黃陵、長武、慶陽市正寧相連,西臨平涼涇川,北與慶陽市合水、西峰接壤。寧縣歷史悠久,周先祖公劉在此拓荒務農,開創基業,屬周族發祥地。境內歷史文化遺址眾多,有北豳古城、義渠古都、秦直古道、輯寧樓等遺址。寧縣是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誕生地,為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653.17平方千米,轄14鎮4鄉: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中村鎮、焦村鎮、米橋鎮、良平鎮、太昌鎮、春榮鎮、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
慶陽市(甘肅慶陽)
鎮原縣
地處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南部,東臨革命聖地延安,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西望省會蘭州,北界塞上明珠銀川,是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鎮原縣是東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靈太后胡充華的故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香包刺繡、民間剪紙、窯洞民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書協命名的“中國書法之鄉”。轄13鎮6鄉:城關鎮、屯字鎮、孟壩鎮、三岔鎮、平泉鎮、開邊鎮、太平鎮、臨涇鎮、新城鎮、上肖鎮、新集鎮、馬渠鎮、廟渠鎮、南川鄉、方山鄉、殷家城鄉、武溝鄉、郭原鄉、中原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東接陝西省宜君縣、黃陵縣、富縣、甘泉縣、志丹縣等縣;北鄰陝西省定邊縣、吳起縣、志丹縣及寧夏鹽池縣;西與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陽縣、同心縣接壤;南與甘肅省涇川縣及陝西省彬州市、長武縣、旬邑縣相連。介於北緯35°15′—37°10′,東經106°20′—108°45′之間。市境東西之間208千米,南北相距207千米,總面積27119平方千米。
慶陽市人民政府

地質構造

慶陽市的地質構造屬於中國北方華北地台大地構造單元,位於鄂爾多斯向斜的東翼,處於關山——六盤山褶縐帶以東的鄂爾多斯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內陸新華夏系統沉積帶的構造盆地。從遠古至今,經過億萬年的地質構造運動和演變,逐漸形成現今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質地貌。
慶陽市地質構造屬於內陸新華夏系統沉降帶的構造盆地。最岩、片麻岩組成。上層為震旦系石英岩和矽質灰岩。還有寒武系和下岩。中奧陶統為綠色砂頁岩。中上石炭統多為海陸互動相含煤建造上。在此之上是二迭系以後的陸相沉積。二迭系、三迭系沉積岩厚度達3000米,為當時鄂爾多斯沉積中心。自中元古代至第三紀各代沉積岩總厚度達7000餘米。
因位於鄂爾多斯台地及其西緣凹陷帶兩大構造單元上,在平涼至環縣山城堡以西有。牛首山太統山隆起”,是古生代一系列邊緣凹地相地層,也有含煤的海陸交替相石炭二迭紀地層。它從印支運動時期隆起,形成“古陸梁”後,使境內東部和西部地史發育,長期截然不同,直至白堊紀末期前,這個古陸梁一直起著分水嶺的作用。
白堊紀晚期,只有大面積不等量的升降,古陸梁失去分水嶺的作用。因此,在南起靈台、北至環縣、西到鎮原的廣大範圍內,所出露的白堊紀砂頁岩互動層均呈水平分布。後經長期侵蝕,從白堊紀末期至第三紀間,形成了一個廣闊的古剝蝕面,除其邊緣局部沉積了一些第三紀紅土層外,大部直接被第四紀土狀堆積物所覆蓋。所以白堊紀基岩的古剝蝕面是今黃土高原的下層基礎。第四紀地層由下更新世的紅粘土(又稱午城黃土)、中更新世的老黃土(又名離石黃土)與砂礫層、上更新世的黃土(又稱馬蘭土)至全新世的灰黃色薄層堆積物組成。全區各地土層厚度不二,合計約在60一240米之間,以西峰附近最厚,在240米左右。

地形地貌

慶陽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從寧縣政平鄉885米向北至環縣高達2089米,高差1000多米。東依子午嶺,北靠羊圈山脈,西接六盤山,三面隆起而中間凹陷,故有“隴東盆地”之稱。
慶陽市屬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溝壑區,是隴東高原的主要組成部分。絕大部分土地屬涇河流域,北部少部分屬寧夏諸河流域,東部太白一帶屬北洛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馬蓮河、蒲河、洪河、四郎河、王家河等,以馬蓮河為最大,流域面積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62%。有董志、早勝等12條大原,5千米以上較大的溝道531條,支毛溝33000餘條。其中,董志塬面積為136.47萬畝,平均海拔1421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塬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塬”。
慶陽市從地形特點劃分可分為中南部高原溝壑區(亦稱黑壚土農業區),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亦稱黃綿土農業區),東部黃土低山丘陵區。按地貌類型,又可分為原區、殘原區、高原溝壑區,殘原溝壑區、丘陵溝壑區、低山丘陵區、川台區等。

氣候特徵

慶陽市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常吹西北風,夏季多行東南風,冬冷常晴,夏熱豐雨。降雨量南多北少,2007年全市降水量382.9—602.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至9月間。氣溫南部高於北部,年平均氣溫9.5—10.7℃,無霜期140—180天。年日照2213.4—2540.4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25—145千卡/平方米,地面平均蒸發量為520毫米,總體呈乾旱、溫和、光富的特點。

水系水文

慶陽市屬黃河流域,共有四大支流分別從不同方向注入黃河。北部有苦水、清水二水系;東部為洛河水系,其餘均為涇河水系。較大河流有馬蓮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蘆河等5條,還有29條較大支流和百餘條支、毛溝水。涇河水系流域面積最大,苦水河流域面積最小。五大河流中,以馬蓮河流最大,四郎河最小。漱池主要分布於鎮原境內,有太陽池、翟池和白馬池。
涇河水系
涇河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的老龍潭,流經甘肅省平涼、涇川,於蒲河口進入慶陽地區寧縣長慶橋,流經區內30千米,然後,從正寧縣周家鄉出境入陝西省長武、郇縣東去。區內主要支流有馬蓮河、蒲河、洪河、四郎河、王家河、無天溝河、朱家澗、潘陽澗河等。
葫蘆河水系
葫蘆河,古名華池水,是北洛河的主要支流,源於華池縣紫坊畔山區。上游稱二將川,先南北流向,於二將城折向東南流。於林鎮有南梁水從北注入,再東南流,於東華池有豹子川、大鳳川2水從兩岸注入。然後出華池縣入合水境,再東南流,有平定川水從東岸注入。至太白,又有苗村川水從西岸注入。過太白後入陝西富縣,繼續東南流,匯入北洛河。區內全長70千米,流域面積2247平方千米,年徑流量0.559億立方米,年輸沙量35萬噸。
苦水河系
苦水河,源於環縣甜水,向北流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匯入黃河。在區內全長20千米,流域面積276平方千米,年徑流量0.028億立方米,年輸沙量134萬噸。
清水河系
清水河一支流,源於環縣毛井墩墩梁,北流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境後,又西流匯、入清水河,再北流入黃河。另有南漱、蘆家灣部分地區,也是清水河支流源頭,屬清水河流域。幹流在區內全長10千米,流域面積658平方千米,年徑流量0.116億立方米,年輸沙量43萬噸。

土壤類型

慶陽市地表多為黃土覆蓋。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土壤不斷演變,成份、肥力、厚度、分布區域、面積均有不同變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類型。根據全區土壤普查,依照全國第二次普查技術規程擬定的5級分類制標準,全區土壤共分為7個土類、12個亞類、23個土屬、49個土種。7個土類主要是黑壚土、黃綿土、新積土、潮土、紅粘土、灰褐土、水稻土。其中黃綿土分布最廣泛,面積最大,約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70%。黑壚土同黃綿土交錯分布,最利於農作。其餘土類依自然條件按區域局部分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慶陽市年平均總流量為26.7立方米/秒,總徑流量8.43億立方米。全市地下水靜儲量約43.39億立方米,動儲量3714萬立方米。2022年全市水資源總量7.3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342立方米。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73萬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3.0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1%。

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慶陽市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655982.40公頃(983.97萬畝)。
其中,水田36.32公頃(0.05萬畝),占0.01%;水澆地4054.74公頃(6.08萬畝),占0.62%;旱地651891.34公頃(977.84萬畝),占99.37%。環縣、鎮原縣耕地面積較大,分別占全市耕地的39.6%、20.85%。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14930.41公頃(172.39萬畝),占全市耕地的17.52%;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87701.56公頃(131.55萬畝),占13.37%;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86914.24公頃(280.37萬畝),占28.49%;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98730.73公頃(298.10萬畝),占30.30%;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67705.46公頃(101.56萬畝),占10.32%。
(二)種植園用地30130.28公頃(45.20萬畝)。
其中,果園30023.03公頃(45.04萬畝),占99.64%;其他園地107.25公頃(0.16萬畝),占0.36%。慶城縣園地面積最大,占全市園地的24.21%。
(三)林地874950.64公頃(1312.43萬畝)。
其中,喬木林地668735.92公頃(1003.11萬畝),占76.43%;竹林地0.53公頃(7.95畝),占0.0001%;灌木林地24988.88公頃(37.48萬畝),占2.86%;其他林地181225.31公頃(271.84萬畝),占20.71%。71.78%的林地分布在子午嶺沿線的正寧縣、寧縣、合水縣、華池縣。合水縣林地面積最大,占全市林地的24.87%。
(四)草地889751.61公頃(1334.63萬畝)。
其中,天然牧草地493597.29公頃(740.40萬畝),占55.47%;人工牧草地4321.76公頃(6.48萬畝),占0.49%;其他草地391832.56公頃(587.75萬畝),占44.04%。草地主要分布在環縣,以天然牧草地為主,占全市草地的56.96%。
(五)濕地6745.55公頃(10.12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慶陽市濕地全部為內陸灘涂。濕地主要分布在環縣,占全市濕地的57.44%。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21963.35公頃(182.95萬畝)。
其中,城市用地2466.57公頃(3.7萬畝),占2.02%;建制鎮用地6097.01公頃(9.14萬畝),占5.00%;村莊用地107784.89公頃(161.68萬畝),占88.38%;採礦用地5237.68公頃(7.86萬畝),占4.29%;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377.2公頃(0.57萬畝),占0.31%。
(七)交通運輸用地34926.85公頃(52.39萬畝)。
其中,鐵路用地1139.88公頃(1.71萬畝),占3.26%;公路用地7663.33公頃(11.49萬畝),占21.94%;農村道路25977.13公頃(38.97萬畝),占74.38%;機場用地137.75公頃(0.21萬畝),占0.39%;管道運輸用地8.76公頃(0.01萬畝),占0.03%。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7918.58公頃(11.88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5627.91公頃(8.44萬畝),占71.07%;湖泊水面33.49公頃(0.05萬畝),占0.42%;水庫水面799.34公頃(1.2萬畝),占10.09%;坑塘水面887.35公頃(1.33萬畝),占11.21%;溝渠51.27公頃(0.08萬畝),占0.65%;水工建築用地519.22公頃(0.78萬畝),占6.56%;慶城縣水域面積較大,占全市水域的18.32%。

植物資源

木本
慶陽市境內共有木本植物350多種。其中喬木170多種,灌木160多種,木質藤本10多種;固有190多種,外域引進160多種;品質優良、分布廣泛、利用程度高的60多種。
草本
慶陽市野生草本名目繁多,禾本科是境內天然草場植物群落的主要組成部分,已知的有75種,主要有15種。豆科牧草在境內天然草場中所占比重較小,已知的有66種,主要記述6種。菊科植物是境內北部天然草場植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知的有72種。主要有:艾蒿、麻蒿、阿爾泰紫苑、茵陳蒿、冷蒿、供蒿、黃鼠草、刺兒菜、苦苣菜。藜科主要有伏地膚、地膚、藜、豬毛菜。薔薇科主要有無莖萎陵萊、萎陵菜、地榆、馬茹刺。龍膽科有達烏里龍膽,又名小秦艽。唇形科有百里香,俗名地椒。傘形科有柴胡。旋花科有小旋花。茜草科有茜草。車前科有車前。鳶尾科有馬藺。百合科野有百合。
中草藥
慶陽市是中醫藥之鄉,境內產各種藥材達445種,其中植物類397種,有154種列入全省中藥材名錄,69個品種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5個品種列入國家出口商品。

動物資源

慶陽市境內獸類以金錢豹、梅花鹿最為珍貴,以兔類、羊類分布區域最廣,數量最多。飛禽中,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達9種,長居鳥類有50餘種,夏候鳥40餘種。有爬行類動物10種。有兩棲類動物4種。有魚類13種。昆蟲種類繁多,較有代表的有蜜蜂、馬蜂、蠶蟲、蝗蟲、蚯蚓、蟋蟀、蜻蜓、蜈蚣、蠍子、蟬等數百種。

礦產資源

慶陽市能源資源富集,境內油煤氣風光資源共生,是鄂爾多斯盆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陝甘寧能源“金三角”規劃的重點區域。境內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40%;已探明天然氣總資源量2萬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10%;煤炭預測儲量2360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的11.8%,占甘肅省94%,已探明地質儲量215億噸;煤層氣預測靜儲量13588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總儲量三分之一。估算全市風光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約1030萬千瓦,其中風電800萬千瓦、光伏230萬千瓦。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慶陽市常住人口227.88萬人,比2018年末增加1.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9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9.92%。全年出生人口2.59萬人,出生率為11.37‰;死亡人口1.64萬人,死亡率7.19‰;自然增長率為4.18‰。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慶陽市常住人口為21.79716萬人。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常住人口215.8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9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3.98%,比上年末提高了0.8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89萬人,出生率為8.76‰;死亡人口1.95萬人,死亡率為9.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7‰。
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陽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系統
職務
姓名
市委
書記
副書記
周繼軍、王向陽
常委
迭目江騰、王志堅、孔衛濤、張希岳、韓鵬、徐剛、齊鵬、張鴻舉、崔錦雲
秘書長
張鴻舉
市人大常委會
主任
副主任
何瑞蓮、梁世剛、葛宏、錢文科、連鍇
秘書長
李曉虎
市政府
市長
副市長
孔衛濤、徐剛、史建芳、毛萬東、吳寶定、何英禪、張平宗(掛職)、張小強
秘書長
劉選明
市政協
主席
副主席
蘇秀霞、馬啟昕、馬永忠、何奎、王保民、沈文祥、侯志強、李鵬飛、李海紅、張龍傑、許建宇
秘書長
段克清
參考資料

經濟

綜述

2020年,慶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4.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2019年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62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356.36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00.75億元,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9∶47.2∶39.9。全年全市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194.1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5.7%。
2021年,慶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5.27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9億元,增長10.2%;第二產業增加值445.79億元,增長3.7%;第三產業增加值327.57億元,增長5.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6∶50.4∶37.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810元,比上年增長5.8%。
2022年,慶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2.26億元,比上年增長4.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4.83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551.94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345.49億元,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2:54.0∶33.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7351元,比上年增長4.9%。全年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623.38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61.0%。
2023年,慶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0.37億元、增長8.5%,居全省第四位;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6%和11.1%,均居全省第三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6%,居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0.13億元、居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47.74億元、居全省第四位;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1%和7.9%。
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陽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慶陽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1.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5.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5.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1.2%。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3.6%。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1.5%。2022年,慶陽市在庫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99個。從項目構成看,5000萬元以上項目237個,完成投資額增長8.9%;5000萬元以下項目587個,完成投資額增長35.8%;房地產開發項目75個,完成投資額增長0.6%。全年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14.4%。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44.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376.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下降39.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9.1%。
財稅收支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稅收收入48.96億元,增長24.1%;非稅收入21.37億元,下降6.6%。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19.52億元,增長25.5%;企業所得稅0.92億元,增長8.7%;個人所得稅0.53億元,下降10.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8.83億元,增長5.8%。其中,全市11類民生支出255.1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0%,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農林水事務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4.5%、11.9%、15.2%、5.4%。
人民生活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8元,比上年增長4.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85元,比上年增加1549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6元,增加738元,增長6.4%。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016元,比上年增長4.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876元,比上年增加1084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350元,增加438元,增長4.4%。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9%。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2.0%;衣著類上漲1.2%;居住類上漲0.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7%;交通和通訊類上漲5.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持平;醫療保健上漲0.2%;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9%。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3%。
能源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總用水量3.0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1%。其中,生活用水量0.66億立方米,增長2.4%;工業用水量0.59億立方米,增長7.8%;農業用水量1.6億立方米,增長4.6%;生態用水量0.20億立方米,增長271.1%。人均用水量141立方米,增長7.2%。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10.40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9%。四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48.55萬噸標準煤,增長13.1%。

第一產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完成農業增加值127.02億元,增長6.4%。全市共落實中央、省、市、縣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36806萬元,比上年增加4236萬元,增長1.8%。
農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90.21萬畝,比上年增長1.7%;糧食總產量達到143.63萬噸,增長7.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95.33萬畝,增長1.8%,產量40.20萬噸,增長2.0%;秋糧播種面積394.88萬畝,增長1.6%,產量103.43萬噸,增長9.7%。油料播種面積63.88萬畝,增長3.3%,產量8.59萬噸,增長5.7%;蔬菜面積56.74萬畝,增長6.0%,產量58.08萬噸,增長6.3%;果園面積88.31萬畝,其中蘋果面積74.6萬畝;水果總產量69.9萬噸,增長8.6%;蘋果產量66.08萬噸,增長9.9%。
林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完成造林面積84.04萬畝,比上年增長8.7%。
畜牧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大牲畜存欄43.67萬頭,比上年增長2.5%。牛存欄38.70萬頭,增長5.2%;牛出欄20.31萬頭,增長5.1%。豬存欄68.57萬頭,增長3.4%;豬出欄64.35萬頭,增長7.9%。羊存欄299.91萬隻,增長9.0%;羊出欄181.09萬隻,增長11.1%。肉類總產量13.91萬噸,增長6.3%。牛奶產量1.43萬噸,增長19.5%。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7.63萬畝,比上年增長0.6%,占年末耕地面積10.8%;保證灌溉面積達到51.69萬畝,增長1.7%。農業機械總動力204.19萬千瓦,增長4.6%。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工業增加值518.34億元,增長4.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地方工業增加值增長6.0%,比_上年下降9.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34.9%,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為99.4%。年末全市發電裝機容量108.19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32.2%。其中,火電裝機容量2.4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95.82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9.52萬千瓦;小水電裝機容量0.45萬千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973.93億元,增長34.0%;利潤總額161.56億元,增長134.9%;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62.41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40.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7.9%。
建築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建築業增加值37.47億元,比上年增長7.7%。年末具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31戶,比上年末新增26戶。

第三產業

服務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7.8%;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1.58億元,增長0.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9.37億元,下降11.1%;金融業增加值42.58億元,增長5.2%;房地產業增加值31.18億元,增長2.2%;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75.8億元,增長5.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5.3%,利潤總額增長11.2%。
國內貿易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75億元,比上年增長0.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0.30億元,增長2.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9.45億元,下降3.4%。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78.89億元,增長2.5%;餐飲收入額20.86億元,下降11.5%。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3.5%,菸酒類增長1.6%,化妝品類下降11.5%,金銀珠寶類下降28.6%,日用品類下降4.5%,中西藥品類增長21.7%,汽車類下降5.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4.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4.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7.7%。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零售額增長17.9%。
房地產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0.6%。房屋施工面積601.44萬平方米,下降9.1%,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57.40萬平方米,下降5.3%。房屋竣工面積25.77萬平方米,下降64.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9.38萬平方米,下降61.2%。房屋待售面積16.4萬平方米,下降42.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10萬平方米,下降48.6%。商品房銷售面積96.68萬平方米,下降32.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3.69萬平方米,下降31.6%。
郵電通信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5.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6.09萬件;包裹業務0.48萬件;快遞業務量1312.42萬件,增長22.0%;快遞業務收入2.73億元,增長9.6%。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0.95億元,增長18.0%。固定電話用戶年末累計達到21.87萬戶,下降1.2%;行動電話年末累計達到243.54萬戶,增長0.7%;網際網路用戶年末達到313.13萬戶,增長4.9%。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9.08萬戶,其中固定網際網路光纖寬頻接入用戶87.58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224.05萬戶。全年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接入流量3.83億GB,比上年增長14.3%。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163.12萬個,比上年增長10.8%。移動寬頻接入用戶普及率為103.73部/百人,固定寬頻接入用戶普及率為41.24部/百人。
旅遊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856.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8.8%;實現旅遊收入26.6億元,下降51.1%。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571.25億元,比年初淨增208.84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230.77億元,比年初淨增151.54億元,增長14.0%;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50.96億元,比年初淨增22.88億元,增長2.8%。
保險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4.51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74億元,增長6.3%;人身險保費收入23.76億元,增長1.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0.48億元,下降10.8%。其中,財產險支付6.94億元,下降19.4%;人身險支付3.54億元,增長13.1%。

交通運輸

交通

公路
慶陽市境內國道211、國道G244、國道699三條主幹線縱貫南北,國道309、國道327、國道341線橫穿東西,構成“三縱三橫”公路主骨架。全市已建成高速公路2條,其中G22青蘭高速過境公路,起於合水縣太白鎮下陰坡(甘陝界),經合水、慶城、西峰、寧縣境內總里程192千米;G69銀百高速甜水堡至永和段,經環縣、慶城、合水、寧縣、正寧,境內總里程304.4千米。
鐵路
銀西高鐵在慶陽市共設慶陽、環縣、曲子、甜水堡、慶城、寧縣6個客運車站,境內線路總長271千米。西平鐵路在慶陽市設有長慶橋站,境內線路總長11千米。
航空
截至2022年,慶陽機場(4C級)有8條航線,通達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慶、成都、大連、杭州、南京、蘭州10個重點城市。

運輸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公路貨物運輸量為2396萬噸,比上年下降1.4%,貨物周轉量383360萬噸千米,增長29.5%;公路旅客運輸量268萬人,下降37.8%,旅客周轉量14823萬人千米,下降34.5%。2022年,慶陽市境內傳送鐵路旅客人數120.2萬人(次),完成民航運輸起降3463(架次)、旅客吞吐量29.42萬人(次)。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民用汽車保有量37.1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4.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0.47萬輛,下降5.8%。民用轎車保有量30.47萬輛,增長5.6%,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29.25萬輛,增長5.7%。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專利授權量817件,下降24.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9件,增長56.8%。實用新型專利605件,外觀設計143件。有效發明專利178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0.81件。慶陽市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353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6265人。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共有地震台站(點)15個,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監測台站2個,無人值守的地震監測台站(點)13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8208人,在校學生29518人,畢業7547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8803人,在校學生18283人,畢業2511人;普通高中招生16953人,在校學生51185人,畢業16525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7%。全市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15468人,比上年增加124人,錄取率86.7%,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有專業國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9個,全年演出1259場(次),觀眾122萬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90.1萬冊;博物館、紀念館18個,文物藏量35176件;文化站122個。全市有線電視用戶減少到4.75萬戶,有線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全年《隴東報》出版365期,發行1150.95萬份。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共有體育場地6043個,體育場地面積418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94平方米。全市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29次,參加運動員21426人次。在省級以上運動會上我市體育健兒共奪得42.5枚金牌,23枚銀牌,36枚銅牌。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881個。其中,醫院47個,鄉鎮衛生院12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7個,村衛生室1277個,門診部11個,診所359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衛生監督所(中心)8個,采供血機構1個,地方病防治機構9個。2022年年末實有醫療床位15245張,比上年淨增828張,增長5.7%。其中,醫院11038張,淨增551張,增長5.3%。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6154人,淨增624人,增長4.0%;其中,執業醫師4569人,淨增281人,增長6.6%;執業助理醫師1004人,減少42人;註冊護士2701人,淨增162人,增長2.2%;藥師(士)545人,淨增38人,增長7.5%;技師(士)1215人,淨增208人,增長20.7%;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119人,減少24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數1500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城鎮新增就業25379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0525人。全年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4.3萬人,其中有組織輸出42.09萬人;勞務總收入達到173.6億元,增長2.1%。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55.79萬人,其中,60歲以下116.68萬人,60歲以上39.11萬人。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0.06萬人,其中,在職職工6.63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43萬人。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人數9.55萬人,其中,在職6.55萬人,退休3萬人。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6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3.7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3.56萬人,增加9786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2.43萬人,增加0.4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6.12萬人,參保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全年籌集城鄉居民醫保基金204206.69萬元,基金支出總計166598.49萬元,基金累計結餘86598.3萬元。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城市低保10568戶23967人,比,上年末減少571戶1657人;農村低保61771戶178185人,增加2621戶5472人。年末全市共有城鄉社區服務設施157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19個,城市社區服務站87個,村級綜合服務設施1370個。社區養老照料機構和設施65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821個。

環境保護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6條主要河流及支流23個考核斷面中,扣除環境本底值後水質為優的14個(周家村、後河橋、長慶橋、下鄭村、太白、羅川、張家堡、新堡大橋、王寨、林鎮、巴家咀、彭陽村、上齊村、太樂溝斷面);水質為良好的7個(五里橋、店子坪、鐵李川、玉皇溝、冰淋岔、文窪、殷家城斷面);水質為中度污染的2個(洪德、任堡斷面)。按水功能類別評價,14個地表水功能區水質全部達標(洪德斷面扣除環境本底值和上游入境來水影響後按達標計)。與上年相比,國家、省、市考核斷面水質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全市14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扣除環境本底值後全部達到地表水(地下水)Il類標準(巴家咀水庫、五台山水庫2個市級水源地,慶城縣馬嶺東溝、紙房溝、環縣廟兒溝、華池縣鴨兒窪、寧縣城區、鎮原縣尤家坪6個縣級水源地水質因地質因素超標,扣除本底值後達到考核目標要求)慶陽市西峰城區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0.1分貝,與上年相比下降了1.1分貝,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二級,聲環境質量為“較好”。

安全生產

截至2022年末,慶陽市農作物受災面積64.5萬畝,比上年下降74.4%;農作物成災面積17.06萬畝,下降90.9%。全年發生各類自然災害16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22015萬元。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78起,死亡45人,受傷66人,直接經濟損失251.86萬元。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44人,下降48.2%。

歷史文化

綜述

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這裡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民國八年(1919年),桑志華曾在甘肅隴東地區做過短期考察。民國九年(1920年)6至8月間,他再次來到這裡,開展大規模發掘,並在慶陽的黃土和黃土底礫層中首次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人工石製品。這是中國境內出土的第一批有確切地層記錄的舊石器,其發現打破了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的論斷,拉開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序幕。
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 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世界矚目的“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掘於境內馬蓮河流域。標誌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於華池縣趙家岔。開鑿於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曆代名人輩出,鐘靈毓秀。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
慶陽市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民國二十年(1931年),建立了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建立了西北最早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權。陝甘邊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從沒有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最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地,為長征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慶陽人民寶貴的思想財富。
慶陽市民俗文化獨樹一幟。香包、隴繡、民間剪紙、道情皮影和隴東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軍民大生產》等革命歌曲出自慶陽。慶陽剪紙巧奪天工,成為認識悠久歷史、解讀遠古文化之紋樣。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繡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已蜚聲海內外。中國民俗學會命名慶陽為周祖農耕文化之鄉、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荷花舞之鄉和中國民間民俗文化調研基地,命名環縣為皮影道情之鄉。道情皮影、香包刺繡、嗩吶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4年,在中央電視台和央視國際網路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慶陽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

地名由來

  1. “慶陽”一名,取之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年)。宋建隆元年(960年),置慶州團練。乾德(963—968年)初,又升為慶州。到治平年間(1064—1067年),改設環慶路。乃合環州和慶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慶州設“慶陽軍”節度,“慶陽”這一名稱方見於史冊。
  2. 慶陽因慶州州治城址位於馬蓮河上游環江(又稱西河)與柔遠河(又名東河)匯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內(即今慶城縣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為陽,故名“慶陽”。

文物古蹟

慶陽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70處,紅色遺址遺蹟200多處。各類博物館、紀念館37家。
慶陽市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

慶陽市共創建國家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3個,設立非遺傳習所42個,768名非遺傳承人已成為全市民俗文化產業的領軍人才。

紅色文化

慶陽市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省唯一的革命老區,被譽為“永遠的紅區”。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22年間,先後經歷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三個較大的歷史時期。以慶陽市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慶陽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陝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民間藝術

民歌
慶陽民歌被譽為“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軍民大生產》三首歌曲,是慶陽農民歌手孫萬福、汪庭有的佳作。
隴劇
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的新劇種。
刺繡
環縣香婦女的針工技藝在千姿百態的立體造型中自然流露出來,個人技能在各自擅長的藝術表現造型體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環縣香包除驅瘟防疫的衛生傳統觀念和趨吉避邪、祈祥納福的民俗內容外,裝飾環境,修飾日用品,美化生活的特徵也很顯著,當地家家戶戶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著用香包美化生活的習慣,結婚用品也必須有一整套完整的繡製品。
香包
慶陽香包,又稱“絀絀”,是慶陽的一種民間民俗物品。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綿、香料,就做成一種小巧玲瓏、精緻漂亮的刺繡品。這種刺繡品又叫荷包,慶陽民間稱作耍活子。
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陽香包
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在慶陽市西峰區舉辦,已成功舉辦多屆。
剪紙
慶陽剪紙,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根據用途主要有喜慶剪紙、福壽剪紙、婚禧剪紙和現代生產勞動剪紙等。取材大都來源於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鳥獸,故事傳說等素材。其內容豐富多彩,表現手法靈活,有表達吉祥喜慶、反映傳統民俗的“二龍戲珠”“駱駝進寶”“吉獸圖”“麻姑獻壽”;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愛情的“孔雀戲牡丹”“蝴蝶戀花”“喜鵲踏梅”“魚兒鑽蓮”;有保佑平安康樂、祈求神獸降福的“老虎下山”“獅子滾繡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間故事“劉海戲金蟾”“武松打虎”“王祥臥冰”等等。慶陽剪紙技藝嫻熟,風格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簡單明快、線條洗鍊,與中國同類民間剪紙相比獨具特色。
慶陽市(甘肅慶陽)
慶陽剪紙
2008年,慶陽剪紙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皮影
環縣皮影戲,是中國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複合體,是中國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
1987年,環縣皮影戲曾應邀出訪義大利,在羅馬、米蘭、威尼斯等十三個世界文化名城演出,外國朋友稱讚演唱者為“來自東方的魔術般的藝術家”。同時讚嘆:“中國農村了不起,真不愧是文明大國”。
2007年環縣道情皮影再次應邀出訪歐洲四國、參加了德國、奧地利舉辦的“國際木偶皮影節”並進行了精彩演出。

風景名勝

綜述

慶陽市有旅遊景點61處,其中人文類56處(紅色革命勝跡7處),自然風景類5處。主要景點有:周祖陵公劉廟隴東民俗博物館、岐黃中醫藥博物館、子午嶺、紅色南梁、山城堡戰役遺址北石窟寺、石空寺石窟、東老爺山夏家溝森林公園潛夫山森林公園、東湖公園、南小河溝等。

城市景觀

慶陽市境內共有市級廣場2個,分別為“和諧廣場”及“周祖廣場”;湖6個,分別為“東湖公園”“范公湖”(城市東區)“西湖”“天湖”及“慶陽湖”(均在城市南區)、“公劉湖”(城市北區)。

地方特產

特色產品

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
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畜產品享譽國內外。
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製品加工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黃花菜示範基地,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杏鄉”。
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產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藥,其中69種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特色美食

慶陽位於華北連線西北之處,草原文化連線農耕文化的特殊地帶。周祖的農耕在這裡發展較早,但這裡長期為遊牧者占據,農牧業的長期協調發展有了慶陽以農產品為主料,畜牧產品為輔料的特色美食。
主要美食有:臊子麵羊羔肉蕎剁面、灌腸、餄餎面等。

著名人物

文化名人

古有黃帝問醫的岐伯不窋鞠陶,公劉,漢有思想家王符,魏晉有政治家傅玄,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米萬鐘,近現代有郭學禮、作家兼編劇路東等。

著名將領

北地郁郅王圍、北地郁郅甘延壽,北地義渠公孫敖、北地義渠公孫賀,北地郁郅李息,北地泥陽李傕,北地義渠傅介子等人,東漢末年名將皇甫嵩(今鎮原人),南宋抗金名將楊政(原州鎮原人)功至武顯郎,明朝武將鹹寧侯仇鉞。《後漢書》中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諺語。

當代名人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原甘肅省委副書記馬西林,原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劉懋功,蘭州軍區副政委(中將軍銜)王建民;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

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
2017年12月
慶陽市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4月
慶陽市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9年8月
慶陽市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19年11月
“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發布,慶陽排名第14。
2020年12月
慶陽市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12月
慶陽市被國家醫保局確定為國家DRG付費示範點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