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窯遺址

瓷窯遺址是指中國瓷窯的遺址。包括磁州窯、當陽峪窯、龍泉窯、哥窯、鶴壁窯、耀州窯、建窯、鈞窯、汝窯等。其中,邢窯屬於唐代,瓷窯遺址在今河北臨城縣(當時屬邢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邢窯
  • 出土地點:河北
  • 所屬年代:唐代
  • 釋義:指中國瓷窯的遺址
宋金元時期之瓷窯,磁州窯,當陽峪窯,龍泉窯,哥窯,鶴壁窯,耀州窯,建窯,鈞窯,汝窯,隋唐五代時期之瓷窯,邛窯,越窯,柴窯,定窯,明清時期之瓷窯,德化窯,石灣窯,景德鎮窯簡介,崔公窯,周窯,壺公窯,臧窯,郎窯,年窯,唐窯,

宋金元時期之瓷窯

磁州窯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台鎮與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台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有關宋代磁州窯瓷器的文獻記載,宋代尚未見到,主要集中出現在明清兩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格古要論》、謝肇制《五雜俎》、清初《磁州志》、《明會典》、朱琰陶說》、蘭浦景德鎮陶錄》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等書,磁州窯瓷器在造型、釉色、燒造地及工藝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描述。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漢族民間陶瓷窯系,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彭城和磁縣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這些地區宋代屬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
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在裝飾上主要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花系以當地所產的花斑石為繪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畫出黑色的花紋,其紋飾多以枝葉並茂的折枝花和生動多姿的魚間窯以獨特的創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國南青北白的單色裝飾方式,開創白地黑花釉下彩繪陶瓷製品的裝飾先河。並創造一系列的裝飾紋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礎上,又創造了在已燒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燒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宋"紅綠彩"。單以上兩項技術成果與藝術成就,已確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賦予創造性的磁州窯匠,在宋、金、元時代共創造了三十多種裝飾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劃"、"鐵鏽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紋刻劃"等等。簡直可以說集陶瓷裝飾方法之大成,影響著後世。特別是黑繪白地黑花寥寥數筆寫出個圖形,生動無比。形成了獨特的有規無束剛勁豪放,瀟灑自如的藝術風格。在表現題材上,世俗所見、花鳥魚蟲、龍鳳鹿馬、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兒歌詞曲無所不繪,真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圖象。
磁州窯系龐大黃河南北均有此類風格製品,清末民初,此窯大量生產青花製品,覆蓋華北華南廣大地區,蘭花花碗、盤等用品。代表民間青花的盛世。現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瓷區之一,其產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收藏、使用價值。
位於磁州地區的峰峰先民們,早在7500年前便開始了燒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磁山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地區作為古老陶器發祥地的歷史地位。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竹紋枕宋磁州窯白地黑花竹紋枕
兩晉南北朝時期,彭城、臨水地處中原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成為京師鄴城西郊的名勝之地。陶冶技術也趨於成熟,已經燒制出了青瓷和化妝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飛躍。在過去的考古調查中曾發現臨水窯窯址,出土百餘件青瓷碗,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開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妝土,上罩以青黃色透明釉,化妝部分顯現出黃白色,這是磁州窯釉陶向化妝白瓷過渡的初級階段。1975年又在臨水發現了一處唐代古窯址及化妝白瓷器殘片。說明此時磁州窯化妝白瓷的燒制已經步入成熟時期,窯器也由支燒改為籠(匣缽)缽裝燒。
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磁州窯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範,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於實用、美觀和經濟。在長期的陶與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與特徵(即白化妝技法),多用統一的造型、獨特的裝飾技藝構成了磁州窯產品的風格體貌,體現出地方特點、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它的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瓶、盆、盒之類的用具,線條流利、自由奔放,表現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樸實的風格。宋代的磁州窯汲取題材廣泛,形成多樣,寓意豐富。並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揉融在一起,將陶瓷器物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開創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在磁州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它那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嘆為觀止。
到了元代,彭城地區的磁州窯又掀起了一個制瓷高潮,除繼承宋金時期傳統品種外,又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型器物的生產也增多。產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紋飾主要有雲龍、雲風、雲雁和魚藻紋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溝曾出土有“大元國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並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魚藻盆殘片。其型制、裝飾風格與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魚藻盆極為相似。一直以來,在彭城的舊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規模地發現和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窯仍保持著相當大的產量,並在彭城設定了官窯,在磁州南關設立了存放官家酒罈的倉庫——“官壇廠”,以備順滏陽河舟運入京。彭城作為磁州窯的中心,也隨之而成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窯又進入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窯場增多,窯型改大,品種增多,產量增大,日用瓷覆蓋民間市場。《磁州志》記載,“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屬,舟車絡繹,售於他郡”。民間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清未由於“洋瓷”的大批調入,致使磁州窯生產下降,品種銳減,傳統的藝術風格漸趨沒落,彭城鎮僅剩缸磁窯130等座,瓷業工人千餘名。
磁州窯的胎體使用的是當地一種比較特殊的高嶺土,結構較疏鬆,淘煉不細,顆粒粗,常有未燒透的孔隙和鐵質斑點,含鋁量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鐵、鈦等著色雜質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鹼、缸土、籠土、黃土(黑藥土)、紫木節、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長石等。磁州窯瓷器的胎質有兩種,一是胎質堅細,呈灰白色。另一種是胎質粗松,呈紅褐色。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
金代山西磁州窯的胎金代山西磁州窯的胎
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有色化妝土。從館藏陶瓷枕來看,白釉黑花臥女枕,其赭黃色衣衫即施了一層赭黃色化妝土,上繪黑花,再施透明釉燒制而成。白釉剔花嬰戲蓮紋枕是在較厚的化妝土上進行剔刻,再剔去紋飾外的化妝土,亦是化妝土藝術的變化。珍珠地劃花枕,亦先施較厚的白色化妝土,經刻劃紋飾、戳印珍珠地後,又在紋飾內著一層色粉,(有的不著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紋、珍珠地的凹處著滿色粉,施釉燒好之後,紋飾內呈褐紅色,非常漂亮。磁州窯巧妙利用化妝土,達到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使化妝土成為一種裝飾藝術,並達到了高超的水平。燒制方法,多採用匣缽裝燒,燒成溫度在1250℃左右。器內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採用疊燒法,器內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象,不太透明勻淨,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開片。這時期還燒造黑釉、綠釉、黃釉、醬釉及孔雀藍釉、紅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礎上燒出釉下彩繪,如: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劃花、白釉釉下劃花填綠彩、白釉釉下醬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珍珠地劃花、綠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紅綠黃黑彩等。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宋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
磁州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 器形以盤、碗、罐、瓶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質堅細,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帶黃,上有黑、褐花紋,器里多不掛釉。繪製花紋的方法有繪花、繪劃花、剔花和珍珠地劃花等,花紋複雜,以卷葉、纏枝牡丹、水波紋、花卉禽魚等圖案為多,線條流暢,構圖灑脫,是北方民間瓷器的代表作。今河北省邯鄲漳河兩岸的觀台鎮、東艾村、冶子村附近。

當陽峪窯

當陽峪窯——宋代北方民窯 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層陶衣,里外皆掛釉,釉色潔白瑩亮,襯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對比強烈。花紋以纏枝牡丹為多。用繪花、刻花或剔花製成。此外,絞胎技法具有獨特風格. 今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
龍泉窯劃花盤龍泉窯劃花盤

龍泉窯

龍泉窯——宋代著名瓷窯。始於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繼續燒造,清代中期以後衰落停產。此窯繼承越窯傳統,燒造青瓷。南宋龍泉窯瓷器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胎質細密潔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代表,花紋裝飾上出現了堆塑和貼花。此種類型即習稱的“弟窯”,一般稱龍泉窯皆指此。另一種類型即習稱的“哥窯”。龍泉窯器形複雜,除一般日用器皿外,還燒制各種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爐等。今浙江省龍泉大窯、金村等處。

哥窯

哥窯——宋代名窯 龍泉窯的一種類型。相傳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龍泉燒瓷器,兄名生一,所燒者稱哥窯、弟名生二,所燒者稱弟窯。傳世的“宋哥窯”,胎薄,色黑鐵,通稱“鐵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紋片,稱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顯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礦有“紫口鐵足之稱”。今浙江省,龍泉大窯、金村等處。

鶴壁窯

鶴壁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唐末開始燒造,北宋中期以後為興盛時期,元代仍在燒造。唐代鶴壁窯瓷器多白釉和黃釉,唐宋的器形有盤、碗、壺、罐等,並能燒造大件器皿,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為主,有白地黑花的,也有加綠彩的;用繪花、刻花、剔花的技法,制出簡潔的花卉禽魚等圖案。器里往往寫有趙、楊、張、劉等姓氏銘記。元代除燒制傳統的品種之外,還仿製鈞窯的瓷器。今河南省鶴壁市

耀州窯

耀州窯——宋代名窯,自唐代開始燒造,北宋末為興盛時期,金元時期仍在燒造。唐代燒造的是白釉或黑釉瓷器。北宋後開始燒造青瓷。器形以碗、盤、碟、罐盒、爐等為主。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淨。花紋多刻花、印花,裝飾花紋豐富多樣,有牡丹、菊花、蓮花等花卉紡魚、鴨、龍、鳳等。金元時期燒造的器皿胎釉粗厚,花紋圖案較前簡單。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附近(宋代屬耀州)。
德化窯.送子觀音德化窯.送子觀音

建窯

建窯——宋代名窯 所燒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為“兔毫盞”。有的器底刻有“供御”,“進琖”等字樣。福建省陽縣池墩村。
吉州窯(又稱永和窯)——宋代著名南方民窯。起於五代,盛於宋,衰於元。有青釉、綠釉、白釉、黑釉、彩繪瓷等。黑釉花樣較多,有像滴珠、鷓鴣斑、玳瑁斑的,也有繪雙鳳、龍鳳、木葉紋的。紋飾運用灑釉、剔花、印花、貼花等手法,而剪紙貼印手法更是吉州窯的獨特創造。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隋至宋吉安稱吉州)。

鈞窯

鈞窯——北宋、金、元均燒造 此窯利用氧化銅和氧化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帶紫的色釉。紅、紫的色澤如玫瑰、海棠,非常艷麗。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數目字。今河南省禹州市(古屬鈞州)。此外,與禹州鄰近的臨汝、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以及河北磁縣等地瓷窯均仿燒鈞瓷器。

汝窯

汝窯——宋代名窯,元佑初年曾為官窯 胎骨香灰色,釉色近於卵青。此類器物燒制的時間短,質高物精,目前尚未發現窯址。在臨汝南鄉等地發現另一種青瓷,釉色較龍泉窯深而帶蔥綠,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兩種,圖案有花卉、水波、魚及禽鳥。現稱“臨當窯”。今河南省汝州市(宋代屬汝州)。

景德鎮窯豇豆紅釉瓶景德鎮窯豇豆紅釉瓶

隋唐五代時期之瓷窯

邛窯

邛窯——隋代宋代,唐尤為著名以燒制青釉、褐釉、綠釉、彩繪等器物為主,除燒制盤、碗之外,還有各種瓷塑玩具。今四川省邛崍縣代方堂(古屬邛州)。

越窯

越窯——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黃,後改進為清水般的湖綠色,刻劃有花鳥、人物或幾何圖案。今浙江省餘姚縣上林湖一帶(古屬越州)。
唐 邢窯白釉執壺唐 邢窯白釉執壺

柴窯

柴窯——傳為周世宗(柴榮)時所燒造據文獻記載,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相傳在近代鄭州一帶尚未發現窯址和器物。

定窯

定窯——唐代燒白瓷至宋而著名 宋代定窯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醬、綠釉瓷器。器物裝飾以刻花、劃花、印花為主。北宋後期曾一度燒制宮廷用瓷器,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燕山村(古屬定州)。
鈞窯筆洗鈞窯筆洗

明清時期之瓷窯

德化窯

德化窯——明代著名瓷窯。始於宋代。此窯以燒制白瓷而著稱。宋元時期燒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渾然一體,如同白玉一般。除乳白色以外,還有象牙黃和粉黃色的。更有貼花、印花和堆花。所制佛像最傑出。今福建省德化縣

石灣窯

石灣窯——明代著名瓷窯,清代以後繼續燒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綠、淡黃、灰藍等色,常帶有藍、紅等色的斑紋。此窯仿製的鈞窯瓷器另有創造。今廣東省佛山市石灣。

景德鎮窯簡介

景德鎮窯——中國著名制瓷窯場。始於南朝陳時,經唐、宋、元、明、清至今。唐代已燒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間燒造官窯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從此有景德鎮之名。以產影青瓷器著稱。元代青花、釉里紅等已燒製成功。到明代,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瓷業中心,一道釉和釉繪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鬥彩等彩繪瓷器的創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進和創新,能燒制粉彩、琺瑯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燒造成的最精美,並各有其特色。今江西景德鎮市。

崔公窯

崔公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之一。因為明隆慶、萬曆年間崔國懋在此燒制而得名,崔國懋在此窯燒制的仿宣德、成化年間的瓷器,頗為精美。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周窯

周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之一,因明隆慶、萬曆年間蘇州人周丹泉(名時臣,字時) 主要燒制仿古瓷器,所仿定窯很逼真。又能制陶印、文具、連環等。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壺公窯

壺公窯——明代景德鎮著名瓷窯,因燒制人吳為(吳一作昊,別號十九),自稱壺隱道人而得名。善於仿造永樂、宣德、成化年間瓷器,都很逼真。今江西景德鎮市。

臧窯

臧窯——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鎮燒制的官窯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臧應選駐廠督造而得名 器物款識多寫劉伴阮(名源)監製。釉色以紅為最著。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郎窯

郎窯——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的官窯瓷器 釉色以紅寶石為最著。今江西景德鎮市。

年窯

年窯——清雍正年間景德鎮燒造的官窯瓷器,由於年希堯掌管窯務而得名 釉色發明很我色胭脂水釉為最著。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唐窯

唐窯——清乾隆前期景德鎮所燒造的官窯瓷器,因唐英掌管窯務而名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種古瓷,以工細著稱。今江西省景德鎮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