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窯場簡介,歷史沿革,工藝特色,總體特點,真假鑑別,補充說明,文人雅頌,青瓷博物館,
窯場簡介
唐、五代時最著名的青瓷窯場和青瓷系統。也稱“秘色窯”。在越州境內(今浙江慈谿上林湖濱湖地區),故名。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發現窯址已達二三十處,以鱉唇山東晉時期遺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時期的窯址尤多。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讚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甄”,許渾“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御用及貢品。進貢瓷器動輒萬件;入宋以後,貢瓷數量有增無已,一次進貢有多達十四萬件者。越窯在南方浙江省紹興,主要製造青瓷;邢窯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製造白瓷。越窯的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
越窯位於浙江省,唐代越窯的燒造地主要集中在上虞、餘姚、寧波等地,以後逐漸擴展,形成越窯窯系。按越窯器型和風格可分為初唐時期和中晚唐時期。
歷史沿革
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越瓷類玉邢瓷類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窯。當時,越窯的主要窯場在越州的餘姚、上虞一帶。因此越窯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寶年間越州轄區(會稽、山陰、諸暨、餘姚、剡縣、蕭山、上虞七縣)內的窯場,以出產類玉似凍的青瓷而著稱,超出這個範圍的浙江其它地區的窯場,儘管生產越窯風格的青瓷,但不能稱之為越窯,而只能為越窯系窯場。
東漢
三國
三國時期的越窯產品,胎質堅緻細密,胎骨多為淡灰色,釉層均勻,釉汁潔淨,早期紋飾簡樸,紋樣有水波紋、弦紋、葉脈紋。晚期裝飾趨向繁複,出現斜方格紋,還出現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為日用品和明器(陪葬品)兩類。
西晉 西晉越窯瓷業劇增,瓷業漸趨繁榮,這時所制青瓷胎體較厚重,胎色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層厚潤均勻,釉色以青灰為主,裝飾精緻繁複,用刻劃、堆塑等裝飾手法,後期出現褐色加彩的裝飾手法。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隨葬用品為主,熏爐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產品。
東晉
東晉中期以後,越窯青瓷多為日常用具,如燭台、燈、盆、缽、盤碗、壺、硯等,造型趨向簡樸,裝飾簡練,紋樣以弦紋為主。
在東晉晚期出現的蓮瓣紋,在南朝時成為越窯青瓷的主要紋飾。器物上裝飾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為主,胎、釉分為兩種。一種胎質緻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種胎質粗松,呈土黃色,外施青黃釉或黃釉。
唐、五代
唐、五代時期是越窯發展鼎盛時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謂的“秘色”瓷,更是當時越窯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產品。 唐代的越窯青瓷,深得當時的詩人喜愛,不少詩人都描述和歌詠過越窯青瓷的美,如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詠秘色瓷器》)徐夤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施薄冰盛綠雲"(《貢余秘色茶盞》),就連日本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石川鴻齋也曾作詩讚頌餘姚上林湖的越窯瓷器":上林之窯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罷。遺珍誰得雉雞山,久埋土中猶未化,餘姚沈君藏一瓶,釉色瑩澈凝貌青。相攜萬里來扶桑,割愛貽我何厚情┅┅"。
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光澤,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裝飾初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題材多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風格豐富多彩。
工藝特色
越窯青瓷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緻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淨如玉,釉色為黃或青中含黃,無紋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劃紋的裝飾方法。另有一種在器物上堆貼花卉、人物、魚獸等的方法,器物常見的有碗、盤、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硯、執壺、瓷罌等,尤其是口唇不捲、底卷而淺腹的越瓷甌,風靡一時,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光澤,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裝飾初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題材多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風格豐富多彩。
直到宋時越窯逐漸衰落。越窯青瓷,以胎質細膩、造型典雅、青釉瑩瑩、質如碧玉而著稱於世。這種如冰似玉的美麗釉色,深受詩人的讚賞和喜愛。有不少詩人都描述和歌詠過種美麗,如顧況、孟郊、陸龜蒙、徐夤、施肩吾、鄭谷等。
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飲茶風尚又影響了越窯青瓷的型制。
總體特點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因這一帶古屬越州,故名。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隋、初唐繼承南朝風格,生產碗、盤、盤口四系壺、四耳罐、雞頭壺等產品。盛唐以後產品精美,贏得聲譽。產品都做得很規整,一絲不苟。常將口沿做成花口、荷葉口、葵口,底部加寬,作成玉璧形、玉環形或多曲結構,十分美觀。胎體為灰胎,細膩堅緻;釉為青釉,晶瑩滋潤,如玉似冰。唐朝文學家陸羽,在所著《茶經》中評價全國各地生產的茶碗,將越窯產品排在首位。許多文人還在作品中稱頌越窯瓷器,如陸龜蒙的《秘色越器》,施肩吾的《蜀茗詞》,顧況的《茶賦》。表現出越窯青瓷的秀雅。
真假鑑別
由於越窯所產青瓷,曾經風靡一時,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價格昂貴。正由於昂貴,收藏者又想得到它,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仿製的越窯青瓷,不聲不響地問世了,這些仿製者依仗物以稀為貴,投人所好來騙取錢財。陶瓷海商城特別提醒:收藏越窯瓷器,千萬謹慎!陶瓷海小編特此整理了一些仿製越窯瓷器器物特點,望給各大收藏愛好者提供幫助。
仿製越窯瓷器器物特點:
釉色的鑑別
由於仿者不了解越窯各時期生產製品的配方化學成分。仿者只是湊合釉色,加上窯爐均用液化氣與電爐燒制,因此,無法對火候的氣氛理解與掌握,所以仿品青色光亮漂浮,有的用開水沖洗就泛色。
成型工藝
成型工藝這裡指的是拉胚。除動物造型捏塑外,這恰恰為識別真偽越窯的一個關鍵。仿品成型中只注意了外觀,忽視了內壁旋紋,底部的線割痕。仿者多模製,內壁光,這又為識別仿品提供了證據。總之,仿品在造型、紋樣、釉色上是十分敏感的,我們要抓主要的,對全器進行細審,才不會失誤。
臨摹紋樣
紋樣反映了每個時代,人們的信仰、風俗與時代特點。由於不理解思想內容,仿造的圖案線條不可能流暢,構圖遠不如原作。
效仿造型
仿製品中造型大多按照出版的《文物精華》、《國寶大觀》等有關照片製作。因此,外觀上初看近似者多,由於仿者,不了解造型裝飾的主題思想與寓意,仿製中毛病百出。所以在鑑定中,從局部入手,對製品造型進行總體審核。
體胎的仿製
胎體所呈的色澤與所用的原料有關。現在仿者大多用高嶺土,古代使用的是古代的瓷土,兩者所顯露胎體呈色就不同,一個灰胎,一個白胎,辨別較容易,實際上也是仿製品的一個特點。
裝燒工藝
裝燒工藝每一個時代,因使用裝燒工具不同,所遺留的印痕特徵也不一樣,尤其是支燒印痕的形式與排列規律也不同,仿製者往往忽視了這方面的細節。有的印痕作假塗上去,有的粘上去,一洗刮就顯原形,因此,是否胎體燒制過程中反映的印痕,是鑑定支燒的一個標尺。
補充說明
關於越窯,還有一點需要說明,越窯青瓷在晚唐五代時被稱為“秘色瓷”。這從唐代幾位詩人的詩作中可以看出在史籍中也有“秘色瓷器”的記載。但“秘色”之說,在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秘色”一說,缺乏實物支撐。在1987年,終於解開了這個謎。1987年,在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中出土了唐懿宗用來供奉釋迦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時出土了記錄這些器物名稱的石刻“物帳”。據此物帳,專家們斷定該地宮出土的16件青瓷就是傳說中的所謂的“秘色”瓷,從而揭開了“秘色”瓷的謎底。關於“秘色”瓷也有兩說。一說是廣義的,越窯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說是狹義的,越窯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稱之為“秘色瓷”。狹義中的“秘色瓷”,曾是越窯中燒制的供御之物。
文人雅頌
唐代陸羽曾在《茶經》一書中有此評價:“碗,越州上┅┅”。對當時流行的越窯青瓷茶甌,陸羽評曰:“甌,越州上,口唇不捲,底卷而淺,受半升而已”。在同樣一本書中,陸羽對邢窯白瓷和越窯青瓷作了比較,他評道:“越瓷類玉,邢瓷類銀,越瓷類冰,邢瓷類雪”以類玉似冰來評價越瓷的美。
唐代的越窯青瓷,深得當時的詩人喜愛,不少詩人都描述和歌詠過越窯青瓷的美,如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詠秘色瓷器》)徐夤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施薄冰盛綠雲”(《貢余秘色茶盞》),就連日本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石川鴻齋也曾作詩讚頌餘姚上林湖的越窯瓷器“:上林之窯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罷。遺珍誰得雉雞山,久埋土中猶未化,餘姚沈君藏一瓶,釉色瑩澈凝貌青。相攜萬里來扶桑,割愛貽我何厚情┅┅”。
青瓷博物館
“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中國第一家專業越窯青瓷博物館,也是為數不多的公益性質的博物館之一,坐落在浙江省餘姚市姚江之畔、元代古橋通濟橋堍的一幢仿古建築群內。自2007年開館以來全年對外免費開放,藏品縱括西周、春秋戰國、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北宋,為數6000多件,價值人民幣數億元。
越窯青瓷是中國最早的“母親瓷”,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內涵最為豐富的古窯系陶瓷之一。越窯瓷器胎質細膩、釉色溫潤,以青翠晶瑩名聞天下。早在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便將越窯列為唐代諸名窯之首。
該館創辦人陳國楨,全國越窯青瓷收藏大家,生於餘姚,長於上海,在他18歲那年被下放到餘姚。陳國楨先生收藏越窯青瓷三十餘年,致力於弘揚中國越窯青瓷文化。
作為一位執著的古瓷愛好者,研究者和保護者,陳國楨先生長年奔波在全國各地,到處考察、收集越窯瓷器精品,將億萬身家全部投入到了青瓷的收藏、研究、保護中。陳國楨收藏的越窯青瓷藏品器型豐富,數量壯觀。國家博物館有的越窯藏品基本都能在其館找到,有很多藏品是國家博物館都沒有的,其中有數百件為國家一級文物,有三十件左右更是堪稱珍品、極品、以及孤品。
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開館大事記:
2003年經浙江省文化廳批准成立“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浙文廳物[2003]16號)。
2006年5月1日正式開館。
2009年,參加上海中福古玩城舉辦的“09中福高古精品瓷韻展”
2010年,應邀在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開設“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上海分館”,館內二百多件展品形態各異,系統地集中反映了越窯文化的發展軌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