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瀘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中共瀘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4月15日印發.本實施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4月15日
  • 實施時間:2022年4月15日
  • 發布單位: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21〕71號)精神,進一步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實施省委“一乾多支”發展戰略,落實市委“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把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為主題,以建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主線,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推進健康瀘州建設,加快實施健康瀘州行動,推動瀘州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顯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瀘州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二)發展目標。力爭通過4年時間,使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即: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進一步提高效率;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高質量;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進一步提高能力)。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以提高民眾滿意度、員工幸福感為出發點,推動瀘州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戰略,建設技術尖端、服務優良、輻射周邊的區域醫藥健康中心,打造成渝地區醫療救治“第三極”,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瀘州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要指標目標:積極爭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建成人性化、功能化、智慧型化的現代醫院,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1.5左右,微創手術占比達到25%左右,四級手術占比達到40%左右,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縣醫院100%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力爭80%達到推薦標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均排名全省前列。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公立醫院高質量服務體系建設。
1.合理布局醫療衛生資源。在我市現有醫療衛生體系布局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公立醫院資源布局,制定“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加大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省、市、縣醫療機構根據發展定位和特色學科優勢錯位協作發展,構建與全市空間總體格局相適應,體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區域醫學醫療中心建設。依託西南醫科大學,以省屬駐瀘醫療機構、市直屬醫療機構等三級甲等醫療機構為龍頭,協同推動重點醫院高質量發展,圍繞重大疾病、醫學技術、科研平台、重點專科,建設省級綜合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區域口腔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在疑難重症及罕見病診斷與治療、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高水平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研究成果轉化、醫院管理等方面提升綜合實力,引領帶動區域醫療、預防和保健服務水平提升。推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建設腫瘤核醫學中心、神經系統疾病診療中心、四川省婦科及乳腺疾病治療中心,開展器官移植、腫瘤精準治療等先進技術。加強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對疑難重大疾病和臨床診療有明顯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重點病種研究,加快推進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加快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建立“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口腔專科聯盟”,推動區域內口腔醫學規範化、標準化、同質化發展。推動市人民醫院建設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區域中心。推動市中醫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項目。推動市婦幼保健院創建產前診斷分中心、盆底康復治療中心和青少年眼視力保健防治中心。(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中醫藥管理局、省屬駐瀘醫療機構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緊緊圍繞市內及周邊區域內民眾急需、醫療資源短缺、跨區域就醫突出的專科醫療需求,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南經濟區一體化建設為契機,支持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療機構和市直屬醫療機構加強與毗鄰地區優勢專科交流合作,規範建設發展“一院多區”,打造區域高水平醫學檢驗、病理檢查、影像檢查中心並探索建立資源共享平台,擴大服務半徑、提高可及性,為區域人口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著力解決患者跨區域就醫問題。(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中醫藥管理局、省屬駐瀘醫療機構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高質量緊密醫聯體建設。推進醫聯體規範發展,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堅持格線化規範管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中醫醫院)牽頭作用,與其他傳染病等專科醫院、護理院、康復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為格線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醫聯體內開展多層次醫療協作,推動緊密型醫聯體實質性運作,構建責、權、利明晰的區域協同模式。城區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率達100%。推進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與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居民健康“守門人”。(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省屬駐瀘醫療機構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動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高質量實施瀘縣、合江縣全國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並逐步推廣。重點探索以“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縣鄉一體化管理,並與鄉村一體化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對實現了“五統一”的醫共體實行“一個總額付費、結餘留用、超支不補”醫保支付管理改革。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和技術指導,全面提高縣級醫院綜合診療能力,穩步提升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水平,逐步提升縣域內就診率。100%的縣級綜合醫院達到國家縣級綜合醫院基本標準,60%的縣級綜合醫院達到國家縣級綜合醫院推薦標準。“十四五”期間,力爭瀘縣、敘永縣、古藺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加快鄉村衛生資源整合聚集和服務模式創新,依託中心鎮和特色鎮衛生院規劃建設26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使其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與縣級醫院形成協同發展格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構建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快推進“1+6”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強力推進川南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和川南公共衛生應急保障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健全最佳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突出疾病預防控制、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回響、重大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等重點領域,提升應急醫療救治水平。落實各級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將醫療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責情況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支持區縣新建、改擴建綜合醫院傳染病院區,實現傳染病院區全覆蓋。全面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發熱門診建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定感染性疾病科比例達100%,健全中醫藥全程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運行機制,建立重大疫情中醫藥人群預防和早期介入機制,及時推進中醫藥預防和治療方案。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推進區縣醫療衛生機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升級改造,每個區縣至少配置4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配備微生物質譜鑑定等設備,提升常見傳染病採樣檢測能力。持續加強院感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應急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
7.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實施“高精尖優”突破行動,積極發揮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附屬中醫醫院、附屬口腔醫院在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輻射力,加快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全力支撐我市打造成渝地區醫療救治“第三極”。以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為抓手,在腫瘤科、神經科、心血管科、兒科、呼吸科和創傷科等打造國內領先、特色鮮明的臨床專科,提升重大疾病、罕見病、少見病、疑難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大力引進實施國際國內領先的醫療技術,加快推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引進套用手術機器人、伽馬刀等尖端醫療高端設備。推動輔助生殖等技術項目發展。全市力爭建成3個以上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0個以上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持續提升醫療質量,三級公立醫院50%出院患者、二級公立醫院70%出院患者按照臨床路徑管理。加大對中醫醫院支持力度,遴選建設一批中醫優勢重點專科,力爭建成10個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35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財政局、省屬駐瀘醫療機構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8.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科研單位、院校積極開展基礎和臨床研究,推動醫學技術創新、研、學、產一體化。深化政產學研用平台建設,積極發揮西南醫科大學·瀘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等平台引聚作用,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提升醫藥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高標準推進我市核醫學影像與分子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一批省級創新平台建設,提昇平台積聚創新資源能力,形成創新合力。圍繞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群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加強套用基礎、臨床轉化研究,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產出。依託我市醫藥產業特色,加強新型化學藥、生物藥、放射性藥物與腫瘤耐藥,生物製劑、新型診斷試劑與診斷技術,道地藥材保護與開發等基礎研究。積極支持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開展細胞治療自有技術的研發臨床套用。推進公立醫院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推進參與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科技攻關,積極推動中醫藥醫學轉化,制定一批中醫特色診療方案,轉化形成一批中醫藥先進裝備、中藥新藥,支持中醫醫院開發中藥製劑並推廣使用。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改善患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範,為民眾提供安全可靠、費用合適、方便可及、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建立和完善基於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體系和院前院內信息共享網路,提供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大力推進院前急救網路建設。逐步擴大日間手術病種範圍,三級公立醫院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達20%。發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開展上門護理、居家護理等延續護理服務。實施“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行動,8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成老年友善醫院。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制度。推廣中醫綜合診療、多專業一體化診療、全鏈條服務模式,積極推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者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提供精準用藥服務。加強臨床藥學服務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進智慧醫療支撐體系創新。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融合套用。推進瀘州市智慧醫療大數據平台建設,進一步暢通部門、區域、行業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道,達到國家互聯互通成熟度四級甲等水平。加快推進數字影像服務系統建設,實現全市醫療影像數據互聯共享、線上查詢,進一步推動檢查結果互認。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實現醫院內部信息化系統互聯互通和醫院信息化上檔升級。持續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便民服務,最佳化婦幼管理、計畫免疫查詢、網際網路醫院等功能,為民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就醫體驗。力爭建立覆蓋所有區縣的“5G+醫療健康”遠程套用體系。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慧型醫療設備和智慧型輔助診療系統臨床套用。“十四五”期間,力爭全市9家三級公立醫院建成三星智慧醫院,20%的二級公立醫院建成二星智慧醫院,實現市級公立醫院全部達到三星、縣級公立醫院全部達到二星;市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套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5級以上水平、縣級公立醫院達到4級水平;完成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公立醫院6家;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推動公立醫院處方、藥品追溯、醫保結算、工傷醫療康復費用結算、醫療服務監管等信息互聯互通。加強信息安全防範和管理能力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鞏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市、縣)建設成果,開展新一輪示範縣、示範市創建。爭創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市、示範縣。加強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等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建設,建立中西醫會診機制,提高中醫藥服務占比。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公共衛生體系和傳染病應急救治體系建設。組建區域性中醫醫聯體和跨區域中醫專科聯盟。持續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中醫館並提檔升級,100%社區衛生服務站、80%村衛生室建成規範化中醫角,示範中醫館、示範中醫角比例達10%以上。全市基層中醫藥服務量保持在50%以上。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建設中醫治未病中心,縣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立治未病科室,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治未病服務能力,加強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強化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能力,支持建設區域中醫康復中心,推進中醫醫療機構設定康復科室,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藥康復服務,推廣中醫優勢病種康複方案和中醫康復適宜技術。(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教育體育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運營管理水平。
12.加強醫院運行管理。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加強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健全運營數據的統計、分析、評價、監控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邁向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提升運營管理效益和投入產出效率。結合我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試點工作,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套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績效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醫院內部各類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以規範經濟活動和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活動有序開展為主線,以內部控制量化評價為導向,以信息化為支撐,健全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建立與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採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範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促進依法依規運行,保障資金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持續改進服務質量。(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加強科學績效評價。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紮實推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最佳化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充分運用績效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領導、財政補助、評優評先、醫保相關政策調整等掛鈎。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契約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鈎。完善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分工協作,促進資源共享,發揮技術輻射,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激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人才活力。
16.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搶抓“酒城創新人才聚集行動”機遇,落實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相關辦法。探索開展衛生技術人員“縣招鄉(村)用”。繼續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定崗位,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契約管理,以健全崗位設定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為重點,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實現由固定用人向契約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改革薪酬分配製度。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採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公立醫院內部分配應兼顧不同科室之間的平衡,向關鍵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幹等傾斜。健全公立醫院負責人薪酬激勵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應與其他負責人、本單位職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關係。(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完善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名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師承教育和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依託西南醫科大學,推動校地合作,制定符合全市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教學建設規劃,推進定向培養,著力推進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鼓勵三級甲等公立醫院或省、市重點學科每年選派骨幹醫師研修深造,重點培養學科帶頭人。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精神、急診、康復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堅持落實省級分層分類的人才評價標準,進一步細化以品德、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職稱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服務年限等評估,推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探索符合中醫藥、基層衛生等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和人才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協同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治理效能。
19.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探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科學確立啟動條件、調價空間、調整方法,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公立醫院最佳化收入結構。嚴格遵照全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範執行。建立醫療服務價格監測制度,定期監測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成本、費用、收入分配及改革運行情況等,作為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的基礎。積極指導醫療機構申報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0.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力推進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國家示範點建設,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適合我市實際的醫保支付體系。加強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實行醫保基金區域性總額控制。規範醫保協定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探索將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支付方式改革範圍,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統籌保障機制,將符合基本醫療保障政策規定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和民族藥品納入門診統籌支付範圍,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1.落實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制度。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省及省際聯盟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按規定優先使用帶量採購中選藥械,履行契約約定採購量,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加強留用資金管理。(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豐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文化內涵建設。
22.傳承醫學人文精神。結合瀘州紅色文化資源和歷史人文特色,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和黨的宗旨教育,培育塑造醫德高尚、醫風嚴謹、醫術精湛的行業風範,強化醫院文化建設,推進廉政建設,引導醫務人員貫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服務理念,增強建設健康瀘州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傳播正能量,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增強醫務人員使命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3.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全面落實醫療質量安全“十八項核心制度”,規範醫療行為,促進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強化患者人文關懷,建立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4.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和職工關愛幫扶機制,通過改善值班條件、落實休假制度、假期子女託管、爭取人才公寓等方式,改善醫務人員工作和休息條件,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等多種方式,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加強醫院安全防範,強化安保隊伍建設,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市人民醫院等設定1000張及以上床位大型公立醫院安防系統建設達標率達100%。堅持依法解決醫療糾紛,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5.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包括醫院院級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對醫院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行使職權。健全黨委會會議、院長辦公會議等議事決策規則,落實“三重一大”議事決策制度,健全決策前論證與聽取意見機制。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明確黨組織設定形式、地位作用、職責許可權和黨務工作機構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確保全市公立醫院黨建入章比例達到100%。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組建各類專業委員會,為醫院科學決策提供技術諮詢和可行性論證。(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堅持政治強、促改革、懂業務、善管理、敢擔當、作風正的標準,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允許實行院長聘任制。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實施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嚴格執行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制度。完善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7.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基礎工作,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本能力,落實基本保障。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和高知識群體發展黨員計畫,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開展黨員志願服務等形式,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8.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加強政策指導和工作協調;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加強對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民政、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齊抓共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其他成員“一崗雙責”。強化黨建工作保障,健全黨務工作機構,配強黨務工作力量,落實保障激勵措施,推動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評價考核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國資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區縣、各相關部門(單位)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各區縣、各相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同發力,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各相關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投入保障。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各項投入政策,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予以傾斜,為公立醫院高質量提供強力支持。(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落實考核評價。分級分類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促進公立醫院主動加強和改進管理,“不搞一刀切”。及時通報考核結果,強化評價結果合理套用,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公立醫院評先評優、重大項目安排等掛鈎。(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社交平台,加強政策解讀、專題培訓和輿論引導。各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提煉經驗做法,樹立先進典型,營造良好氛圍,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效。(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實施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