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周楨
- 國籍:越南
- 出生日期:1872
- 逝世日期:1926
- 性別:男
- 字:西湖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
人物生平
潘周楨 是越南近代民主民權學院的倡導者,維新運動的領袖。潘周楨在20世紀之交就接受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提倡民權、民智,主張“導民排君”,廢除君主制,開辦黨校,改革法律,予士紳以言論自由,辦報紙以通民情,興利除弊,振興工商業。他向法國殖民者呼籲,請他們按照法國大革命的傳統辦事,但毫無結果。反而因從事反殖民宣傳在1908年被捕,囚禁於崑崙島,1911年被寬釋,顯然要他與殖民政府合作搞現代化。後在法國人的資助下,去巴黎。1914年再次被捕,這次是因為親德和逃避兵役。1915年獲釋,但不再領取法國津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的民主主義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2年,阮朝傀儡皇帝阮弘宗啟定帝赴法謀求法國政府支持其子繼位,在法國的潘周楨即發動越僑舉行抗議示威遊行,並上條陳,列舉啟定七大“該斬”罪狀:濫用君權、賞罰不明、奴顏婢膝、衣不入時、荒淫無度、陰謀訪問。
1925年他回國後,繼續宣傳民主思想,該年6月在西貢以《東西方倫理道德》、《君治主義和民治主義》為題,先後發表兩次著名的演講,批評“君主制度流毒太深,窒息人民的愛國精神,廢除君治,旨在改變封建倫理道德。”但潘周楨認為“法國是今世界文明的領導”。因而反對暴力反法,表現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1926年3月,潘周楨在西貢病逝,參加葬禮的人多大14萬,表達了越南人民對這位傑出的民主主義者的崇敬。
潘周楨少年時代,正值法國殖民者大舉入侵越南。從1858年法國遠東艦隊聯合西班牙兵艦炮轟峴港,至1886年法國在全越境內建立了殖民制度,短短的28年,越南就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侵越過程中,越南全國各地抗法起義此伏彼起。潘周楨的父親也投身於抗法行列。1885年7月4日京城順化陷落,年輕的阮憲宗鹹宜帝出奔,下詔“勤王”掀起了愛國文紳領導的“勤王運動”。運動的口號是:“驅逐法賊,擁護王朝”。廣南省“義會”也起兵回響。當時,潘周楨的父親擔任該省三岐府阿壩屯轉運使,積極為勤王軍籌辦後勤供應。法國殖民者對勤王運動採取軍事鎮壓與政治分化相結合的政策,扶植傀儡取代鹹宜。1887年,潘周楨的父親被“義會”疑為“內奸”遭冤殺。潘周楨這時已15歲,對此忿忿不平。1888年11月1日,侍衛張光玉背叛,將鹹宜帝擒拿獻給法軍。勤王運動相繼瓦解。潘周楨目睹沒落的封建越南戰勝不了法國侵略者,感到腐朽的封建王朝是禍國殃民的根源。這成為他後來主張改革的原因之一。
潘周楨讀過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盧梭、孟德斯鳩的政治論著,還認真閱讀《戊戌政變記》、《飲冰室文集》、《中國魂》和《日本明治維新三十年史》。對中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梁啓超猛烈抨擊中國黑暗的封建制度,提倡向西方國家學習、變法圖存的論述,十分推崇。在中西思想的影響下,潘周楨開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概括起來就是:廢除君治,建立民治;開通民智,爭取民權;依靠法國,進行改革,即所謂“依法求進步”。他認為法國人經常宣稱他們是為“開化殖民地”而來,那么越南人民就有理由要求法國人實踐其諾言,對越南封建制度進行改革。一俟改革成功,再使國家獨立。十分明顯,潘周楨的思想帶有很大的局限性,“依法求進步”最終是不能實現的。
當時的越南社會,一個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民族工商業者階層剛剛出現。這個階層的人,大多脫胎於中小封建地主、官僚,帶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他們一方面對阮朝有所不滿,一方面又幻想朝廷能實行某些改革,發展工商業。潘周楨的政治主張正好代表了剛剛“入籍”的工商業者的願望,也反映了他們的軟弱性,因而成了他們的代言人。
主要事跡
黃花探領導安世農民掀起反法武裝起義。潘周楨曾前往安世義軍大本營繁昌拜會黃花探。當時,黃花探已與法國殖民政府達成20年停戰協定,義軍處於守勢。潘周楨建議黃花探派遣青年出國留學,培養新型軍政人才。他還建議義軍從事工農業生產,做到自給自足。他還主張不要暴動,說:“別暴動,暴動必死。”黃花探不同意潘周楨的政治主張,以致不歡而散。
潘周楨與著名的愛國者、政治家潘佩珠過從甚密,兩人曾多次交換政見,但分歧很大。1904年,潘佩珠組織秘密的革命團體——越南維新會,主張“擁君反法”,即擁立阮朝開國之君阮世祖嘉隆帝後裔畿外侯阮疆柢為“盟主”,“糾協南北諸忠義之士”起兵反法。他認為只有“利用君主以迎合一般人心”,組織學會、商會,進行宣傳教育,以開民智,振民氣,植人才,以政治鬥爭配合武裝鬥爭,才能恢復國家獨立。而潘周楨則主張應“導民排君”,先對封建制進行改革,爭取民權。要做到這些不能使用暴動的辦法。他認為只有廢除君治,建立民治,開辦學校,提倡科學,振興工商業,才能恢復國家主權。他雖然贊成並參與潘佩珠發起的“東遊運動”,認為應當向日本這個“黃種新進國”學習,但認為潘佩珠請求日本出兵援越極不可取。1906年潘周楨會見潘佩珠,兩人在君主與民主、暴力與非暴力問題上再次發生激烈爭論。潘周楨還去留日學生中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聽過他的演說後,有的留學生要求退學回國,這更引起潘佩珠的不滿。後來,潘周楨看了越南維新會的政綱——“驅逐法賊,恢復越南,建立君主立憲國”,便決定回國,公開披露自己的政見。
潘周楨上書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保羅·波,陳述阮朝官場弊端和民生困苦狀況。他指出:“阮朝官吏之所以如此貪污殘暴,是由於‘保護’政府縱容所致”。他要求法國政府“改變政策,禮賢下士,任用良才,興利除弊,為民生謀出路,予士紳以言論自由,辦報紙以通民情,明賞罰以正官署;當務之急,為改革法律,廢除科舉,開辦學校,設立圖書館,振興工商業。”他還寫道:“如政府果有寬待我越南人民之誠意,則應察核余之用心,受理余之見解,余將隨時面陳之,政府聽從,則萬民幸甚,如政府孤行虐民政策,欲滅我兩千餘萬生靈,則盡可處余以毀謗之重罪,以為我國士紳效尤者戒。……”這封信雖然仍透露出乞求法國當局的氣息,但由於指責殖民政府孤行虐民,欲滅生靈等罪行,因此在《法越報》全文發表後,仍引起越南各階層人士的強烈反響。在潘周楨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越南著名的維新運動。
這次維新運動的實質,是在不從根本上觸動越南現存制度的前提下,進行一些改良。但由於各地情況不同,加上人民民眾的推動,使運動後來發展成一場民族主義運動。北部的維新運動主要是開辦學校。1907年3月,潘周楨和梁文玕在河內桃街創辦東京義塾,由阮權任校長,招收學生上千人,並免收學費。東京義塾的活動不限於校內正常教學,召開演說會和評文會、出版書籍報刊,還讓教師學生經常走出校門,到各地去進行愛國宣傳,提倡使用國貨;鼓吹破舊學立新學,反對科舉取仕,革除封建陋習。潘周楨曾多次到校演說,宣傳範圍日益廣泛。不久,北部和中部就有十多個省辦起了東京義塾分校。
在中部,維新運動主要以振興工商業為實際內容。在潘周楨倡導下,阮權、黃曾賁在廣南創立廣南協商公司,資本約20萬元。吳德繼、鄧元瑾則在義安開設朝陽商館。在藩切,還開有聯成公司。這些公司、商館,有的經營國貨或土特產,有的從事紡織業,有的開辦制帽廠,有的在農村建立共耕社性質的組織,稱“農會”,種植出口土產肉桂。它們與河內的大商店如同利濟、鴻新興,股份公司如廣興隆、東成興等以及西貢的南通興商行和芹苴的明新工藝社等,連成一氣,自產自銷。
中部維新運動的發展已超過了潘周楨原來的構想,因而分為兩派:潘周楨、黃叔抗等主張進行改良,反對暴動;范德言、黎文勛等主張暴動。因此,當潘周楨等人號召振興工商業、服從國貨、廢除陋習時,暴動派則在人民民眾和兵士中進行愛國反法宣傳,並與黃花探秘密聯繫,準備聲援黃花探發動河內武裝起義。於是運動很快地就由城市向農村發展。從1908年2月底起,“不向法國殖民者納稅”的口號已在人民民眾中傳開。到了3月初,潘周楨的家鄉廣南省首先爆發了反拉夫、反課稅示威遊行,以後蔓延到廣義、平定、富安、承天、河靜、義安等省。成千上萬的人群湧向街頭抗租抗稅。憤怒的人民民眾包圍府縣衙門乃至省城法國公使官邸,強烈要求減免徭役和捐稅。有些貪官污吏被打死,許多府縣官吏棄職潛逃。
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殖民政府決不會容許越南出現任何實質性的進步改革。東京義塾一成立,它就派譴密探鑽進去監視。因此,當東京義塾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當人民民眾抗租抗稅鬥爭已威脅到法國的殖民統治時,它就動手進行鎮壓。1907年11月法國當局下令封閉東京義塾。1908年中部爆發反拉夫、反課稅示威遊行後,法國殖民政府從北部調正規軍來鎮壓,慘殺了人民民眾幾百人,逮捕了維新運動的領導人潘周楨、黃叔抗、范德言、吳德繼、黎文勛、阮廷堅,並判處死刑,後減刑下獄,流放崑崙島,在案卷中註明“遇赦不赦”,處死了陳秀玲。同時,還逮捕了東京義塾的負責人梁文玕、阮權、楊伯濯、黎玳等。到1908年5月維新運動被鎮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