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區

潁州區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616.3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潁州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戶籍人口77.3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8.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2.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9621元。

潁州區地勢平坦開闊、河流縱橫,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等內城河貫穿城區流入潁河,史稱“三清貫潁”。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濕地保護區──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潁州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潁州區
  • 別名:汝陰、順昌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阜陽市
  • 下轄地區:5個街道、7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
  • 政府駐地:清河街道一道河中路129號 
  • 電話區號:0558
  • 郵政區碼:2360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 面積:616.3平方千米
  • 人口:77.3萬(2018年戶籍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潁州西湖、文峰塔等
  • 機場:阜陽機場
  • 火車站阜陽南站
  • 車牌代碼:皖K
  • 行政區劃代碼:34120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風味小吃,

歷史沿革

初年,康王姬釗封功臣陳滿後裔(媯姓)於此建胡國。
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滅胡,地屬楚。
地屬楚。
潁州夜景潁州夜景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陰縣,隸屬陳郡。
稱汝陰縣,改屬汝南郡。
改汝陰縣為汝墳縣。
復改汝墳縣為汝陰縣,隸屬汝南郡。
稱汝陰縣,地屬魏,初期隸屬汝南郡,中期改屬汝陰郡,後期隸屬汝南郡。
稱汝陰縣,隸屬汝陰郡。
稱汝陰縣,先後隸屬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
稱汝陰縣,先後隸屬宋、北魏、梁、北齊、北周。在梁與北魏對抗時,梁於汝陰縣境置胡城縣,北魏於汝陰縣城設潁州治。
稱汝陰縣,改潁州為汝陰郡,縣東境增設清丘縣。
稱汝陰縣,隸屬信州,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貞觀元年(627年),並潁陽縣(今太和縣)、清丘縣入汝陰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潁州為汝陰郡,汝陰縣隸屬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陰郡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潁州劃歸有司。長慶二年(822年),汝陰縣隸滑鄭節度。
稱汝陰縣,隸屬潁州,先後為梁、唐、晉、漢、周的領地。
稱汝陰縣,隸屬潁州。開寶六年(973年),劃縣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縣王市集)、斤溝、百尺鎮、稅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縣境)、界溝(今界首)5鎮置萬壽縣。政和六年(1116年),升潁州為順昌府,汝陰縣隸屬順昌府。
潁州西湖潁州西湖
稱汝陰縣,隸屬順昌府,後改屬南京路。
大定元年(1161年),稱汝陰縣,改順昌府為潁州,汝陰縣隸屬潁州。
初稱汝陰縣,隸屬潁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於潁州。至順元年(1330年)劃潁州南部(今地理城)設潁水縣。至順十一年(1351年),撤潁水縣入潁州。
稱潁州,隸屬鳳陽府,軍事上設潁川衛(後改稱潁州衛),隸屬汝寧府。
雍正二年(1724年),潁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原州地置阜陽縣,隸屬潁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阜陽縣直隸安徽省。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新區,先後在縣境邊緣與鄰縣邊緣合建阜北縣、阜南縣、潁阜縣、泉陽縣、闞町縣,城及郊區建阜陽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阜南縣改建阜南辦事處,除新集至六十里舖劃入潁上縣外,余按原縣境恢復阜陽縣,隸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邊區第四、六軍分區合併為阜陽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專員公署。
1971年,阜陽縣隸屬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為阜陽行政專員公署。阜陽縣隸屬阜陽行政專員公署。
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潁州區設立。
潁州城區潁州城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潁州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潁州區人民政府駐清河街道一道河中路12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1202001000
鼓樓街道辦事處
341202002000
文峰街道辦事處
341202003000
清河街道辦事處
341202004000
潁西街道辦事處
341202005000
西湖景區街道辦事處
341202100000
王店鎮
341202101000
程集鎮
341202102000
三合鎮
341202103000
西湖鎮
341202104000
九龍鎮
341202105000
三十里舖鎮
341202106000
三塔集鎮
341202200000
馬寨鄉
341202400000
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潁州區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地跨北緯32°45′23"—33°00′58"、東經115°26′33"—115°58′45"之間。阜陽市西、西南部與河南省周口、信陽兩市相鄰,北、東北部與亳州市相連,南、東南部和淮南市、六安市為鄰。全市東西寬約160千米,南北長約142千米,面積9775平方千米。阜陽城區位於市域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2°56′、東經115°50′。距徐州、蚌埠、鄭州、武漢、合肥市分別為254、190、350、406、238千米。

地形地貌

潁州區系淮河流域波及區,大部分屬於沖積平原,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緩緩傾斜,坡降為1/7000—1/10000,地貌景觀比較單調。

氣候特徵

潁州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實際日照數平均為2109.06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5.7℃。年均無霜期為222天。年均降水量為890毫米。冬季盛行北至東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水文概況

阜陽境內主要通航河流有潁河、泉河、茨淮新河、茨河、洪河等。Ⅶ級以上航道總里程486.09千米,其中Ⅴ級航道17.65千米、Ⅳ級航道242.89千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野草類,有馬齒莧土荊芥半枝蓮麵條菜、瞿菜、王不留行虎耳草繡球花木瓜苜蓿草木犀、鐵莧菜、土當歸、醉血草、羊不奶草、兔絲子、狗狗秩、馬鞭草臭牡丹益母草蒲公英蒼耳子黃花蒿青蒿鬼針草苦葉菜野菊花鴨跖草浮萍紫萍鵝不食草萱草茵陳蒿盤龍草、豬秧秧、黃蓮草、癩肚皮棵、野胡蘿蔔丁香蓼洋麻野西瓜苗錦葵、土黃芪、蜀葵花、紫果各青、掐不齊、野薔薇、地錦花、辣蓼花等。
1985年,對中藥資源進行了普查,全縣野生植物中的藥材共381種,其中蘊藏量5000公斤以上者27種。

動物資源

哺乳類,有黃鼠狼草兔獺貓褐鼠刺蝟蝙蝠等。
爬行類,有壁虎赤練蛇烏風蛇等。
魚類,有鯽魚魴魚烏魚甲魚、黃鱒、泥鰍、鱭胡、白鱔黃鱔等。
昆蟲類,有蜈蚣蜻蜓蝴蝶馬蜂蜘蛛大草蛉花蝽、蠍、赤眼蜂、隱翅蟲、步甲、瓢蟲、螳螂、麗草蛉、蚜蠅、蚊蟲、蒼蠅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戶籍人口77.3萬人,城鎮化率42.7%。人口出生率17.2‰,死亡率10.5‰,自然增長率6.7‰。年末男女人口構成:男性占總人口的50.6%,女性占49.4%。分年齡構成為,18歲以下人口占25.8%,18—34歲占24.7%,35—59歲占35.3%,60歲以上占14.2%。

經濟

綜述

2018年,潁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8.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65.3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42.1億元,增長11.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1%,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2.3%。人均GDP29621元,比上年增加2983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潁州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8.9%,占全部投資比重的6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03.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0.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4%。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103.2%,製造業投資增長50.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46.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34.3%,批發和零售業投資下降4.0%,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增長130.7%,房地產業投資下降2.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17.3%,教育業投資增長173.0%,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增長2.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141.4%。列入2018年度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57個,其中續建27個、新開工18個、儲備12個,總投資835.3億元,年度計畫投資120.6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73.8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44.1%。計畫新開工項目18個,計畫竣工項目8個,實際竣工項目9個,竣工率112.5%。實際新開工項目19個,開工率105.6%。列入市級重點工程的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3個,其中續建8個、新開工15個、儲備10個,總投資86.9億元,年度計畫投資20.0億元,全年實際完成投資20.6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3.2%。計畫新開項目10個,實際開工12個,完成投資11.3億元,開工率120%。
財稅收支
2018年,潁州區財政收入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1億元,同比增長13.6%。地方收入中,稅收收入21.8億元,增長1.9%,非稅收入4.3億元,增長174.5%。全年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增長22.8%,企業所得稅下降5.9%。
2018年,潁州區財政支出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教育支出8.8億元,增長7.7%,科學技術支出6469萬元,增長259.2%,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6.3億元,增長5.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9億元,增長4.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6億元,增長56.6%,農林水事務支出6.7億元,增長12.7%。
人民生活
2018年,潁州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08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1934元,增長8.1%,家庭經營性收入4865元,增長10.1%。人均消費性支出25026元,增長2.3%。
2018年,潁州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3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950元,增長11.0%,家庭經營性收入4198元,增長10.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434元,增長5.1%。
2018年,潁州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呈現普漲格局,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2.7%,衣著類上漲1.6%,居住類上漲1.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7%,醫療保健類上漲2.9%、交通和通訊類上漲0.3%,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0.5%。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潁州區糧食種植面積46418公頃,比上年減少269公頃,減幅0.6%;油料種植面積602公頃,比上年增加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01公頃,比上年減少1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386公頃,比上年增加508公頃。糧食總產量26.1萬噸,比上年下降2.3%,減產6293噸。其中,小麥產量14.8萬噸,比上年減少7909噸,下降5.1%;玉米產量11.0萬噸,比上年增產1516噸,增長1.4%。棉花產量291噸,比上年減少48噸,下降14.2%。油料產量1480噸,比上年減少608噸,下降29.1%。蔬菜產量39.4萬噸,比上年增加2.2萬噸,增長6.0%。
畜牧業
2018年,潁州區肉類總產量34358噸,比上年增加93噸,增長0.3%,其中豬肉產量25732噸,比上年減少41噸,下降0.2%。禽蛋產量8411噸,比上年增加73噸,增長0.9%。年末生豬存欄量154944頭,比上年增加254頭,全年生豬出欄量307213頭,比上年減少1207頭。牛存欄量5668頭,比上年減少280頭,全年牛出欄量4429頭,比上年減少26頭。羊存欄量39382頭,比上年增加640頭,全年羊出欄量81621頭,比上年減少5571頭。
漁業
2018年,潁州區水產品產量6969噸,比上年增加58噸,增長0.8%。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農業機械總動力43.4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9%;農用拖拉機5320台,比上年增長1.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9423噸,比上年下降3.6%;農村用電量14869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3%;農用柴油2489噸,比上年增長2.2%;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2655噸,比上年增長1.0%;農藥使用量153噸,比上年下降5.0%。全年有效灌溉面積22.1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3.6%。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6家,與上年持平。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其中:國有企業增長6.4%,股份制企業增長7.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國有企業增長7.3%,股份制企業增長13.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7.7%。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涉及的24個大類行業中,22個行業保持增長,15個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增幅較大的有:專用設備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增幅分別為:83.8%、45.5%、和27.9%。降幅較大的有: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下降18.9%。兩新產業保持增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2%,同比提高3.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9%,同比提高3.2%。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產量較大的商品混凝土、塑膠製品和飼料產量分別增長28.4%、20.0%、和20.2%,白酒、家具分別下降25.6%和16.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9.5%,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5%,比上年提高1.4%。
建築業
2018年,潁州區資質等級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48家,完成建築產值696104萬元,比上年增長14.8%。全年資質內建築企業實現利潤26977萬元,比上年下降7.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37.1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09.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2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3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潁州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1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9.9億元,增長14.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1.2億元,增長14.2%。全年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6)1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增長15.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3%,日用品類增長13.9%,金銀珠寶類增長5.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6.7%,中西藥品類增長14.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9.9%,汽車類增長25.7%。
對外經濟
2018年,潁州區進出口總額634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進口436萬美元,增長172.8%;出口5909萬美元,增長11.3%。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87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8.3%。
房地產業
2018年,潁州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37.2億元,比上年下降5.8%。商品房施工面積1330.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1%。商品房銷售面積189.4萬平方米,下降0.7%;商品房銷售額154.3億元,下降15.5%。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58.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5.3億元,增長19.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20.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5.1億元,增長25.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56.5億元,比上年增加83.4億元,增長48.1%。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通達公路里程1031千米。
公路
濟廣、阜新、合淮阜高速公路在潁州境內交匯,東抵京滬、西達京珠、南連滬漢、北接南洛兩縱兩橫的“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水路:通過淮河、潁河等航道入江達海,是中原通往華東的水運要塞。即將建成的潁州港區位於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境內,可常年通航500噸至1000噸級船舶,經潁河入淮河,至京杭大運河可達蘇南、上海等長三角地區。
鐵路
大京九鐵路穿境而過,與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鐵路構成“米”字型框架,直接與隴海、京廣、京滬等鐵路幹線接軌,形成八線引入、五路交匯的鐵路網,是全國六大鐵路路網樞紐之一。阜陽編組站是京九線上最大的編組站,自動化程度居全國之冠,日編解能力達到1.8萬節。
航空
4C級阜陽機場坐落潁州,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廈門、西安等航線。

運輸

2018年,潁州區公路貨物運輸量15716萬噸,比上年下降9.3%,旅客運輸量112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0.4%。貨物運輸周轉量3985074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5.7%;旅客運輸周轉量83414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6.4%。
阜陽機場阜陽機場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潁州區專利申請量1621件,其中發明專利611件,實用新型專利917件,外觀設計專利93件。專利授權量781件,其中發明專利45件,實用新型專利557件,外觀設計專利179件。2018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家,累計14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有高中7所,在校生11428人;國中28所,在校生29525人;國小121所,在校生77357人;幼稚園75所,在園兒童26462人。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26.6%。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20.2%。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1個(含個體),文化館1個,劇場、影劇院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4個,全區114家農家書屋共有藏書9000餘冊,公共電子閱覽室52個,農民文化樂園2個,遠教文化廣場13個。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共建成農體工程86個,全民健身廣場7個(其中1個國家級,6個省級),全民晨晚鍛鍊點289處,體育社區俱樂部13個,籠式球場4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34個。其中,各類醫院(含袁集、不含市直)2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全區衛生技術人員4309人,其中執業醫生(含執業助理醫生)923人,註冊護士1050人。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各類醫療機構床位數3811張。

勞動就業

2018年,潁州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37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933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8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3%,較上年下降0.5%。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3萬人,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69.1萬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3萬人,全年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52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9.09萬人,參合率為103.1%。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潁州區共有各種社會福利養老機構23個,其中公辦13個,民辦10個;擁有床位5410張,其中公辦2963張,民辦2447張。13419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698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4390人,全年醫療救助75159人次(參合參保47143人次),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029人。

環境保護

2018年,潁州區共有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12994公頃。全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6100萬元。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54.95噸。氮氧化物排放量68.64噸,下降29.9%。煙(粉)塵排放量21.49噸,下降41.4%。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100%,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率100%,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100%。

安全生產

2018年,潁州區發生各類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比上年分別下降28.6%和16.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起,死亡4人,工礦商貿事故1起,死亡1人。

歷史文化

潁州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健身球之鄉”,是08年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鄧琳琳的家鄉。潁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潁河、泉河等河流縱橫交織,“三清貫潁”,凸顯了潁州濱水園林城市的風韻;潁州風景名勝眾多,有巍巍聳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閣,有佛香四溢的資福寺,有青煙繚繞的劉公祠,有風光旖旎的潁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流連忘返。

風景名勝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
潁州西湖潁州西湖
前1040年,周康王冊封的媯髡因迷戀汝墳西側的一湖碧水,在這裡建立御花園,這便是後世的潁州西湖。古潁州西湖為風景湖,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而得名,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並稱為中國四大西湖。
春秋戰國時始建女郎台、梳妝檯等建築,唐武宗李炎在做潁王時建有蘭園,宋代建有會老堂、六一堂,並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橋等歷史群。蘇軾做潁州太守時對西湖進行了疏浚,建有蘇堤、蘇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時期又建有清漣閣、怡園等,主要景點有蘭園、怡園、女郎台、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園、清漣閣、九曲橋、梳妝檯、蘇堤、歐堤等。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城東南約2華里一座古廟基地上。據阜陽縣誌所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於此始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在分類上屬風水塔類型。
文 峰 塔文 峰 塔
文峰塔既與“文”相共,又極富道教色彩。磚雕中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祈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太極圖案。文峰塔被阜陽市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奎星樓
奎星樓位於阜陽舊城東南城樓拐角處,又稱拐角樓。登樓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樓,俗稱“三蓬塔”。該樓為明萬曆二年(1574年)知州趙世相擴建南城時所建的一座故樓。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磚結構,三層六邊形。通高9.93米,疊澀出檐,起脊翹角,結頂飾鐵制舞風,六角系銅製響鈴(1981年重修時改鐵鈴)。
奎 星 樓奎 星 樓
奎星樓三層均有室,但互不貫通。一層朝南開一半圓形券門;二層一門四圓形券窗,南門楣磚雕有題額“文光射斗”;三層南門楣額為“奎壁聯輝”。1980年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
劉琦祠
劉琦祠位於阜城西北城牆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將劉琦,陪祀有“順昌之戰”時順昌知府陳規、通判汪若海、副將趙尊、耿訓、韓直、許清、閻充和義軍曹成。
劉  錡 祠劉 錡 祠
劉琦祠歷代不斷修葺,僅清代就於乾隆十年(1750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光緒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以“撤城防敵”為名強行拆毀。民國三十年(1941年),主持道士常華庵集資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間,廂房三間。正殿神龕內供奉劉琦、陳規、汪若海等九人彩繪塑像。劉琦祠現為阜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潁州區
枕頭饃阜陽特產,又稱阜陽大饃或大卷子饃。每個長約1市尺、寬約半市尺,重2—3斤,堪稱饃中之王。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阜陽古時又稱順昌),正值新麥登場,一來為了堅壁清野,二來為了支持宋軍抗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人發一個,餓時削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做工甚細,文火蒸製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潤,雖乾不燥,耐嚼而又鬆軟。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
潁州區
紅薯冬粉
紅薯冬粉是潁州當地的傳統土特食品,利用鮮紅薯製成的澱粉為原料加工而成,已有600餘年的歷史了。紅薯冬粉具有經久耐煮、不渾湯、不斷條,彈性強,柔軟可口之特點。紅薯冬粉的食法也是多種多樣,炒食、涼拌、油炸或做湯均可,葷素皆宜,深受民眾喜愛。市場上銷售的紅薯冬粉,一般為紅薯冬粉的乾製品,便於運輸和儲藏,需經水發後食用。
潁州區
裕昌祥月餅
阜城北關老龐家生產的一種傳統月餅,屬百年老字號品牌。在安徽省阜陽市有這么一種說法“南有阜陽的櫻桃,北有渦陽的苔乾”。這阜陽的櫻桃就是指阜陽老字號“裕昌祥”用於製作月餅和糕點的櫻桃脯。裕昌祥的月餅有香酥、棗泥、香蕉、西瓜、山楂、水蜜桃、蜜汁五仁等十多個品種,都採用傳統工藝製作,採用的都是純天然的上等原料,吃起來酥軟可口,甜而不膩,特別是嚼後不沾牙。“裕昌祥”對外承諾保質期為半年,實際上一年以後月餅口感如故,依然是香氣撲鼻。

風味小吃

潁州區
格拉條大概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la),而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一種麵條,都叫格拉條,口味香辣。
潁州區
石子饃阜陽一些餐飲引入較早,傳說為陝西蒲城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據傳:“神農時食谷,加米於燒石上而食之”(《古史考》)。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唐代叫做“石鏊餅”,並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到了清代,石子饃傳入江南,袁枚嘗罷,大加讚賞,稱之為“天然餅”。石子饃是用燒熱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的饃。
潁州區
鍋盔阜陽鍋盔饃僅存東關一家在製作。為陝西傳統小吃之一,明初大移民帶入潁州府(今阜陽)。尺寸較大,外觀呈圓形,饃邊壓成帶輻射狀的一高一低的波紋,火色均勻,看上去宛如一個大菊花圖案。製作時由手指粗一圈一圈的麵條盤圓而成,其顯著特點是:邊薄心厚,表面鼓起,饃瓤乾酥,色形美觀。用手掰開,層層分明;用刀切開,狀如板油。聞著香,吃起酥,回味無窮,耐飢,耐貯,攜帶方便。
潁州區
撒湯撒湯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小吃,起源於古潁州,即今阜陽市。撒湯以其簡單的做法和鮮美的口味被流傳開來。主要是用羊或者雞的骨頭來熬制的湯,湯里稍微勾點芡汁,讓湯濃一點。打一個雞蛋在碗裡攪勻,用滾開的湯汁一衝,沖成蛋花,鮮美的撒湯就做成。
潁州區
馬糊鹹馬糊,裡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帶、芝麻,也有添加豆腐腦的,阜陽城人民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把剛炸出來的油條揪成段,泡在鹹馬糊里,那味道和豆漿泡油條有的一拼。淡馬糊:就是黃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裡,灑上芝麻鹽,和醃製好的黃豆和芹菜。黃豆和芝麻香味融合的相得益彰,配上芹菜的鹹鮮脆嫩。這兩種馬糊也幾乎是遍布街頭巷尾。
潁州區
皮絲
阜陽特產皮絲,系新鮮豬皮經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觀金黃途亮,薄如蟬翼,食之滑而不膩,味美絕倫,乃筵席中的名菜。阜陽皮絲又稱春祥皮絲。
潁州區
鏊子饃
鏊子—鍋的一種,向上凸起的鐵制圓形鏊子爐,可以烙制薄薄地餅子。北方人叫烙饃。鏊子饃是人們常吃的,軟而薄,卷上鹹菜、鴨蛋、滷雞蛋、土豆絲、醃蒜苔、青椒絲等,再沾以椒油、大蒜汁,或者佐以醃雪裡蕻及稀飯,有時煮個鹹鴨蛋,一定要切成八牙兒,是一頓上好的晚餐。烙饃是用擀軸子做成,直徑約1尺左右,薄如道林紙,圓形的饃,放在熱鏊子上翻,熟即取下,連菜帶飯都有。“一個鏊子饃抵仨菜”就是這個道理。早先吃烙鏊子饃的,賣苦力的人居多,食量都不小,吃鏊子饃不論張,拿筷子去扎。扎滿一筷子厚,叫“一筷扎”,已經是很不起的食量。在阜陽東關最熱鬧的小十字街口,人們經常卷羊肉串吃。
潁州區
酸湯麵葉
是潁州區的傳統小吃,在20世紀70年代,一碗酸湯麵葉就是農村父母對孩子很厚很重的獎勵。面葉由純小麥面做成,作料是醋、蔥花、味素與少許小磨香油。因為不是擀,而是用擀麵杖的一頭動作很快的煽動,當面葉煽好後,不是用刀切,而是離出來的,就是用刀尖部分劃出來的,很寬很長,整個面葉連在一起,是一個整體。鍋中的水燒開後,挑起擀好的面葉,完整的放入水中,水再滾起來時就好,立即用笊籬撈出,盛到事先調好的特製的湯中,一碗香氣撲鼻、清香爽口、令人垂涎欲滴的酸湯麵葉就做好。吃過後讓人回味無窮、滿口余香,長久不能忘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