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將軍位,分六品近百種稱呼雜號將軍更是無法統計。比較顯赫的有一品: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基本介紹
官名,將軍名號,
官名
一品: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振威中郎將、建義中郎將、奉義中郎將、平虜中郎將、
護匈奴中郎將、率善中郎將(以上為四品雜號中郎將)
安夷護軍、撫夷護軍(以上為監軍或護軍)
六品:和戎護軍、殄虜護軍(以上為雜號護軍)
將軍名號
1、西漢將軍名號:
註:以下人物名錄不完全,作參考用
12)復土將軍:文帝七年以張武為之。
18)騎將軍:武帝元光年間以公孫敖為之。
21)戈船將軍:武帝元鼎五年以歸義越侯嚴為之,擊南越。
22)下瀨將軍:武帝元鼎五年以歸義越侯甲為之,擊南越。
23)橫海將軍:武帝元鼎六年以韓說為之。
24)浮沮將軍: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孫賀為之。
25)匈河將軍:武帝元鼎六年以趙破奴為之。
26)十二部將軍: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將軍伐匈奴(?)。
27)拔胡將軍: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為之。
28)因杅將軍: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孫敖為之,因杅為地名。
30)浚稽將軍:武帝太初二年以趙破奴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強弩將軍:武帝時李沮曾以左內史為之。
34)蒲類將軍:宣帝本始二年以趙充國為之,因蒲類澤而得名。
35)祈連將軍: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廣明為之,因山得名。
37)護羌將軍:王尊曾為之。
39)建威將軍:元帝永光二年以韓次君為之。
2、新莽將軍名號:
王莽始建國三年,曾令七公(太師、太傅、國師、國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六卿(納言、作士、秩宗、典樂、共工、予虞)號皆兼稱將軍。地皇元年又設前後左右中五大司馬之位,賜諸州牧號為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
3、東漢將軍名號:
東漢大致沿襲西漢,將軍可大致分為重號將軍與雜號將軍。重號將軍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職;位上卿者有前後左右將軍等。光武帝時,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數年後罷。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馬防行車騎將軍征之,還後罷。和帝即位,以舅竇憲為車騎將軍,征匈奴,位在公下;還復有功,遷大將軍,位在公上;復征西羌,還免官,罷。安帝即位,西羌寇亂,復以舅鄧騭為車騎將軍征之,還遷大將軍,位如憲,數年復罷。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京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以後,大將軍常錄尚書事,東漢外戚多以此職而秉朝政,如梁冀、竇武、何進等。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初為大將軍,後讓大將軍位與袁紹。除以上將軍外,明帝初所置的度遼將軍,職掌護衛南單于眾新降有二心者,以後數有不安,遂為常守。
東漢前後的雜號將軍甚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雜號將軍中加“大”者權力也大,常節制數路將軍。有史可查的東漢雜號將軍以及擔任人員有:
驃騎大將軍(杜茂、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建義大將軍(朱祐)、強弩大將軍(陳俊)、虎牙大將軍(蓋延)、征南大將軍(岑彭)、征西大將軍(馮異)、河西大將軍(竇融)、西州大將軍(隗囂)、橫野大將軍(王常);驍騎將軍(劉振、樊崇、劉歆、劉喜)、建威將軍(鄧尋)、振威將軍(宋登、馬武)、強弩將軍(陳俊)、積弩將軍(馬音、傅俊)、積射將軍(焦進)、征西將軍(耿秉、馬賢、司馬鈞)、征虜將軍(祭遵)、誅虜將軍(劉隆、王霸)、捕虜將軍(馬武)、威虜將軍(馮駿)、越騎將軍(劉宏)、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康)、輔威將軍(臧宮)、武威將軍(劉尚)、武鋒將軍(竺曾)、平狄(一作平敵)將軍(龐萌、朱鮪、孫鹹)、赤眉將軍(耿欣)、中堅將軍(杜茂)、宣德將軍(梁統)、伏波將軍(馬援)、漢忠將軍(王常)、度遼將軍(明帝以後常置)、蕩寇將軍(周盛)、討虜將軍(王霸)、破虜將軍(鄧奉、賈復、董卓)、破奸將軍(侯進)、刺奸將軍(祭遵)、游擊將軍(鄧隆)、樓船將軍(段志)、孟津將軍(馮異)、都護將軍(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忠義將軍(陸康)、揚武將軍(馬成)、威寇將軍(楊茂)、偏將軍(王霸)、興義將軍(楊奉)、安集將軍(董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