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威將軍

振威將軍

始置東漢

初始置。南北朝置廢不常。為武散官名。從一品

三國時期

程昱升為振威將軍

田豫振威將軍

劉璋振威將軍。見《三國志·蜀書 劉二牧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振威將軍
  • 屬性:古代官職
  • 始置時間:東漢
  • 官職分類:武官官職
原文,譯文,清朝,

原文

明年,先主至葭萌,還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遷璋於南郡公安,盡歸其財物及故佩振威將軍印綬

譯文

劉備圍困成都城數十日,城中上尚有精兵三萬多,糧草物資可供一年有餘,官吏和百姓都說要與劉備頑抗一絕死戰。
劉璋說:“我們父子在蜀州二十多年,沒有恩德施加於百姓,百姓經受3年戰亂之苦,都是我劉璋的過錯,我怎么能再讓百姓受苦”
然後就開城投降了,劉璋的臣下沒有一個不痛哭流涕。劉備把劉璋遷至公安,並將財物歸還於他,再佩振威將軍印信。

清朝

汕頭的振威第
汕頭市南澳縣深澳古鎮有座“振威第”,是清代在虎門剿賊殉職的提督洪名香的府第,他曾得皇帝“振威將軍”的封號。
揭陽榕城西郊的林保將軍第
揭陽榕城西郊“大人內”有座“將軍第”,是清代中軍參將、三江口副將林保的府第,他也曾受清帝“振威將軍”的封號。
?
從“大人內”的得名可看出“將軍第”的知名度。舊時皇帝宮殿稱為“大內”;而揭陽百姓對有官位者叫“大人”,把將軍居住的地方叫“大人內”,久而久之,“大人內”成為揭陽知名度頗高的地名。“大人內”位於榕城釣鰲橋西北側,與北關帝廟相鄰。進了“大人內”,可見門前有一對石獅、門楣石匾上鐫刻著“將軍第”3個大字、坐南朝北的府第,這就是林保的“將軍第”。
將軍第”為二進院落,前後廳的中間為天井,天井左右兩側皆為廳堂,人稱“四廳堂軒院”。在前廳,門匾背面雕刻著“猗蘭奕枼”4個行書大字,韻味無窮,美不勝收。正廳牆上懸掛著林保身著“補子”為雄獅圖案的官服遺像,神采奕奕。遺像下有書:“誥授振威將軍諱東屏林公遺像”,並附有傳略。廳堂梁架上用精雕細刻的“木瓜”銜接,多種木雕圖案裝飾,頗具潮汕建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將軍第的精美石雕。府第前埕上立著一雄一雌石獅,為黝黑色的花崗石雕塑,雄獅戲球、雌獅抱子,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石獅均置於約一米高的石基上,四面有浮雕圖案。大門口有石鼓一對。當筆者驚嘆這些建府第時的原有藝術品保存得如此完好時,“大人內”一位年逾古稀的林姓老者說,“文革”時期,我們把石獅石鼓都埋藏起來,改革開放後才重新把它們安放原處。?
? 仔細觀看“將軍第”和“猗蘭奕枼”兩塊匾額,均為行書體,剛勁雄渾又顯柔韌,色彩一紅一綠,使人感到美妙和諧。前廳還放置著一塊上雕“汲古書樓”4字的石匾,與門匾一樣,均是清光緒年間的文物。
“將軍第”門前石獅“將軍第”門前石獅
將軍第的主人林保(1828~1898),字名童,號東屏,今揭陽喬林村人。少時父親早逝,家境貧寒,待母親甚為賢孝。林保居所鄰近釣橋溪,水流湍急,舟楫來往不易,他經常操篙為船工幫忙,練就過人臂力。余時或挑擔賣草爐、修補爐窗為生。其母親去世後,適逢清廷招募潮勇,林保應召從軍。他發揮熟識水性的特長,身繫繩索渡河,系木板渡兵,深受主將嘉許。在與太平天國軍隊的作戰中,他奮勇當先,先後被提拔,歷任左營游擊、陸路提標、中軍參將、右營游擊、三江口副將等職,清廷授他花翎、捍勇巴圖魯(勇號)。
林保深諳民族大義。成為將領以後,仍保持貧民本色,以誠待人,愛護士兵如兄弟,作戰時身先士卒。他治軍嚴肅,紀律嚴明,能克制潮勇擄掠惡習。有一次,他帶兵圍剿一寺廟聚眾擾亂社會治安的不法僧人,懲罰為首分子,不濫殺從屬,不損壞寺院建築,深得民心。?
照壁照壁
清光緒八年(1882)林保退役回鄉,他在居家16年時間,與鄰里和睦相處,並熱心興辦公益事業。他深感無文化之難,親自操辦,興建了“汲古書樓”,辦了私塾(該書樓已湮沒,僅存匾額存於將軍第),培育後人。他又與鄉人倡建了喬林宗祠“勉勛公祠”,因建築典雅,嵌瓷、木雕等工藝精湛,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