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非常強,收納了很多巧妙處理尷尬、糾紛、矛盾、衝突的案例,能夠幫助你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順利地表達自己、讀懂他人,並且贏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作者簡介
陳騫,70後,曾經供職過多家中型以上企業,了解社會百態,現為大眾類出版作家,自由職業者,多家出版單位搶手作者。代表作品有《交際要懂心理學》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好溝通從第一印象開始 好印象是登堂入室的門票 人際吸引的秘密 著裝應注意整體協調 髮型應體現出健康和整體和諧之美 化妝能增添人的魅力 生動的面部表情成就你的魅力 微笑能演繹內心的風景 隨時叫出對方的姓名 唯有真誠,才能真正喜歡 謙恭讓你的交際更成功 第二章 得體的舉止拉近心理距離 站立姿勢有講究 坐姿端莊不囂張 從走路姿勢把握必要的信息 頭部動作能夠傳遞信息 不可忽視的手上細微動作 身體語言洞察技巧 第三章 傾聽打造良好關係 認真傾聽是一種修養 把說話的權利留給對方 全神貫注聽別人說話 儘量避免打斷他人的談話 協助對方把話說下去 學會肯定對方的觀點 第四章 談判中的心理學 “轉換角度”心理——學會改換立場 “以誠相待”心理——獲得對方的信任與好感 “以退為進”心理——讓步是更大的前進 “打破格局”心理——巧解談判中的僵局 “互惠互利”心理——雙贏的心理戰術 “有備無患”心理——在開始階段取得優勢 “隨機應變”心理——對突發情況做好防備 第五章 拒絕的心理藝術 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拒絕 換位思考,婉轉地拒絕 先傾聽,再拒絕 坦誠相待,把自己的難處說出來 言在彼而意在此 如何拒絕別人的錯誤行為 轉移話題,變相拒絕 第六章 與人交往要把握好距離 正確定位彼此的距離 刺蝟法則——心理距離效應 距離產生美 什麼距離看起來最美 合理運用登門檻效應 好朋友也要保持距離 若即若離最相宜 第七章 不可不知的心理法則 毛毛蟲效應:從眾心理 巴納姆效應:不知不覺的環境影響 投射效應:強勢的主觀心理障礙 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近因效應及其負面影響 暈輪效應的副作用 首因效應的負面影響
文摘
毛毛蟲效應:從眾心理 現代交際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交際過程中,有很多不利的交際心理影響著人們的交往,盲目的從眾心理便是其中之一。當一個人正確的意見與大多數人的錯誤意見發生悖逆的時候,這個人是否能夠繼續堅持自己的意見其實是要面臨很大的心理考驗的,特別是對一些創造者來說,從眾的心理是其獲得成功的一道厚實的門檻。 18世紀末,一位名叫凱利的發明家就曾開始設計飛機模型,他之後也有人提出過製造飛機的構想,但是這種構想很快便招來了一大片反對聲。當時的物理學家亥姆霍茨從物理學角度向世人公布,製造機械裝置的飛行器根本沒有一絲成功的希望。同時,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紐科姆根據一些繁瑣的計算也證明機械飛行是沒有任何可能性的。而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勒讓德也反對製造飛機的構想。在這一片反對聲中,凱利的發明宣告破產。 其實,一個人的行為以及想法確實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在交際過程中,如果一個人過度“從眾”,那么他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小。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後來被稱為“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同時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處,然後讓這些毛毛蟲首尾相接,圍成一個花盆大小的圈,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蟲最喜歡吃的松葉。當這些毛毛蟲圍成圈後,它們就開始一條跟著一條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不停地走,1小時過去了……24小時過去了,很多個24小時過去了,這些毛毛蟲一直不停歇,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轉圈,最終這些毛毛蟲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做這個實驗的專家名叫約翰·法伯,他在做這個實驗前曾經假想過:毛毛蟲應該很快就會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繞圈,從而轉向它們比較喜歡吃的食物。但讓他遺憾的是,毛毛蟲並沒有這樣做,它們看不到不遠處的食物,只知道跟著前一條走。這個悲劇產生的原因就在於毛毛蟲一味固守原有的習慣以及經驗,它們沒有走出“習慣”的思維定勢。毛毛蟲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沒有得到任何成果。其實,如果這些毛毛蟲中間有一條能夠破除尾隨的習慣而轉向附近的食物,那么它們就完全有可能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後來,科學家們給這種總是喜歡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行為制訂了一個名稱,叫做“跟隨者”的習慣,把因為跟隨而產生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不要以為這種效應只會發生在一些低級生物身上,自然界中,在很多比毛毛蟲高級的生物身上,這一效應也發揮著作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鰷魚。鰷魚的體積比較小,而且比較弱勢,因此常常群居,一個族群里通常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科學家將一個鰷魚首領大腦中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這個鰷魚便失去了自制力,隨後它的行動也發生紊亂,但是其他鰷魚卻仍像以前那樣盲目地追隨這條失去行為自制力的鰷魚。 “毛毛蟲效應”在人類生活中的表現就是“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很常見的。 有一段文字就是描述人的從眾心理的:在大街上,突然有一個人跑了起來,或許是他突然想起了與愛人的約會,現在已經有點來不及了,於是他在大街上跑了起來,另一個人也正在跑,他可能只是個報童。第三個人是一個公事繁忙的紳士,也在小跑……幾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來。嘈雜的聲音逐漸清晰了,可以聽清“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有可能是電車上一位老婦人喊的,也有可能是一個交通警察說的。沒有人知道到底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幾千人都突然跑了起來。“向東!”人群喊叫了起來。東邊離大河遠,東邊比較安全。“向東去!向東去!……” 這就是從眾心理,它對人們的影響的確很大。在交際過程中,造成交際的群體產生從眾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交際群體中,大部分交際個體不願意表現出與眾不同,因為這樣會讓這些交際個體感到很孤立,但是當他的行為、態度與意見同其他的交際個體一致時,就會產生“沒有錯”的安全感。交際活動中的“從眾”源於群體對自己的無形壓力,這種壓力迫使一部分交際成員選擇一些與自己的意願相反的行為。社會心理學家認為,產生從眾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群體方面。主要是“群體規模”、“群體凝聚力”、“群體意見的一致性”、“群體的權威性”、“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群體接納個體的程度”、“群體的專長”等因素造成了從眾心理。 (2)個人方面。主要是“性別差異”、“文化差異”、“人格特徵”、“知識經驗”、“個性特徵”、“地位”、“獲得正確信息的願望”、“與群體保持一致”等因素促使人們形成從眾心理。 (3)情境方面。主要因素是“信息的模糊性”、“從眾行為的公開性”、“權威人士的影響力”、“承諾感(責任感、約束力)”。還有很多學者提出了一些刺激因素,比如“刺激物的內容”、“刺激物與個體的重要程度”等,這些對於人們形成從眾心理都是有影響的。 在交際活動中,從眾的心理現象是有負面影響的,它會抑制交際個體的個性發展,束縛交際個體的思維,扼殺其創造力,使交際個體變得沒有主見或者墨守成規。基於此,人們在交際活動中最好正確把握這種交際心理,利用其好的方面,摒除其劣勢的方面,這樣交際活動才能進行得更加順利。
序言
在交際中,如果你能把別人的心思像看書一樣閱讀的話,那么你將會是個十分成功的交際者。其實,人就像一本書,如果你懂得人們交際中的各種心理,也就懂得了人這本“書”的閱讀方法。交際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博弈,只要你能“讀”出對方的心理,就能在博弈中取得勝利。
在社交時能否讓他人喜歡與你交往,其實完全取決於你能否看穿對方的心理,並按照對方的思維方式進行交往。人們說話、做事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被認可則達到了說話、做事的目的。人們參與社交的目的也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或幫助。可事實上,很可能由於你沒有把握好對方的心理,沒有好的交際方式,致使自己在交際中成了失敗者。
只有了解對方的心理,才可能以對方喜歡的方式與之交往,這樣的交往才是最和諧和穩同的,當你按照對方的心理一步步引導他去達成目的時,你的交際便是成功的,對方不僅願意與你合作或幫助你,還會和你建立長久、良好的友誼。如果你看不透對方所想,你做的正是與對方心理相悖的事情,對方就會產生敵對、牴觸,甚至是憎惡你的心理,這時你的交際就會舉步維艱。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了解他人的心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在社交場合都會有意識地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動機,或者用一些潛在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你主動去觀察和思考他人的心理,並根據他們不同的心理採用不同的交際方式,這樣才能使你們的交際變得愉快。
本書正是為非專業人士準備的心理學普及系列讀物之一,書中用簡練、通俗的語言為你介紹了社交中人們的各種心理,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經營人際關係的方法,內容涉及生活中各種交際場景,全面實用。希望本書可以幫助你在交際場合中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