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建,發展,辦廠,義舉,發展,榮譽,歷史發展經過,
創建
清華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北京人、回民馬子清創建。早年,馬子清住京城西南彰儀門(廣安門)的鐵道西側,家境清貧,幼年喜好繪畫,成年後常以自己畫的古畫,出售給當時住在彰儀門一帶的外國人。為了生計,馬子清與其母和兄弟一起在西便門附近擺一小攤,以賣炸三角為主,後又賣糧食,專售張家口產的麵粉。因面有勁兒大的特點,很受民眾歡迎。馬子清在彰儀門一帶便小有名氣。傳說,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時,到處搶劫百姓財物,馬子清請了駐紮在法源寺的兵頭姚團長帶兵對彰儀門一帶進行了保護,免受德國兵搶劫。當地的生意人為感激馬子清,聯合送給他一掛匾,上書“見義勇為”四個大字。
“清”和寓意順順噹噹做生意。餑餑鋪的生意逐漸搞得紅紅火火,當時人謂“馬子清頭一運,開了個清順”。後來馬子清將“清順齋”交給兄弟馬子明掌管,自己買下菜市口爛漫胡同六號原慶豐祥布鋪的門聯,開辦了“清華齋”,後院生產清真糕點,供前店銷售,還經營一些飲料,代賣校場口“春盛齋”蒸做的壽桃、壽麵、豆包。清華齋製作的糕點有酥皮的龍鳳餅、漿皮的狀元餅、大薄脆及各式月餅、麻元,蒸貨有蜂糕、豆糕、喇嘛糕(黃糕)、糕乾條,炸貨有芙蓉糕、薑汁排叉、蜜麻花、薩其馬,還有槽子糕(蛋糕)、蓮子缸爐等近百個品種。並請楊漢清題寫牌匾。
發展
1933年馬子清將清華齋交給兒子馬蘭亭掌管。這時的清華齋在北京及外地擁有有幾個聯號,北京廣安門的清順齋、牛街口的清源齋、通州的清寶齋、張家口的清華齋等。馬蘭亭利用幾家聯號,擴大經營。自己又籌措資金,買下清華齋南鄰的西廣益乾果鋪三間房,將其中一半作門店,將清華齋原小門店改為作坊,專門蒸饅頭、豆包,又將清華齋對面傳說曾是明朝宰相嚴嵩的一小花園式的院子買下做倉庫和車間,在院內做糕點。
為了籌措更多的資金,馬蘭亭學習股東集資辦法,把目標轉向市郊農村,由管賬先生帶人到豐臺一帶去“打會”(如現在的零存整取),給“會貼”(優惠券),通過各村有聲望的會友協辦,村民隨意入會,金額不限,每月一般最少
三角,村民遇有紅、白喜事或年節,可持會貼“到店櫃取糕點,讓利二成實行優惠。打會的對象遍及豐臺18個村,如盧溝橋一帶、岳各莊、劉家村、樊家村、皂角村、王家村、夏家村、小井、淀廠等村。同時,還與京城大小寺院,如三聖庵、長春寺、水仙庵、天寧寺、法源寺、崇效寺、白雲觀等有經濟聯繫或打會,打會時間一般為農曆二月至十一月。這樣使清華齋的資金逐漸增多起來。
辦廠
1937年日寇侵華,北京淪陷,許多店鋪相繼關閉,當時缺糖少糧,糕點行業更是難以維持。但清華齋卻因為馬蘭亭被選為四區區長(廣安門內、外一帶)繼續經營。馬蘭亭在任職期間主持正義,濟貧扶弱,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由於馬蘭亭的特殊身份,使清華齋一直堅持辦廠,生產京式、南式糕點,並根據季節變化生產。如正月十五生產風味獨特一品一味的元宵;二月生產太陽糕(用大米做的蒸糕,上面有青紅絲和小鳥圖案);四月生產鮮花玫瑰餅和鮮花藤蘿餅;五月端午生產五毒餅(餅上有蜈蚣、蠍子、蛇、壁虎、蟾蜍的形象)人食之以示去毒,還有京式小棗粽子;六月天氣炎熱生產豆糕、水晶年糕,一直到八月;中秋節供應各味酥皮、提漿、官樣(酒皮)、賴皮、南味等傳統月餅,並有套式月餅(5個一套),頂端放一個大桃,插有“福”字,以示全家平安幸福團圓;自來紅、自來白月餅,最大的一個5斤,油而不膩,酥香可口;十月供應蜜貨,有蜜耳朵、蜜供、麒麟酥、蜜麻花等,一直到次年二月。 應季和節日期間顧客絡繹不絕。
義舉
馬蘭亭不僅狀況於經營,使店鋪的買賣興旺發達,而且為人忠厚仗義,他曾冒著生命危險救濟過抗日英雄張自忠的妻子和孩子,為其購房安置生活新中國成立後,馬蘭亭擔任北京市工商聯合會委員,隨工作隊去陝西西安一帶搞土改,抗美援朝時任慰問團副團長到朝鮮戰場慰問志願軍官兵,1956年公私合營任糕點會會長,為宣武區糕點鋪公私合營順利進行做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因病逝世。
發展
1995年,清華齋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如今的清華齋繼續和發揚老字號的傳統,不斷挖掘老產品,開發出出了鮮花玫瑰餅、藤蘿餅等系列酥皮,而且還不斷推出新產品,如核桃糕、綠豆餅、德氏蛋糕等;另外還開發了無糖產品,如無糖棗茸、無糖豆糕、無糖萁瑪等。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百年老號清華齋是專門生產清真糕點的老字號企業,以用料講究、做工精細、口味獨特而享譽京城。近幾年來不斷挖
清華齋在中秋前夕推出新款酥皮系列月餅,主要包括綠豆凸月餅、蛋黃酥月餅等多種口味。其用料考究,崇尚天然。綠豆凸月餅採用純綠色無污染綠豆蓉,入口清香,豆香撲鼻沁人心脾,甜而不膩,食而不厭。蛋黃酥月餅則採用優質紅小豆,自己炒制豆沙,並配以整隻蛋黃,讓人過口不忘。
榮譽
1997年、1999年、2000年在月餅市場抽查中天順齋被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授予"質量信譽產品"的證書及獎牌。2001年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焙烤展覽會上,核桃棗蓉被評為中國名點,鮮花玫瑰餅被評為全國特色糕點。
歷史發展經過
早年,馬子清住京城西南彰儀門(廣安門)的鐵道西側,家境清貧,幼年喜好繪畫,成年後常以自己畫的古畫,出售給當時住在彰儀門一帶的外國人。為了生計,馬子清與其母和兄弟一起在西便門附近擺一小攤,以賣炸三角為主,後又賣糧食,專售張家口產的麵粉。因面有勁兒大的特點,很受民眾歡迎。馬子清在彰儀門一帶便小有名氣。
傳說,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時,到處搶劫百姓財物,馬子清請了駐紮在法源寺的兵頭姚團長帶兵對彰儀門一帶進行了保護,免受德國兵搶劫。當地的生意人為感激馬子清,聯合送給他一掛匾,上書“見義勇為”四個大字。 這時馬子清用賣面攢下的錢買了彰儀門附近路北的王振亭面鋪,開辦了餑餑鋪,起名“清順齋”,以取己名中的“清”和寓意順順噹噹做生意。餑餑鋪的生意逐漸搞得紅紅火火,當時人謂“馬子清頭一運,開了個清順”。後來馬子清將“清順齋”交給兄弟馬子明掌管,自己買下菜市口爛漫胡同六號原慶豐祥布鋪的門聯,開辦了“清華齋”,後院生產清真糕點,供前店銷售,還經營一些飲料,代賣校場口“春盛齋”蒸做的壽桃、壽麵、豆包。清華齋製作的糕點有酥皮的龍鳳餅、漿皮的狀元餅、大薄脆及各式月餅、麻元,蒸貨有蜂糕、豆糕、喇嘛糕(黃糕)、糕乾條,炸貨有芙蓉糕、薑汁排叉、蜜麻花、薩其馬,還有槽子糕(蛋糕)、蓮子缸爐等近百個品種。並請楊漢清題寫牌匾 1933年馬子清將清華齋交給兒子馬蘭亭掌管。這時的清華齋在北京及外地擁有有幾個聯號,北京廣安門的清順齋、牛街口的清源齋、通州的清寶齋、張家口的清華齋等。馬蘭亭利用幾家聯號,擴大經營。自己又籌措資金,買下清華齋南鄰的西廣益乾果鋪三間房,將其中一半作門店,將清華齋原小門店改為作坊,專門蒸饅頭、豆包,又將清華齋對面傳說曾是明朝宰相嚴嵩的一小花園式的院子買下做倉庫和車間,在院內做糕點,為了籌措更多的資金,馬蘭亭學習股東集資辦法,把目標轉向市郊農村,由管賬先生帶人到豐臺一帶去“打會”(如現在的零存整取),給“會貼”(優惠券),通過各村有聲望的會友協辦,村民隨意入會,金額不限,每月一般最少三角,村民遇有紅、白喜事或年節,可持會貼“到店櫃取糕點,讓利二成實行優惠。打會的對象遍及豐臺18個村,如盧溝橋一帶、岳各莊、劉家村、樊家村、皂角村、王家村、夏家村、小井、淀廠等村。同時,還與京城大小寺院,如三聖庵、長春寺、水仙庵、天寧寺、法源寺、崇效寺、白雲觀等有經濟聯繫或打會,打會時間一般為農曆二月至十一月。
這樣使清華齋的資金逐漸增多起來。1937年日寇侵華,北京淪陷,許多店鋪相繼關閉,當時缺糖少糧,糕點行業更是難以維持。但清華齋卻因為馬蘭亭被選為四區區長(廣安門內、外一帶)繼續經營。馬蘭亭在任職期間主持正義,濟貧扶弱,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由於馬蘭亭的特殊身份,使清華齋一直堅持辦廠,生產京式、南式糕點,並根據季節變化生產。如正月十五生產風味獨特一品一味的元宵;二月生產太陽糕(用大米做的蒸糕,上面有青紅絲和小鳥圖案);四月生產鮮花玫瑰餅和鮮花藤蘿餅;五月端午生產五毒餅(餅上有蜈蚣、蠍子、蛇、壁虎、蟾蜍的形象)人食之以示去毒,還有京式小棗粽子;六月天氣炎熱生產豆糕、水晶年糕,一直到八月;中秋節供應各味酥皮、提漿、官樣(酒皮)、賴皮、南味等傳統月餅,並有套式月餅(5個一套),頂端放一個大桃,插有“福”字,以示全家平安幸福團圓;自來紅、自來白月餅,最大的一個5斤,油而不膩,酥香可口;十月供應蜜貨,有蜜耳朵、蜜供、麒麟酥、蜜麻花等,一直到次年二月。 應季和節日期間顧客絡繹不絕。
馬蘭亭不僅狀況於經營,使店鋪的買賣興旺發達,而且為人忠厚仗義,他曾冒著生命危險救濟過抗日英雄張自忠的妻子和孩子,為其購房安置生活,新中國成立後,馬蘭亭擔任北京市工商聯合會委員,隨工作隊去陝西西安一帶搞土改,抗美援朝時任慰問團副團長到朝鮮戰場慰問志願軍官兵,1956年公私合營任糕點會會長,為宣武區糕點鋪公私合營順利進行做了大量工作,同年4月因病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