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新移民來自全國各地,與原居民(原
寶安縣居民)形成了一個 “多方(言)雜處” 的語言環境。 現代漢語方言按照通常的分類有北方方言 、吳方言 、湘方言 、贛方言 、客家方言、
閩方言、粵方言七大方言。這七種方言在深圳境內普遍存在,川調 、湘語 、吳音 、閩聲等隨處可聞 。境內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客家方言和粵方言, 其次還有個別的潮汕話方言點。境內客家方言和粵方言又各有特點,呈現出 “ 五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 異常複雜的局面。
發展歷史
“
深圳”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史籍中是1410年的明代,於
清朝初年建墟。當地客家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30多年,卻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縣史、800多年的廣府人移民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史、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深圳
客家人均來自中原一帶,綜合各地族譜了解,最早在東晉、漢唐、北宋或明清時期陸續遷徙而至,其中路線大概分為三支,一為豫、鄂、湘至韶關遷入;二為豫、鄂、贛至河源、惠州遷入;三為豫、鄂、閩至梅州遷入。特別是清康熙年間“遷界”和“復遷”時鼓勵的舉措中,大量內地移民為重建和開發寶安而紛紛落戶深圳一帶。
清初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開始的“遷海復界”,是客家史上第四次大遷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地區在“遷海”運動中,沿海地區為直接受害區,北部山區是間接受害區。“遷海”的二十餘年間,這兩種地區都遭到空前嚴重破壞。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開始全面“復界”,原居民遷回的極少,初時回響“招墾”的也不多。從方誌和族譜資料看,到康熙三十年後,遷來的人口才慢慢增多。東部則多是從
惠州、
梅州方向來的客家人,西部主要是
廣州、
東莞方向來的粵語系人。這樣,就形成了深圳民系人口和地域文化獨特的分布格局:東部
客家人,西部
廣府人。在深圳這個新開發區,作為移民,無論東部西部,都表現出很強的進取精神,都有不錯的業績。
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市設定
經濟特區。
方言分布
客家語
市轄區 | 以客家話為主的街道 | 其餘有客家話分布的街道 | 全區自然村數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粵語
市轄區 | 以粵語為主的街道 | 其餘有粵語分布的街道 | 全區自然村數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龍城街道(龍口村、紅旗村、格坑村、蒲排村、大圍村、麻沙村、白灰圍村)、坪地街道(老香村、新香村、西湖塘村、富地崗村)、園山街道(荷坳村、安良八村*)、龍崗街道(劉屋村)、橫崗街道(排榜村)、寶龍街道(嚇坑村) | |
| | 民治街道(白石龍村、橫嶺村、東一村、東二村、西頭村、龍屋村、簡上村、龍塘村、松仔園村)、福城街道(長湖頭村、丹坑村、獅徑村、悅興圍村、冼屋村、竹村、章閣村、塘前村)、龍華街道(清湖村、郭嚇村、上油松村、下油松村、共和村)、觀湖街道(元一村、元二村、元三村、河西村)、大浪街道(鵲山村、譚羅村)、觀瀾街道(大湖村) | |
| | | |
| | | |
| | | |
大鵬話
其他方言
此外, 深圳市也有零星的潮汕話分布, 如南山區蛇二居委、福田區的福新居委,羅湖區翠竹街道龍尾坊、新港鴻社區及東門老街原立新、南塘居委,南澳鎮的個別自然村等。
市轄區 | 客家話和粵語雙方言村 | 粵語和閩南語雙方言村 | 客家、粵語、閩南多方言村 |
---|
| | | |
| 蛇口街道(水灣村)、沙河街道(下白石村)、桃源街道(福光村) | | |
| | | |
| | | |
| | | |
| | | |
方言類型及特點
客家語
2012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卷》B1-17將深圳客語劃分為粵台片梅惠小片。
深圳客家話與客方言的代表
梅縣話比較有四個顯著的特點。一是n、l不分,只有l無n,即泥母字都讀為來母,因此“呢子”成了“梨子”、“囊中”成了“郎中”。二是止攝開口支、脂、之三韻精組字和莊組字讀合口韻。梅縣話的“資雌思”三字,韻母是[i],而深圳客家話是[u]。三是沒有韻頭u,梅縣話帶u韻頭的字深圳客家話念開口韻,如夸[k'a①]、鍋[ko①]、怪[kai④]、光[kon①]等。四是用“開”[hoi①]表示完成時態,如國語“吃了飯”,梅縣話是“食款[e]飯”,而深圳客家話是“食開飯”。
深圳客家話內部從語音角度看,大致有橫崗話、布吉話、葵沖話和觀瀾話等四種類型。以橫崗話為代表的,沒有[m/p]韻尾,即古鹹攝韻母不再收[m/p]韻尾而演變為[n/k]韻尾,因此在橫崗話中擔一釘、蠶一橙、衫一生、甘一更、謙一輕、嚴一迎六組字前後韻母相同,成了同音字。以布吉話為代表的,則與梅縣話相同,完整地保留了鼻音韻尾[m、n、n]和塞音韻尾[p、t、k],前面所舉六組字,在布吉話中,前後韻母是不同音的。以葵涌話為代表的,有舌尖前濁擦音聲母[z],如衣[zi①]、椅[zi③]、意[zi④]、逸[zit⑥]。葵涌話古知章組聲母與流攝尤韻拼作[tsiu]、[ts'iu]、[siu],而橫崗話、布吉話、觀瀾話則拼作[tsu]、[su],如朱一周、廚一綢、輸一收這三組字,葵涌話是不同音的,前為[u]韻,後為[iu]韻,而橫崗、布吉、觀瀾三鎮是同音的,前後均為[u]韻。以觀瀾話為代表的,主要特點是聲調比較特殊,即古去聲濁音聲母字大部分歸入上聲,這與橫崗、布吉、葵涌三鎮不同,如共、陣、大、樹、飯等字,觀瀾話讀中降調[31],而橫崗、布吉、葵涌三鎮讀高降調[52]。
粵語
2012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卷》B1-18將深圳粵語劃分為廣府片。
深圳粵語與粵方言的代表話
廣州話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聲調一般為八個或七個,而廣州話有九個。二是古鹹攝開口罩談鹹銜四韻和古山攝開口寒山刪三韻的字大都讀為舌根鼻音韻尾[n]和與之相應的塞音韻尾[k],而廣州話古鹹攝開口罩談鹹銜四韻仍讀為[m/p]尾,古山攝開口寒山刪三韻仍讀為[n/t]韻尾。如耿、站、蛋、棧四字,深圳粵方言都收[n]韻尾,而廣州話“耽站”收[m]韻尾、“蛋棧”收[n]韻尾;又如答、扎、達、釗四字,深圳粵方言都收[k]韻尾,而廣州話“答扎”收[p]韻尾,“達側”收[t]韻尾。三是一般用“好”“洗了澡”,廣州話說“沖吃涼”,深圳粵方言是“沖好涼”。
深圳粵語,根據其不同的語音特點,可以分為中路白話(西鄉話)、東路白話(圍頭話)、西路白話(沙井話)和漁民話等類型。南頭至西鄉為中路白話,以西鄉話為代表,與廣州話比較接近,有八個聲調,無韻頭[i],保留韻尾[m、n、n]和[p、t、k],但[m/p]韻尾字比廣州話少,只深攝和少數鹹攝字仍讀[m/p]韻尾,[n/k]韻尾字比廣州話多,因鹹攝字絕大部分讀[n/k]韻尾。福永、沙井、公明、松崗、光明、平湖為西路白話,以沙井話為代表,一般有七個聲調,上聲不分陰陽,入聲與廣州話相同,也分為上陰入、下陰入和陽入。有韻母[yn],如端[tyn①]、酸[syn①]等。西路白話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文白異讀現象多,如“星”文讀[sen]白讀[sian],“現”文讀[hin]白讀[in],“陳”文讀[ts'in]白讀[ts'an],“貴”文讀[kui]白讀[kuai],“鵝”文讀[n]自讀[w]。福田、羅湖兩區為東路白話,其特點是沒有韻尾[n/t],都合併到韻尾[n/k]中去。東路白話又叫圍頭話,深圳習俗把自然村落稱作“圍頭”,也可簡稱“圍”,“圍頭話”因此而得名。深圳圍頭話與香港新界的圍頭話類似。深圳粵語還包括珠江口沿江東岸的漁民話。因漁民逐步上岸圍墾灘涂進行養殖,因此漁民又被稱為基圍人,他們的話又被叫做基圍話。漁民的祖先據說大都來自南海、番禺、順德,因此他們的話多少具有“南番順”三地的特色。
大鵬話
大鵬話”實際上是一種“軍話”,其來源十分獨特。大鵬所城居民是來自天南地北的軍士及其家屬,他們所帶來的方言差別很大,彼此之間很難進行溝通與交流。為打破種這種語言障礙,他們將不同的方言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一種大鵬“國語”——“大鵬話”。
大鵬話是一種混合型方言,既呈現粵語的面貌,又具備客家語的特點,還帶有北方話的口音。在語音方面,其聲母部分與粵語相同,聲調部分與客家語近似;在地俗稱“千音”。古濁塞音和古濁塞擦音聲母的字大都同客家話一樣, 讀送氣音,如“步、別、逍、奪”等都讀送氣音。其次沒有撮口韻,這與橫崗話相同而與西鄉話不同。大鵬話有七個聲調平上去各分陰陽,入聲不分陰陽。 陰平 、陽平調值與橫崗話相同, 陰上、陽上調值與西鄉相同。陰去調值是22,陽去調值是55,而西鄉話陰去調值是44, 陽去調值是22,幾乎正好相反。而橫崗話去聲不分陰陽。
語境態勢
深圳市成立之前,農村通行客方言和粵方言,而縣治深圳鎮則顯現多方言的趨勢。鎮上除了本地的客家話和粵方言(白話),還有北方來的幹部、內地在深圳設立的外貿辦事處和深圳海關及邊防部隊的幹部、職工帶來的全國各地方言。特區成立之後,新移民不斷遷入,深圳成為一個移民城市。這些新移民來自全國各方言地區,深圳的語言環境形成了一個“多方(言)雜處”的局面。原居民因世代繁衍於此,形成了一個一個的方言群落(方言點),而新居民因為分散雜處,不可能形成新的方言群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方言區的人們習慣用家鄉話交流,不同方言區的人們則使用帶有各自方言口音的國語進行交際。市政府在建市立之初就及時地提出了“用國語統一深圳語言”的號召,並專設了“語言文字辦公室”,大力推廣國語。20世紀90年代,在工作或其他公共場合,各方言區的人都會自覺地使用國語。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國語,已經成為深圳市的交際語言和工作語言。
音系
深圳方言複雜多祥,要想整理出一個綜合性的方言語音系統是不可能的。基於此,《深圳市志》採用代表話的方式整理深圳方言語音系統。選擇代表話的主耍依據是方言的地理分布,分布在中心地帶的為代表話,深圳客家方言的分布,不管從東到西(坑梓—坪山—龍崗—橫崗—布吉一龍華一石岩),還是從北到南(觀瀾—橫崗—鹽田),橫崗都居其中。深圳粵方言的分布,從東到西(羅湖一福田—南山一新安一西鄉一福永—沙井—公明—松崗),而西鄉恰在這條帶狀分布的中間,因此,本志選取橫崗話和西鄉話作為深圳兩個方言的代表,進行重點調查分析,整理歸納語言系統。
客家語
深圳客方言語音內部差異較大, 因此《深圳市志》記述深圳客方言選取位於客方言分布中心地帶的橫崗話作為代表。
深圳客家方言聲母共有17個(包括零聲母) 。
深圳客方言韻母共有40個。
深圳客家方言有6個聲調。
深圳客方言與國語比較, 有以下特點。
(一)有V聲母。深圳客方言讀V聲母的字,國語有一部分讀X(h)聲母,如話換黃橫等;有一部分讀零聲母[w],如挖彎往維等。
(二)無n聲母。國語讀n聲母的字、深圳客方言部分讀I聲母,如泥鬧奴難;一部分讀ŋ (ng)聲母,如你娘牛尿。
(三)有ŋ聲母。深圳客方言讀ŋ聲母的字,國語大部分讀零聲母,如瓦傲偶誤危;一部分讀n聲母,如女扭念濃;還有少數讀(r)聲母,如惹軟任熱。
(四)讀送氣音聲母的字較多。國語塞音和塞擦音聲母中讀非送氣音聲母的字,在深圳客方言中有不少讀為送氣吝, 如罷敗步病[p'],大道第定[t'],概共跪戈[k'],坐什造治[ts'] 。
(五)沒有撮口呼韻母。國語讀撮口呼韻母的字,在深圳客方言中大部分讀齊齒呼韻母,如居權虛缺,一部分讀開口呼韻母,如樂(音樂)、覺(覺悟)、確(準確)、學(學習),一部分讀合門呼韻母,如均群勛屈。
(六)讀合口呼韻母的字較少。深圳客方言合口呼韻母只有u、ui、un、ut 、uŋ、uk等6個,國語讀合口呼韻母的字, 深圳客方言往往讀為開口呼韻母,如話怪關霜活羅說等。
(七)少數國語讀開口呼韻母的字深圳客方言卻讀為合口呼韻母,如杯陪美飛雷[ui]。
(八)有聲化韻母,如唔[m2]、等吾梧魚漁[ŋ2]。
(九)有鼻音韻尾-n、-ŋ。 國語讀-n韻尾的字,深圳客方言有一部分收-ŋ韻尾,如擔貪男站參衫甘砍鹹[aŋ]點添廉尖潛兼謙嫌鹽[iaŋ]等。
(十)有陰入、陽入兩個入聲調。深圳客方言讀陰入調的字,國語一部分讀陰平,如發挖殺瞎; 一部分讀陽平,如札國察昨;一部分讀上聲,如鐵谷筆渴;一部分讀去聲,如客恰作確。深圳客方言讀陽入調的字,國語讀陽平,如舌敵極局佛;也有讀去聲的,如物慾涉粵徹。
粵語
深圳粵方言語音內部差異較大, 因此《深圳市志》記述深圳粵方言選取位於粵方言分布中心地帶的西鄉話作為代表。
深圳粵方言聲母共有18個(包括零聲母)。
深圳粵方言韻母共有48個。
深圳粵方言共8個聲調。
(一)有半元音性濁擦聲母j、w。普通通零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部分音節帶有聲母j、w,如也[ja3],藥[jɔk7]、翁[juŋ1]、日[jɐt7]、閱[jyt8]、億[jɐk7]、沃[juk7]等,娃[wa1]、汪[wɔŋ6]、宏[wɐn2]、岸[wɔn7]、鑊[wɔk8]。
(二)有ŋ聲母,國語讀零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讀ŋ聲母,如瓦岩銀熬等。
(三)讀m聲母的字比較多,除國語讀m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也讀m聲母外,國語讀零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中有一部分也讀m聲母,如微文聞尾吻問萬晚等。
(四)讀f聲母的字較多,除了國語讀f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也讀f聲母外,國語讀h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讀為f聲母, 如花伙胡揮婚等,國語讀k聲母的字,深圳粵方言有部分讀為f聲母,如科課快況等。
(五)有以ɐ為主要元音的韻母,他們與以a為主要元音的韻母是不同的,如街[kai1] ——雞 [kɐi],考[hau3]——口[hɐu3]等。
(六)有以œ為主要元音的韻母,共有œ、œy、œŋ、œk4個,如靴[hœ]、須[sœy]、張[tsœŋ]、酌[tsœk]。
(七)有鼻音韻母ŋ,ŋ自成音節,如唔吾梧伍午等。
(八)有-m 、-n、-ŋ 三個鼻音韻尾,深圳粵方言收-m韻尾的字,國語收-n韻尾,如林枕尋金函等;深圳粵方言部分收-ŋ韻尾的字,國語收-n韻尾,如班丹蘭凡膽南柑[aŋ],關慣患灣[uaŋ];深圳粵方言收-n韻尾的,國語也收-n韻尾,如賓桿邊短捐。
(九)有-p、-t 、-k 三個塞音韻尾,深圳粵方言中帶這些韻尾的字,在國語中大都不帶韻尾. 如立執急峽[-p]、 出割切骨[-t]、拍得歷托[-k]。
(十) 有八個聲調,古平上去入聲各分陰陽,國語只平聲分陰陽,上聲、去聲不分陰陽,入聲已經消失,大都歸入去s聲,少數歸入陰平、陽平、上聲。
傳承保護
2002年1月,深圳龍崗電視台開設了龍崗客家話新聞節目,並把本地客家話新聞作為固定欄目,每天定時與觀眾見面。
2005年,深圳對全市的
深圳客家山歌開展大規模普查,並加以收集、整理、分類、申報,形成了省、市、區三級保護體系。寶安官田學校等建立了客家山歌傳承基地,
龍崗皆歌被列入龍崗中學的課程,石岩一些國小邀請山歌傳承人走進校園,向小學生講解、表演客家山歌。羅湖區大望學校、南山區塘朗國小、龍華區松和國小及千林山國小等舉辦“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引導青少年認識並傳唱客家童謠與客家山歌,並開發《客家山歌》校本課程,傳習客家山歌,傳承本土音樂文化。
2014年6月26日,龍崗政務微信“龍崗發布”正式認證上線,其中策劃的“大家一起來講客家話”、“高端低碳戰略引領城區轉型”系列等主題,形式活潑,緊貼地氣,引起社會熱烈反響。
2017年1月,在龍崗區坂田街楊美村設立了客家話讀書班,名稱為“客家話讀論語”。
2017年7月25日至8月8日,為使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體驗客家方言,坪山區馬巒街道辦事處坪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萬分站點開展了客家話趣味學習小組。
2018年,深圳市坪山區創新行政服務模式,全區首設客家話、國語、潮州話、粵語、英語等多語言服務視窗,推行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便民服務等,廣獲社會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