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區

鹽田區

鹽田區,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位於深圳市東部,距市中心12千米,西接羅湖區,東連大鵬新區,北鄰龍崗區坪山區,南與香港新界山水相接,沙頭角口岸與香港直接相通。轄區面積74.99平方千米,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2°26′59”—22°51′49”,東經 113°45′44”—114°34′21”之間。

鹽田文化集生態文化、海洋文化、音樂文化、客家文化和歷史文化於一體,沙頭角魚燈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沙頭角街道被國家文化部授予“民間藝術之鄉”

鹽田區域歷史源遠流長,大梅沙海灣沙丘遺址考古發掘表明,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千年前,即中原地區夏、商時代,此地為百越部族聚居之處。截至2018年鹽田區有沙頭角、海山、鹽田、梅沙4個街道辦和中英街管理局,2017年常住人口23.72萬。

2017年,鹽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5.49億元。

基本介紹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土壤,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海洋資源,林地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旅遊景點,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鹽田地名來源與古代這一帶產鹽有關。據《寶安縣誌》載:宋開寶四年(971年)設官富鹽場(在今香港九龍,包括鹽田、疊福分場)。清康熙年間修的《新安縣誌》已有鹽田圩、鹽田村、鹽田逕的地名。
夏、商、周三代,鹽田區境內為百越地。
鹽田區鹽田區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在嶺南地區設定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鹽田區域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朝廷撤南海郡,設定東官郡。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縣。其範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州、潮州一帶。當時寶安縣轄地涉及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東官郡的郡治所在地設在寶安縣內的南頭。鹽田區域部分屬寶安縣,三洲田坪山橫崗龍崗等地為惠陽縣屬地。
隋開皇十年(590年),朝廷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設在南頭。
唐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
明萬曆元年(1573年),撤東莞縣,設定新安縣(即原寶安縣),縣治仍設在南頭。
清康熙五年(1666年),新安遷界,併入東莞縣。
康熙八年(1669年)復置新安縣。縣以下設3個鄉、7個都建置。鹽田區域屬歸城鄉第七都範圍。清朝屬新安縣富司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全國行政區劃整編,因新安縣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又復稱寶安縣。
民國十三至二十一年(1924—1932年),實行區鄉編制,鹽田區域內有沙頭角、鹽田兩個小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調整為1個鄉稱東和鄉。這是鹽田區域第一個統一鹽田區域的建制設定。
1949年10月,沙、鹽、梅一帶為惠陽縣接管。
1950年4月,重歸寶安縣並為第三區所轄的一個鄉,後又成為一個區。
1958年10月,實行“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建置,區域內一度為南天門公社(深圳轄)。11月,龍崗、橫崗、坪山、大鵬等地由惠陽縣劃入寶安縣。
1959年編為三洲田公社,隸屬坪山,劃入鹽田區域。其後,區域內有時設立一個鎮一個公社,有時又並為一個公社。
1979年1月,寶安縣改為深圳市,鹽田區域屬羅湖區
1980年6月,從坪山分出,成立沙頭角管理區。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鹽田區域除三洲田等部分山地外,均劃入經濟特區範圍。
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置,轄深圳經濟特區外原寶安縣地區。
1982年1月,成立羅湖區,轄經濟特區全部範圍,鹽田區域為羅湖區管轄。
1982年9月,沙頭角鎮作為縣級鎮從羅湖區劃出。
1983年6月,深圳經濟特區設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4個區辦事處。
1984年5月,沙頭角區辦事處改設為沙頭角管理區,仍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中英街中英街
1990年1月,特區內撤銷羅湖、福田(原上步)、南頭、蛇口、沙頭角5個管理區,成立羅湖、福田、南山三個市轄區。沙頭角管理區和羅湖管理區合併組建羅湖區人民政府。
1997年11月7日,國務院批覆,從羅湖區分出沙頭角鎮和梅沙、鹽田兩個行政街道,成立鹽田區,為深圳市轄6個行政區之一。
1998年2月16日成立鹽田區委區政府,3月30日,鹽田區舉行掛牌揭幕典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8年3月鹽田區成立,下轄沙頭角鎮政府及鹽田和梅沙街道辦事處。
2002年機構改革,撤銷沙頭角鎮政府,分出沙頭角和海山2個街道辦事處。
2015年1月5日,中英街管理局正式揭牌運作。

區劃詳情

截止2018年,鹽田區轄沙頭角、海山、鹽田、梅沙4個街道和中英街管理局,區政府駐沙頭角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鹽田區位於深圳市東部、距市中心12千米,轄區面積74.99平方千米,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與龍崗區相接,西至梧桐山羅湖區相鄰,南連香港新界,北靠龍崗區。地理坐標北緯22°26′59”至22°51′49”,東經 113°45′44”至114°34′21”。
鹽田區屏山傍海,鹽田區海岸線長達19.5千米。大鵬灣海域面積達25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9.5千米,其中可供興建深水泊位的海岸線6.7千米。
鹽田區

地質土壤

鹽田區地質較古老,基岩多為花崗岩。形成土壤為赤紅壤,土壤有機質少,砂粒多;山地土壤以薄土層為主,腐殖質層薄。

地形地貌

鹽田區地形北高南低,屬低山丘陵海濱地貌。背山面海,北部為梧桐山梅沙尖,頂峰海拔885米,地貌以裸露的基岩和山林為主。地形基本由北面的山地地貌帶和南面的海岸地貌帶組成。山地地貌由高至低依次為低山、高丘陵及低丘陵。海岸地貌帶分布在大鵬灣北側,主要為山地海岸類型,岬角海灣相間。前者崖高、坡陡,海蝕地貌較發育;後者主要由沙灘、砂堤、瀉湖平原組成,構成了基岩—砂礫質海岸。

氣候條件

鹽田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足,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溫度22.2℃。每年5月—9月為雨季,年累計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2500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北。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鹽田區水產資源豐富,有鯉魚、蛇遭、蘭圓夠、金色小沙丁、金錢魚、大眼綢、帶魚、三刺綢、盲曹和妒魚等40餘種名貴魚種,還有蝦、蟹、貝類和藻類10多種。

林地資源

鹽田區林地面積有4792公頃,在鹽田區山地自然分布的維管束植物有約200科1500種左右。其中以熱帶區系成分所占的比例較高,常見的科有樟科、茶科桃金孃科野牡丹科梧桐科大戟科薔薇科金縷梅科、殼斗科、桑科、冬青科、芸香科、菊科、蘭科、莎草科和禾本科等。並分布有紅樹科、金虎尾科、山柑科、肉實科、花柱草科、棕櫚科和露兜樹科等典型的熱帶科。另外,還發現了刺桫欏、穗花杉、白桂木、土沉香、粘木、福建觀音座蓮等珍稀、瀕危物種。

動物資源

鹽田區野生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24目64科19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蟒蛇、鳶、赤腹鷹、褐翅鴉鵑、穿山甲、小靈貓等。

人口

2017年,鹽田區常住人口23.72萬人,增長4.7%。其中,戶籍人口7.49萬人,增長12.4%,占常住人口比重31.6%;非戶籍人口16.23萬人,增長1.5%,占常住人口比重68.4%。戶籍人口出生率24.6‰,死亡率1.8‰,自然增長率22.8‰。暫住人口出生率9.0‰,死亡率0.5‰,自然增長率8.6‰。年末已婚育齡婦女4.88萬人,其中戶籍1.96萬人,暫住2.92萬人;戶籍與暫住人口計畫生育率分別為97.2%和98.8%,戶籍與暫住人口已婚育齡婦女一孩率分別為39.8%和41.9%;二孩率分別為55.6%和54.9%。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鹽田區有漢族、壯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滿族、布依族、蒙古族等38個民族。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占97.43% ;各少數民族人口占2.57%。

經濟

綜合

初步核算,2017年鹽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5.49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26億元,增長4.1倍;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6.67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98.56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05:14.80:85.15,第三產業比重比去年提高0.8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鹽田區農業增加值0.26億元,同比增長4.1倍;農業總產值2195.76萬元。農產品中茶葉產量2噸,與上年持平;盆栽植物產量9.2萬盆。林業中,更新造林面積221畝;幼林撫育作業面積1430畝。漁業中,海水產品產量241噸,其中魚類238噸,甲殼類2噸,其他類1噸。

第二產業

2017年鹽田區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2.65億元,增長2.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7%。鹽田區工業總產值677.32億元,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70.08億元,增長10.1%。其中,黃金珠寶加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64.73億元,增長14.7%,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69.4%;高技術產品製造業企業實現產值171.64億元,下降4.9%,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5.6%。

第三產業

2017年,鹽田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98.56億元,增長9.3%。
鹽田區城市建設鹽田區城市建設
2017年,鹽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39億元,比上年增長8.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195.42億元,增長10.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10.34億元,增長6.3%。
2017年,鹽田區主要景點全年接待遊客1384.6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0.1%。其中收費景點597.69萬人次,增長1.1%;非收費景點786.96萬人次,下降17.2%。
2017年,鹽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33.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2.8%。鹽田港區全年貨櫃吞吐量1270.37萬標箱,比上年增長8.6%,占深圳港貨櫃吞吐量的50.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69億元,增長3.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86萬戶,下降5.7%;行動電話用戶5.84萬戶,增長6.6%;寬頻用戶4.08萬戶,下降4.0%;光纖用戶3.40萬戶,增長5.6%;ITV電視用戶2.07萬戶,增長25.3%。

社會事業

教育

2001-2005年,鹽田區有中學4所(2所公辦,1所與深圳大學聯辦,1所為公辦民助),國小10所(8所公辦,1所與深大聯辦,1所為公辦民助)。4所中學均為完全中學,其中,沙頭角中學和深大二附中設有國中和普高班,田東中學設有國中、普高和職高班,於2004年9月開辦的鹽田外國語學校只有國中在校生。建有幼稚園17所(公辦2所,民辦15所)。另有黨校1所,電大1所,職業培訓中心1所,其它成人教育機構17家。
鹽田中學和鹽田國小通過引入深大師院的優質辦學資源,兩校合併為深大師院第二附屬學校;區原先最為薄弱的樂群國小改造後,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並於2003、2005年先後通過了市、省一級學校評估;梅沙國小於2005年8月搬入高標準建成的新校舍與鹽田外國語學校合校辦學。
截至2017年末,鹽田區各級各類學校(不含簡易民辦)46所,較上年增加3所。其中,普通中學4所,職業中學1所,國小11所,幼稚園30所。在校學生數總計28750人,增長6.2%。其中,普通中學7149人,增長7.6%;職業中學2114人,增長6.9%;國小12498人,增長4.3%;幼稚園6989人,增長7.9%。教職工數總計2829人,增長8.4%。學校專任教師人數2182人,增長9.9%,其中,中學854人,國小77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45人,幼稚園50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國小畢業生升學率、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高考升學率(大專及以上)為95.1%,較上年增長10.1個百分點。高考鹽田區參考人數744人,重點上線人數295人,比去年增加50人,重點率達到38.6%,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本科上線人數653人,比去年增加106人,本科上線率達85.5%;上省專線754人,上線率100.0%。。

科技

2017年,鹽田區全年使用科技和企業發展資金1.44億元,比2016年增長24.3%。區級科普經費22萬元。經市科技局認證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30個,較上年增長20.0%。“鹽田模式”社區治理體制改革榮獲第三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勝獎。

文化

截至2017年末,鹽田區共有公共圖書館(室)26個。藏書量71.60萬冊。文化館1個,文化站4個,博物館1個,區級圖書館1個,街道圖書館3個,社區圖書館22個。“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覆蓋率居深圳市首位。

衛生

截至2017年末,鹽田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4家,增長1.2%,其中,醫院2家,門診部7家,診所和醫務室56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家,社康中心15家,其他衛生事業機構2家。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124人,其中,醫生420人,護士526人,藥劑師53人,檢驗師56人,其他技師69人。醫院共有病床620張,增長55.0%;病床使用率101.0%,較上年提高13.6個百分點;出院病人治癒及好轉率為99.4%,比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人均門診費用170元,增長3.0%,人均住院費用為8351元,增長16.0%。全年各類醫療機構總診療量133.33萬人次,增長11.2%,健康體檢14.85萬人次,比上年提高39.6%。

體育

2017年,鹽田區全年區以上體委舉辦各類民眾性體育活動60場次,參加人數10.0萬人次。運動健兒在各項比賽中獲國家、省、市以上獎牌156枚,增長15.6%。其中,金牌47枚、銀牌52枚、銅牌57枚。
在第十二屆省運會上,鹽田區榮獲“突出貢獻獎”。女子帆板運動員陳麗娜在第十五屆亞運會上勇奪冠軍,實現鹽田亞運金牌零的突破。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鹽田區域內民俗文化是嶺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鹽田區的民間風俗觀念、風尚氣息以及婚姻嫁娶、生老病死等一系列民俗習慣,經歷長期約定俗成,形成積澱深厚、內容豐富、形態穩定、傳承不絕的以中原漢民俗文化為主體構架。居民歷來以廣府、客家兩大民係為主,直至1998年建區,仍然保持著這種居民結構格局。在風俗方面,以兩大民係為主,呈現著各自不同的風貌特色。廣府民系居民主要從事漁、鹽業,到明清時期,以“魚米瓜果”稱盛一時,因此,從先人傳承下來的民俗觀念、生產生活方式、風尚習俗等是富于海洋氣息的漁農生產習俗,如奉天后為海上保護神、敬神事鬼、打醮祭祀、祈雨驅蟲等習俗,歲時節日的隆重禮儀和歡樂祥和的婚姻嫁娶等傳統儀式都是漁民習俗。客家民系居民祭祖祀歲、獅舞龍舞、客家山歌、客家釀豆腐、糯米酒等獨具特色。鹽田區與香港相鄰,受香港植入世界各地異域文化觀念和風俗影響,鹽田原有民風習俗亦受影響,中西兼容婚戀觀念衝擊、取代傳統婚姻習俗。改革開放30多年間,逐步形成的眾多健康向上新觀念、新風氣、新時尚、新民俗、新節會成為主流,對最佳化社會人文環境、促進經濟繁榮,起到積極作用。

方言

鹽田區域的早期居民,基本上是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是後來移居的。方言有客家話粵語潮汕話。使用方言以客家話為主,但不少客家人和潮汕人也懂粵語。受語言環境影響,當地客家話與梅州地區的客家話大同小異。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客家話仍是強勢語言,一些從外地調進鹽田區域工作的非客家人,在與當地客家人的交往中學會了客家話。講潮語的主要是數百年前從海陸豐一帶來到鹽田海域捕魚為生的水上漁民(蛋家人),新中國建立初才陸續上岸定居,他們也懂客語和粵語。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來自全國各方言地區的新移民不斷遷入,就形成“多方(言)雜處”的語言環境。原居民因世代繁衍於此,形成多個方言群落(方言點),而新居民因分散雜處,不可能形成新的方言群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方言區的人們習慣用家鄉話交流,不同方言區的人們則使用帶有各自方言口音的國語進行交際。在公共場合,各方言區的人都會自覺地使用國語,國語成為區內的交際語言和工作語言。
隨著深圳特區建設事業的發展,外來人口越來越多,也由於學校教育、廣播、電視的普及,客家話的使用率已大幅下降,日常生活中國語和粵語的使用率上升,在上班、上課、會議、討論等公開的場合,均使用國語。

旅遊景點

東部華僑城
東部華僑城占地9平方千米,於2004年底動工興建,是集兩大主題公園、三座旅遊小鎮、五家度假酒店、兩座18洞山地球場、大華興寺和天麓地產等於一體的世界級度假旅遊目的地。
鹽田區
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
梧桐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梧嶺天池”被譽為“新安八景”之一,如今“梧桐煙雲”以其特有魅力榮膺“深圳八景”之列。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2009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鹽田區
中英街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由梧桐山流向大鵬灣的小河河床淤積成,原名“鷺鶿徑”。長不足0.5千米,寬不夠7米,街心以“界碑石”為界,街邊商店林立,有來自五大洲的產品,品種十分齊全。
鹽田區
此外,鹽田區大梅沙海濱公園、中信明思克航母世界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小梅沙度假村鹽田港、海濱棧道、三洲田庚子首義革命舊址等一批知名景觀景點,其中“一街兩制”(中英街)、“梧桐煙雲”(梧桐山)、“梅沙踏浪”(大小梅沙)被列為“深圳八景”。

榮譽稱號

鹽田區已獲得“廣東省體育先進區”(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