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瓊中縣白沙縣兩縣境內,與儋州市交界,距海口165公里,東面50公里處是楓木鹿場與楓木林場,南部是海南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北部是松濤水庫。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7月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總面積12889公頃。2011年11月進行了調整,調整後,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1701公頃。

黎母山是中國原始熱帶雨林保護區之一。黎母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的生態旅遊區共分為檳榔湖、七家村、吊燈嶺3個生態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海南省瓊中縣、白沙縣
  •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 級別:省級自然保護區
  • 區域面積:11701公頃
  • 類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熱帶雨林
  • 管理單位: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批准時間:2004年7月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災害,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動物,真菌,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職責,保護措施,旅遊,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的前身是黎母山採伐場。
1958年6月,經林業部及廣東省林業廳決定建立黎母山採伐場。
1959年廣東省林業廳下放黎母山採伐場由海南行政區林業部門管理。
1961年黎母山採伐場改稱為黎母山林場。
1979年,海南區林業局又將國營黎母山林場改稱國營黎母山採伐場。
1984年廣東省林業廳移交黎母山採伐場歸海南行政區林業部門轄管。
1988年黎母山採伐場更名為海南省黎母山林業公司,為省直屬森工企業。
1994年海南省林業局批准設立黎母山森林公園
2004年7月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時總面積12889公頃。
2011年11月,調整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整後總面積為11701公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瓊中縣白沙縣兩縣境內,。坐標為東經109°39′05″-109°48′31″,北緯19°07′22″-19°14′03″,南北寬9.7公里,東西長15.5公里。總面積為11701公頃。
黎母山

地質地貌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出露的岩性主要為白堊系鹿母灣群沉積岩,海西—印支期花崗岩、混合花崗岩燕山期似斑狀花崗岩和燕山期的花崗閃長岩。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的地貌屬中山地貌,海拔高度大多在500 米以上,只有在保護區的邊緣有一些低山或丘陵。保護區海拔最高的大黎母嶺海拔為1411.7米,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峰有33座,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19座;有海拔500-800米的山峰有32座;海拔不超過500米的山峰有9座。

氣候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為1870.6小時,年輻射總量109.3794 千卡/平方厘米,是海南島最少的地方之一。保護區年平均氣溫23.1℃,最冷月份平均氣溫17.8℃,年平均相對濕度84%,年平均風速為1.7 米/秒。保護區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2343.1 毫米,是海南降雨量較多的地方之一,平均年蒸發量為1617.8 毫米。

水文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北面屬南渡江系,南面屬萬泉河系,區內主要河流有大邊河、白和河和腰子河3 條,有4 處瀑布和一個小型水庫——檳榔湖,建有2 座水電站。

土壤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的土壤類型主要為磚紅壤、赤紅壤和山地黃壤。磚紅壤主要分布在保護區的東北部及南部邊緣400 米以下的丘陵地帶,赤紅壤主要分布於保護區海拔400~750 米的低山,保護區海拔750 米以上的山地主要是山地黃壤。

自然災害

颱風、暴雨、乾旱、低溫陰雨等是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的主要自然災害。颱風出現頻繁、活動期長,危害大。乾旱以春旱為主。

區域範圍

黎母山是中國珍稀的原始熱帶雨林保護區之一,總面積19.3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7.3萬畝,占總面積89.6%,非林業用地2.0萬畝,占總面積10.4%,天然林面積10.9萬畝占總面積56%,人工林3.5萬畝,占18%;經濟林0.5萬畝。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瓊中縣黎母山鎮內,保護區地跨瓊中、白沙兩縣,保護區林緣邊界與瓊中縣的黎母山鎮、灣嶺鎮、紅毛鎮,白沙縣的細水鎮,國營大豐農場等5個鄉鎮農場的20個自然村3個生產單位接壤。具體為瓊中縣黎母山鎮的爛田、保蕊、南吉、尚總灣、白花村、高尾田、新村、新林、握岱、檳榔根、雙華村,灣嶺鎮的高田村、大墩村、深水村,紅毛鎮的黎湊、草文、羅擔、什寒,白沙縣細水鎮的南晚上村、南晚下村和國營大豐農場的17隊、18隊、19隊等。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保護具有北熱帶特點的熱帶雨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其生物多樣性及其環境和現有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黎母山分布著熱帶山地雨林——熱帶濕潤雨林——次生熱帶雨林——灌叢——草地等多個林分類型,構成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
保護以台灣蘇鐵、龍尾蘇鐵、海南粗榧、坡壘、青梅、白木香、油丹、海南紫荊木等為代表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多種蘭科植物,以及以蟒蛇、圓鼻巨蜥、海南山鷓鴣、孔雀雉、雲豹、海南黑長臂猿等為代表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植物

黎母山植被類型主要為熱帶濕潤雨林熱帶山地雨林、次生熱帶雨林、灌叢草地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內森林植物起源古老,保存了不少古代孑遺植物,如木蘭科在黎母山有4屬10種,其中木蓮屬木蘭屬含笑屬都是較原始的類型;山茶科山茶屬石筆木屬殼斗科也是原始類型。由於地理位置、氣候因子和地形條件的影響,其生態環境形成多梯度,除熱帶植物種滲入外,植物具有明顯的分布帶。
保護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截至2011年,區內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90科759屬1490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69屬122種,種子植物159科、690屬、1368種(含變種亞種及變型)。黎母山種子植物裸子植物6科7屬15種, 被子植物共有153科683屬1353種。黎母山種子植物中,各類熱帶性質的屬有576屬,占本區系總屬數的(扣除世界廣布屬,下同)86.88%,其中以熱帶亞洲分布和泛熱帶分布占優勢,分別有169屬和147屬,占黎母山非世界屬的25.49%和22.17%;各類溫帶性質的屬有75屬,占本區系總屬數的11.31%;中國特有屬12屬,占本地區總屬數的1.81%。
黎母山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有台灣蘇鐵、龍尾蘇鐵、海南粗榧坡壘等4 種,Ⅱ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青梅白木香油丹海南紫荊木等18 種,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紅皮書》的植物32 種(涉危種7種、漸危種23 種、稀有種2 種),其中涉危植物分別為含笑蕉木海南梧桐海南巴豆緣毛紅豆桫欏坡壘7種;列入漸危的植物有陸均松海南粗榧蝴蝶樹海南大風子等23種;列入稀有的植物有觀光木囊瓣木。此外,在黎母山記錄維管束植物中海南特有種為163 種,占海南島特有種的32.28%。

動物

截至2011年,保護區內的昆蟲有624種,分別隸屬於17目125科497屬。昆蟲類群中以鱗翅目(197種)、鞘翅目(189種)占優勢,分別占總數的31.57%、30.29%,兩者合計占總數的61.86%;其次為雙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昆蟲,四者占總數的34.4%。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有純淡水魚4目12科31種(亞種),其淡水魚類的物種數占海南的29.25%。在黎母山純淡水魚中,鯉形目種類20種,占64.52%,鱸形目8種,占25.80%,鮎形目2種,占6.45%。鯉科為最大的科,有14種,占45.16%,其次是鰍科4種,占12.90%;鰕虎魚科3種,占9.68%;平鰭鰍科2種,占6.45%。
黎母山林區是蝴蝶的王國,河溝密林中有11科18種彩蝶,珍貴的有鳳蝶蛺蝶粉蝶等七種。
黎母山有國家I級保護野生動物7種(海南黑冠長臂猿、海南山坡鹿、海南山鷓鴣雲豹孔雀巨蜥);國家Ⅱ級保護野生牛動物27種(獼猴穿山甲、海南大靈貓、小靈貓、海南水鹿、海南巨松鼠、堅鳥、、鈾耳鷹、赤腹鷹白鷳原雞灰鶴紅翅綠鳩厚嘴綠鳩緋胸鸚鵡褐翅鴉鵑小鴉鵑、粟號雞、褐林號鳥、灰喉針尾雨燕銀胸絲冠鳥地龜、海南三線閉殼龜、凹甲陸龜虎紋蛙、海南龜);海南省省級保護野生動物23種(海南豹貓、椰子貓、果子狸毛耳飛鼠、豪豬赤鹿八哥、鵬哥、金絲燕鷓鴣山斑鳩珠頸斑鳩火斑鳩大頭平胸龜烏龜黃喉水龜海南閉殼龜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黑斑蛙刺胸蛙斑腿樹蛙)。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有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上的物種有55種,其中有三線閉殼龜圓鼻巨蜥蟒蛇眼鏡王蛇等4種為極危種;山瑞鱉海南山鷓鴣等16種為瀕危種;褐翅鴉鵑、海南水獺等24種為易危種;鳳頭鷹大盤尾等7種為稀有種,黑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3種為低危種或需予關注;犬蝠1種為未定種。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有列入CITES公約附錄上的物種有32種,其中列入附錄I上有海南黑長臂猿、海南水獺、雲豹等3種;列入附錄II上有蟒蛇滑鼠蛇眼鏡王蛇褐魚鴞畫眉、海南豹貓、巨松鼠等28種;附錄III鷯哥1種。

真菌

黎母山有一種具有獨特形態結構的牛肝菌新屬,命名為柯氏牛肝菌屬。
柯氏牛肝菌屬柯氏牛肝菌屬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是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管理職責

管理站主要管理職責為圍繞服務保障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和國際旅遊島建設大局,以保護生態安全、打擊涉林違法犯罪為主業,為推動海南森林公安事業科學發展、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做出應有的貢獻。

保護措施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採取了行之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保護區的自然與資源保護工作基本做到了日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 各保護管理點配備了專(兼)職管護人員,每天進行護林巡視,並及時查處資源破壞案件。
  2. 保護區與毗鄰的鄉(鎮)建立了聯防委員會,加強了保護區與毗鄰社區間的聯合保護工作力度。
  3. 加強宣傳工作,在交通要道口設立宣傳標牌,使社區居民和遊人的自然保護意識得到強化,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旅遊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的生態旅遊區共分為檳榔湖、七家村、吊燈嶺3個生態旅遊景區。
瀑布瀑布
黎母山自然保護區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資源按其屬性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和天象景觀。而其中最美麗的是瀑布和水庫。
瀑布:海南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範圍的山體坡度比較陡,由於花崗岩有一組垂向節理,因此,在溝谷地帶,經過長時間的雨水沖刷和深切,形成較為狀觀的懸崖和瀑布景觀,如吊燈嶺瀑布、天女散花、天河激流等。
水庫:檳榔湖是一小型水庫,它位於保護區北部,水源來自保護區的山地,水庫周圍為低山。

生態價值

黎母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綠色寶庫,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其熱帶雨林已成為海南的“綠肺”之一。
山色山色
海南中部山區熱帶雨林及其次生林生態系統,是構成穩定的生態系統最為重要的生物因素。也正是靠這些穩定的生態系統,海南中部的水源才能得到有效保護。保護中部山區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海南的生物多樣性,也就是保護中國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