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針尾雨燕

灰喉針尾雨燕

灰喉針尾雨燕(學名: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肩部、背部和腰部為褐灰色,在背部形成一個不明顯的馬鞍形灰褐色斑。翅膀狹長。頦部、喉部為菸灰色,前頸、胸部、腹部、兩脅、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為暗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為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跖和趾為紅褐色,爪黃褐色而透明。主要棲息于海岸、海島和山地森林地帶。主要在空中捕捉飛行性昆蟲為食。營巢於岩石洞穴和樹洞中。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額部、頭頂、頭側、後頸、翅膀、尾上覆羽和尾羽為黑色而具藍色的金屬光澤,枕部綴有菸灰色。肩部、背部和腰部為褐灰色,在背部形成一個不明顯的馬鞍形灰褐色斑。翅膀狹長。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為淡褐色,三級飛羽為白色,在飛翔時呈現為明顯的長橢圓形翼斑。頦部、喉部為菸灰色,前頸、胸部、腹部、兩脅、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為暗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為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跖和趾為紅褐色,爪黃褐色而透明。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95g;體長雄性190mm;嘴峰雄性10mm;翅雄性168mm,雌性184mm;尾雄性53mm,雌性49mm;跗蹠雄性20mm,雌性16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岸、海島和山地森林地帶。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泰國、越南。
分布圖分布圖
中國分布:僅分布於海南樂東等地,為夏候鳥,或許在雲南西南部和西藏南部也可能有分布。

生活習性

常在開闊地區和森林的上空飛翔。飛行的速度很快。主要在空中捕捉飛行性昆蟲為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2~3月間。營巢於岩石洞穴和樹洞中。巢由苔蘚構成,並用涎液將其緊緊地粘結在一起。每窩產卵3枚。

亞種分化

2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
1.
灰喉針尾雨燕指名亞種
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 cochinchinensis
2.
灰喉針尾雨燕尼泊爾亞種
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 rupchandi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 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