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海南中部瓊中縣境內,與儋州白沙交界,它是海南三大江河———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的發源地。公園自然風光奇特,民族風情濃郁,總面積19.3萬畝,地處熱帶常綠季雨林地帶,是中國熱帶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主峰海拔1411.7米,山勢雄偉陡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海南中部瓊中縣境內
  • 所屬地區:中國 海南
  • 占地面積:19.3萬畝
  •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 主峰海拔:1411.7米
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地形地貌,位置境域,資源情況,植物,動物,水資源,旅遊景觀,概括,主要景點,交通及線路,交通,線路,傳說,

地理環境

氣候特點

黎母山四季如春,冬暖夏涼,年均氣溫22.5℃。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洋季風氣候區北緣,區內年平均濕度達84%,而年平均氣溫不高,為23.1℃,其中春季(3-5月)22.1-26.0℃;夏季(6-8月)26.5-27.1℃;秋季(9-11月)20.6-25.3℃;冬季(12-2月)17.8-18.8℃。年降雨量為2343.1毫米,其中冬春季雨量為629.8毫米,占全年的26.9%,是全年的旱季,每年春季常常出現乾旱,夏秋季雨量為1713.3毫米,占全年的73.1%,是全年的雨季,雨季一般從5月中旬開始,11月中旬結束,最多雨月出現在10月,月雨量達427.3毫米,夏秋季又是颱風暴雨季節,每年的5-11月都受熱帶氣旋的影響,但影響多的是在7-10月。年日照時數為1870.6小時,其中春季日平均日照時數為5.8小時,夏季為6.3小時,秋季為4.4小時,冬季為3.7小時。總之,海南黎母山自然保護區氣候總的概況是濕度大,冬無嚴寒,但偶有寒霜,夏無酷熱,春冬季乾旱,夏秋多雨兼有颱風,秋末和冬季少日照,雨季和旱季分明。海拔100米——1000米的黎母山原始森林中。年平均氣溫23℃——24℃,年降水量2500毫米——3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84%。

地形地貌

公園地處熱帶常綠季雨林帶。海南全島地殼經歷了晉寧、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等長期、頻繁和複雜的多次構造運動,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範圍內在地質時期也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以海西——印支運動的影響為主,具體表現為酸性岩漿的侵入和混合岩化,燕山運動除了發生褶皺和斷裂形變外,中酸性岩漿侵入和噴發活動也非常強烈。頻繁而長期的地殼運動使黎母山地區不斷抬升,伴隨著侵蝕作用,逐漸形成了黎母山自然保護區的中山地貌。除中山地貌外保護區還分布有低山、丘陵和水庫。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大黎母嶺、小黎母嶺一帶和三星林嶺、頭尖嶺一帶。森林公園內最高的大黎母嶺海拔為1411.7米,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峰有33座,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19座。低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大黎母嶺及三星林嶺等中山地貌周圍。園區內有海拔500-800米的山峰有32座。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保護區南部邊緣及東北部邊緣,園區海拔不超過500米的山峰有9座。水庫:檳榔湖是一小型水庫,它位於森林公園的自然保護區北部,水源來自保護區的山地徑流,水庫周圍為低山,岩性為海西——印支期混合花崗岩。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資料圖片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資料圖片

位置境域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南省中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海南三大江河,--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的發源地。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南省中部瓊中縣、白沙縣境內,與儋州市交界,距海口市165公里,東面50公里處是楓木鹿場與楓木林場,南部是海南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北部是海南最大的水庫——松濤水庫。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9′05″-109°48′31″,北緯19°07′22″-19°14′03″,南北寬9.7公里,東西長15.5公里,土地總面積12889公頃。
黎母山森林公園

資源情況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許多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頻危野生動物,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和物種保護的重要"基因庫"。

植物

黎母山林區地處熱帶常綠季雨林地帶,是我國熱帶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天然植被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由山頂苔蘚矮林,熱帶山地雨林、溝谷雨林、常綠季雨林、半落葉季雨林等5個植被景觀帶組成。區內植物高大挺直,鬱閉,個別植株高可超50米;群落層次複雜,蔭生附生植物種類繁多,為多層常綠闊葉混交,熱帶優質木材、藥材及林副產品很豐富,區內有植物94科487種,其中珍稀植物和重要經濟植物115種以上,在山地雨林和溝谷雨林100平方米的物種量高達120多種,其中不少物種對生產和科研都有很大價值。海拔300—700米,屬季雨林區,海拔500—800米山谷間為熱帶溝谷雨林;海拔700—1100米為常綠闊葉混交林,海拔]200米以上為高山苔蘚矮林,主要是灌木從。林區有許多稀有珍貴樹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5種。
淡水紅樹林淡水紅樹林

動物

黎母山林區有複雜的地形地貌,良好的氣候和水土條件,林密果多,為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和安全舒適的棲息場所及生念環境,是多種野生動物的樂園。林區內繁衍生息著百種野生動物,其中許多種是海南特有的物種,如37種兩棲類動物中有11種僅見於海南,8種屬中國特產。林區內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頻危野生動物有28科58種:
1、國家I級保護野生動物(7種):海南黑冠長臂猿、海南山坡鹿、海南山鷓鴣雲豹、孔雀雄、巨蜥(四腳蛇)、蟒(南蛇)。
黑冠長臂猿黑冠長臂猿
2、國家Ⅱ級保護野生牛動物(27種):獼猴穿山甲、海南大靈貓(五間狸)、小靈貓(七間貓)、海南水鹿(山馬)、海南巨松鼠(樹狗)、堅鳥、鳥所有種、屹(老鷹)、鈾耳鷹(棕耳蒼鷹)、赤腹鷹(鴿子鷹)、白鷳(銀雞)、原雞、灰鶴、紅翅綠鳩、厚(粗)嘴綠鳩、緋胸鸚鵡(英哥)、褐翅鴉鵑(大毛雞)、小鴉鵑(小毛雞)、粟號雞(貓頭鷹)、褐林號鳥、灰喉針尾雨燕、銀胸絲冠鳥(海南寬嘴)、地龜、海南三線閉殼龜(金錢龜)、凹甲陸龜(皇帝龜)、虎紋蛙(青蛙、田雞)、海南龜。

3、海南省省級保護野生動物(24種):海南豹貓、椰子貓、果子狸毛耳飛鼠、豪豬(箭豬)、赤鹿(黃)、八哥、鵬哥、金絲燕、鷓鴣(赤鴣)、山斑鳩(珍珠鳩)、珠頸斑鳩、火斑鳩、大頭平胸龜(鷹嘴龜)、 烏龜(金龜)、黃喉水龜(綠毛龜),海南閉殼龜(合龜)、金壞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黑斑蛙、刺胸蛙(石蛙)、斑腿樹蛙。
動物圖片庫圖冊引用自)
黎母山林區還是蝴蝶的王國,河溝密林中有11科l8種五彩繽紛的彩蝶,珍貴的有鳳蝶、蛺蝶、粉蝶等七種。這些蝴蝶具有較高的科研、醫藥和 經濟價值。

水資源

黎母山山脈基本上呈北東西南走向,其主峰大黎母嶺海拔1411.7米,由於具有圈層結構地貌特點,其水系呈放射狀發育,小溪數目多。黎母山森林公園北面屬於南渡江系,南面屬於萬泉河系。主要河流有大邊河、白和河、腰子河3條,小溪則數不勝數。大邊河是萬泉河的一級支流,黎母山是發源地之一,河長88公里,集雨面積122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10.53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8.39億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828米,河床比降0.0066,河床平均寬度63米,河道彎曲係數1.6。白和河發源於黎母嶺,是萬泉河支流的源頭之一,全長7.5公里,平均河寬14米,集水面積20.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477萬立方米,總落差42.5米。腰子河是南渡江一級支流,黎母山是發源地之一,河長42.3公里,集雨面積356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11.0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27億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753米,河床比降0.0024,河床平均寬度45米,河道彎曲係數1.3。上游很陡,中、下游是丘陵地,河床比較平緩。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範圍內的山體坡度比較陡,由於花崗岩有一組垂向節理,因此,在溝谷地帶,經過長時間的雨水沖刷和深切,形成較為壯觀的懸崖和瀑布景觀,如吊燈嶺瀑布、天女散花、銀河歸川、白龍嬉澗等。森林公園內的最大的瀑布是吊燈嶺瀑布,它猶如一條白紗,懸掛在半天之上,吸引了眾多的旅客前來觀賞。檳榔湖是一個小型水庫,其四周樹木蔥蔥,小溪潺潺,縱橫交錯的山間小溪為水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森林植被減少了水庫的泥沙淤積,有力保證了水庫發揮蓄水防洪的功能。

旅遊景觀

概括

黎母山,自古以來被譽為黎族的聖地,海南三大山脈之一,也是黎族人民的始祖山,以瀑布多而著稱。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範圍很廣,共分:錦繡谷景區、鸚哥坳景區、天河景區、吊燈嶺景區和黎母石景區五大片區,每個片區基本都是原始森林。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光包括山峰、雲霧、湖潭、峭壁與幽谷、鳥鳴和蝶飛等。黎母山以峻山、雨林、飛瀑、流泉、奇石、怪洞、多霧等,構成自然景觀。根據《海南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生態旅遊區劃內容,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的生態旅遊區共分為檳榔湖、七家村、吊燈嶺3個生態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黎母石像和黎母廟
黎母石像本身既是一個奇特的自然景觀,同時又飽蘊人文內涵。 是黎民族的始祖聖像,常受黎人宗敬祭拜,體現出黎民族傳統文化和習俗。它的發現過程更充滿神秘傳奇色彩。為祀黎人之祖。元代曾在(瓊州)府城內建有黎母廟,明代永樂四年(1406年)重建(已毀)(《嶺南勝概》卷六),黎母山上的黎母廟則是近人所建,廟裡正廳金殿上,黎母娘娘神像活靈活現,每年“三月三”及三月十五前後,各支黎胞乃至各方並非黎族的善男信女,不遠百里,不畏山高路險,競相前往祈禱祭拜,彩旗香火紛呈,熱鬧非凡,成為罕見的深山盛會,是一項特有的旅遊景觀,對各方各界遊客誘惑力頗強。
黎婺山石壁(宋)
在黎母山頂,高丈余。大二丈,中間有東坡手書詩一首。近此壁裂開二幅雲。(《定安縣誌》)
黎婺山石崖(元)
在山巔,元都帥朱斌統兵入黎,抵古鎮州,遂登五指山,次黎婺山,各刻石:大元軍馬到此。 (《定安縣誌》)
東坡嶺摩岸石刻
石刻位於灣嶺鎮金包村後頭嶺東北2公里處(原名梅嶺,後因曾忠修蘇東坡黎母山詩其上,故又名東坡嶺),在嶺頂有一石高丈許,大八九尺,三面皆平淨,後面獨佗,明萬曆27年,管理太平營兵務把總曾忠在其石正面刻“平黎勒石”十三行,在其下旁面直書楷體陰刻蘇東坡黎母山詩一首,每字大5×8厘米。旁刻曾忠和東坡韻一首。
鄧公峰石(平黎記作定功峰,明)
明游擊將軍鄧鐘,於萬曆27年,率兵攻破石夾門後,曾於隘口處石壁上勒石以記其事因,並和東坡黎母山詩一首。
石蛇路
在灣嶺鎮的碑記嶺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長500米,寬1.47米,亂石砌成,狀如青蛇,蜿蜒伸向圩門。嘉慶年間,圩氏鑿一石碑立於頭,意為將蛇釘死,免其傷人。
水會所城遺址
位於黎母山水上市,城牆總長1180米,現存殘牆,磚石結構。茅橋村後原有工弘海的“水會所平黎善後碑圮”一塊, (已被日機炸毀)
水上村摩崖石刻
位於黎母山鎮水上村東面4公里處的水上嶺上,每字大14×18厘米,10×11厘米,直書楷體陰刻,系萬曆年間莊渭揚參將關於平黎的題詩。
三百年前黎族祖先刀耕火種遺蹟
中國林科院廣州熱林所1989年從黎母嶺腳下一些喬木的生長過程及生物化學成份分析中發現這個遺蹟,這給黎母山是黎民族祖先聚居地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檳榔湖
檳榔湖檳榔湖
檳榔湖位於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錦繡谷旅遊度假區內,距公園機關5公里,它是一個人工水庫,汽車可直達。海拔600多米,湖面面積約600畝,周圍綠樹環繞,湖水清瑩,魚翔游底,岸芷汀藍。在靜風時,湖面仿佛是一個巨大的鏡子,把周圍的樹,周邊的山倒映水中,山水一色,景色迷人,而微風吹來,泛起陣陣波粼,蔚為壯觀,每到冬季都有白鷺在此過冬。檳榔湖猶如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它是公園著名景點之一,是避暑、垂釣、游泳的好去處,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到此觀光遊玩。

交通及線路

交通

1、從海口到黎母山最方便的就是在西站乘坐開往那大的普通班車到森林公園門口。
2、乘坐海口至瓊中縣的班車,到烏石鎮下車,票價18元/人,大約行駛2小時。海口一瓊中每天09:00-18:15,約2小時一班,到烏石鎮後轉乘開往那大的中巴可到黎母山森林公園大門,行程約19公里,票價3元/人。到那大的中巴發車時間不定,最晚一班大約是17:00,但有時候也可能會提前。
3、從森林公園大門到管理處還有16公里,這段路只能乘坐摩的,8元/人。

線路

1、一般的度假遊客可以在森林公園管理處附近的曲嶺古林里或檳榔湖逛逛,這兩處步行難度都不大,到檳榔湖來回只需1小時左右。
2、在古林的背後是黎母山的鸚哥坳景區,不過一般人都只能是在林子邊溜達,因為鸚哥坳還沒有開發,如果想穿越古林,則最少也要花上兩天的時間。

傳說

傳說中的黎母山是海南黎族祖先的主要棲息地,是黎母鄔麥化成。黎母山是受古代武將吟頌較早的海南名山之一,又是神話傳說較多的地區之一。
黎母山來源傳說紛呈。傳說一:婺女星臨此地,故又稱黎婺。傳說二:黎母山原稱黎姆嶺,此稱謂則源於一名黎族老婦為民開山劈道而得名。傳說三:因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女宿對應著黎母山,故古稱為“黎姿山”。而傳說四則更為神秘:相傳天上七仙女有興到此山遊玩,其中桃花仙女迷戀此山美麗富饒,認為可以傳播人類,便化為金南蛇產下一卵,後經雷公劃破,躍出一妙齡少女,號稱黎母。
海南黎族婚俗風情海南黎族婚俗風情
在這些生動的神話傳說中,還有黎母山是五指山之母的說法:在今黎母山上曾有一黎女,嫁人為妾,常受秉性潑辣、刻薄而嫉妒的大媽欺凌,黎女非常傷心委屈,經常一人到山坡上哭泣,直到死後變成一塊留有她頭像的石頭,該山被稱為黎母山。她生有五個兒子,每人在石像前插一炷香,便變成五棵楓香樹。五個兒子死後並排埋在石像正前方,變成了五子山,因形似人的五指,故又名五指山。黎母山與五指(子)山隔雲相望,像是黎母正在深情地注視著五子。現今在黎母山東南線左側半山腰上的黎母石像,是一塊天然巨石,長約20米,高約5米,斷面呈兩層結構,頂部外層周圍顯深褐色,且稍微向外延伸成遮蓋狀,形狀酷似嫗臉,雙眼眯縫,頷首啟口,神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酷似傳說中的黎母。
由於這裡為黎苗族聚居,黎苗風情濃郁而純樸,園內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神話傳說,讓人在充分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內心深處又有一種感慨甚至對人生的感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