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湖

檳榔湖

檳榔湖位於惠水縣東南面距縣城43 公里(離雅水鎮 2 公里),地處太陽鄉播哨村和雅水鎮播腳村之間的檳榔湖,是以湖西南面的檳榔寨而得名的。檳榔湖具有防旱、抗旱、養殖、種植、調節生態環境和旅遊等多種功能,風光特別秀麗,一年四季可供遊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檳榔湖
  • 大壩長:320米
  • 溢洪道長:167米
  • 湖總容水量:973.7萬立方米
簡介,文學描述,葫蘆島,物產,風土民情,

簡介

檳榔湖,原是三條小溪合流經過的沼澤地,是一片自然形成的灘涂,蘆草叢生,水獺出沒,十分荒涼。於“大躍進”的1958年開始建湖,至1972年竣工,其大壩長320米,高20.3米;溢洪道長167米,寬20米;湖總容水量973.7萬立方米,最大水面0.93平方公里。積雨面積13.5平方公里。渠道15條總長度為87.54公里,其中乾渠1條,長6公里;北乾渠長12.5公里;西乾渠長5.65公里;分支渠12條,長63.39公里。在聯接渠道的渠系建築物中,有總長672米的渡槽14個,總長5273.5米的倒虹吸管25個,總長963.3米的隧洞5個。此湖受益灌區為“兩鎮一鄉”,即雅水鎮、擺金鎮和鴨絨鄉。實際控制灌面1.66萬畝,有效灌面1.3萬畝。年征水費糧5萬公斤以上。

文學描述

站在巨壩之上,人也成了巨人。極目眺望,風光無限。正如《岳陽樓記》所描寫的“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檳榔湖雖沒有洞庭湖那般浩淼、裝觀,卻也有自己的獨特風韻。全湖看上去與圖紙上斜著起飛的機身一樣,大壩為機頭,朝東北方向;左翼伸向北面硨依族聚居的旁洋寨,並往北延伸,湖畔群山疊翠,叢林茂密,青山碧水,水天一色,韻味深長;右翼側向東南面布依族聚居的播莫寨並向南延伸。總之,湖面空曠,四面群山環抱,呈現大好風光。從大壩上回首觀望,20多口魚池波光粼粼,這些魚池是以自然地形高低分中左右擺布的,高低不一,池坎多為筆直,少為弧形,各地界限分明,不時可看到魚兒翻騰池面。

葫蘆島

湖中有機動船和遊艇,乘船(艇)游湖,湖水澄清澈如鏡,天上朵朵白雲映入湖中,俯首觀湖,倒影入水,微策晃動,令人神往。泛舟離開寬闊的湖心,無論往西、往北或往南划行,都是山峰一轉,呈現一彎綠水,展現另一樣佳景。泛舟湖上,如在畫中。
湖心北側有葫蘆島面積約30畝,形如漂浮在湖中的一隻葫蘆,故此得名。在形似葫蘆的大小兩個圓形山丘之間,有低凹草坪連線,按正常水位,前面矮的山丘離水面高約4米,後面高的山丘離水面高約8米,島上長滿青草,間有少量荊棘;襯以數十株松樹,四季常青,空氣格外新鮮,遊人可於島的四周垂釣或在草地打坐憩息,或下棋彈琴,吹木葉、吹口哨、喊話等,亦可在樹蔭下乘涼,湖風吹來,十分涼爽。
順葫蘆島往北划行約500來米的左側,離湖畔不遠外,又有直徑僅七八米的圓形孤島,人稱“簸箕島”,它只能容10人左右,可在島上垂釣,亦可琴棋作樂。繼往北划行延伸,經旁洋寨腳,可看到湖畔一座高2.1米、寬0.39米的羅氏遷徙石碑,碑文陰刻小字簡敘了羅氏家族遷徙略史。大字刻有“乾坤轉運祖德宗功永流芳,鳳蛟騰起子宏孫興榮呈祥”對聯。歌頌了布依族羅氏家族的興旺史。
泛舟從湖心往東南划行約1200米抵播莫寨腳,一座二孔石橋連線湖汊兩岸,水位高時常淹沒橋孔,形似石壩,橋長41.7米,寬4.42米,引橋34.4米,這是為方便播莫上、下寨民到對岸幹活和赴雅水趕場,縣人民政府於1986年撥款2萬元,由太陽鄉人民政府和上下播莫村民於當年11月底建成的。橋外水面約30畝,成了天然養魚場。從橋上扶欄俯瞰,湖水清澈,明淨似鏡,不時還見到魚兒翻騰湖面。昂首觀望東面湖畔播莫寨對岸,有一個小山坡,長滿了松樹林,樹桿挺拔筆直,枝葉蒼翠濃郁,生機盎然。
乘機動船朝大壩前方浮游,是湖的西南岸,距離較遠,需要25分鐘才能抵達彼岸,呈現於眼前的從南向北橫跨的一座6孔可通行人畜的石橋,外寬2.3米,內寬2.08米,全長18.1米,每孔橋洞直徑3.85米,湖中央西側有一處向外伸出有欄桿的讓道。橋形小巧而堅實,別有鄉村風味。橋西面的湖汊自然形成百畝養魚池,養有鯉魚、草魚、鰱魚等約六七萬尾。橋南湖畔就是布依族聚居的檳榔寨。橋北有小土坡,很適宜養殖業發展。
在大壩北面緊倚辦公樓後,建有呈傘狀的圓頂“觀潮亭”,從右側石梯向上,三次左轉共83級台階,即到四周有靠椅欄桿的亭台上,高亭遠眺,可飽覽大部分湖面及四周湖畔勝景。尤其是每當夕陽西下,紅日霞光映於湖中,天上湖裡各有一個太陽,湖水泛金,金光燦爛。每當月半晴朗之夜,一輪又圓又亮的月亮映於湖面,搖搖曳曳,飄飄蕩蕩,別有一種情趣。
在湖畔四周,花木繁茂,青碧黛綠叢中,遍長山茶,到春夏三四月,深紅色、粉紅色和潔白花瓣重疊的山茶花,舉目皆是,使人感到清新悅目,芳香撲鼻。
夏秋之際,湖的北面葫蘆島至水頭寨腳之間,有幾株奇特的楓樹。於陽曆7月初的“小暑”前後,泛舟於流光溢彩的湖中,遙望北邊湖畔山腳,在一片綠色的樹叢中顯露出一團團艷麗的紅色楓葉。這幾株楓樹僅3----6米高,形如傘狀,紅葉茂密。一般的楓樹,春天開花,黃褐色,經秋變紅。可這幾株楓樹離“立秋”還有1個多月便紅透了,十分奇特,它使遊客提前享受到了“秋山紅葉”的美景。
在北岸水頭寨後山路旁,“老虎狼萁”繁茂(據說,過去老虎常睡在這種莖高葉茂的“狠萁”底下,不易被人發現,故稱“老虎狼萁”),比人還高,葉似梳篦,深綠淺黃,油亮光滑,株株枝葉,猶如孔雀開屏,誘人觀賞,驚呼贊絕,留連忘返。
在湖畔東南面播莫寨旁和隔湖相望的東面山坡上,蒼翠的松杉密密地從湖邊直到山頂,青杉筆直梃拔,直指蒼穹,四季常青,綠蔭掩映,風來颯颯作響,別有情趣。
湖的南面播哨寨側的山上和北面水頭寨背後的半山腰上,各長有一株奇特的“金葉含笑”,當地人稱凌花樹。此種樹屬常綠喬木,一到冬天,很多樹木都葉落枯萎,唯有金葉含笑仍青枝綠葉,颯爽英姿,到12月中旬還開出酒杯大小一樣雪白的花,芳香四溢;天氣愈冷,花開愈盛、愈潔白;氣溫一轉曖,花朵亦隨之枯萎;天氣如再寒冷,花又重開,這樣周而復始一個冬天,十分奇特。

物產

湖內放養著鯉魚、草魚、鰱魚,泛舟湖內,時遇魚群游弋浮動,常見魚躍水面。有次捕魚,一網竟撈了萬把斤。當時,水面上魚群翻跳,銀鱗閃耀,捕魚人忙得不亦樂乎,旁觀者眼花繚亂,場面十分動人。四周湖畔,均可垂釣,特別是大壩前北側湖邊和葫蘆島周圍,分別有成片果樹,松雜叢林,林陰蔽日,可坐可臥,是垂釣的最佳地段。縣釣魚協會曾幾次在此舉辦釣魚比賽。有的釣魚愛好者經常來這裡垂釣,他們帶著枯粑、苞谷槽、蚯蚓等諉餌和釣餌,定時撒喂,有些人甚至帶上行李、乾糧,乘車而來,或通宵垂釣或深夜宿在車上,或住招待所,食堂就餐與速食麵結合。還有夫婦同來垂釣的。有一年,有人在此釣出一尾重16公斤的大青魚,他整整花了6個小時,才制服了這尾大魚,豐收而歸。
由於湖境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每當晨曦、傍晚數百隻白鶴從遠方朝葫蘆島飛來。這裡,水潔地濕,餌料充足,白鶴忽兒翱翔,忽兒降落,覓食、沐浴、斗喙嬉戲。不時還有野鴨逐浪,出沒湖面,真是生機盎然。
在東面湖畔,沿播莫寨後的羊腸小道,穿過松杉蒼翠、景色艷麗、空氣清新的叢林,繞過兩個山頭約行七八百米,登上陡壁懸崖,有古屯堡,為清代所建。殘牆猶存,全為石砌,屯內長26米,寬10米,屬較小屯堡。牆高6米,下寬1.7米,上寬0.63米,其餘三面為懸崖;南面有一個垛口,西面上層兩個內大外小的觀察孔;佇立北門頂端遠眺,湖辦公樓、招待所、大壩及靠壩端湖面、壩側湖畔松林,盡收眼底,檳榔湖面山水相接,水天一色,另是一番風光。

風土民情

湖東南、西南、北面世居著五個寨子,共180餘戶人家,除個別苗族、漢族外,都是布依族居住。布依族依山傍水,往木樓房,條石梯子,少者八九級,多為13級。房屋前後多數種有一二蓬“釣魚竹”或幾株果樹,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布依族婦女心靈手巧,如播莫寨41歲的李老臘,能憑手畫、剪別具民族風格的枕巾花、圍腰花、北扇花,在趕場天,設攤出售,深受各族婦女的喜愛。布依族熱情好客,真誠待人,常以豬“全身肉”(即炕乾的豬內臟及身體各部位都有一點)和自己釀造的米酒待客。每年“六月六”民族節日,有來自毗鄰花溪、平塘、貴定、長順等地和本縣各地的各族男女青年1萬餘人,匯集在湖大壩周圍,對山歌、跳花場、摔跤斗鳥、談情說愛,團團花米飯傳遞著男女青年的愛慕之情,首首山歌洋溢山野的芬芳,歡樂的氣氛往往持續到深夜。
檳榔湖區發展了多種經濟。除管好近1000萬立方米水、80多公里的渠道和2萬畝稻田的灌溉外,還開展了多種經營,抓養殖業和種植業。養殖方面,現有雞場、魚場,引進以色列紅羽雞種,計畫飼養2千餘套只,一年可供應商品雞5萬隻,提供市場肉雞12.5萬公斤以上。飼養良種母豬2頭,自配飼料,人工授精,飼養肥豬100頭。還將恢復鴨、鵝飼養場。除湖內養魚外,還有魚場54畝,年產成魚1萬公斤。種植方面,在湖區1200畝土地中,有荒山900畝,稻田7.5畝(年產稻穀3300多公斤)。果樹占地230畝,現有果樹2127株,其中柑桔741株,獼猴桃1127株,梨樹300株。每逢結果季節,可供遊客觀賞品嘗。如解決資金投入,效益將是可觀的。
在大壩北側的湖區辦公樓大門前,左右各有一隻石獅,仰視檳榔湖,似昂首迎客。樓前兩邊有花園,左側有一圓形噴水池;水池周圍是花圃,百花爭艷;花圃裡間種著筆直的塔柏,四季常青。離辦公樓左側前10米處,有圓門空花方窗圍牆的招待所,院內安有兩套石桌石凳,設30張床位,有彩色電視機、程控電話,設有小賣部,辦公樓上有“卡拉OK”歌舞廳,樓上有食堂,住宿便利,環境幽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