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基礎與發展環境,現實基礎,發展環境,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總體布局,聚焦航空航天重點領域,布局大飛機關鍵環節,做強通用航空和無人機,培育發展商業航天,實施引領性重大工程,產業平台“育強”工程,新基建“夯基”工程,創新能力“攀高”工程,開放合作“促融”工程,套用場景“拓展”工程,確保規劃有序實施,健全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支持,推進規劃實施,
現實基礎與發展環境
現實基礎
“十三五”以來,我省持續深化與中國商飛、中國航發、航空工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
波音公司等戰略合作,奮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在優勢企業培育、高能級平台打造、大院名校招引、套用服務拓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各類航空航天相關企業100餘家,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近100億,其中製造業(含關聯製造業)收入占比約80%。
標誌性項目穩步推進。建成舟山波音737系列飛機完工和交付中心,彩虹無人機台州生產基地投入運營。浙江華瑞航空製造有限公司積極布局寬體客機大部件、複合材料研製。藍箭航天正在湖州、嘉興建設全國首個民營火箭和發動機生產製造基地。中意直升機生產項目、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與謀劃。
特色平台加快湧現。杭州、寧波兩大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杭州錢塘新區航空航天、台州通用航空兩個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加快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建德航空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被命名為省級特色小鎮,德清通航智造小鎮、新昌萬豐航空小鎮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嘉興、湖州、紹興、金華等地圍繞重大項目、通航機場正在積極打造航空航天產業園。
民企融航持續升溫。全省持續湧現一批有實力、有情懷的民營企業參與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西子勢必銳已獲5大國際航空製造商的287項認證,成為大中型機身結構件一級供應商。萬豐航空年產400架輕型運動飛機和100架鑽石飛機整機製造工廠建成投產。星箭航空30年深耕航空航天管路元件製造。吉利集團投資建設的台州星空智聯科技公司已進入衛星研發、測試領域。
大院名校加速集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寧波、台州、溫州創新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已建成運營。中法航空大學(籌)、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台州研究院、北航金華北斗套用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建設穩步推進。萬豐航空輕型通用飛機、五洲新春航空滾動軸承、寶旌碳纖維產業化等工程研究中心創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我省已培育、集聚及正在推進建設的各類航空航天關聯創新機構有近百家。
服務套用有序拓展。杭州市獲批國家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新昌萬豐小鎮已成為全國輕型飛機錦標賽舉辦地,安吉成為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及通用航空嘉年華活動永久舉辦地。建德至上海金山、德清至舟山等“浙江低空快線”順利開通。長龍航空、寧波東海通航等本土航空公司加速成長。通航運動、旅遊,無人機運輸、植保,衛星導航、測繪,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套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但是,總體上來看我省航空航天產業仍處於蓄勢待發的培育階段,主要體現在:一是產業規模偏小,從營業收入和從業人員數,以及帶動性強的產業載體、領軍型頭部企業來看,與天津、陝西、四川、江蘇等航空航天大省強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產業輻射帶動能力亟待提升;二是鏈條基礎偏弱,研發設計、主機集成、核心部件製造、維修保障等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力量不足,支撐產業發展的專業培訓、運營服務等機構和人才缺乏,航空航天青年工程師隊伍儲備亟需擴充;三是政策力度不強,有影響力、可落實的政策舉措相對較少,缺乏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和配套政策,產業整體發展環境有待最佳化。
發展環境
航空方面,波音、空客等整機製造商將圍繞各自產業鏈需求,穩步推進關聯環節在中國的產業化進程。國產商用飛機ARJ21已交付使用,C919即將迎來首架交付,CR929加速研製,圍繞中國商飛及其供應商的擴產、試飛、研發、維修、交付服務等需求激增。新一輪科技革命、國防現代化、現代物流等行業發展、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將加速無人機、通用航空等套用模式變革,促進消費市場發展,航空產業將迎來萬億級市場規模。
航天方面,全球正處於衛星密集發射前期,預計未來10年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近6萬顆衛星,商業發射需求快速增長,國內航天領域加速向民口開放,將形成“大央企引領、多民企組團”的產業發展格局。隨著數位技術發展和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星座組網成功,地信測繪、導航定位、應急救援、行業套用等領域細分市場將呈現新一輪快速增長態勢,預計到2025年我國衛星套用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
從我省看,良好的交通區位、強勁的民營經濟、靈活的市場機制等,是浙江快速融入國際國內航空航天產業鏈,優先承接波音、空客、中國商飛等航空龍頭企業及航空航天軍工央企落地布局的重要條件。但同時也應看到,航空航天產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長周期特徵,民營企業參與發展風險較高。“逆全球化”趨勢、高技術封鎖以及國際合作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加大。我國低空空域開放不足的客觀約束仍然突出。
“十四五”及今後一個時期,將是我省航空航天產業趕超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要深刻認識國際國內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聚焦、聚力,堅定信念,謀劃長遠。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國產大飛機產能釋放和航天領域加速向民口開放的重大機遇,堅定信心、長遠謀劃,圍繞“做大做強航空航天產業”這一總目標,以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謀劃標誌性、帶動性項目為路徑,聚焦大型飛機、商業航天、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等重點領域,聚力推進市場培育、製造突破、創新融合、集聚發展、開放合作,加快我省航空航天產業趕超進位,跨越發展,為我省打造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省奠定基礎。
基本原則
深化改革,突出優勢。發揮政府統籌謀劃、協調、引導和政策的長期穩定支持作用,繼續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營商環境。發揮民營經濟和市場活力,增強民企主體地位,形成推動航空航天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和良好生態。
項目引領,特色發展。始終把引進重大項目落地作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最重要途徑,推動高能級產業平台和特色基地建設,實現航空航天產業的錯位、差異化發展,促進優勢企業、優質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提升產業競爭力。
創新驅動,數字賦能。以共建航空航天大院名校強所作為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集聚新型研發機構、高層次專業人才等。推進航空航天領先技術與我省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速智慧型製造、新場景套用、信息數據共享等領域發展。
軍民融合,國際合作。加強與國家部委、軍工央企、科研院所聯繫,爭取更大力度支持。鼓勵外資、民營資本等多種形式資本到浙江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積極融入長三角、國際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國內合作。
主要目標
到2025年,航空航天製造、創新、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航空航天產業實現倍增式發展、產業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全國航空航天產業新高地、民營經濟融航發展先行省。
重點領域製造能力顯著增強。新爭取3~5個航空航天標誌性製造業項目落地,新培育10家以上初步融入大飛機製造供應商體系的民營企業,“民參軍”企業20家,新增2家航空航天上市公司,火箭總裝製造、大飛機關聯製造、無人機核心製造、數位化裝配等製造能力邁向新的高度。
關鍵環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戰略合作持續深化,合作共建、集聚培育20家以上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航天發動機、飛機大部件、北斗晶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研發能力邁向新的高度。
場景套用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航空運營服務網、空天數字服務網更加健全,集中力量打造10家左右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航空航天套用服務企業。通航套用、無人機套用、北斗套用等場景進一步拓展豐富,有力支撐生活消費、應急救援和相關行業發展。
到2035年,我省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格局,躋身全國航空航天製造強省之列,“浙江造”航空航天產品和套用具有全球影響力,成功打造創新型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總體布局
堅持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多點協作,加快航空航天產業由分散布局向重點平台集中布局,促進航空航天科技創新資源向大都市區及重點區域集聚,推進航空航天運營服務全域化網路布局,最佳化形成“高端製造—科技創新—運營服務”聯動發展的“一灣兩區兩網”空間格局。
建設以大灣區為重點的航空航天製造基地。依託杭州灣、甬台溫沿海區域良好的交通港口條件、產業配套基礎和民營經濟活力,加快發展大飛機、通用航空、無人機、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推動重大項目向萬畝千億產業平台、特色園區、特色小鎮加快集聚,帶動金衢麗地區有序發展航空航天特色製造業。
建設杭州、寧波航空航天科技創新區。依託杭州、寧波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重點吸引大院名校、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加速平台、中高層次人才、航空航天新基建等集聚發展。通過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帶動航空航天產業創新發展。
布局航空運營服務網和空天數字服務網。結合全省“1+3+5+N”民用綜合機場體系和數字新基礎設施布局,打造陸海空聯動、全域一體的航空運營服務網和空天數字服務網,布局通用航空固定運營基地、飛行服務站、維修和運行中心等,打造生活消費、應急救援、行業套用等航空航天多層次套用場景。
聚焦航空航天重點領域
堅持龍頭引領、重點突破、鏈式打造,以“航空航天新興領域、特色領域”為重點,推動航空航天研發設計、高端製造、運營服務融合發展,加快融入長三角航空航天產業圈。
布局大飛機關鍵環節
整機關聯及大部件。以杭州、舟山為重點,聚焦中國商飛、波音產業鏈,全力爭取ARJ21、C919、CR929等大型幹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產業鏈重大戰略項目布局,努力推動波音舟山完工和交付中心產能釋放,加快CR929機身大部件研製,謀劃引進支幹線飛機總裝、部裝生產線及系統集成項目。強化與上海臨港大飛機產業園合作,共建錯位布局、優勢互補的生產協同體系。
關鍵零部件。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國際合作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融入中國商飛、波音、空客等商用飛機供應鏈,逐步實現航空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規模化生產。重點發展航空發動機葉輪葉片、環形件、航空軸承和緊固件、起落架艙、應急發電機艙門、輔助動力裝置門、輪轂、鋁合金翼肋、機身壁板、機械配件等零部件,積極開展機載通信、飛行數據採集與處理、航空感測遙感等機電、航電技術產品攻關,著力打造成國內知名的航空零部件產品製造基地。
高級內飾件。以舟山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等核心項目為撬動,布局建設飛機內飾供應鏈中心,重點引進波音、航空工業等內飾系統集成供應商。積極推進本土企業參與航空座椅、廚衛、娛樂、照明等客艙系統的設計、研發和製造,逐步實現內飾供應鏈本地化發展。
做強通用航空和無人機
大中型無人機。以台州為核心,聯動杭州、寧波等地,重點發展軍用和行業級無人機總裝。延伸發動機、電機、電池、載具、操控平台等配套產業鏈,布局物流、應急、巡護等細分行業無人機,拓展長航時無人機、隱身無人機、無人直升機、高速靶機等領域。支持無人機運行管理、試飛、計量檢驗檢測、應急測繪、海事巡航、反制實戰、警用無人機考證等基地建設。
高性能通用飛機。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圍繞航空類特色小鎮和機場布局,有序發展固定翼通用飛機、民用直升機、輕型公務機、多用途通用飛機等通航整機製造項目,布局新能源飛行器、發動機及零部件、飛控系統等研發和生產項目。加快從完工、復裝向配套部件製造、改裝改型、總裝等升級,推進技術產品產業化、規模化和系列化發展。
通航運營服務。加快培育航空教育培訓、航空運輸物流、航空旅遊和運動體驗、通航運營、保險租賃、無人機服務等服務消費市場,拓展城市、海洋、應急、公共服務等多元化套用場景,探索以下游服務套用帶動上游通航製造發展模式。加強專業化通航運營市場主體培育,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國際併購,培育通航製造運營一體化企業。
培育發展商業航天
商業運載火箭。依託湖州、嘉興、寧波等地,以大企業、大項目為牽引,加快發展火箭發動機、主要結構部段製造等領域,突破製造、測試、總裝等關鍵環節,努力形成火箭製造供應鏈體系。聚焦高可靠性套用和低成本生產,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可靠性設計和質量管控體系,探索標準化、通用化、模組化結構件套用,推動商業運載火箭工業化生產。
微小衛星。加快杭州、寧波、台州等地衛星企業和科研機構發展,著力攻關微小衛星、有效載荷和分系統研發製造環節,加快推進整星智慧型AIT(總裝、測試、試驗)中心建設,打造模組化、柔性化、智慧型化製造工廠,滿足不同型號衛星總裝和測試需求。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布局衛星產業發展。
北斗套用。依託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金華、舟山等地,加快發展高精度定位終端和服務運營商,支持低軌衛星組網計畫,推進北斗省域化套用。推動衛星數據與地理信息及網際網路數據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北斗套用場景。支持和發展一批集成導航定位、通信、信息增值服務的位置運營服務平台。(四)強化航空航天關聯製造
數位化裝配設備。發揮我省數字經濟優勢,強化航空航天數位化升級的技術工藝、智慧型裝備、工業軟體支撐。重點推進大飛機數位化裝配、飛機數位化精加工台、飛機數位化裝配線、複合材料加工中心、結構件3D列印、火箭發動機跨尺度精密製造與裝配、大型薄壁鋁合金整體構件精確成形等高端智慧型裝備的研製和套用,積極發展大型航空專用工業軟體,搭建航空數位化裝配技術平台。
航空航天新材料。面向航空太空飛行器全產業鏈材料需求,強化再生材料、高溫結構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特種功能材料、增材製造等材料關鍵技術研發,重點研製高性能碳纖維、玻璃纖維、先進樹脂基、高性能陶瓷基等複合材料,鈦合金、鋁鋰合金、鎂鋰合金、鎂鋁合金、鎳基合金、高端軸承鋼等合金材料,以及發泡材料等航空航天新材料產品。
地面保障設備。發揮我省汽車、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業特色,培育發展飛機牽引設備、飛機啟動氣源設備、飛機貨櫃/集裝板升降平台、飛機維修作業平台、直升機停機坪等地面保障裝備。積極推進模擬駕駛艙、航空航天地面培訓設備的研發和生產。
專業維修和再製造。圍繞航空機場布局,推進地面固定基地運營商(FBO)和飛機地面維修中心(MRO)等建設,積極引進具有CAAC、FAA、EASA 維修許可的航空維修企業,搭建專業化、品牌型第三方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推進長龍航空創新智慧型維修保障主基地建設,謀劃中國商飛ARJ21、C919飛機試飛、維修維護基地等。
實施引領性重大工程
堅持對內培育發展、對外開放融合,以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高能級平台、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重點,實施一批引領性重大工程,加快推動航空航天產業做大做強。
產業平台“育強”工程
推進國家級示範試點區域建設。以杭州、寧波兩大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為引領,加快集聚物流、會展、高端製造等臨空產業,打造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紹興片區。支持溫州、金華等地推進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形成示範有引領、產業有帶動的發展格局。持續推進通用航空綜合試點建設,做好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通用航空旅遊示範工程、航空飛行營地示範工程推進。
增強“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能級。杭州錢塘新區航空航天“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依託華瑞航空、西子勢必銳、艾美依等骨幹企業發展大部件、零部件、數位化裝備和高端宇航裝備等產業。台州通用航空“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依託彩虹無人機、星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發展大中型無人機、低軌衛星等產業,建設集研發、製造、總裝、測試、檢測一體的產業創新高地。
全力支持以大飛機為核心的舟山航空產業園建設。努力推進波音舟山完工和交付中心產能釋放,積極吸引國內外內飾系統集成供應商,集聚零部件、內飾件製造和運營服務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企業,建設成為面向波音飛機的內飾生產基地、737MAX飛機展廳、客艙與乘客偏好研究中心,力爭將舟山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航空製造基地。
支持特色產業基地壯大。持續提升建德航空小鎮、德清通航智造小鎮、萬豐航空小鎮等產業基地。加快培育湖州航天產業基地、嘉興港區航空航天產業園、寧波航空航天智慧城、安吉通航產業園等新平台。支持寧波寧海,嘉興海寧,紹興上虞,金華橫店和武義,溫州龍灣、泰順等地結合通用機場和重大項目建設發展航空航天產業。
新基建“夯基”工程
加快建設空天信息基礎設施。重點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寧波)數據中心,完善建設北斗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形成全天候、高精度、高並發、大容量的北斗導航定位基準服務體系。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家低軌通信衛星、地面信息港項目,建設高低軌衛星與臨近空間相結合的網路信息基礎設施、衛星網際網路地面設施等,打造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
前瞻布局航空航天戰略設施。建設航空航天起降、發射、測試基礎設施,推進寧波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中心、清華大學新一代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試驗基地、空天發動機風洞試驗台建設。支持企業參與建設航空航天領域試驗測試平台,加快大中型固體和液體發動機綜合試驗設施建設。建設一批無人機起降點、城市級共享停機坪等設施。
統籌推進全省機場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省通航機場和運輸機場布局,統籌推進機場建設立項和審批工作。全面實施一批機場建設項目,重點加快通用機場建設,支持衢州機場遷建,引導運輸機場開拓通航功能,打造舟山機場華東地區通用航空特色基地。鼓勵各機場完善保稅倉庫、消防站、水電管道、航油碼頭等相關設施建設,加快各地飛行服務保障中心建設。
創新能力“攀高”工程
集聚航空航天名校大院強所。引導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省內高校院所,做強無人機、數位化裝配技術、航電系統、複合材料等特色領域的設計研發。鼓勵國內外知名航空航天高校院所來浙共建高能級創新機構。支持省渦輪機械與推進系統研究院、北航(杭州、寧波)創新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推動人才引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協同發展。謀劃創建航空領域省實驗室。到2025年,建設1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航天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
增強航空航天企業創新能力。加快航空航天領域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院等建設,謀劃推進商業航天研究院等建立。支持航空航天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到2025年,建成10家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航空航天企業研究院等。
搭建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搭建航空航天創新創業、檢驗檢測、試驗測試等公共平台,推進北航航空可靠性實驗室、藍箭航天可靠性試驗中心、超高精度慣性/星光自主導航系統成果驗證平台、無人機計量檢驗檢測中心等建設,支持一批省級航空航天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鼓勵企業參與無人機、通用航空、衛星、商用火箭等行業標準制定。
加大航空航天人才引進培育。以“高精尖缺”為導向,積極招引頭部企業、軍工央企外溢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加快推進中法航空大學(籌)建設,支持浙江大學、北航(杭州、寧波)創新研究院等院校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建設杭州灣新區航空培訓基地、台州灣新區星空飛行教育基地、全國警用無人機考證培訓基地等,支持省機場集團、舟山波音、長龍航空等建設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發展維修員、飛行員、安全員、乘務員等培訓業務。支持將航空航天經營管理、專業技術等納入高層次人才政策享受範圍。
開放合作“促融”工程
深化與中國商飛的全面合作。支持民營企業、科研院所參與並承接中國商飛ARJ21、C919、CR929等機體大部件、零部件、機載設備等製造。積極對接中國商飛供應商,承接一批大飛機配套項目。共同推動舟山波音項目建設。加快中國商飛客戶服務訓練基地建設,支持中國商飛參與嘉興圓通物流基地發展。發揮省內企業在數位化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探索發展航空領域的數位化套用。
推動航空航天軍民融合發展。在省級、地市級層面加強與航空工業、中國航發、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航材等央企及下屬子公司對接。引導並支持浙江企業進入央企供應鏈體系,推進浙江優勢產業參與軍用產品研發製造,為軍用無人機、飛機、發動機等領域提供整機和零部件製造、供應鏈集成、教育培訓等服務。促進更多軍用技術向民用航空航天領域轉化,實現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
拓展航空航天國際與區域合作。緊盯波音、空客、羅爾斯·羅伊斯等航空產業國際頭部企業,開展國際化戰略對接,爭取在浙落地一批內飾件、機體大部件和零部件等項目。加強與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國際併購,積極引進國內外航空航天先進人才和技術。謀劃與上海浦東民用飛機總裝基地、天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以及陝西、四川等地合作,協調推進長三角航空航天基礎設施、重大平台等共建共享。
加快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軍地航空聯席會議制度,在通用機場建設、空域及航線審批、應急救援、低空保障服務等方面加強與東部戰區的交流對接。加快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試點省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有通航產業基礎的地區開展低空改革先行先試。推動簡化低空目視航線飛行計畫申報審批環節,逐步實現全省統一受理,統一申報,軍方統一批覆,不斷提高飛行計畫的時效性。
套用場景“拓展”工程
深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建設。以杭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為核心,針對城市低空環境下無人機超視距運行,開展常態化、多樣化、規模化運行。重點推進無人機在城市物流、應急醫療配送、智慧型亞運、應急保障等場景的套用,打通未來社區、智慧園區等示範套用,促進民用無人機產業體系的協同化發展,並形成跨產業、跨領域的產業形態,構建製造業與服務業一體化的無人機產業體系。
培育航空航天新興消費集聚區。圍繞研學、旅遊、運動、體驗、短途運輸,建設航空航天消費新場景。培育航空航天雛鷹企業,打造航空航天科技體驗場館,舉辦科普教育、模擬體驗、航模比賽、夏令營等活動,舉辦多領域航空賽事。逐步建立覆蓋省內4A級及以上景區的低空旅遊航線網路,積極開展高空跳傘等航空體育活動,支持航空飛行營地建設和航空俱樂部發展。支持杭州、溫州、寧波、嘉興、東陽橫店等機場積極開展公務機業務。
建立航空應急救援服務體系。依託衛星遙感等技術,在重點領域布局建設災害監測核心基礎站點和常規觀測站點,構建安全風險感知網路。拓展北斗導航系統,構建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自主可控的應急衛星通信網。利用北斗導航衛星、天通通信衛星、高通量衛星等通信資源的精準導航、精準授時、精準搜救等功能,以及無人機、通用飛機等服務功能,在應急救援、空中巡防、維穩處突、活動保障、物資投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爭創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示範省。引進國產應急救援飛機和醫療機,支持我省民營企業打造通航應急救援中心。
建立航空航天行業智慧型套用場景。圍繞國土測繪、智慧海洋、智慧型駕駛、智慧物流和農業植保等行業領域,建立航空航天智慧型套用場景。推動衛星套用企業、高校院所開展衛星通信、遙感等技術服務,滿足智慧海洋精準導航、穩定通訊和數據監測等服務要求。鼓勵我省汽車企業開展基於北斗的智慧型駕駛套用。鼓勵通航企業開展通用航空器農業植保、智慧型運輸等套用。推動衛星網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先行先試,賦能城市全域感知、數字運營和智慧型決策等功能。
確保規劃有序實施
健全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領導協調機制,全面指導我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工作,統籌推進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落實、扶持政策制定和重大項目招商等具體工作。發揮浙江省大灣區航空產業專家諮詢組、航空航天諮詢機構、通用航空協會等作用,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提供諮詢和技術支持。積極組織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空天信息大會等活動,提升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影響力。
完善政策扶持
積極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防科工局、國家民航局、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部委的支持,推進航空航天類科技重大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浙實施和發展。研究制定加快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大產業項目在用地、能源、人才、資金等方面的需求保障,重點對企業研發設計、適航取證、公共服務、首架(台、套)銷售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支持將優質航空航天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名單,給予用地等資源要素保障。組織政策宣傳、項目對接、交流培訓等活動,完善“一企一策”定製化服務,做優服務企業環境。
加大資金支持
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家民航發展基金等國家重點基金和省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等省內航空航天領域相關基金支持,探索建立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引導基金,重點向大飛機、火箭衛星、北斗導航、通用航空器等領域傾斜。研究推動中國商飛與我省開展航空相關產業基金的合作。鼓勵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企聯建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航空航天產業體系建設。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支持航空航天類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創新投融資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和金融產品,探索智慧財產權保險、證券化等服務方案,拓寬航空航天領域重大項目融資渠道。
推進規劃實施
強化本規劃在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中的統領作用,鼓勵各地市充分銜接本規劃,加快制定符合區域發展規律的航空航天產業相關規劃、實施方案、工作計畫等,支持各地採用“四個重大”清單化管理方式,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建立健全年度目標責任制等機制,加強年度監測與中期評估,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完善規劃實施社會監督機制,增強行業協會、企業團體、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對航空航天產業規劃落實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