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歷史沿革,艱難初創,初具規模,“東甌”創辦,轉制新生,歷練成長,再鑄輝煌,歷任校長,學校現狀,交通情況,教學生活設施,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管理,校園生活,一校兩區,優秀教師,文化傳統,百年校訓,學校文化,校風教風學風,校歌,學生社團,學生活動,優秀校友,現任領導,主要榮譽,2000-2010年,2011-2020年,2021-2022年,招生範圍,學校地址,大關校區,德勝校區,
學校簡介
學校被評為全國中國小英雄團隊集體創建活動示範學校、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示範學校、省二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省綠色學校、省中國小數字家長學校、市人民滿意學校、市文明單位、市文明學校、市文明校園、市藝術特色學校、省信息技術學科基地、市智慧教育示範校、“5A”級平安校園。學校秉承“興國智民”辦學宗旨,以“貞文立人,惠興立校”為新時代辦學理念,以“讓每一位學生成長為最強的自己”為育人目標,努力建設“精、智、美”高品質、有特色的百年名校。學校凝結的“一九〇”精神:“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自強不息”,是十一中人的人生信念。
秉承“快樂成長,學有所長”的育人理念,建構與理念相適切的校本育人體系,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平台,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學校有“杭州市最具實力文學社”彗星文學社、“國內首家將博物院引入校園”的3D考古社、多次獲國內外大獎的創意機器人社、馬尾松書畫社、定向社、模聯社、電影與表演社等數十個學生社團。師生節、科技節、體藝節、“一九〇”文化月、爭創“一九〇”團支部等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班級管理各具特色,學生個體各美其美,共同構成了杭十一中溫暖柔和、貼心細膩的校園文化樣貌,學生的特長都得到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都得以自主多元發展。
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中、高級職稱教師在專任教師中所占比例超過90%,研究生學歷比例達30%。劉正陽名師工作室、吳航飛名師工作室在省內發揮較強輻射引領作用。一支愛心滿滿、品德高尚、精銳強幹、優質高效的教師團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每年高考成績始終保持增量優勢,有近百位同學被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重點大學錄取。學校為在文學、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構築全面而又適合個性發展的平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才。零基礎的美術類學生連續20年保持專業本科上線率100%,綜合一段上線率達85%以上。
作為全國首批未來智慧校園協同創新基地校、全國首批“智慧後勤示範校”、全國首家“無卡校園”,學生在校內,僅憑一張臉,就可以實現吃飯、借書、看病、考勤、購物等,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學校擁有國內領先的創新實驗室、智慧型雲桌面、創意機器人、中科院3D列印創新實驗室等一流設施。學校食堂是浙江省“學校A級食堂”、國內首家智慧食堂、全球第一家刷臉取餐食堂。食堂提供一日四餐(含夜宵),營養套餐、麵點、西點,品種豐富、營養、可口。學生通過智慧班牌、點餐機等終端預訂自己喜歡的飯菜,每周生成個人營養報告,讓學生和家長了解營養攝入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飲食,促進身體健康。
歷史沿革
艱難初創
1904年春,在杭
滿族人士瓜爾佳·惠興女士創辦“
貞文女學堂”(位於今
上城區郵電路), 親任校長。是為杭城最早的、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兩所女學堂之一,學校於當年10月24日開學。
1905年,學校經費無以為繼,雖多方籌措仍不能支,學校被迫停課。惠興迫於無奈,遂以死殉學醒世。此事引起當時社會的極大震動。有識之士強烈抨擊
社會制度和政府的腐敗,紛紛捐款資助,挽學校於倒閉之瀕。浙江地方政府亦委派杭州駐軍
佐領貴林接辦學堂,改校名為“
惠興女學堂”,以資紀念。學校開辦高、初
兩等國小堂,專招女生,學制各為4年,課程有修身、國文、算術、女紅、體操、圖畫、音樂、歷史、地理和
格致等10門。1908年增辦師範科,成績粲然。
貞文女學堂的興辦和“惠興殉學事件”,深刻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的覺醒,並由此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惠興事件”後,我國女子
教育事業迅速發展,遍及各地,女學開禁已勢在必然。1907年3 月
清政府終於頒布《學部奏定女子國小堂章程》,承認了女子上學的權利和女學的合法地位,中國
婦女教育由此進入了一個
新紀元。
初具規模
辛亥革命,清廷崩潰。學堂因疑為
滿清官僚財產,一度被沒收。幸得
湯壽潛、
蔡元培等杭、紹知名人士以“五族共和”為由聯合申請,據理力爭,始得發還。湯、蔡等任校董,指派貴林之女趙素英為校長。學校按新制改稱
國民學校,更名為“
杭縣城區惠興國民國小”,為4年制初小,男女兼收。1915年增設高小。
1917年,
褚壽康女士以校董身份襄助校長管理校務。1919年,正式接任校長,任職至1950年。沈鈞儒、邵裴子、
阮性存、
夏超、
沈尹默、馬寅初、
魏頌唐、王竹齋、黃吳山等社會名流先後加盟校董會,為學校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0年,增辦中學部,專收女生,定校名為“私立惠興女子中學”。學校逐漸發達,招生遍及全省,設春、秋季班,圖書、儀器均初具規模。至1934年,在校學生達600餘人。
學校以“教育”為職業科,經省教育廳批准,畢業生可充任初小教師。畢業生中約30%在杭市及各縣任教,50%升學。
七七事變,敵寇入侵。政府令各校自行應變。褚校長變賣家產,率所有師生徒步撤往浦江尺寸橋。次年春,學校奉命停辦,師生遣散回原籍。教職員工按各自回家路途,順道先護送學生回家,然後疏散。整個過程,無一教師失責,無一學生流落,體現了學校的民族大義、
職業精神和
社會責任。
教師鐘郁文,杭州人,被就地疏散。眼見學校空關無人管理,日趨破敗,恐為敵人沒收,遂不顧風險,挺身而出,自稱受褚校長之託,在“惠興”原址舉辦“惠興國小”。抗戰勝利後,再完整地移交給“
惠興女中”,使之得以迅速復校。
“東甌”創辦
1947年“惠興”增辦高中,招生數擴大至每年百餘人,在校學生數約500餘人,為杭城頗具規模的女中之一。
同年,在杭
溫州人同鄉會興學育才,擇溫州會館(位於今上城區郵電路)為址,創辦“杭州私立東甌中學”,與惠興女中隔街相望。1948年開學,當年招收高、國中學生200餘名。
林樹藝為校長,張強為校董會董事長,聘溫籍知名人士蘇步青、
王國松、
王季思、夏承燾、
鄭志新等為董事,蘇步青、王國松等在校兼課。陳楚淮、鄭美傑、陸雪高、金宸樞、葉一葦、周理鏞等亦曾執教於此。
轉制新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兩校均有
軍代表進駐,由教職員工公推校務革新委員會負責處理校務;廢止了黨義、
童子軍等課程,開設了新的政治課。
1950年起,“東甌”停辦高中,專辦國中,招生人數增至每年120多人。1952年,私立
弘道女中撤消,高中部併入惠興女中。1954年,惠興女中高中部全部併入杭州女中。停辦高中後,國中開始招收男生,招生人數從1949年的不足百人擴大到500餘人。兩校規模都迅速擴大,1949至1955年,兩校畢業生累計達到1600多人。
1956年2月,兩校均由
杭州市人民政府接辦,轉為公立。同年9月,兩校合併,成立“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學”,重辦高中,為男女生兼收的公立完全中學,當年招收初、高中學生400餘人。已故校董湯壽潛的長婿、著名
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欣然為學校的新生題寫校名,塑於學校大門正上方。
歷練成長
學校轉為公辦後,按照國家統一計畫招生。每年國中招生500名、高中招生140名左右。1959年首屆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學的比例為61.4%,名列全市前茅。
受
國家財政扶持,學校的校舍規模、圖書儀器、教職員工在數量和質量上有很大的增長和提高。排球運動成為傳統的體育運動強項,校排球隊雄踞全市冠軍之位達13年之久,為大專院校、省、部隊
體工隊乃至國家隊輸送了34名健兒,如魏乃長、
張堅衛、王賀兵等。
文革十年,浩劫深重。廣大師生本著對生活和真理的執著追求,排除困難和干擾,堅持教學,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此間,學校的規模一度擴大到50餘個班級,近2000名學生,80%為國中生。
1976年撥亂反正以後,學校煥發出新的生機。
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即取得了高考
錄取率全市第一的好成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學校在思想道德教育、
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杭州市普通高中統一招生第一批錄取學校。
再鑄輝煌
為適應城市北擴的需要,按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布局規劃,1997年秋季,高中部遷址大關地區辦學。各類設施均按浙江省重點普通高中的標準全新配置,為學校的發展與服務社會開拓了新的空間。
2000年,遵照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令,高、國中學校實施分離。原杭十一中國中部獨立為“
杭州市惠興中學”,按
義務教育法的要求,在
惠興路原址辦學,為上城區人民政府管理的公立初級中學;高中部獨立為新的“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學”,按
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大關南苑辦學,為
杭州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公立高級中學。
2004年,學校被
浙江省教育廳審定為“浙江省三級重點普通高中”。2007年,升格為“浙江省二級重點普通高中”。
2023年,德勝校區正式啟用,開啟一校兩區集團化辦學的新篇章。
歷任校長
學校現狀
交通情況
校址在大關小區南九苑,交通便捷,
捷運5號線、捷運3號線、公交3、12、26、33、46、47、60、64、78、82、85、93、94、98、227、259、274、321、338、359、371、503、1101M、1206M、8208路等等二十多條
公共運輸直達校園周邊。
教學生活設施
學校配備有音樂、美術、舞蹈、計算機、
通用技術等
專用教室及先進的
數位化實驗室,我校的實驗室是浙江省示範實驗室。有全塑膠
田徑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
桌球場、室內體育館等運動場所。裝修一新的圖書閱覽室和實驗室寬敞明亮,為各類教育教學和文體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周邊環境治安良好,是莘莘學子理想的學習場所。
學校
教育現代化水平一流,作為全國首批未來
智慧校園協同創新基地校、全國首批“智慧後勤示範校”、全國首家“無卡校園”,學生在校內,僅憑一張臉,就可以實現吃飯、借書、看病、考勤、購物等,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學校擁有國內領先的創新實驗室、智慧型雲桌面、創意機器人、中科院3D列印創新實驗室等一流設施。學校食堂是浙江省“學校A級食堂”、國內首家智慧食堂、全球第一家刷臉取餐食堂。食堂提供一日四餐(含夜宵),營養套餐、麵點、西點,品種豐富、營養、可口。學生通過智慧班牌、點餐機等終端預訂自己喜歡的飯菜,每周生成個人營養報告,讓學生和家長了解營養攝入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飲食,促進身體健康。
學校德勝校區打造“無手機校園”,在門口設有兩個手機櫃,帶手機到校的學生刷臉存放,校門口也有一個電子道閘,能通過掃描手段,把手機攔在校門之外。學生在校如需和家長聯繫,可使用在宿舍樓道和每個教室門口都安裝的具有通話留言功能的智慧班牌。
學校德勝校區將一幢五層樓的建築改造成了宿舍樓,宿舍是4-6人間,裡面設施完備,有獨立衛浴,空調、熱水、親情電話入室。德勝校區門口開通了捷運接駁車,大大節省師生們在路途的時間。
教師隊伍
學校師資雄厚,學風優良,92位專職教師中,有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45名,具有中、高級職稱教師在專任教師中所占比例超過90%;有
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省“
春蠶獎”獲得者、省
三八紅旗手、杭州市
勞動模範、市優秀教師、市十佳師德楷模、市“雙十佳魅力教師”、市“學生最喜愛的教師”、市
教壇新秀、市學科教研大組成員、市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教師近40名。教師團隊師德高、業務精、能力強,為實現學生的“中進優出,優進高出”提供了保障;教師們
責任心強、積極鑽研業務,聚精會神抓教學,一心一意為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家長所急,形成了一支師德高、業務精、能力強的優秀教師團隊。
教育教學管理
學校以“精緻和諧,求實創新”為辦學理念,以“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成長為最強的自己”為育人目標,以“四輪驅動工程”為核心,以“師生共進工程”為基礎,以“一體兩翼工程”為保障,以“建設精緻校園、開發精品課程、實施精細管理”為抓手,使學校成為“男女兼收,女生見強”、“文理交融,人文見強”、“藝體並舉,美術見強”、“多元課程,創意見強”為特色的示範校。學校具有較高的社會美譽度,是省二級重點中學、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杭州市文明學校。
學校與
寧波、
溫州等十所學校結成“卓越聯盟”,圍繞“達成資源共享”、“實施統一聯考”、“實行研究合作”、“實現專家引領”開展合作研討,開發了九門學科的校本教材,探尋適合本校學生的針對性教學之路。
學校注重
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創建了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初步形成了“公民素養課程、人文科學課程、生活技能課程、創意系列課程”四大課程體系和“女生見強、美術見強、信息見強、創意見強”的“四強”特色精品課程群,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現自身才華和能力的機會。
校園生活
學校實行
全人教育和
全納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學校堅持“文理兼通、藝體並進”的
教學思想,學校開設專業輔導課、
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
社會實踐活動等具有十一中特色的新課程。開展師生節、科技節、藝術節、
科技周、人文周、英語周等
豐富多彩的活動,構築學生
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和多元發展的平台。有的學生獲得了少年文學院院士及少年科學院院士稱號。學校有彗星文學社、創意機器人社團、馬尾松畫社、藝禾合唱團、話劇社、街舞社、COSPLAY社等精品學生社團。這些社團在專門教師的輔導下,在各類比賽中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特別是創意機器人社團更是屢戰屢勝,連續獲得20個省級、全國獎項和六個市級一等獎。2007—2008年度
FLL亞太機器人錦標賽華東直選賽暨華南邀請賽中,在83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團體合作第一名和總分一等獎的好成績,代表浙江省組隊赴日本參加“FLL亞太機器人國際錦標賽”,獲得了課題答辯獎,並填補了我國該項目獎項的空白。在2009-2010年度FLL亞太機器人錦標賽華東直選賽中,再次獲得第一名,將於2010年6月與其他兄弟學校組隊代表我國參加在
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國際錦標賽。
學校堅持以打造“良師益友”工程為載體,創設和諧的師生關係。圍繞“師生緣”、“師生樂”、“師生情”這一主線,開展師生節、科技節、體藝節、人文周、英語周、爭創“190團支部”、
軍訓、
社會實踐等精彩紛呈的活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讓每位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升學習的品質,快樂、健康地度過成長的關鍵期。
學校是杭州市對外開放的“視窗學校”之一,與多個國家的學校互派師生交流,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閱歷。
一校兩區
2021年12月1日,杭州第十一中學在其官網《杭十一中2021年11月批次招聘公辦編制教師公告》中明確提出“如今,杭州第十一中學已踏上一校兩區的
集團化辦學新征程”。
2022年3月17日,杭州第十一中學在其官網《關於杭州第十一中學德勝校區(原市交通職高)裝修改造項目設計招標公告》明確,新校區為德勝校區,地址在原
杭州市交通職業高級中學校址內。
杭州第十一中學現有大關校區和德勝校區兩個校區。
杭州第十一中學大關校區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高中,創辦於1904年,是杭城辦學歷史最悠久的百年名校之一。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積澱,鑄就了學校優秀的品質。蔡元培、沈鈞儒、馬寅初、蘇步青、夏承燾等社會名流曾在本校任教或出任校董;六年來學校先後有李家彪、王堅、高翔三位校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姚克、吳海燕、王賀兵等各界知名人士均畢業於該校。
學校賡續百年文化,秉承“興國智民”的辦學宗旨,堅持“讓每一位學生成長為最強的自己”的育人目標,以“勤、敬、恆”為校訓,以“一九〇”精神為校園精神文化底色,努力建設以“精、智、美”為標識的高品質、有特色的百年名校。
杭州第十一中學德勝校區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高中,由
杭州市交通職業高級中學德勝校區整體移交得來,
總投資3200萬元改造經費,打造園林式、
中國風、智慧化的新校區,於2023年5月完工。
德勝校區位於拱墅區德勝新村小區內,大關校區與德勝校區間隔僅330米,五分鐘的步行路程,這為兩校區間集團化辦學、共享優質資源提供了便利。學校在集團核心管理團隊的統一領導下,秉承“校區相依、理念相同、資源相通、師資相長”的管理理念,引進高端人才、名優教師、學科帶頭人,吸納
浙大、
南京大學、
中科院、
香港教育大學、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等國內外一流名校畢業生,最佳化教師隊伍配置,充分整合教育資源,落實新課程理念,精準開展教育教學,努力打造杭十一中
集團化辦學的新名片。
德勝校區既可通校,也能滿足高一學生的住宿需求。寄宿生和通校生均可申請參加晚自修。寢室配有獨立衛生間、冷暖空調、電熱水器、親情電話等。學校成立專門團隊進行管理,對住校學生加強學法及心理指導。
德勝校區匯入大量未來科技場景,傳統與現代、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歷史古韻和書卷氣息讓校園環境在厚重的傳統文化中透露著靈動的現代感。
優秀教師
| | |
| | |
| |
| | |
| |
| 省教育系統“事業家庭兼顧型”先進個人、杭州市勞動模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杭州市信息技術教研大組成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傳統
百年校訓
勤、敬、恆
校訓基本含義:勤勞勤奮,努力不懈,是為勤;敬人敬事,克己自律,是為敬;恆心恆志,自強不息,是為恆。
學校文化
學校秉承“興國智民”辦學宗旨,以“貞文立人,惠興立校”為新時代辦學理念,以“讓每一位
學生成長為最強的自己”為育人目標,努力建設“精、智、美”高品質、有特色的百年名校。學校凝結的“一九〇”精神:“
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自強不息”,是十一中人的人生信念。
校風教風學風
校風:向善、向上
學風:勤學、好學
校歌
老校歌:《十一中校歌》
新校歌:《十一中校歌》
學生社團
學校有“
杭州市最具實力文學社”彗星文學社、“國內首家將博物院引入校園”的3D考古社、多次獲國內外大獎的創意機器人社、
馬尾松書畫社、定向社、
模擬聯合國社、電影與表演社等數十個學生社團。
學生活動
師生節、科技節、體藝節、“一九〇”文化月、爭創“一九〇”團支部等。
優秀校友
現任領導
主要榮譽
2000-2010年
杭州市衛生先進單位(2000年)
杭州市城區綠化先進單位(2000年)
杭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園(2001年)
浙江幹部人事檔案工作目標管理二級單位(2001年)
浙江省第三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
學校安全教育工作考核優秀單位(2002年)
浙江省衛生先進單位(2002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
教育工會先進“教工之家”(2002年)
浙江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3年)
學校運動場地等設施向社區開放工作先進學校(2003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教育工會先進“教工之家”(2003年)
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2003年、2004年)
學校安全工作考核合格單位(2004年、2005年)
全國中國小英雄團隊集體創建活動示範學校(2005年)
浙江省三級重點普通高中(2005年)
拱墅區文明單位(2006年)
浙江省綠色學校(2006年)
杭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
學校安全工作考核優秀單位(2006年、2007、2008年)
浙江省二級重點普通高中(2007年)
杭州市“創建
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先進單位(2008年)
杭州市級文明單位(2008年)
浙江省中國小示範實驗室(2008年)
2011-2020年
2011年度學校(單位)安全工作考核優秀(2011年)
2011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
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2012年)
杭州市文明學校(2012年)
浙江省信息技術學科基地培育學校(2013年)
杭州市第一批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基地(2013年)
杭州市中學生科技節集體優勝單位(2013年)
“4A級”平安校園(2014年)
杭州市直屬學校學生健康綜合監測先進單位(2014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14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2014年)
浙江省信息技術學科基地(2015年)
浙江省天文學會理事單位(2015年)
杭州市智慧教育示範校(2015年)
“5A級”平安校園(2015年)
杭州市第三批中國小、幼稚園示範教科室(2015年)
杭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理論中心學習組考核優秀單位(2015年)
民盟杭州市2015年度三星級支部(2015年)
首批HEAP服務試點學校(2016年)
杭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2016年度“5A”級平安校園(2016年)
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2017年)
全市檔案部門優秀編研成果及全市
檔案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7年)
“5A級”平安校園(2017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18年)
2018年浙江省智慧教育典型案例(2018年)
2014-2017年度浙江省民眾體育工作成績突出單位(2018年)
2018年杭州市中國小校學生健康綜合監測和常見病防治先進單位(2018年)
民盟杭州市委四星級支部(2018年)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9年)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示範學校(2019年)
杭州市第十一屆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19年)
拱墅區文明校園(2019年)
杭州市2019年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2019年)
民盟杭州市2019年度四星級支部(2019年)
教育系統“最強黨支部”(2020年)
杭州市首批“規範化離退休支部”(2020年)
未來教育創新獎(2020年)
2020年度杭州市藝術特色學校(2020年)
全國首批“智慧後勤示範校”(2020年)
2019學年學生健康綜合監測和常見病防治工作先進單位(2020年)
杭州市文明校園(2020年)
杭州首家陽光飲食管理規範示範學校(2020年)
“5A”級平安校園(2020年)
2021-2022年
2020年度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年)
百年黨史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知識競賽直屬學校(單位)團體三等獎(2021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第二批“清廉學校”優秀案例(2021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優秀集體(2021年)
2021年杭州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21年)
2021年度杭州市教育系統五四紅旗團委(2021年)
首批全國營養與健康學校試點(2021年)
2021年度“5A”級平安校園(2021年)
杭州市示範教科室(2021年)
杭州市第十一屆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21年)
2021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第三批“清廉學校”示範點(2022年)
杭州市合理膳食行動暨第一屆中國小食育大賽中學組三等獎(2022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2022-2023年度市級青年文明號爭創集體(體育教研組)(2022年)
2022年全省教育系統浙江省巾幗文明崗(英語教研組)(2022年)
2022年浙江省先進教研組(地理教研組)(2022年)
2022年度“4A”級平安校園(2022年)
第二屆浙江省文明校園(2023年)
第二批浙江省清廉學校建設示範校(2023年)
杭州市教育系統第三批“清廉學校”示範點(2023年)
2023年度杭州市健康單位(2023年)
2023年度“5A”級平安校園(2023年)
杭州市總工會“先進職工之家”(2023年)
杭州市中國小美術研究基地(2023年)
杭州市美術家協會青少年美育基地(2023年)
民盟杭州市三星級支部(2023年)
浙江省先進教研組(地理教研組)(2023年)
招生範圍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國中畢業生:
(一)杭州市區戶籍的應屆國中畢業班學生或往屆畢業生。
(二)浙江省內非杭州市區戶籍、港澳台籍、外國籍的杭州市區國中學校應屆畢業班學生或往屆畢業生。
(三)符合市區報考條件的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其中,在杭州市區國中學校就讀的應屆畢業班學生,須具有杭州市區國中階段連續3年學習經歷和學籍,且其父母雙方或一方(或法定監護人,下同)在市區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並按照國家規定在近3年內至少參加1年社會保險;往屆畢業生須國中畢業當年符合市區報考條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關於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市委〔2015〕2號)規定,可以在市區報考的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子女;經省委人才辦認定的在杭省部屬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區國中學校就讀並畢業,其父母雙方或一方持有市區公安機關頒發的“浙江省引進人才居住證”“杭州市特聘專家證書”、屬地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引進人才子女。
學校地址
大關校區
郵編:310014
德勝校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德苑路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