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彪,1961年4月出生於浙江杭州,海洋地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長。
1979年李家彪進入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力學系學習;1983年本科畢業後分配至原地質礦產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工作;1987年進入同濟大學海洋系,就讀海洋地質學研究生;198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至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1993年赴法國學習和科技交流;1999年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學位;2003年擔任中國大洋勘測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主任;2011年擔任國家海洋局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長;2014年擔任浙江省海洋學會理事長;2015年12月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家彪長期從事海底地質科學與海底探測工程技術,中國邊緣海演化、大洋硫化物成礦及其海底探測技術研究。是中國邊緣海兩期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大陸架劃界和中國大洋中脊調查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家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1961年04月24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
- 代表作品:《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擔任職務 |
---|---|---|
2000-2005 | 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資源的關鍵問題 |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
2002-2008 | 200海里以外大陸架調查與研究 | 國家海洋專項,首席科學家 |
2003-2005 | 海洋調查新標準制定 | 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項目,負責人 |
2006-2011 | 中國大洋中脊綜合調查與研究 | 國家大洋專項,首席科學家 |
2007-2009 | 南海北部張裂過程與盆地發展聯合研究 | 中德,項目負責人 |
2007-2011 | 南海大陸邊緣動力學及油氣資源潛力 |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
2008-2010 | 全球海底硫化物資料庫和評價及其構造、環境控制因素 | 中美,項目負責人 |
2009-2012 | 近海海洋基本狀況成果集成 | 國家海洋專項,集成項目負責人 |
2010-2012 | “大洋中脊海底地震OBS實驗與深海科學聯合研究 | 中法,項目負責人 |
2011-2014 | 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構造演化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 |
2011-2014 | 珠江口、台灣淺灘地形變化監測管理保障系統 | 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負責人 |
2012-2015 | 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資源評價 | 國家大洋專項,負責人 |
參考資料來源: |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
2003年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測 | 省部級 一等獎 |
2009年 | 我國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調查與研究 | 海洋創新成果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0年 | GB/T 12763—2007 海洋調查規範 |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1年 | 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測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 |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2年 | 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找礦與評價研究 |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
2014年 | 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科學技術研究及套用 |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 |
2015年 | 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5.12 | 《中國近海自然環境與資源基本狀況》 | 李家彪,雷波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15.06 | 《大陸架國際會議論文集 第4輯 英文版》 | 李家彪主編 | 科學出版社 |
2013.11 | 《中國海底科學研究進展 慶賀金翔龍院士八十華誕》 | 劉光鼎,秦蘊珊,李家彪主編 | 科學出版社 |
2012.04 | 《大陸架國際會議論文集 英文版》 | 張海生,李家彪等文編 | 科學出版社 |
2012 | 《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地質學》 | 李家彪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09 |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評註》 | 毛彬、李家彪、虞源澄 | 海洋出版社 |
2008.12 | 《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第2版》 | 李家彪 | —— |
2008.06 | 《東海區域地質》 | 李家彪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07 | 《海洋調查規範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調查GB/T12763.10-2007》 | ——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2007 | 《南海海洋圖集-地質地球物理》 | 李家彪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05.09 | 《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 李家彪,江為為,宋海斌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04.1 | 《中國邊緣海海盆演化與資源效應》 | 李家彪,高抒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03.09 | 《中國邊緣海岩石層結構與動力過程》 | 李家彪,高抒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2002.01 | 《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 | 高抒,李家彪主編 | 海洋出版社 |
1999.09 | 《多波束勘測原理技術與方法》 | 李家彪著 | 海洋出版社 |
1994.06 | 《2000年的中國》 | 沈偉光,李家彪著 |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1994.05 | 《中國絲綢城》 | 沈偉光,徐力鈞,李家彪,等著 | 人民出版社 |
人才培養
年度 | 題目 | 作者 | 學位授予單位 | 類型 |
---|---|---|---|---|
2017 | 珠江河口三角洲近165年演變及對人類活動回響研究 | 趙荻能 | 浙江大學 | 博士 |
2016 | 南海西南次海盆擴張期後岩漿活動及其殘留擴張中心的縱橫波速度結構 | 張潔 | 浙江大學 | 博士 |
2016 | 南海台西南盆地沉積物波特徵及其成因機制研究 | 馬永 | 南京大學 | 碩士 |
2014 | 西南印度洋脊中段岩漿—構造動力學模式(49°~51°E):來自精細地形數據的研究 | 梁裕揚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4 | 北部灣東部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沉積記錄及現代沉積格局的形成 | 許冬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10 | 南海西北次海盆張裂特徵及擴張方式:廣角地震折射/反射特徵與地殼深部結構研究 | 吳振利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08 | 馬尼拉海溝中北段俯衝帶特徵對比及區域構造動力學研究 | 尚繼宏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博士 |
2007 | 海南島近海沉積地球化學研究 | 許冬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碩士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參考資料 |
---|---|---|
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 | ||
國家海洋局二等功、三等功 |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
浙江省特級專家 | ||
2011年10月 |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突出貢獻獎 | |
2014年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
2014年 | 浙江省勞動模範 | |
2015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
2016年 | 同濟大學追求卓越服務獎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來源 |
---|---|---|
2006年04月至- | 國際大陸邊緣科學組織(InterMAGIN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 |
2011年06月至- | 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3)海洋調查技術與方法分委會主任委員 | |
2012年01月至- | 國際大洋發現計畫科學組織(IODP)科學評估組(Science Evaluation Panel) 委員 | |
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 | 國際大洋中脊科學組織(InterRidge)聯合主席 | |
2014年07月至2019年07月 | 國際標準化組織海洋技術專業委員會(ISO TC8-SC13 Marine Technology)主席 | |
2014年11月 | 浙江省海洋學會理事長 | |
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學科評議組成員 | ||
中國海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 ||
浙江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 ||
浙江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 | ||
浙江大學(雙跨教授) | ||
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 | ||
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 | ||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兼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