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在《舌尖上的中國》中也有介紹,是難得一款包容性極強的美食,他會根據你卷的食材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口感。蒙山小調煎餅以老式手工純糧著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沂蒙煎餅
- 別稱:家寧
- 主要原料:麥子、高粱、玉米、穀子、地瓜乾、小米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
- 主要食用功效: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腸胃健康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副作用:無副作用
- 儲藏方法:陰涼乾燥處保存,注意避風
- 概述: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
相關傳說,製作技巧,工具分類,製作工藝,煎餅特點,常見分類,營養價值,
相關傳說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沂蒙》、《沂蒙六姐妹》《南 下》、《紅日》、《英雄孟良崮》等影視劇中,於寶珍等“沂蒙紅嫂”為前線部隊戰士烙煎餅充軍糧的場景,讓全國各地的人們認識了沂蒙煎餅。至於煎餅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臨沂農村相傳的,多是一些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蒙山望海樓下樂於助人的土秀才田壯,因為得罪惡霸被關進大牢,惡霸揚言49天不準送飯,只準送筆墨紙張。後來,田秀才的妻子巧珍在睡夢中得到蒙山娘娘的指引,攤制煎餅,放上大蔥提著豆醬給田壯送去,看大牢的以為煎餅是紙、大蔥是筆、豆醬是墨,就沒多盤問。
就這樣,過了49天,田秀才不但沒被餓死,反而神采奕奕。善良的巧珍,為報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熱心地給四鄰八舍傳授煎餅技藝,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攤煎餅在八百里沂蒙傳開了。
這財主,一來因有家產萬貫,良田千頃,出手也較大方;二來似乎沒把河邊的那片荒灘放在心上;三來此人多少還點人情味,念及長工跟隨多年,一年四季為其耕鎊鋤耙,樣樣活上十分賣力。今見長工悲慘之狀甚為同情,於是答應將村東臨河的一片茅草荒地給長工葬母。長工回到家中暗自盤算,此地既可作為葬母墳地,又可開墾作為良田耕種。但轉念一想,日後我經營好了,荒灘變成了良田,財主如若反悔向我索要 ,如何是好?常聽別人說“空口無憑,立字為證”,何不找人立個字據?於是長工便找到了王羲之。長工沽了壺酒,買了一隻活鵝,請王羲之撰寫文書。財主當然也以另一方的身份在場。羲之研墨潑筆揮毫撰文:“一片荒灘傍沂河,茅草堆里葬王婆。若問價值是多少,一湖美酒一河鵝。”王羲之素來就有同情接濟窮人的美德,他想幫助長工要地,又怕財主日後反悔,於是就故意將酒壺的“壺”字寫成湖泊的“湖”,活生生的“活”字寫成沂河的“河”。寫畢,念於二人聽,都感到既合實際,又合情理,還不乏詼諧幽默之情趣。因王羲之以行書書之,但見那字遒媚勁健,如長蛇出洞,飛鳥投林,藝術性極強,但不好辨認,加入財主雖然讀過幾年書,但對行書缺乏研究。一看王羲之的字寫得絕妙,卻多不認識。王羲之將“壺”與成“湖”,將“活”寫成“河”,財主也沒辨認出來。所以當羲之讀完,財主滿口稱讚,欣然同意。 以後長工在這片荒草地上辛勤勞作,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荒地變成米糧田,長工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這時,老財主早已下世,財主的兒子不學無術,好吃懶做,財、氣、賭、酒、色,五毒俱全,賣完土地賣房屋,不過幾年,便成了窮光蛋。於是他便又想起村東靠沂河的那片荒灘,如今已變成寶地。當初只值一壺酒一隻鵝,若我再給長工一壺酒一隻鵝,將地要回,豈不可以過二年的好日子?
相傳王羲之少年書法出名,也得益煎餅的啟示。有一次王羲之去城北“鵝莊”踏青餓了,想吃煎餅,在店鋪門前問一老者有什麼名吃時,答覆這裡是:“鵝莊煎餅甲天下呀!”
王羲之進去看見一村婦正烙煎餅,就仔細觀察起來。然後說:“這真是天下名吃嗎?”
“嘿!”老婦讚嘆道:“王羲之的字,老娘的餅,天下無二,非一日之功,不信可嘗味道。”王羲之吃完煎餅後,自言自語:“老娘的煎餅如此獨到,我要看個究竟。”
兩間正堂屋,鏊子支在東屋山牆根,放煎餅的籮筐放在西屋山牆根。老婦面向東坐一個方凳,烙好一張用匙板揭下來,往身後使勁一甩,煎餅飛過屋樑,不偏不斜的正好落在西屋山牆根的笸籮內,一笸籮煎餅齊齊整整。王羲之讚嘆道:“俄莊的煎餅甲天下,真乃名不虛傳也。”
老娘笑:“這有啥稀奇的,熟能生巧啊!”王羲之小孩芽子書法好,就是因為熟呀!老娘的煎餅還要精益求精。”王羲之聽了很受啟發,當面向老婦表示要學學烙煎餅的技巧,更加勤奮苦練書法藝術。
老婦不以為然,欣喜笑道:“老娘望你少年有為,可悟此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宇宙大觀,千變萬化,天下之大,千品萬類,天人一家,萬物有源,六行八通,陰陽五行,皆各有所長,豈千人一技乎?……”王羲之從烙煎餅上悟出一些道理,受到很大啟發,書法的進步與老婦指點有一定關係。
陳毅將軍與煎餅也有著一段傳奇。沂蒙老區是個革命勝地,當年陳毅帶領山東野戰軍轉戰齊魯,由於游擊戰的特性,適合在山區作戰,所以陳毅在山區的時候比較多。沂蒙山區的民眾,主食是煎餅,而陳毅所帶領的新四軍多為南方人,吃米飯長大的。就新四軍那牙口,吃煎餅還真不行,咬不動,不是因為煎餅硬,是筋道。
陳毅帶兵剛進駐沂蒙老區時,遇見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煎餅。所謂兵馬不動,糧草先行,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新四軍再習慣吃米飯,也不能跑到南方去買大米,只能入鄉隨俗。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再不適應,也要吃飽肚子,才好上戰場。可是,子弟兵卻大都是南方人,吃慣了米飯、軟餅,這又硬又大的煎餅張張都由蓋頂大,拿到手裡不知道怎么下口呢!戰士們有的捧著煎餅轉圈兒啃,有的亂窩成一團往嘴裡送,(煎餅要卷著吃才行,圓圓的煎餅,對摺兩次,然後在捲成筒狀,裡面卷上菜。)大家都聽說過煎餅卷大蔥,可就是不會卷,還有好多士兵就撕成了小塊吃。到末了都個個累的牙根痛。戰士們抱怨道:“反攻,反攻,翻到山東,吃著煎餅,卷著大蔥,累得牙痛,肚子發空!”
陳毅一看,這樣不是長法啊,不行,要叫部隊學會吃煎餅。於是陳毅下命令,全體官兵要儘快學會吃煎餅,要把吃煎餅當作一次攻堅戰。同時號召戰士積極幫著老鄉磨麵糊烙煎餅。老總的號令一發,戰士們紛紛回響。他們看到沂蒙百姓省出口糧來支前,婦女們不怕煙燻火燎地為了子弟兵烙煎餅,深受感動。從此,再無人抱怨煎餅難吃了。 可是吃起來還是怪費勁兒。老總想:“我得先學會吃煎餅。”老總拿著煎餅就去找房東老漢的孫子小石頭。這孩子看來連奶牙還沒換,可吃起煎餅來,卻像鍘刀扣下切草一般。小石頭嘻嘻一笑,說:“吃煎餅有啥好學的?疊好吃唄!”陳老總問道:“咋個疊法兒呀?”小石頭更樂了,把著老總的手兒教他前一折後一窩地將煎餅疊好,又張口為他咬出個頭來。小石頭兩手比劃著名說:“吃煎餅手搖攥緊,牙要猛咬,吃起來就像割青草。”陳老總學著小石頭的樣兒吃起煎餅來,果真順道,一氣兒吃了四張大煎餅。 第二天,陳老總召集隊伍,一手拿著白紙,一手拿著鉛筆。把白紙比作煎餅一來二去地疊好,又把鉛筆比作大蔥往裡一塞,風趣地說道:“吃煎餅,卷大蔥。張開嘴,往裡擁。牙一咬,手一松,吃張不過幾分鐘。”戰士們聽了哈哈大笑,從此都學會吃煎餅了。鄉親們一個個豎起大拇指:“陳老總的大軍到哪方隨哪俗,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呀!”
打那以後,陳老總吃煎餅的故事便在沂蒙山區流傳了。
製作技巧
從事了近十年煎餅生產的吳楠說,要烙出一張煎餅,至少得兩天時間,頭一天泡糧食,第二天把泡好的糧食磨成糊,然後才能上鏊子烙。
烙得好的煎餅很薄,以至於臨沂人帶著煎餅到外地吃時,許多外地人特別是南方人都以為在吃“紙”,薄如紙,正是煎餅的一大特點。
而從另一方面說,有著悠久歷史的煎餅也需要繼續傳承和發展下去。沂南縣湖頭鎮68歲的肖大娘感嘆地說,以前姑娘出嫁前都得早早學著烙煎餅,婆家要看手藝的,但農村里幾乎沒有幾家還自己烙煎餅吃了,多數是一些機器煎餅,會烙煎餅的人越來越少。如果不有意識地加以保護和傳承,可能不需要太久的時間,烙煎餅這個傳統工藝就會面臨無人傳承的困境。
工具分類
烙煎餅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鐵制,圓形,有大、中、小三種,中號鏊子直徑 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鏊子是烙煎餅的專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條,唐人《朝野金載》中有“熟鏊上猢猻”語,可知煎餅的歷史之悠久。
二是手持用來推動糊子的工具,當地人叫“池子”,木製板狀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熱鏊子上後,用池子左右推攤,糊子便薄薄地攤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還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來的煎餅卻各有特點。三是油擦子,民眾呼為油搭子,是用十幾層布縫製的方形擦子,上面滲著食油,用來擦鏊子,為防煎餅粘連鏊子揭不下來。
製作工藝
煎餅的製作工藝較複雜。它 以麥子、高粱、玉米、穀子、地瓜乾等糧食為原料,經過淘洗、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糊狀物,民眾叫“煎餅糊子”。還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 l/3或一半的熟料,稱為“對半子”,民眾稱這樣磨出來的糊子好烙,烙出來的煎餅也柔軟好吃。磨糊子是很費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糧食一般要兩三個小時才能磨好,因為磨快了,糊子過粗,烙出來的煎餅自然就不好吃。
磨的時候,添料必須是有經驗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來的糊子才細膩均勻。上學的孩子也有句趣話:“麥子煎餅卷雞蛋,不給我吃俺不念。”最有特色的普通就菜是“渣豆腐”和大蔥。渣豆腐也是沂蒙山區的地方小吃。即把白菜葉、蘿蔔纓、野菜、地瓜秧等洗淨剁細,加點豆面和鹽,用水煮燜後即可食用的一種家常菜。
煎餅特點
常見分類
沂蒙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摺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乾,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乾糧。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軟,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