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信息
2022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西省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行動方案》。
內容全文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要求,進一步鞏固拓展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成果,深入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行動,全力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示範省建設,加快建設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城市,建成宜居宜業、精緻精美、人見人愛的人民滿意城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作示範、勇爭先”的目標要求,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建立完善城市體檢評估機制為重點,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以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示範省建設為主線,對標先進一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深入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十大行動,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做到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明增長,努力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
到2023年,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基本建立,城市更新行動全面加快推進,城市功能更為完善,城市品質更為精緻,城市生活更為便捷,城市運行更為有序,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到2025年,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健全完善,城市更新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城市功能齊全完備,城市品質高端大氣,城市生活舒適便利,城市運行高效溫馨,人民民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服務優享行動,提升舒適宜居品質
1.最佳化服務設施布局。按照分級配置、混合兼容的原則構建公共服務圈層,布局“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重點構建“社區—鄰里—街坊”基本公共服務圈。依據服務半徑和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城區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推動南昌都市圈、贛州省域副中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2.提升重點服務設施。最佳化義務教育布局,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優質學位供給。完善公立醫院網路,加快市級高水平醫院建設,開展“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加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設施、疾控中心和傳染病隔離方艙等建設。加快公共文化場館、體育場館等達標建設。推進國家及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3.完善社區配套設施。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實施城鎮老舊小區規模化改造,鼓勵相鄰社區聯動改造,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建設完整居住社區。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間,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設施,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最佳化全民健身設施功能布局。積極開展高品質供水試點。
(二)實施防災除險行動,提升安全韌性品質
4.完善城市生命線體系。完善各類城市防災減災專項規劃,加快各類安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提升改造,合理布局緩衝空間,提升交通網路系統韌性。強化公共消防設施規劃建設,加密消防救援站點。
5.消除重大安全隱患。開展城市安全集中攻堅行動,排查治理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危險房屋安全隱患。加強隧道、橋樑、軌道等領域運維管護,推進存在安全隱患的燃氣管網等改造。加大重點場所消防設施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地下設施改造力度。全面開展城市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6.系統化全域建設海綿城市。實施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提升城市洪澇災害綜合應急處置能力。因地制宜實施河湖堤溝整治工程,加快排水管網和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基本構建“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和管理機制。開展排水防澇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全面消除城市易澇點積水點。積極實施城市海綿化改造。
(三)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提升創新智慧品質
7.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城市大腦”中樞平台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推進城市綜合服務和運行全領域套用。加快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改造。推進多功能桿、柱、樁等智慧型感知設施建設,構建城市重點領域物聯感知體系。推進“智贛119”消防物聯網建設。
8.建設綜合信息平台。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於一體,覆蓋城管執法、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市容環衛等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建設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台。
9.建設高品質智慧社區。推動社區公共設施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改造,搭建智慧社區管理服務平台。新建社區配套建設入侵報警、視頻監控等基本智慧型產品,鼓勵建設智慧型公共配套設施。開展高品質智慧社區建設試點。
(四)實施減污降碳行動,提升低碳綠色品質
10.保護自然生態格局。建立和保護多樣化的城市近遠郊生態系統,合理布局結構性綠地和生態廊道,構建“顯山、露水、見林、透氣”的藍綠空間網路。系統修復城市內江河、湖泊、濕地、山體、廢棄地等,重現健康自然的山體、水體岸線形態。
11.防治城市環境污染。加強水污染防治,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攻堅行動。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開展建築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整治“四塵三煙三氣”,治理城市聲環境污染。
12.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最佳化城市公園結構布局,構建“自然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五級公園體系。多措並舉增加城市綠量,豐富景觀色彩,提升園林綠化藝術水平。新城區增加套用場景豐富的社區公園,舊城區建設富有特色文化符號和生活情趣的小遊園、微綠地。
13.建設綠色低碳城市。開展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實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發展低碳建築,推廣超低能耗建築示範套用。發展裝配式建築和綠色建造,推進綠色建材認證和推廣套用。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築領域套用。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依法依規限制縣城民用建築高度和密度,控制開發強度。
(五)實施賡續傳承行動,提升特色人文品質
14.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深入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持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街區等申報。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亂真。
15.活化利用文化遺產。堅持“以用促保”,加強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更多採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維護整修歷史建築,通過加建、改建和添加設施等方式融合現代生產生活場景。積極活化利用工業遺產。
16.大力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革命文物專項調查,持續改善各級各類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存狀況。依託革命文物資源,建設公共紅色文化空間。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
(六)實施交通暢通行動,提升便捷出行品質
17.完善道路交通網路。最佳化交通布局,完善樞紐場站,建設集疏運體系,形成便捷高效城市通勤圈。強化路網薄弱地區道路建設(改造),加密次支路網,打通“斷頭路”,消除“瓶頸點”,改善主要道路交叉口、學校和醫院周邊道路交通設施,形成級配合理、接入順暢的道路交通網。加快建設南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18.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深入實施公共運輸優先戰略,推進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城市土地開發模式。最佳化“快乾支微”公交網路,加強公交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接駁換乘,大力發展“公交+慢行”綠色出行。淨化人行道,建設步行道和腳踏車道等慢行交通系統。加快配建專用充電設施建設。
19.改進停車設施建設管理。深入實施城市停車設施提升專項行動。建設以配建停車場為主、路外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推廣立體化、智慧化停車設施,有效保障基本停車需求。改進現有車位管理,實行差異化停車供需管控。推廣城市支路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夜間開放。
20.規範交通秩序管理。積極開展“一點一策”道路堵點治理,最佳化交通組織。開展機動車、電動車、共享腳踏車等通行秩序和違法停放治理,嚴格管控工程施工占道時間和範圍,提升道路通暢率。
(七)實施風貌塑造行動,提升空間魅力品質
21.彰顯城市空間美學。構建山水城景有機融合的城市總體形態和空間格局,提升城市藝術氣質。嚴格管控城市立面、“第五立面”,精心營造城市重要地區、重要節點,構建錯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際線、輪廓線,構築多層次城市空間。實施城市進出口道路環境整治工程。
22.加強建築風貌管理。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築方針,杜絕“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築亂象,促進新老建築協調,鼓勵採用當地建築材料和風格,建設體現地域特徵和時代風貌的城市建築。探索建立城市總建築師負責制,加強對新建超大體量公共建築、重點地段建築和大型城市雕塑管理。
23.營造城市微空間。整治提升街巷空間、公共場所,升級改造閒置空間,建設一批精美的城市小品和雕塑,提升城市家具精緻水平,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和藝術美感的城市微空間。
(八)實施全齡友好行動,提升多元包容品質
24.建設老年友好城市。擴大養老床位供給,推動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建設,加快建設街道養老服務綜合體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骨幹網路。建成一批普惠性養老服務機構。積極開展適老化改造,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25.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擴大優質園位供給,補齊普惠性托育服務設施短板,重點發展社區普惠性托育服務,依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等開展托育服務。建設一批兒童校外活動場所設施。積極推動適兒化改造。
26.建設無障礙環境。全面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各類人群的需要。社區公園配套體育健身、兒童遊戲、老年人康體等設施。步行道和腳踏車道無障礙設計施工全面覆蓋。
27.加強新市民住房保障。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保障對象從以戶籍家庭為主轉向覆蓋城鎮常住人口,促進實現城市市民住有所居。以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為重點,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各類主體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
(九)實施商圈營造行動,提升市井活力品質
28.打造城市消費商圈。以打造消費中心城市和消費目的地為統領,開展商業街區建設提升工程,形成一批高品質特色商業街區、休閒街區、美食街區、夜市街區。推動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創新發展、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縣域物流配送中心改造升級。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布局一批生活服務綜合體、社區連鎖店和特色小店,支持“小修小補”便民服務。有條件的城市加快形成城市高品質服務業集聚中心。加快建設南昌全國性消費中心城市。
29.創新城市服務業態。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延伸。打造融合不同功能的“1+N”複合型消費空間,推動服務業態創新發展。更多採用市場化方式將“工業銹帶”改造為“生活秀帶”,培育新產業,發展新功能。深入開展“一城一展”“一產一會”。打造南昌高品質服務業集聚發展中心。
(十)實施治理協同行動,提升精細管理品質
30.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推動城市管理、服務等向街道和社區下沉,做到良法善治、包容大氣、友好溫馨。積極探索“紅色文化+社會治理”,構建“一個中心、兩級運轉、多方協同”城市治理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作用,加強和改進物業服務監督管理。
31.縱深推進市容環境整治。構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機制,開展城市清潔行動,全面整治違法建設,推進街道“U型”空間治理,不斷鞏固“治髒、治亂、治堵”成效。加強住宅小區、老舊小區和農貿市場日常管理。
32.開展城市創建活動。大力創建文明城市,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創評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持續推進衛生城鎮創建,積極開展健康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園林城市創建,積極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鞏固提高、創新發展雙擁模範城(縣)創建命名工作。結合開展城市創建活動,強化文明市民宣傳教育。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省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協調、考核、通報等。市縣黨委、政府作為工作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研究部署,參照建立相應領導體制機制。
(二)建立長效機制。建立以城市體檢評估為路徑、以城市更新行動為載體、以功能品質提升為目標的“三位一體”長效機制,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標準體系,加強市縣創新實踐,加大跟蹤指導和工作宣傳力度。積極推進城市體檢、城市更新地方立法。
(三)強化督查考核。將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分類制定考核評價辦法,加強調度指導。按照有關規定對工作成效突出的進行通報表揚並傾斜支持,對工作重視不夠、推進滯後、成效落後的進行通報約談並督促整改。
(四)加大投入力度。創新資金籌集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預算內投資等現有相關財政資金引導,積極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支持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統籌上級轉移支付和自有財力,為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提供有效資金支持。省直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資金、項目、規劃、土地等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