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革
建寺立碑
後代湮沒
亦失哈在
宣德八年(1433年)第十次巡視奴兒乾並重建
永寧寺、立《重建永寧寺記》碑以後,就再也沒有
明朝官方人員巡視奴兒乾的記載了,而
奴兒乾都司也在正統年間撤廢(其所轄衛所仍屬明朝)。
永寧寺隨著時間的流逝而
傾圮了(這座寺廟的建築遺蹟歷經俄國人多次毀壞,直到1918年還能看見,之後才毀壞得無影無蹤),但兩塊永寧寺碑卻一直矗立在
黑龍江岸的懸崖之上。自17世紀以後,中外史料就陸續出現關於
永寧寺碑的記錄。
清朝時期,
奴兒乾故地隸屬
吉林將軍管轄。
清朝康熙初年繪製的
滿文注釋地圖《胡爾哈入海圖》和清初人
楊賓的《
柳邊紀略》是目前所知關於
永寧寺碑的最早文獻記錄。但是由於滿清統治者一心掩蓋其祖先臣屬
明朝的事實,堅持認為明朝疆域“東盡於
開原、
鐵嶺”,並且在其主持編修的《
明史》中也沒有
奴兒乾都司的記錄。所以清朝時期
奴兒乾都司不為人知,而關於
永寧寺碑的記錄和考察更是接近於空白了。
外國記錄
這一時期,
外國人也有不少關於
永寧寺碑的記錄。1808年,
日本人間宮林藏奉
德川幕府之命在進入
黑龍江流域“探險”時,曾見到這兩塊碑,並寫入他著的《東韃紀行》一書中。他這樣描述道:“眾夷至此處時,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可見
明朝的
永寧寺碑對當地居民的影響非常深遠。但由於他是在船上遙看的,所以沒有對這兩塊碑有仔細觀察。
俄國人最早知道
永寧寺碑是在1676年,當時
俄國來華使節
尼古拉·斯帕法里根據
哥薩克的傳說,留下簡單的記錄:“二十年前,在
阿穆爾河上和阿穆爾河口同
中國人打過仗的我們的
哥薩克人告訴我們,沿河上溯兩天路程,有一個懸崖上平整出來的地方,他們在那裡發現了一個逾二十
普特的中國吊鐘。在那裡,他們在三個地方發現有銘刻
漢文的石碑。當地居民告訴我們:古時候有一個
中國皇帝從海路來到了阿穆爾河,並且在那裡留下了這個碑刻和鐘作為紀念和標誌。”
1856年,
美國加利福尼亞律師、駐俄國商務代辦佩里·麥克多諾·柯林斯橫越
西伯利亞,由
黑龍江河源順流而下,直至
黑龍江口進行考察,1860年發表了《阿穆爾河紀行》一書,其中對
永寧寺碑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其中這樣寫道:“這些土著居民對這個地方(永寧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懷有一種神聖、持久和強烈的信仰,這種木片製成的花朵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獻禮,還可能加上一頭牲畜作為向這個地方的神抵贖罪的犧牲。”亦可見
永寧寺碑對當地居民的巨大影響。
1861年,
英國人拉文斯坦發表了《俄國人在
黑龍江上》一書,對
永寧寺碑的歷史遺蹟做過簡明介紹:“在阿姆貢河(即亨滾河)口附近的黑龍江左岸屹立著一處高達百英尺的斷崖,在其頂上發現有古剎的碑、塔二三處和其他遺物。碑石之一立於距絕壁大約二步遠的地方,碑高五英尺。另一碑的碑座是
花崗岩,碑身是紋理鮮明的灰色
大理石。此二碑刻有銘文,記載著在此處建造寺廟之緣由。”
重現於世
1885年,
中國學者
曹廷傑奉
吉林將軍希元之命,到
黑龍江東岸調查,也看到這兩塊碑,並拓下了碑文。他對
永寧寺碑的考察在他的著作《西伯利東偏紀要》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曹廷傑還根據碑文,首次確認這是
中國明朝的
永寧寺碑,並明確指出了這是明朝設定
奴兒乾都司時所立的石碑。這是歷史上對
永寧寺碑的第一次詳細考察,並揭開了永寧寺碑和明代東北疆域的真相,碑文亦從此流傳於世,並得到了重視。
1904年,
沙皇俄國將兩塊
永寧寺碑拆除搬走,轉移到
海參崴的博物館中,他們還將
永寧寺附近遺蹟(如
石經幢、八角塔)等全部毀壞。現在兩塊碑仍在
海參崴,由於保存條件不佳(其中一碑甚至露天存放),碑文已經模糊不清了。
文物保護
如今這兩塊碑仍在
海參崴,《
永寧寺記》(
永樂碑)、《重建永寧寺記》(
宣德碑)現存於海參崴阿爾謝涅夫博物館(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ъединенный музей им. Арсеньева)一樓,地址為斯維爾特蘭大街20號(Ул. светланская,20)。
碑文概要
永寧寺碑共有兩個,一個是立於
永樂七年(1413年)九月的《永寧寺記》(簡稱永樂碑),一個是立於
宣德八年(1433年)春季的《重建永寧寺記》(簡稱宣德碑),均為
花崗岩雕刻而成。
永樂碑高102厘米,寬49厘米,厚36厘米,碑正面刻
漢字30行,每行64字,額書“
永寧寺記”;碑陰為
蒙古文與
女真文,是對
漢文內容的簡要翻譯,各15行。碑兩側均為漢文、
蒙古文、
女真文、
藏文刻寫的
佛教“唵、嘛、呢、叭、咪、哞”
六字真言。碑文中的漢文由
明朝官員邢樞撰寫,蒙古文由阿魯不花書寫,女真文由
康安書寫。
宣德碑高120厘米,寬70厘米,厚32厘米,碑刻則相對簡略,只有正面碑文,額書“重建
永寧寺記”,刻字30行,每行44字,碑文全是漢字。
《
永寧寺記》和《重建永寧寺記》簡要地記敘了
黑龍江下游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生產和生活狀況,以及
明朝政府對當地民眾的關懷;明確記載著設定
奴兒乾都司及
欽差太監亦失哈等高級官員前往奴兒乾及苦兀(
庫頁島)上巡視和宣撫
女真等部落的經過,闡述了明朝政府在奴兒乾造寺塑佛的宗教和政治目的,推行“柔化斯民”政策所取得的成效;生動描繪了各族人民效忠明朝政府,履行屬民義務,表示“世世臣服”的熱烈場面。《重建
永寧寺記》云:“
永樂中,上命
內官亦失哈等□,銳駕大航,五至其國,撫諭□安,設
奴兒乾都司。……
宣德初,復遣
太監亦失哈部眾再至。……七年,上命
太監亦失哈同都指揮
康政,率官軍二千,巨舡五十再至。”《
永寧寺記》云:“昔遼、金疇民安故業,皆相慶曰:‘□□今日復見而服矣!’”表明
中國遼朝、
金朝以來歷代政府都對這一地區實行管轄,而
明朝則繼承之。碑文還記載
亦失哈、康旺等“自海西抵奴兒乾及海外
苦夷(
庫頁島)諸民,賜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穀米,宴以酒食。皆踴躍歡忻,無人梗化不率者。……國人無遠近,皆來
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在碑記後面還有一百多人的題名,其中既有
漢族人,也有
少數民族,包括
欽差內官、東北各地主要
衛所官員和
奴兒乾都司衙門官員的官職、姓名,特別列署了安樂、自在二州各族官員的名字及各族工匠、醫生的名字。
永寧寺碑是
明朝政府對黑龍江流域及
庫頁島實行管轄的物證,也是研究
明代東北的重要史料。
文物價值
政治價值
從政治上來說,永寧寺碑是
明朝政府對
黑龍江流域及
庫頁島實行管轄的物證,也是研究
明代東北社會各方面情況的珍貴史料。它不僅證明了
奴兒乾都司的存在及
中國中央政府對
東北地區的經營和開發,也反映出東北地區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但是
蘇聯及
俄羅斯的部分學者如波波夫、麥利霍夫等則認為永寧寺碑的政治意義不足,不能證明中國曾對黑龍江流域實施有效管轄,“明朝皇帝沒能夠把遠東地區北方諸部落列入他的封建國家的版圖之內,
阿穆爾河下游的居民對於明朝的隸屬關係始終是形式上的。”
文化價值
從文化上來說,永寧寺碑(永樂碑)碑陰的
女真文經過
羅福成、長田下樹、
金啟孮等中外學者的考釋,已得到充分還原,其語法接近清初
滿語,對研究
女真語的演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它作為
奴兒乾都司存在的實物證明,亦可補《
明史》等清代官修史書之缺。
二碑全文
永寧寺記
伏聞天之德高明,故能
覆幬;地之德博厚,故能持載;聖人之德神聖,故能悅近而服遠,博施而濟眾。洪惟我朝統一以來,天下太平五十年矣。九夷八蠻,
梯山航海,駢肩接踵,
稽顙於闕庭之下者,民莫枚舉。惟東北奴兒乾國,道在三譯之表,其民曰吉列迷及諸種
野人雜居焉。皆聞風慕化,未能自至。況其地不生
五穀,不產布帛,畜養惟狗。或野□□□□□□□□□物,或以捕魚為業,食肉而衣皮,好弓矢。諸般衣食之艱,不勝為言。是以皇帝敕使三至其國,招安撫慰,□□安矣。聖心以民安而未善,
永樂九年春特遣
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一千餘人、巨船二十五艘復至其國,開設
奴兒乾都司。昔遼、金疇民安故業,皆相慶曰:“□□今日復見而服矣!”遂上□朝□□□
都司,而餘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賜以衣服,賞以布、鈔,大賚而還。依土立興
衛所,收集舊部人民,使之自相統屬。
十年冬,
天子復命內官
亦失哈等載至其國。自
海西抵奴兒乾及海外苦夷諸民,賜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穀米,宴以酒食,皆踴躍歡忻,無一人梗化不率者。上復以金銀等物為擇地而建寺,柔化斯民,使知敬順□□□相□之□。十一年秋,卜
奴兒乾西有站滿徑,站之左山高而秀麗,先是已建
觀音堂於其上,今造寺塑佛,形勢優雅,粲然可觀。國之老幼,遠近濟濟爭趨□□高□□□□□威靈,永無厲疫而安寧矣。既而曰:“亘古以來,未聞若斯,
聖朝天□民之□□□上忻下至,吾子子孫孫,世世臣服,永無異意矣!”以斯觀之,萬方之外,率土之民,不飢不寒,歡忻感戴難矣。
堯舜之治,天率
烝民,不過
九州之內。今我□□□□□□□□□,
蠻夷戎狄,不假兵威,莫不朝貢
內屬。《
中庸》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正謂我朝盛德無極,至誠無息,與天同體。斯無尚也!無盛也!故為文以記,庶萬年不朽云爾。
撫總正千戶:王迷失帖 王木哈里
弗提衛指揮
僉事:禿稱哈 母小彥同男弗提衛千戶納蘭(以下不明)
百戶:
高中 劉官永奴 孫□ □得試 奴□□
李敬 劉賽因不花 傅□ □□里帖□ 韓□
張甫 金□ □原
高遷 葉勝 □□(以下不明) 趙鎖古奴 王官音保 王阿哈納 崔三 鬼三 □□ 康速合 阿卜哈 哈赤白
李道安 □道 閆三
所鎮撫:
王溥 戴得賢 宋不花 王速不哈 李海赤 高歹都 李均美
監造:千戶金雙頂 撰碑記:行人銅台邢樞 書丹:寧憲 書蒙古字:阿魯不花 書女真字:
康安 鑽字匠:羅泰安
來降快活城
安樂州千戶:王兒卜 木答兀 卜里哈衛鎮撫:阿古里 阿剌卜 百戶:阿剌帖木□納 所鎮撫:賽因塔 把禿不花 付里住 火羅孫
自在州千戶:□剌□哈弗□的 阿里哥出 百戶:滿禿
木匠作頭:石不哥兒 金卯白 揭英 妝塑匠:方善慶 宋福 漆匠:李八回 □匠 黃三兒 史信郎 燒磚瓦窯匠:總旗熊閏 軍人張豬弟 泥水匠:王六十 張察罕帖木
重建永寧寺記
惟天之高覆,四時行,萬物生焉;地之厚載,二氣合沒,萬物育焉;聖人之至德,
五常明,萬姓歸焉。故
堯舜仁昭而□□□所化□,
無為而治,後世□聞□者,恭惟我
聖朝布德施惠,□而愈明,天下歸服,隆盛久矣。是以
蠻夷戎狄,聞風向化而朝□貢者,絡繹不絕。惟奴兒乾國遠□□之表,道萬餘里,人有女直或
野人、吉列迷、
苦夷,非重譯莫曉其言,非威武莫服其心,非乘舟難至其地,非□□難處其居,風俗之異,弗能備舉。
洪武間,遣使至其國而未通;
永樂中,上命
內官亦失哈等□,銳駕大航,五至其國,撫諭慰安,設
奴兒乾都司。其官僚撫恤,斯民歸化,遂捕海青方物朝貢。上嘉其來,賜爵給賞,勞慰還之。朝廷尤慮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十一年秋,擇地滿徑之左,創寺塑佛,曰
永寧寺。國民所觀,忻然皆曰:“我地亘古以來,未有□此□□也!”
宣德初,復遣
太監亦失哈部眾再至,以當念聖天子與天同體,明如日月,仁德之大,恩澤之渥,諭撫之其民悅服。且整飾
佛寺,大會而還。
七年,上命太監亦失哈同都指揮
康政率官軍二千,巨舡五十再至。民皆如故,獨
永寧寺破毀,基址有焉。究□之,其□人吉列迷毀寺者,綿悚懼戰慄,尤之以戮。而
太監亦失哈等體皇上好生柔遠之意,特加寬恕。斯民謁者,仍宴以酒食,給以布物,愈撫恤。於是人無老少,踴躍歡忻,鹹嘖嘖曰:“天朝有仁德之君,乃有
啟處之方,我屬無患矣!”時眾議西郭仍建原寺,敢不復治。遂委官重造,命工塑佛,不勞而畢,華麗典雅復勝於先。國人無遠近。皆來
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以斯觀之,此我聖朝聰明德博,道高堯舜,存心於天下,加惠於窮民,使八方四裔、
多士萬姓無一饑寒者。
太監亦失哈、都指揮康政尤能寬仁厚恕,政治普化,服安蠻夷,懿歟尚矣!偉歟懋哉!正謂聖主布德施惠,非求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非求報於鬼神也。山致其高,雲雨興焉;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德,而福祿歸焉。是故有陰德,必有陽報;有隱行,必有昭名,此之謂也。故為文記,萬世不朽雲。
大明
宣德八年
癸丑歲季春朔日立
欽差都知監
太監亦失哈 御馬監左少監三命內官范桂 □□ 阮落 □藍 阮通
給事中□旦 遼東都司都指揮康政 指軍高勖 崔源 高□李□(以下不明) 金寶 金□ 崔越(以下不明) 高□ □□ 馬旺 黃督 馬□(中間不明) 醫士□□(以下不明) □□ 王□ □□ □春 陸□(以下不明) 海西□□等衛指揮 木答兀哈 弗家奴 李希塔 木兀花□ □□□剌木兀哈(以下不明) (以上不明)周□ □□ 金海 王全 □□ 群英□□ 通事百戶
康安 書丹□□張競 畫匠□升 孫義 木匠 □成 石匠 □□ 余海 泥水匠□□ 鐵匠雷遇春(以下不明) □□□都指軍康福 王肇舟 佟勝 經歷孫□ 吏劉觀
註:方框是已腐蝕不知內容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