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寺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親和鄉南小寨村內,西距大應公路2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永寧寺歷史悠久,據傳初建於元太祖忽必烈年間,歷代均有修葺增建,至明清時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建築群。後來,由於戰火、政治運動等多方面原因,除了大雄寶殿基礎外,其餘設施損毀殆盡。現在建築是1997年重建的,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建築格局,規模比較宏大,香火非常旺盛,尤其是每年四月初八廟會期間,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寧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懷仁縣
- 氣候類型:寒帶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建築特色:
歷史
元世祖賜名
據傳該寺建於元世祖忽必烈年間,當時此地有儀叛情況,有元帥前來平息,走到清河東畔,見水沏透明,飲用甜涼,下令在此安營紮寨。有一日午夜前,一位哨士發覺東北方向白光熾燃,中有佛像慈祥端坐。即時笙管筲聲悠揚悅耳、歌聲四起。哨士火速告知元帥。元帥領眾將士起來察看,果不其然。只見半空燈火輝煌、熱鬧非凡,有一座宮殿明顯,中有一中古佛,兩邊菩薩、羅漢,下面有金童玉女起舞,音樂四起、美不勝言。約一個時辰此境漸漸消失。當時元帥令隨軍書案把此事記錄在冊,回朝後將此事此境呈稟皇上忽必烈。次日世祖召文武大臣共議此事,都說古佛顯靈,光照十方是吉祥之兆。一定是江山永固、黎民安樂。另外這地方實為佛門聖地,並建議在此建造寺院,塑佛像供養,以求佛慈悲恩慧、國泰民安。世祖聽後大悅,擬旨修建寺院並定名為“永寧寺”。經能工巧匠之修造,三年完工建成上、中、下三殿三院。上佛殿地基高於中、下二殿三米多,固顯的格外雄偉壯觀。當時上佛殿塑彌勒佛、中佛殿塑釋迦牟尼佛、下佛殿塑玉皇大帝。前有山門內護法殿塑哼哈二將站立兩旁,身材魁梧、盛氣凌人。寺院建成後聞名遠近,香火旺盛,各方人士覺得這裡是塊寶地,紛紛遷來居住,從此取名“南小寨”。起初是曹、郭、盧三大戶,後來發展很快,到現在有四十多姓人家,總人口三千多口。相傳先有永寧寺,後有南上寨。
蒙人朝山的中休站
自從永守寺建成後,成為蒙古人朝拜五台山必拜的三寶寺院,也成為中間休息的一站。據傳蒙人當時朝五台時,多數人是走三步叩拜一頭。一直從蒙地拜到五台山,中間在南小寨永寧寺休息用飯,蒙人對五台山的佛菩薩非常尊敬,走時不管帶多少錢,回時全部布施於三寶殿。回家時就是五台山的土也要包好帶回家一把,以做供養和保存,回家時非常歡喜,邊走邊歌舞。
鎮寺之寶
在民國十七年間,有馮軍的一支隊伍經過此處,村里一口井水幹缺。當時永寧寺上佛殿前有一古缸內有一缸清水,士兵們用缸內水食用、飲馬,可這缸內水一直用不完,直到軍隊走時還是一缸清水。據傳這就是永寧寺建成的鎮寺之寶物。
歷年修復記載
歷住持師父補考
按流傳永寧寺的宗派必須遵循:本覺常龍、能仁聖果……,三十六字輪迴叫法。歷來實有師父法名是:覺明、覺理、常福、龍石、龍茂、能成、仁慧等。還有從此以前的歷史資料已失散,現略考記如下:心珠(大清乾隆廿一年)、覺恩(大清光緒廿九年)、能成(1940年—1979年),以後十多年空白。改革開放以後,人們都有了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幾位僧人前後來永寧寺住寺。妙顯、妙通、能月(女)可是每位來住不長,又忽然而去,雲遊他方。能鹹師1940年住永寧寺;1980年去五台山善化寺;1990年又去包頭市東河區居士林弘法度眾去了。現年八十歲。
地圖信息
地址:朔州市懷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