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亦失哈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女真族
- 主要成就:為奴兒乾都司的建和遼東地區的開發做出貢獻
人物生平,出巡奴兒乾,鎮守遼東,失利被劾,主要成就,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出巡奴兒乾
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在特林地方設立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簡稱奴爾乾都司) ,作為管轄黑龍江流域各地軍政合一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由於亦失哈來自海西,出身女真族,會女真語,又會漢語;既熟知東北地區的風土民情,又知悉明朝的典章,所以成祖在選配奴兒乾地區的官員時,他成為一名員為合適的人選。
永樂九年(1411年)春,明成祖任命亦失哈為欽差太監,讓他率領官軍千餘人,乘坐大船二十五艘,護送康旺等奴兒乾都司的官員前去赴任並巡視所轄的衛所。亦失哈率領官兵及隨行人員,進入奴兒乾轄區,對各族首領表示親切的慰撫,向他們宣講朝廷對奴兒乾地方的招撫政策,並賞賜給他們衣服、布匹、糧食。由於亦失哈一行的努力,第二年八月,奴兒乾地方乞里迷、囊加爾等處野人女真頭目一百七十八人一道來京,向朝廷進獻貢品。都司下轄的衛所,迅速增加到一百八十四衛和二十個千戶所。此後,亦失哈又屢次奉明成祖之命到達奴兒乾巡視地,並完成了招撫女真各族的任務。明宣宗即位後,他繼續實行祖父對東北的撫恤政策,在派遣鄭和繼續出使西洋的同時,又數次派遣亦失哈繼續出巡奴兒乾。
宣德七年(1432年)。奴兒乾都司都指揮使康旺由於年邁,力不從心,向朝廷乞請致仕,讓他的兒子康福接任他的工作。宣宗接受了他的請求,準予他致仕,委任康福為都指揮同知。宣德七年,康福要去就職。朝廷為了表示對康福的支持,再次任命亦夫哈為欽差,讓他統領官兵二千餘人,乘坐大船五十艘,攜帶著大量物資,護送康福上任。亦失哈一行來到奴兒干城,看到永寧寺已被人破壞。經過詢問,得知這是當地吉烈迷人幹的。亦失哈弄清這件事發生的原因後,從顧全大局,爭取當地各族人民出發,沒有追究、懲罰參加拆毀永寧寺的居民,而是立即組織力量,重建寺院。由於工匠們的齊心協力,重建工程進展順利。重建的寺廟及塑像,華麗壯觀,超過先前。
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為了記述永寧寺的重建,亦失哈再次刻石立碑,碑文題為《重建永寧寺記》。它與《永寧寺記》碑一樣,鑲刻著漢文、蒙古文、藏文、女真文四種文字。當亦夫哈一行返回時,弗提衛女真指揮同知佛家奴等十七人也隨同亦失哈來到京城,向宣宗敬獻當地持產,受到了明政府的優禮和厚賞。隨同亦失哈出巡的官員也受到了明政府的嘉獎和鼓勵。
鎮守遼東
宣德十年(1435年),朝廷任命亦失哈為遼東鎮守太監,與總兵官一起負責遼東防務。作為鎮守太監的亦失哈,開始努力謀求協調女真內部關係、爭取女真歸附的策略。為了阻止女真部落的騷擾搶掠,亦失哈與總兵官曹義加強防守部署,組織動員軍民進行反擊。由於他能統率官兵,斬殺來犯之敵,奪回被擄掠而去的人口和資財。因而連續受到朝廷的嘉獎。正統九年,明英宗降旨賜給他每年米四十石。三年之後,又以他征討有功,每年給他增加祿米七十六石。在處理明朝與女真族關係上,亦失哈主張與女真人互通有無,進行平等的經濟文化交流。亦失哈與都御史王翱、李純經過仔細地調查;上奏朝廷,建議將遼東廣寧各庫收貯積壓的衣服等物資,投放市場,與女真平等交易,各得所需。英宗批准了這一請求。這樣,既滿足了人民生活要求,也使國家得到了急需的物資。
此後,亦失哈了解到鐵器和耕牛是發展農業生產必不可缺少的條件。然而明政府禁止將鐵器和耕牛賣給女真人。亦失哈於是疏朝廷,說明海西等地女真人每次來做買賣,都想用馬換牛,他們種地需要牛,而官軍又缺馬,用牛換馬,互通有無,各得其利。從而說服朝廷改變了政策,允許以牛換馬,並且允許賣給女真人鋼鐵器皿,不僅活躍了市場,有利於軍隊裝備,也有利於海西女真農業的發展。
宣德九年,女真地區災荒,女真人被迫賣兒鬻女,四處流亡,逃向遼東的女真難民,希望得到官府的賑濟。針對這一情況,亦失哈急忙上疏,請求動用貯存在這裡作為賞賜奴兒乾的糧食和物資,賑濟前來求食的難民。英宗立即批准了他的請求。除此之外,亦失哈還動用個人的積存,救濟難民。
失利被劾
宣德九年(1434年),瓦刺部脫歡統一了韃靼、瓦刺兩部。他的兒子也先在用武力征服兀良哈三衛以後,與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聯合,頻繁襲擊侵擾漢族居住地區。面對這種情形,亦失哈奏請朝廷以年富力強的胡源代替年老體弱的夏通擔任都指揮同知守衛開原,總管軍務。讓備邊多年,熟知邊務的鐲住馬繼續守邊。同時對於兀良哈三衛的入犯,組織兵力,予以反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刺擴大對明戰爭。兵分四路,脫脫不花從兀良哈出兵,進軍遼東;阿刺知院入侵宜府,圍攻赤城;別遣一支騎兵入犯甘州,也先本人率領主力,直趨大同。當蒙古兵出現於開原鎮北時,亦失哈與總兵官曹義、提督軍務有都御文王翱曾火速率領官兵前往迎擊,雖然獲有小捷,但未能扭轉戰場局勢。由於明朝決策失誤,也先長驅直入,八月在土木堡兩軍決戰的時候,五十萬明軍死傷過半,明英宗皇帝也成了戰俘。正是在這個期間,遼東戰場也喪師失地。三萬蒙古騎兵入境,攻占驛堡屯莊八十處,虜去官民男女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口,馬六千匹,牛羊二萬餘只,盔甲二千餘副。幾天之後,巡按山東監察御史劉孜上疏報告遼東戰場失事情況,著重指出亦失哈等軍事長官平時不加嚴防,為來犯蒙古兵以可乘之機;被虜去的官民都盼望得救,而各官聞知無動於衷,教場上存放的軍事器械,無人嚴守也被搶劫一空。因而要求朝廷對於失事有關官員明正典刑。
正統十四年十二月,劉孜再次上疏彈劾,列舉出亦失哈的三大罪狀:一是說他是海西女真人,懷疑他暗中與瓦刺勾結。二是說遼東戰場官軍不行追擊責任在他。三是說他在東北任事多年,收養義男,隱佔軍士佃戶,數以百計。因為第一、第二兩條,沒有確鑿證據,多是分析、推斷,第三條即貪污,實為當時官員之通病。所以朝廷在處理時,只是下令將施帶兒處斬,而對他未多追究。
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這位在遼東任鎮守太監十六年的亦失哈,奉詔回到了京師。
主要成就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奉詔即位。亦失哈同昭勇將軍崔源一道前往,代表新天子向奴兒乾都司的屑宮及各族民眾進行撫恤和賞賜。
宣德八年(1433年),亦失哈第9次到奴兒乾巡視,發現永寧寺被吉列迷人毀壞,一片狼藉。他沒有怪罪,沒有追究,更沒有處罰,而是“仍宴以酒,給以布物,愈加撫恤”。於是,人民老少,踴躍歡忻,心悅誠服。旋於次年春重建永寧寺,並刻石作“重修永寧寺記”:國人無遠近,皆來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亦失哈復立《重修永寧寺碑記》。兩碑今藏於海參崴博物館,是該區隸屬中國的見證。
這句誓言,世代恪守。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日人間宮林藏在永寧寺遺址,曾目睹“眾夷至此處時,將攜帶之米粟、草籽等撒於河中,對石碑遙拜”。屈指算來,歷經兩朝21帝近400個春秋,生活在黑龍江口的百姓們對此碑仍敬若神明。亦失哈可謂德之大者。
185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律師、駐俄國商務代辦佩里·麥克多諾·柯林斯橫越西伯利亞,由黑龍江河源順流而下,直至黑龍江口進行考察,1860年發表了《阿穆爾河紀行》一書,其中對永寧寺碑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其中這樣寫道:“這些土著居民對這個地方(永寧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懷有一種神聖、持久和強烈的信仰,這種木片製成的花朵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獻禮,還可能加上一頭牲畜作為向這個地方的神抵贖罪的犧牲。”亦可見永寧寺碑對當地居民的巨大影響。
歷史評價
亦失哈以欽差大臣身份多次巡視奴兒乾,促進了該地區各族人民與漢民族人民的往來和聯繫,同時又加強了明朝中央政權對奴兒乾地區的行政管轄,從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同時,亦失哈在出任遼東鎮守太監期間,他上疏朝廷,建議與女真人互通有無,進行平等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為遼東地區的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