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戎狄

蠻夷戎狄

統稱簡述是古代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春秋時居民中有華夏和戎、狄、蠻、夷的區分。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後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隨著歷史的演變,不少戎、狄、蠻、夷和華夏錯雜混居,不斷融合,共同組成了自秦一統六合,後的中華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蠻夷戎狄
  • 拼音:mán yí róng dí
  • 統稱簡述:古代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 分布地域: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詞條解釋,史書記載,分布地域,發展演變,稱謂變化,

詞條解釋

蠻夷: 1.亦作"蠻彝"。 2.古代對四方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亦專指南方少數民族。
戎狄: 1.亦作"戎翟"。 2.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黃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區

史書記載

《國語·周語中》:“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荀子·正論》:“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
《左傳》:“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
左傳》:(姜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

分布地域

總介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春秋時居民中有華夏和戎、狄、蠻、夷的區分。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後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不少戎、狄、蠻、夷和華夏錯雜在一起的。
夷分布在今山東、安徽、江蘇北部一帶。萊夷在齊的東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左傳》中提到東夷,《論語》中提到九夷,大約都是居住在今山東一帶的夷人。 見於《左傳》的小國介和根牟,即東夷人所建立。諸夷中以淮夷為最強大,並不斷和魯發生衝突。淮夷還參加楚主持的盟會,又隨楚伐吳。萊夷和齊是世仇,《左傳》中齊伐萊的記載甚多,最後為齊所滅。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遼寧等地。姜戎、陸渾之戎本在今甘肅一帶,後來被迫遷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有揚拒、泉皋、伊洛之戎。魯的西境也有戎人。在衛都的城牆上可以望見戎人的村落。晉國的周圍都是戎狄人,故《左傳》說:“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
《左傳》說姜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生活習慣、禮俗、語言的差異,把戎狄和華夏區分開來。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顯然他們和周人本為同族人,只是出於歷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們分道揚鑣。儘管戎狄和華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這對彼此交往並無太大妨礙,如周王曾娶狄女為後,晉獻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為妻。
群蠻百濮居於楚之南。楚與晉戰於鄢陵,蠻人也出兵隨楚。濮在江漢之南,或說在今雲南一帶。
春秋時楚境內已有不少以“蠻”自稱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舉進攻蠻人,史稱楚武王“大啟群蠻”。楚莊王時,楚周邊民族乘楚大飢之際,“戎伐其西南,又伐其東南,庸人率群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秦昭王時﹐白起攻滅楚國之後,“略取蠻夷,始置黔中郡”。秦漢時蠻族以盤瓠廩君﹑板楯三者最大。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東及鄂西南邊緣地區)﹑長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區)﹐故又稱“武陵蠻”或“長沙蠻”﹔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蠻”之稱。
狄分為白狄赤狄長狄。白狄在今陝西一帶。赤狄中分布在今晉東南一帶。長狄之名見於《左傳》,具體情況不詳。狄人部落眾多﹐春秋時以赤狄﹑白狄﹑長狄最著。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黃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區。據古書記載,戎狄多為“披髮左衽”。

發展演變

春秋早期,戎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小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齊等大國也經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襲。從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有了較大發展,特別是通過稱霸而相互聯合,增強了對戎狄的防禦能力,不少的戎狄漸被華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為晉所滅,齊滅萊夷,秦滅西戎,楚國吞併數量甚多的蠻人或濮人的小國。由於各族長期和華夏聚居在一起,不斷相互影響,文化禮俗等方面的差別日趨減少。到春秋末年,原來散居於中原各地的戎狄蠻夷差不多都已和華夏融合在一起了。
東夷從民族學的角度看已經不存在了,完全漢化了。西戎的部分則西遷或被吞併,當前誰是西戎已經很難說清。至於所謂南蠻百越,當前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幾乎都可以算,越南也是。北狄早就不存在了,歷史上的鮮卑等民族早就融合。但是從廣義來看,蒙古族似乎也可以符合這個名字的最初意義。

稱謂變化

“蠻、夷、戎、狄”是先秦時期我國的華夏統治者對於周邊其他民族的稱謂。不過這些稱謂在開始只是一種泛稱, 指的是與華夏中原地區相比的遠方族類, 並沒有後來的歧視和侮辱性的含義。而且這些稱謂比較籠統和模糊, 與具體方位的聯繫也是不固定的, 如在古文獻中, 不僅有東夷之稱, 而且還有西夷、南夷、北夷等名稱。古本《竹書紀年》 說“周武王率西夷諸侯伐殷。”後來隨著少數民族的崛起, 對華夏的威脅日益嚴重,“南夷與北狄交, 中國不絕若線”,華夏的民族意識和危機感也逐漸強烈, 夷夏之間開始劃出了明確的界限,“蠻、夷、戎、狄”的稱謂也逐步被賦予了歧視和侮辱性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