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族(百濮)

濮族

百濮一般指本詞條

濮族,即遠古至秦漢時期繁衍生息在百濮之地的族群,即今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百濮"最早見於中原史籍記載的是《尚書·牧誓》, 曾參加周武王“伐紂”會盟;濮族與、羌、、彭等族群一起參加周武王牧野誓師討伐商紂王

華陽國志》載: "越嶲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寧河流域的大石墓);孔安國《傳》說:濮在江漢之南;張守節《史記正義》說濮在楚西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濮族
  • 位置雲貴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
  • 文獻記載:《尚書·牧誓
  • 分布範圍百越之西北,楚國之西南部
記載,分布,

記載

關於百濮的記載最早見於中原史籍《尚書·牧誓》, 曾參加周武王“伐紂”會盟
百濮百濮
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寧河流域的大石墓
華陽國志》記載:“泰始六年 寧州,晉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蓋夷越之地,滇、濮 、句町、夜郎、葉榆桐師、嶲唐,侯王國以十數,編髮左衽隨畜遷徙。”
孔安國《傳》說:濮在江漢之南。
張守節《史記正義》說濮在楚西南。
《國語·鄭語》云:“楚鼢冒始啟濮”。
《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 “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春秋戰國時,受到楚國擠壓的濮人開始溯長江而上、定居在巴蜀盆地(四川、重慶)與雲貴高原交界地區。
《左傳·文公十六年》:“ 麇人率百濮聚於選 ,將伐楚 。” 杜預 注:“百濮 ,夷也。” 孔穎達 疏:“ 濮夷 無君長揔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 濮 也。”
《逸周書·王會》:“正南, 甌鄧 、 桂國 、 損子 、 產里 、百 濮 、 九菌 。” 孔晁 注:“六者南蠻之別名。”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公神道碑》:“一鼓而擒四姓,三戰而平百濮 。”
"濮即卜,古代濮、卜通用。上古之濮,文獻記載甚多《逸周書 · 王會解》說商周時代濮人屢次入貢,“商、產里、百濮以象齒、文犀、翠羽為獻”,孔安國《傳》說濮在江漢之南。唐 · 張守節《史記正義》說濮在楚西南。《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古代元江稱為濮水,就是因為濮人居於水域而得名。春秋戰國時的濮人,主要居住於楚國西南部"。

分布

古濮人,居楚國之西南,即今重慶南部、四川南部、貴州雲南等地。今西南部部分漢及少數民族彝族哈尼族、白族、土家族布朗族普米族納西族拉祜族氐族羌族傈僳族等民族被認為跟古濮人有關係的民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