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用徵信

個人信用徵信是指依法設立的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對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採集和加工,並根據用戶要求提供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和評估服務的活動。個人信用報告是徵信機構把依法採集的信息,依法進行加工整理,最後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詢人提供的個人信用歷史記錄

2019年5月個人新版徵信正式面世,徵信信息的時長及精細程度將進一步提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個人信用徵信
  • 外文名:individual credit reporting
徵信建立需求,徵信介紹,徵信系統介紹,個人信用報告,報告介紹,報告分類,報告用途,內容,國際徵信體系,市場型模式,公益型模式,兩種模式互存,中國徵信體系,

徵信建立需求

各國政府對市場交易規則的制定、信息共享信用共建對市場秩序的維護、對個人所得稅的徵收、對經營性收入的徵稅以及對整個社會的安全運行,都需要建立個人信用徵信制度,加強對社會個體的約束。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由傳統的計畫經濟市場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建立個人信用徵信制度,是我國信用管理體系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能想像在一個講信譽、守信用尚未成為一國民眾基本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條件下,這個國家能夠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徵信體系。然而,建立個人信用徵信體系又不能單純地建立在誠實守信的道德規範之上,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信用徵信體系以及培育有效的信用市場需求。

徵信介紹

徵信在中國算得上是一個古老的辭彙,幾千年前的《左傳》里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的說法,意思是說一個人說話是否算數,是可以得到驗證的。然而,你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徵信的存在,卻是最近幾年的事情。辦貸款、找工作,常常會聽到銀行的工作人員說您的“信用記錄”如何,說的就是徵信的事兒,有關您過去信用行為的記錄會體現在您的“信用報告”里,“信用報告”是徵信的最終結果,它被人們形容為“經濟身份證”,可以用來證明您是否守信。有人說信用記錄的好壞決定您是否能辦成您想辦的事,以及花多大的成本辦成您想辦的事。
簡單來說,徵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您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您的信用信息,並依法對外提供您的信用報告的一種活動。徵信記錄了您過去的信用行為,這些行為將影響您未來的經濟活動。例如,當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可以通過徵信機構提供的您的信用報告,更好地了解您過去的信用狀況,銀行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作出是否與您進行交易的決定,這樣就方便了您的經濟活動。經濟和社會越發展,徵信與個人的關係就越密切。
過去,個人經濟活動範圍狹窄,交易方式簡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來自相互間的直接了解和社區內的人際關係。現在不同了,人口流動性增強,個人活動的地域範圍擴大,除了與自己熟悉、了解自己的人接觸外,還要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打交道,這些人可能來自另一個省份,甚至另一個國家。如果依然依靠傳統方式來相互了解,將會非常的費時費力,結果可能是達不成交易、或影響自己的發展,個人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比如您向一家銀行申請貸款,而這家銀行中沒有一個人認識您、了解您,您得花很大力氣向銀行證明您能按時還款,銀行也要花很大力氣去調查您是否有能力還款。對於一筆上千萬元的貸款銀行這樣做可能還划算,但對於一筆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的貸款,銀行這樣做可能就不是很划算了。
人類從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歷史是未來的一面鏡子”,“從一個人的過去,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未來”。徵信,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由專業化的機構客觀地記錄您過去的信用信息,並依法對外提供,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經濟活動中交易雙方互不了解的問題,減少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人們的經濟金融活動。對大多數人而言,信守承諾是個基本的準則,所以徵信的過程,還是為他積累個人信譽財富的過程,而這樣一筆財富,將會為他帶來更多的收穫財富的機會。
所以說,徵信是適應現代經濟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它可以方便您在更大的範圍內從事經濟金融交易,它在幫助每個人積累信用財富的同時,也激勵每個人養成守信履約的行為習慣,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也會因此得到改善。

徵信系統介紹

個人徵信系統又稱消費者信用信息系統,主要為消費信貸機構提供個人信用分析產品。隨著客戶要求的提高,個人徵信系統的數據已經不再局限於信用記錄等傳統運營範疇,注意力逐漸轉到提供社會綜合數據服務的業務領域中來。個人徵信系統含有廣泛而精確的消費者信息,可以解決顧客信息量不足對企業市場行銷的約束,幫助企業以最有效的、最經濟的方式接觸到自己的目標客戶,因而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個人徵信系統的套用也擴展到直銷和零售等領域。在美國個人徵信機構的利潤有三分之一是來自直銷或資料庫行銷,個人徵信系統已被廣泛運用到企業的行銷活動中。

個人信用報告

報告介紹

個人信用報告是徵信機構出具的記錄您過去信用信息的檔案,是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它可以幫助您的交易夥伴了解您的信用狀況,方便您達成經濟金融交易。
作為一個成年的中國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上面印著姓名、性別、出生時間、住址和身份證號碼等內容。類似這樣的身份證件,其他國家的公民也都有,名稱可能不同,但作用相同:證明作為自然人的您是誰。所以這個身份證誰也離不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每個人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除了需要證明您是誰之外,還需要有一個方便、可信的工具來說明您作為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是否可信、可靠,這個工具就是個人信用報告。它記載了您在以前的信用交易中的表現,可以幫助您的交易夥伴更好地了解您,儘快作出是否與您進行交易的決定。
個人信用報告在歐美已經非常普及了,幾乎每一個有經濟活動的人都有個人信用報告,而個人信用報告的套用更是普遍,幾乎滲透到個人每一項重大的經濟活動中,包括貸款買房、申請信用卡、買保險、租房、找工作、享受政府福利等。如果沒有個人信用報告,幾乎是什麼事都辦不成的。
個人信用報告的套用日益廣泛,它的作用也越來越像我們的“居民身份證”,所以人們形象地稱它為“經濟身份證”。

報告分類

一般來講,個人信用報告有兩大類,一類是給您自己看的,它包括了徵信機構擁有的所有關於您的信息,包括是哪家銀行給您的貸款,哪家電信運營商給您提供的先打電話後付費的服務等;另一類信用報告是給銀行或其他機構看的,包含您所有的信用交易信息,但出於公平競爭的目的,個人信用報告裡沒有記載給您提供貸款或其他信用服務的機構名稱,即沒有與您進行信用交易的機構的信息,除非這家機構就是查詢您的信用報告的機構。

報告用途

個人信用報告目前主要用於銀行的各項消費信貸業務。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信用報告將更廣泛地被用於各種商業賒銷、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職等領域。此外,個人信用報告為個人提供了審視和規範自己信用行為的途徑,也形成了個人信用信息的校驗機制。

內容

有以下幾類:
一、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個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別、證件類型及號碼通訊地址、聯繫方式、婚姻狀況等),居住信息(居住地址及郵編等),職業信息(單位名稱、地址、郵編、職位及收入等)。
二、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信用卡明細信息(卡類型、發卡機構、幣種、信用額度、透支/還款狀態等),貸款明細信息(貸款種類、貸款機構、擔保方式、幣種、貸款額、貸款餘額、還款狀態等),個人住房公積金信息(賬號、單位、繳存比例及繳交狀態等),個人養老保險金信息(經辦機構所在地、離退休類別及養老金髮放狀態等),個人電信繳費信息(報送機構名稱、業務情況及繳/欠費情況等),查詢記錄
影響徵信記錄的因素
貸款信息(包括貸款發放銀行、貸款額、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實際還款記錄、擔保信息等)
信用卡信息(包括發卡銀行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
信貸領域以外的信用信息
個人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等公用事業費用的信息
個人欠稅的信息
法院判決信息
徵信記錄所影響的範圍
貸款買房(信用記錄好壞關係是否享受房貸折扣優惠)
銀行貸款(銀行決定願否借錢、借錢多少及借錢期限長短)
申請信用卡(過期還款或拖欠水電費時信用卡申請會遭拒)
個人汽車貸款(個人信用良好)
享受政府福利
找工作
租房
買保險

國際徵信體系

市場型模式

所謂市場型模式,信息共享信用共建是指信用體系中的信用徵信系統和評級系統由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徵信機構開發完成,同時,這些徵信機構的管理和運作完全按市場化的模式進行。美國的信用徵信系統是典型的市場型模式,另外,英國加拿大以及北歐的部分國家的信用徵信系統也是按市場型模式構建的。
市場型模式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信用信息來源的廣泛性。信用徵信機構的信息除來自銀行和相關的金融機構外,還來自信貸協會和其他各類協會、財務公司租賃公司、信用卡發行公司和商業零售機構等。
2、信用信息內容的全面性。信息共享☆信用共建民營信用徵信機構的信息較為全面,不僅徵集負面信用信息,也徵集正面信用信息。
3、信用信息服務的規範性。在美國,信用數據的獲取和使用要受國家《公平信用報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約束,只有在法律規定的原則和範圍內,才能使用相關的消費者信用信息。
4、信用信息提供的有償性。民營信用中介服務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信用調查機構提供的信用報告是商品,按照商品交易的原則出售給需求者。

公益型模式

所謂公益型模式,是指依據國家和政府的力量組建公共信用徵信機構,並由相應職能部門負責運行管理。信息共享☆信用共建建立公共信用徵信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為中央銀行的監管職能服務,並提供發放信貸的信息,包括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發放的貸款、貸款評級和貸款附屬擔保品的價值信息等,而不是為社會提供個人或企業的信用報告。法國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世行專家調查的56個國家中,有30個國家是按公益型模式組建公共信用徵信系統的,而更多國家的信用徵信系統則是市場型和公益型並存的。
公益型模式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信用數據獲取的強制性。在信用數據的獲得方面,公共信用徵信系統通過法律或決議的形式,強制性要求所監管的所有金融機構必須參加公共信用登記系統。
2、信用信息來源的特定性。公共信用機構的信用信息來源相對較窄。
3、信用信息使用的限制性。信息共享☆信用共建在信用數據的使用方面,許多國家對公共信用登記系統的數據使用有較嚴格的限制。

兩種模式互存

公益型模式與市場型模式不能簡單地互相取代,而是在各自範圍內發揮作用,是相互補充的關係。比如,公共信用登記系統是由金融監管機構設立,更多地體現了監管者的意志和需要,主要為金融監管部門的信用監管服務。民營信用徵信機構則為社會更廣泛的信用需求服務,範圍更寬、更廣、更全面。再比如,在公共信用登記系統的數據使用上,多數金融機構內部為防範風險而進行信息互通,民營信用徵信機構的信用報告則是商品,強調為需求者提供商業化、個性化服務。因此,在許多國家民營信用徵信機構和公共信用徵信機構是並存的,一類機構不可能完全取代另一類機構。

中國徵信體系

目前,我國社會信用觀念、信息共享☆信用共建信用法律體系和信用制度的相對落後使得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發展相對較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約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我國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建立目前主要面臨以下六方面的問題:
信用危機問題
在中國傳統的信用文化中,信用只是作為一種美德和一種觀念僅僅用道德去約束。人們並沒有將信用看作是一種商品,因而也就很難真正認識其使用價值和價值。一個人不講信用,只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信息共享☆信用共建其經濟利益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失信的收益遠遠大於其成本,從而造成整個社會信用缺失。特別是在中國由計畫經濟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社會信用意識並沒有隨之建立,因而缺乏對失信的懲戒機制,造成全社會嚴重的信用危機。
市場與政府結合問題
建立個人信用徵信系統的核心環節是採集分散的個人信用信息和提供高質量的信用服務。根據信用信息徵集的方式不同,個人信用徵信系統的建立有三種方式:一是完全由政府操作,二是完全由市場操作,三是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
總的說來,第三種方式是比較合理的。但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明顯是在走第二種方式。在中國這樣一個信用意識低下、信用數據分散的國家,由市場來操縱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建立不可避免會遇到嚴重困難,甚至無法完成,信息共享☆信用共建這就產生了政府支持的要求。只有在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推動下,我國才有可能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個人信用徵信系統。
侵犯隱私權問題
在中國,迄今為止尚沒有一部全國性的有關信用徵信的法律法規。目前僅有的一部相關法律法規是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頒布《深圳市個人信用信用徵信及信用評級管理辦法》。但由於其是政府管理辦法,無論在具體內容上,還是在法律地位上,都無法對現實業務形成強有力的指導作用。這種狀況導致了中國個人信用徵信業所面臨的獨有的尷尬與困境:一方面,缺乏相關法律的支持,從而難以有效地開展徵信工作以獲得相關數據,導致信用數據徵集困難;另一個方面,對消費者數據的徵集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沒有法律對消費者的信用數據加以區分,難免處於侵犯個人隱私權的尷尬境地。根據西方國家的經驗,對消費者信用數據的徵集是在法定程式下進行的,信息共享☆信用共建並事先徵得本人的同意。而中國目前的做法則是,信用機構從商業機構(主要是銀行)那裡獲得消費者的信息,作為信息所有者的消費者本人卻不知曉,容易產生侵犯個人隱私權的問題。
信息徵集問題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關係日益複雜,作為經濟主體的個人參與經濟生活和社會活動的程度越來越深、範圍越來越廣,從而使其信用信息廣泛散落於各個部門和機構之中。一個完善的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建立,首先必須將散落在各個部門的信用信息收集起來,然後再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為社會提供信用查詢服務。因此,如何使得社會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信息共享☆信用共建共同完成個人信用信息的徵集工作是建立個人信用信息系統的關鍵,也是難點之一,難度非常大。
經營成本問題
個人信用數據的徵集分為無償徵信和有償徵信兩種方式。無償徵信是指信用徵信機構獲得個人信用數據是無償的,不需要支付費用。有償徵信則是指信用機構需向銀行、工商、稅務等部門購買消費者的信用信息。實行有償信用徵信的費用非常高,尤其是在徵信系統建立的前期,信用徵信任務繁重,資料庫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是一種典型的投資期長、前期投入高的行業。這對於沒有足夠實力的民營徵信機構來說,很可能會不堪重負,半途而廢。此外,有償信用徵信還面臨著這樣一種困境:信息共享☆信用共建從所有權角度看,個人信用數據屬於消費者個人所有,如果實行有償信用徵信,應該是信用機構向消費者本人支付費用,但事實卻是作為中介機構的商業銀行等部門獲得了這部分收入,作為信息所有者的個人卻一無所獲,甚至是一無所知。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缺乏相關的信用法律法規,沒有將個人信用信息明確劃分為可以公開的數據和不可以公開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種信用徵信方式都不可能取得完全成功。
供需不足問題
目前,中國信用徵信業正呈現出供需雙重不足的局面,並導致惡性循環:一方面,由於缺乏現代信用意識,並沒有將信用看作商品,因而信用服務行業的社會需求不足,社會對信用產品的需求十分有限,普遍缺乏使用信用產品的意識,從而使得信用中介機構因缺乏市場需求而難以發展起來;另一方面,從信用服務的供給來看,國內有實力提供高質量信用產品的機構還很少,由於面臨諸多問題,中國信用服務機構市場規模很小,經營分散,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市場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信息共享☆信用共建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從而難於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信用報告,而這勢必進一步影響社會對信用產品的需求,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的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