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雉科原雞屬動物)

母雞(雉科原雞屬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母雞,一種家禽,頭小,眼橢圓,嘴尖且硬,毛多而密又長,故又名圓毛母雞,開食遲,採食慢。同一雞,20.5天出的公雞多,21天后出的母雞多。

分類等級: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母雞
  • 別稱:圓毛母雞、雌雞、雌性雞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突胸總目
  • 亞目:雞形目
  • :雉科
  • :原雞屬
  • :家雞種
  • 分布區域:世界各地
  • 英文釋義:hen
  • 漢語拼音:mǔ jī
生活習性,築巢,保護幼仔,聲音對雞的影響,生理特徵,產蛋,體溫,壽命,叫聲,心跳,營養價值,注意事項,母雞開產前期的飼養管理,母雞開產前後主要生理變化,開產前期飼養管理要點,影響母雞產蛋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母雞產蛋量下降的原因分析,母雞產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

生活習性

築巢

母雞通常把乾草或者軟的植物鋪在一起作為產蛋的地點。
鄉村飼養的母雞鄉村飼養的母雞

保護幼仔

在掠食者想要攻擊並掠食小雞時,會把小雞護在翅膀底下。這是先天性行為:指的是由動物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是本物種的一種遺傳特性,不需要學習,生來就有的一種行為能力,這種能力在適當條件下,由神經調節激素調節就能表現出來。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經過學習,保護小雞是屬於母雞先天行為。
母雞母雞

聲音對雞的影響

通常對驚嚇有很大反應,若驚嚇過度會導致幾天不產蛋。

生理特徵

產蛋

一隻母雞年平均產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雛率70%以上。在產蛋之前會發出咕咕咕的叫聲(連續不斷),若遇到危險或有人抓它通常會蹲下來。

體溫

母雞的體溫在40.9度與41.9度之間,平均體溫是41.5度。雛雞,但養殖時,雛雞舍溫要求高,一般在三十四五度,

壽命

母雞的一般最長存活13年(飼養環境)
母雞母雞

叫聲

咕咕咕咕,受驚嚇時會叫得格外響。

心跳

160到170次每分鐘,對年齡而言,雛雞高於成雞。對性別而言,母雞高於公雞

營養價值

營養素含量每100克
蛋白質(g)
=20.30
脂肪(g)
=16.80
碳水化合物(g)
=5.80

注意事項

1、 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后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30天以上的小雞,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
2、 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餵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3、 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
母雞
4、 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5、 怕潮濕,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濕,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母雞開產前期的飼養管理

母雞開產前後主要生理變化

產蛋雞從16周齡起進入預產期, 25周齡可達到產蛋高峰。這段時間, 母雞不僅體重在增長, 生理上也發生著急劇變化。母雞卵巢和輸卵管的體積、重量與其功能密切相關。1日齡母雞的卵巢平均重0.03g。未成熟母雞的卵巢長約15mm, 寬約5mm。卵巢內含有大量的卵母細胞, 其數量由600~500000個不等, 用顯微鏡可觀察到12000個, 但僅有少數達到成熟排卵。母雞有4月齡和5月齡時, 卵巢重量分別增至2.66g和6.55g。
卵巢和輸卵管從11周齡起逐漸生長發育, 16周齡加快, 19周齡前後達到高峰。在開始性成熟時, 卵巢重量增至40~60g。這是由於發育較快的4~6個濾泡和卵黃物質積聚的結果。輸卵管在靜止期長度是15.4cm, 產蛋期變為65~81cm不等, 重量約為41.5g。在開產前期, 母雞體重要增加400~500g, 其中有40%~70%為生殖系統的增重;骨骼增重15~20g, 有4~5g為鈣的儲備。小母雞大約在產第一枚蛋的10d前, 開始沉積髓質骨, 髓質骨約占小母雞全部骨骼重量的72%。開產後, 泄殖腔變大而潤濕, 恥骨尖變薄, 間隙變寬, 龍骨與恥骨間距離變寬;頭部皮膚變薄, 冠和肉垂鮮紅, 觸摸時有溫感;喙、跖骨等部位黃色逐漸變淡。當大部分雞開產後, 凡不具有上述特徵的雞, 可認為是未開產雞而加以淘汰。

開產前期飼養管理要點

通常把18周齡至產蛋率達5%的時間稱為產蛋前期。實際上, 無論從飼養和管理上講, 此期屬於一個短暫的調整時期。一般在16~17周齡前上籠, 以便母雞在開產前能適應環境。因為母雞開產必須具有基本的生理和環境條件, 即雞的羽毛脫換完全和長齊, 體重達到一定標準, 飼糧中鈣要由1%提高至2.4%以上, 光照時間不低於12h等。而雞群生長發育受諸多因素影響, 每一批雞由於品種和飼養環境等都不一樣。因此, 母雞飼糧中鈣質含量提高的速度、日糧餵量增加的幅度, 以及光照延長的梯度等都應根據雞群質量來調整。而這些又與雞群的體重、整齊度、適時開產、產蛋量、蛋重等性狀有關。最重要的是飼養管理條件的變動, 要與母雞的生長發育和生理需求相一致, 與上述性狀協調或同步進行。
1 光照遞增梯度的確定
從18周齡開始, 對發育良好的雞群就可以開始進行光刺激, 但對體重達不到標準的雞群應推後。首先參閱所飼養品種的指南要求, 來確定每周增加光照的時間, 如15min、30min或1h, 要逐漸過渡。開產至高峰前期 (21~26周齡) 視為母雞的“生理產蛋高峰期”。據實踐觀察統計, 在此階段並不需要太長的光照時間。雞場增加光照的速度可以比標準慢一點。這樣做不但增強了雞群的體質, 而且使開產日齡的同期化程度更好。20周齡的平均產蛋率是13.41%, 到21周齡為46.70%;當雞性成熟後, 僅用7d時間 (到22周齡) 產蛋率就由46.70%躍升到82.90%;而23周齡時光照才達13h, 但產蛋率已攀升到94.50%。這表明在“雞的生理產蛋高峰期”, 的確不需要太長的光刺激。在母雞由性成熟向體成熟過渡這一階段, 不能使其體能消耗過多, 否則母雞容易早衰, 並對後期產蛋不利。
產蛋母雞在產蛋期, 光照時數應是每日16h, 光照強度為10~30Lex。生長發育好的雞群, 隨產蛋率的升高, 光照時數也在延長, 一般在32周齡達到每日16h, 以後不再增加。當產蛋後期, 雞群仍保持較高產蛋率, 且母雞體況好時, 光照可增至17h。要注意的是產蛋期光照時數只能延長, 不能縮短, 這是光照程式控制的一條重要原則。
2 掌握好日餵量
在開產前1個月左右, 母雞採食量增加幅度不大;從開產到產蛋率達50%之間增幅較大;當產蛋率達高峰後, 每周的增幅相對較穩定。此期的給雞投料的原則是讓雞吃飽為佳;在開產前期和產蛋高峰期, 第二天早晨開燈時, 飼槽無剩料即為適量;在產蛋高峰後期, 在關燈前1~2h料槽中無剩料或剩料很少, 即飼餵量適度。母雞的採食量, 也隨氣候和產蛋量的變化而有增減, 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 都要逐漸進行。一般是隨產蛋率上升, 日飼餵量應是增加的, 但不是每天都增加。第二天的增加量, 應以第一天的投料量為依據, 若頭一天雞把料吃完, 就應增加。每調整1次飼餵量, 要穩定3~4d。若飼餵量增加了, 產蛋率還在繼續上升, 就可繼續增加飼餵量, 尤其是產蛋高峰期。若氣溫很適宜母雞產蛋, 母雞的採食量增幅就是每周0.5~1g。到高峰後期就不再增加或增加甚微。若產蛋後期是處於氣溫回升的季節, 母雞採食量可能略有減少, 那么投料也要酌情減少, 這比增加投料更應穩妥, 速度要慢。無論增加或減少都不能影響產蛋率。

影響母雞產蛋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母雞產蛋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 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導致母雞產蛋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外部環境對於母雞本身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光照、濕度、通風、溫度等條件。在光照條件方面, 若光度強弱經常發生變化, 或是將光照的時間縮短, 亦或是突發的光照停止現象等都會讓母雞產生恐懼心理;在通風條件控制方面, 很多雞舍在冬季為了達到保溫的效果, 未及時進行通風換氣; 在溫度控制方面, 外部氣候條件會對雞舍的溫度產生影響, 當出現氣溫驟降或驟升的情況時, 會嚴重影響母雞的健康, 且極易導致多種疾病的滋生, 導致母雞身體機能不協調;在濕度方面, 應保持舍內濕度維持在80% 左右, 且保持通風。
2 疾病問題
疾病直接影響母雞的產蛋量, 導致產蛋量下降, 也會對母雞本身的體質構成威脅, 影響養雞業的發展。其中傳染性疾病是致使產蛋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急慢性傳染病的滋生, 會導致母雞產蛋量驟然下降, 且雞群會呈現規模性的傳染, 進而導致整體產蛋量下降, 甚至死亡。傳染性疾病對產蛋量的影響與疾病的類型存在著直接的聯繫, 會根據傳染病類型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導致母雞的產蛋量下降。
在諸多疾病中, 產蛋下降綜合徵 (EDS-76) 、雞痘傳染病是影響母雞產蛋量的疾病之一。產蛋下降綜合徵, 簡稱為EDS-76, 該疾病發生時的症狀表現為產蛋量下降, 產蛋率會下降七成, 且出現大量的異常雞蛋, 以薄殼蛋與輕殼蛋為主, 甚至還會出現無殼蛋情況;雞痘傳染病是雞群傳染病中的主要疾病類型, 若屬於良性病症, 會誘發禽類敗血霉形體發生感染現象, 進而會引發呼吸道疾病, 對母雞身體構成嚴重的威脅, 會導致其產蛋量下降。
3 飼養問題
飼養與管理是影響母雞產蛋量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其主要表現飼料質量和飼養管理方面。在飼料餵養方面, 部分養殖戶為了降低飼養成本, 選擇廉價、營養不均衡, 甚至是劣質或變霉飼料進行餵養, 也有使用變質或受潮的飼料進行餵養的情況, 這些都會對母雞的機體構成威脅, 進而影響母雞的產蛋量。此外, 養殖戶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 由於其飼養的專業知識缺失, 對飼料的攪拌不夠均勻、配比不當, 或是突然更換日糧、飼料中的食鹽過多、石粉添加量以及選擇生豆餅等, 勻會引起母雞的消化不良及食慾下降等問題, 影響母雞的正常新陳代謝, 最終導致母雞產蛋量下降。

母雞產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

1加強對環境條件的控制與管理
現階段, 環境問題是制約母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為了提高蛋的產量與質量, 應加強對外部環境的改善與控制, 為母雞產蛋營造良好的環境。應注重對溫度的調節, 保證母雞產蛋階段的溫度控制在10 ~ 26 ℃之間, 其中最適合產蛋的溫度是14 ~ 25 ℃,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蛋的產量與質量;嚴格控制好濕度, 產蛋期間所要求的濕度為55% ~ 70%, 最適宜的濕度應控制在62% ~ 65%;要控制光照, 禁止出現燈泡忽開忽關的現象, 為了保證光亮度的一致性與均勻性, 應對燈泡進行及時的擦拭。白天若出現陰天下雨或下雪天氣時, 應開燈進行補光;及時對雞舍進行通風換氣, 定期對雞舍進行清理與消毒。若雞舍長期密閉, 會產生有害氣體, 會對雞群產生健康威脅, 極易導致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的滋生。由此可知, 要對雞舍進行通風換氣, 並選擇2 種以上的消毒液對雞舍進行消毒處理, 以抑制病菌與細菌的繁殖與傳播。
2 保證母雞飼養的規範性與合理性
提高母雞產蛋量是養殖戶最為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 其決定著養雞業的經濟效益, 為了保證母雞的產蛋量, 保證母雞飼養的規範性與合理性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在飼養過程中, 應加強對飼料的管理, 要保證飼料的乾燥性, 及時對雞群的食槽進行清潔與處理, 避免母雞誤食變質、過期或殘渣的飼料;二是養殖戶應根據專家的建議及經驗, 合理控制雞群飼料的餵養量, 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 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母雞產蛋量下降, 通常會下降12% 左右, 應根據雞的體重與產蛋量數據, 進行飼料量的控制;三是在飼養過程中, 應控制飲水量與水質, 為產蛋雞提供足夠的水源, 不可出現斷水情況, 否則1 天出現斷水, 產蛋率會下降三成。因此, 在母雞產蛋過程中, 應及時補充水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雛雞進行轉籠時, 要控制好飲水量的供應。
3 及時做好母雞的疾病防疫工作
疾病對母雞產蛋量的影響最大, 各類傳染類疾病的威脅與病毒的不斷傳播, 將會導致母雞呈現大規模產蛋量下降的情況。為了有效避免疾病的發生, 應及時做好母雞的疾病防疫工作, 對雞舍的各個部分、死角、器具以及飲水器等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 能夠有效的防治疫病的發生。若是非飼養員進入雞舍, 必須先換裝、戴帽、換鞋, 雞舍的門外也要徹底的消毒, 以便維持健康及和諧的養殖環境, 是提高母雞產蛋量的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