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遊的意見

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遊的意見

各區、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樂山高新區、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中共樂山市委 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實現旅遊業發展新跨越的意見》(樂委發〔2013〕11號)精神,創新發展理念,催生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和高水平推動我市旅遊與相關產業行業跨界融合,為全域旅遊發展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增添新動力,按照國家旅遊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遊的意見
  • 發布單位:樂山市人民政府
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遊的意見
各區、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樂山高新區、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中共樂山市委 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實現旅遊業發展新跨越的意見》(樂委發〔2013〕11號)精神,創新發展理念,催生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和高水平推動我市旅遊與相關產業行業跨界融合,為全域旅遊發展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增添新動力,按照國家旅遊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要求,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產業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建設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四川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市”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引領,以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緊緊圍繞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戰略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把“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和“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的全域旅遊觀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按照“一產圍繞旅遊調結構、二產圍繞旅遊出產品、三產圍繞旅遊搞服務”的思路,加快我市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行業融合發展,促進旅遊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推動各行業有效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完善旅遊功能,挖掘文化內涵,形成新的旅遊產品體系,拓展旅遊產業發展空間,創新旅遊產業開發形態,提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台,提升“旅遊+”綜合聯動效應,強力推進我市全域旅遊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攬引領和統籌謀劃。用大產業、大環境、大民生的理念來謀劃發展旅遊業,將樂山全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行銷推廣。強化統籌規劃,城鄉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交通規劃等應與旅遊規劃相銜接,做到規劃上服從服務旅遊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形成全新的旅遊產業結構。
堅持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以旅遊為中心,整合文化、康養、商貿、體育、會展、地產、農業、工業、教育等相關產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佳化旅遊空間配置,開闢旅遊業發展新空間,構建多層次、特色化、中高端全域旅遊產品體系。推動旅遊產業由突出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效能轉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由以景點建設為主向全產業鏈打造轉變,延長產業鏈條,加快產業轉型,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堅持旅遊與相關行業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圍繞旅遊產業發展統籌交通樞紐建設、城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智慧城市建設、文化文明建設等工作,切實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旅遊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完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村容村貌整治等有機結合,實現區域內旅遊交通便捷、服務便利,旅遊廁所數量充足、質量達標,旅遊標識完備、公共信息完善,全面最佳化休閒旅遊發展環境,促進景城一體、城鄉一體。
(三)總體目標。
圍繞旅遊產業要素和相關產業行業加強橫向融合,釋放旅遊經濟發展紅利,激活縣域旅遊發展活力,實現惠民興業,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將我市創建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到2020年,力爭國家A級旅遊景區達到30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達到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達到2個;省級鄉村旅遊強縣達到2個,省級鄉村旅遊精品村寨達到20個,省級農家樂(鄉村酒店)達到260個;旅遊綜合服務站達到5個;自駕車營地達到4個;旅遊廁所達到650家;旅遊業對地方經濟貢獻率超過15%;旅遊業對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20%。
二、推進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四)旅遊與文化融合。充分利用各種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科技館,培育和建設一批歷史人文旅遊景觀。深入挖掘佛禪文化、武術文化、沫若文化、傳奇文化、美食文化、養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名城文化等內涵,激發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力,包裝建設一批文旅項目。培育打造博物館之旅、非遺之旅、古鎮文化之旅等線路產品。加大旅遊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以微電影、微視頻、音樂文學、雕塑書法、美術展覽等為載體加大旅遊形象傳播。狠抓文創產品、文旅商品開發,打造“嘉州畫派”、嘉州繡、彝繡、宋筆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旅遊文化產品品牌。創新旅遊與演藝相結合發展模式,積極打造舞台及實景演藝項目,開發旅遊影視與動漫作品,做大做強文旅演藝產業。
牽頭責任單位:市文廣新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五)旅遊與康養融合。結合峨眉山、峨邊黑竹溝、犍為桫欏湖、沐川竹海、五馬坪等地生態氣候特點、自然人文環境和地磁溫泉等資源,探索獨有的中醫藥講座、按摩、足療、藥膳、中草藥溫泉等醫療保健方式,建設創意新、起點高、功能完善、設施先進、服務高端的國際化度假康療中心和養老基地,作為醫療旅遊核心產品,積極推出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養生養老之旅,形成集醫學觀光、中醫藥養生、中醫藥體驗等為一體的樂山特色醫藥康療保健養生群落。大力推動養老旅遊發展,鼓勵民間資本依法使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舉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
牽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衛計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六)旅遊與商貿融合。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加大對老字號商品、民族旅遊商品、特色農副產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弘揚美食文化,打造地方名食品牌。加快實施旅遊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樂山特色旅遊商品系列。培育具有樂山特色的綜合性旅遊餐飲、購物聚集區,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旅遊商品銷售網路,鼓勵優質特色旅遊商品進駐主要旅遊沿線旅遊購物區和城市大型商場超市,支持線上旅遊商品銷售,積極爭取設立免稅商品購物店。
牽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經信委、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文廣新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七)旅遊與體育融合。利用樂山多形態的地質地貌,開發探險、登山、漂流、露營、攀岩、洞穴探秘等戶外體育運動旅遊產品,大力發展水上運動、徒步登山、山地越野、山地腳踏車賽、高山滑雪滑草等運動旅遊品牌,重點打造馬邊大風頂、峨眉後山徒步穿越線路,並配套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依託大渡河、岷江、青衣江、馬邊河、峨眉河等水域資源和沿岸景觀,發展遊艇、摩托艇、皮划艇、龍舟及沿岸露營等體育旅遊活動,打造集運動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水上體育休閒旅遊帶。鞏固和創新傳統參與性體育旅遊活動項目,培育舞龍燈、龍舟賽、秧歌賽等“一縣一特色”參與性體育休閒旅遊活動,擴大民眾性體育旅遊活動的參與面和影響力。探索打造融合水上運動、歌舞、雜技、多媒體等為一體的、獨特的體育旅遊秀,培育開拓精品體育旅遊演藝市場。積極申辦、舉辦或引進國際知名體育賽事,繼續辦好峨眉山國際武術節等,不斷提升樂山在國際國內文旅市場的影響力。
牽頭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交委、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八)旅遊與會展融合。充分利用旅博會場館,舉辦承辦大型會展活動,藉助各種類型的會議、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招商會、科技交流等活動,吸引各類商務遊客;積極培育會展專業人才和鼓勵相關企業公司加入國際會展組織,拓展入境商務旅遊客源市場。將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品牌旅遊展會。
牽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農業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九)旅遊與地產融合。引導房地產企業突破單一的住宅開發模式,依託周邊風景名勝、旅遊景區等資源,在主題定位、景觀設計、周邊配套等方面融入旅遊功能與理念,建設旅遊與居住相結合的旅遊地產。引導旅行社與地產商開展合作,瞄準高端、國際、個性化需求等細分市場,針對性開發旅遊地產。大力推進“峨眉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樂山大佛國際旅遊度假區”和“峨眉河田園度假慢城”建設,推動犍為桫欏湖、夾江峨眉前山、五通橋古城、沙灣綠島水城等區域性休閒度假區建設,提升旅遊綜合接待能力。
牽頭責任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十)旅遊與農業融合。加強鄉村旅遊規劃引領,加大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強化體驗活動創意、農事景觀設計、鄉土文化發掘、特色民宿建設、民俗活動舉辦,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鄉村旅遊產品,發展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綜合體,打造環城市休閒旅遊度假帶。引導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在沐川、峨眉等地探索建設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實現旅遊與脫貧、富民相結合,加快鄉村脫貧致富步伐。依託羅城古鎮、清溪古鎮、羅目古鎮等,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特點的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讓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以生態經濟開發為手段,鼓勵國家級森林公園打造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開發原始森林探險游、避暑森林生態游、森林體育游、森林養生游、濕地休閒度假游、“森林人家”體驗游等旅遊產品,把沙灣美女峰等國家級森林公園、金口河大瓦山天池等國家級濕地公園資源景區化、特色化,推動林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最佳化水利旅遊發展環境,積極創建水旅融合示範點,大力開發水利遺址和水利工程體驗游等旅遊產品。鼓勵東風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打造國家A級旅遊景區,加快推進中國(樂山)國家水公園、三江匯流水利休閒核心區、城市濱水濱河長廊建設,推動以水促旅的產業融合發展。
牽頭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扶貧移民局、市文廣新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十一)旅遊與工業融合。積極開發工業旅遊產品和線路,推進工業遺產旅遊、工業科普旅遊、產業公園旅遊、企業文化旅遊和工業購物旅遊;大力推進特色鮮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族民間傳統手工藝品、特色食品、中草藥保健品等旅遊商品開發;加快培育以休閒度假、山地戶外、露營、漂流、探險、賓館飯店專用品等旅遊用品生產加工為重點的旅遊裝備製造業;鼓勵市場主體開發富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豐富旅遊商品類型,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依託優勢產業和知名企業,合理布局旅遊商品生產基地和旅遊工業園區,積極拓展延伸旅遊產業鏈,實現產業集聚,做大旅遊產業規模。
牽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市衛計局、市住建局、市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十二)旅遊與教育融合。根據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不同階段學生素質教育需求,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依託我市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場及科普教育資源,寓教於游,開發研學旅遊產品,建設研學旅遊基地,並把研學旅遊納入教學機制,逐步形成完備的研學旅遊體系。加強國際國內研學旅行交流,吸引國內外中小學生到樂山開展研學旅行,規範和引導本地中小學生赴境外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科技局、市文廣新局、市投促外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十三)旅遊與網際網路融合。積極推廣信息技術在旅遊管理、旅遊服務和旅遊行銷等方面的套用。升級“樂山市旅遊監管調度及安全應急管理聯動指揮平台”,建設“誠信樂山旅遊信用公示與服務平台”,實現旅遊、交通、公安、工商數據共享,推進智慧旅遊管理。建立樂山市旅遊數據中心,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重點拓展網際網路在旅遊業務中的套用,建設一批智慧旅遊企業、景區、城市和鄉村;開發旅遊電子商務系統,發展電子預定、電子支付及電子管理、網路宣傳與行銷業務;推廣旅遊商品網路銷售,拓展銷售渠道。培育識途網等以旅遊為主營業務的電子商務企業,積極推動線上旅遊平台企業發展壯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的資源、要素和技術,形成旅遊業新生態圈,推動“旅遊+網際網路”跨產業融合。
牽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旅遊體育委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交委、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十四)旅遊與城市建設融合。大力推進城市旅遊諮詢中心、旅遊廁所建設,完善城市旅遊接待功能。鼓勵發展城市休閒街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休閒體育場館、旅遊綜合體,拓展城市休閒空間。統一規劃夜間旅遊,打造夜色景觀,布局和引導夜間水上旅遊活動、多樣化的夜間娛樂、夜間消費等業態,完善夜間旅遊配套設施,延伸夜間旅遊消費空間。加強對泌水院、張公橋、濱河路、嘉興路等現有特色街區的風貌改造,完善旅遊廁所、停車場、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大力引導商業集聚、集群發展,形成購物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娛樂一條街、花鳥古玩一條街等旅遊特色街區,把樂山建成“旅遊城、休閒城、消費城、不夜城”。
牽頭責任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交委、市水務局、市城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十五)旅遊與交通融合。科學規劃旅遊交通線路,貫通與周邊重點城市的交通連線,加快推進城市及國道、省道至世界遺產地、重點旅遊度假區、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區的內部道路系統建設,形成交通環線,加快實現從機場、汽車站、高鐵站、碼頭到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對接。加快城市旅遊集散中心、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停車場、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完善加油(氣)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將通往旅遊區的標誌納入道路交通標誌範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誌設定,形成功能完善、服務配套的旅遊交通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城市與景區間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扶持跨區域連鎖經營的汽車租賃公司和鄉村旅遊巴士發展。加快推進樂山機場建設,積極培育低空飛行,配套建設低空飛行基地。建設城市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統籌考慮景觀節點打造、社會資源點面向社會開放、腳踏車租賃等問題。
牽頭責任單位:市交委
責任單位:市旅遊體育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市級各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樹立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遊“一盤棋”思想,充分認識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強組織領導,敢於責任擔當,切實把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程,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加快編制行動計畫,制定具體工作目標和任務,切實抓好組織協調,加大檢查督促力度,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十七)建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切實搞好統籌協調,真正形成部門聯動發展全域旅遊的強大合力,推動相關產業行業與旅遊融合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旅產辦”)負責做好相關工作的協調與推進,研究起草產業扶持政策和重大問題、重大項目的具體溝通協調,以及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等工作。各牽頭責任單位負責擬制所牽頭產業融合任務實施方案和年度項目計畫,並認真組織實施,每年2月底前將實施方案和項目計畫報市旅產辦備案,每年12月底前向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上報年度工作總結和項目計畫執行情況。
(十八)加大金融扶持。加大和提升金融業對旅遊業的支持,改進對旅遊業的信貸管理,創新發展符合旅遊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模式,推進旅遊企業上市;充分整合各相關部門的產業發展資金,對旅遊景區景點、旅遊基礎和服務設施、旅遊項目建設給予大力支持;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揮融資擔保對中小旅遊企業債務融資的增信作用。推出各種金融旅遊產品,發行旅遊信用卡,促進旅遊消費;鼓勵保險機構加大力度推廣現有的旅遊保險產品,依據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的需求,不斷開發並推出旅遊市場保險產品。
(十九)落實優惠政策。認真貫徹實施《中共樂山市委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實現旅遊業發展新跨越的意見》(樂委發〔2013〕11號),重點落實好產業扶持政策。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村)總體規劃時,統籌考慮國民休閒度假需求,充分考慮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對列入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的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由各地根據分級保障的原則優先安排土地指標,並優先在城鄉規劃中落實用地布局。對旅遊景區以外的旅遊諮詢服務中心、遊客集散中心、旅遊公共廁所、遊客休憩站點、旅遊停車場、景觀綠化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提供。在符合規劃和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土地開發旅遊項目。
(二十)最佳化旅遊環境。堅持以人為本,促進開放共享,著力加強旅遊環境秩序建設,實現全域景觀化、景區內外環境一體化、市場秩序規範化、旅遊服務精細化;適應現代旅遊綜合產業、綜合執法要求,加快旅遊業管理體制和執法機制改革創新,推廣設立綜合性旅遊管理機構和旅遊警察、旅遊法庭、旅遊工商分局等“1+3”模式;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著力提升市民素質,持續提升遊客滿意度。
樂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2月2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