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指將一個區域作為旅遊目的地來建設和運作,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全域旅遊中,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遊的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遊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全域旅遊”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遊人次的增長上,而是旅遊質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遊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意義,追求的是旅遊在人們新財富革命中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域旅遊
  • 外文名:all-for-one tourism
  • 類型:旅遊
  • 意義:美麗鄉村建設、地區經濟成長
主要意義,概念提出,發展架構,架構,本質,發展目的,政策支持,九大轉變,理解誤區,

主要意義

全域旅遊是產業觀光旅遊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最佳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遊。要求全社會參與,全民參與旅遊業,通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是以旅遊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套有效模式和方法。

概念提出

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了“全域旅遊”這一兩會熱詞。報告指出,要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這是“全域旅遊”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

發展架構

全域旅遊發展要著眼於市場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邏輯”、找“抓手”、達“目標”,綠維文旅結合全域旅遊發展本質將其發展架構總結為“三網、兩+、五層次”。

架構

旅遊交通、旅遊公共服務、智慧旅遊三個網的發展,構成了景區全域化發展的一層結構;全域旅遊是融合區域水利、農業、工業、文化等資源優勢,在創意設計與優勢資源整合基礎上,利用“網際網路+“與“旅遊+ “ 概念提升休閒遊憩互動體驗,形成自主旅遊生態圈,進而撬動旅遊發展結構的變革,用“旅遊+”包裝項目,用網際網路刺激和提升項目;全域旅遊是集景區、鄉村、綜合體、小鎮、城市這五個層面都涉及到的旅遊發展結構,景區景點要結合鄉村、結合綜合體、結合小鎮、結合城市,形成全域旅遊的發展架構。

本質

準確把握全域旅遊內涵特徵與發展架構,是有效落實全域旅遊戰略目標的基本前提。深入剖析全域旅遊的概念內涵,其本質特徵主要體現於全局性、空間性、帶動性、整合性和共享性五個方面。全域旅遊是一種區域旅遊發展理念,更是一種旅遊發展價值追求。要以質量價值目標、治理價值目標和共享價值目標作為我國全域旅遊發展的價值追求,以增強我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發展目的

發展全域旅遊旨在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市場消費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一定區域而言,就是全方位提升、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全域旅遊目的地指的就是一個旅遊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遊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開放式旅遊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需求)的旅遊目的地。從實踐的角度,以城市(鎮)為全域旅遊目的地的空間尺度最為適宜。

政策支持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走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

九大轉變

推進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行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遊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嚮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遊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誌,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理解誤區

推進全域旅遊並不是到處建景點景區、到處建賓館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遊更加關注景點景區、賓館酒店等建設的系統性和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景點景區、賓館酒店建設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質量、層次,但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遊格局中,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到處都有接待服務而非到處都是賓館飯店。千萬不能把增加景點景區和賓館飯店數量、擴大規模等同於發展全域旅遊。要防止出現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遍地開花”,四處泛濫。
推進全域旅遊,並不是到處進行旅遊開發。全域旅遊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開發性保護模式。全域旅遊強調的是旅遊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要通過全面最佳化旅遊資源、基礎設施、旅遊功能、旅遊要素和產業布局,更好地疏解和減輕核心景點景區的承載壓力,更好地保護核心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設施、要素、功能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和最佳化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