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是為了發展全域旅遊而制定的法規,2017年6月12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自2017年6月12日起實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
- 發布機構:國家旅遊局
- 發布日期:2017年6月12日
- 實施日期:2017年6月12日
政策全文,內容解讀,
政策全文
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
第四章 創建任務
4.1 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現代旅遊治理體系
4.1.1 建立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全域旅遊組織領導機制,加強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宣傳、組織、政法等黨委部門和發改、公安、財政、國土、環保、住建、交通、水利、農業、文化、體育、統計、林業等政府部門在合力推進全域旅遊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4.1.2 探索建立與全域旅遊發展相適應的旅遊綜合管理機構,如旅遊發展委員會,有效承擔旅遊資源整合與統籌協調、旅遊規劃與產業促進、旅遊監督管理與綜合執法、旅遊行銷推廣與形象提升、旅遊公共服務與專項資金管理、旅遊數據統計與綜合考核等職能。
4.1.3 積極推動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門構建管理內容覆蓋旅遊領域的新機制,切實加強旅遊警察、旅遊市場監督、旅遊法庭、旅遊質監執法等工作和隊伍建設。
4.1.4 積極創新旅遊配套機制,建立相應的旅遊聯席會議、旅遊項目聯審、旅遊投融資、旅遊規劃公眾參與、旅遊標準化、文明旅遊共創、旅遊志願者組織、旅遊人才培養、黨政幹部培訓、旅遊工作考核激勵等機制。
4.1.5 推動政策創新。出台支持全域旅遊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檔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鼓勵統籌各部門資金支持全域旅遊建設。對全域旅遊重大建設項目優先納入旅遊投資優選項目名錄,優先安排政府貸款貼息。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推進旅遊資產證券化試點,促進旅遊資源市場化配置,因地制宜建立旅遊資源資產交易平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引導各類資金參與全域旅遊建設,鼓勵開發性金融為全域旅遊項目提供支持。強化旅遊用地保障,在年度用地指標中優先支持旅遊項目,探索實行重點旅遊項目點狀供地等用地改革,最佳化旅遊項目用地政策。
4.2 加強規劃工作,做好全域旅遊頂層設計
4.2.1 將旅遊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中。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同時依法開展規劃環評。在實施“多規合一”中充分體現旅遊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要求。
4.2.2 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建設項目,在立項、規劃設計和竣工驗收等環節,可就其旅遊影響及相應旅遊配套徵求旅遊部門的意見。
4.2.3 完善旅遊規劃體系。編制旅遊產品指導目錄,制定旅遊公共服務、行銷推廣、市場治理、人力資源等專項規劃和實施計畫或行動方案。形成包含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重大項目設計規劃等層次分明、相互銜接、規範有效的規劃體系。
4.2.4 加強旅遊規劃實施管理。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重點項目規劃應報請人大或政府批准,提升規劃實施的法律效力,並建立旅遊規劃評估與實施督導機制。
4.3 加強旅遊設施建設,創造和諧旅遊環境
4.3.1 推動“廁所革命”覆蓋城鄉全域。推進鄉村旅遊、農家樂廁所整體改造,5A級景區廁所設定第三衛生間,主要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場所、旅遊線路和鄉村旅遊點的廁所要實現數量充足、乾淨衛生、實用免費、管理有效。鼓勵對外服務場所廁所免費對遊客開放。推進市場多元供給和以商建廁、以商管廁、以商養廁。通過使用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新技術,切實解決旱廁、孤廁及其污物處理、廁所信息服務等難題。引導遊客愛護設施、文明如廁,營造健康文明的廁所文化。
4.3.2 構建暢達便捷交通網路。完善綜合交通體系,科學安排支線機場新建和擴建,最佳化旅遊旺季和通重點客源市地航班配置,加強覆蓋旅遊景區的通用機場建設。改善區域公路通達條件,提升區域可進入性,提高鄉村旅遊道路的建設等級,推進幹線公路與景區公路連線線以及相鄰區域景區之間公路建設,形成旅遊交通網路。提高遊客運輸組織能力,開通旅遊客運班車、旅遊公車和觀光巴士等。推進旅遊風景道、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交通驛站等公共休閒設施建設,打造具有通達、遊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複合功能的主題旅遊線路。
4.3.3 完善集散諮詢服務體系。在建好景區遊客中心的基礎上,合理布局建立全域旅遊集散中心,設立多層級旅遊集散網路,因地制宜在商業街區、交通樞紐、景點景區等遊客集聚區設立旅遊諮詢服務中心(點),有效提供景區、線路、交通、氣象、安全、醫療急救等必要信息和諮詢服務。
4.3.4 規範完善旅遊引導標識系統。在全域建立使用規範、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內容完整的旅遊引導標識體系,重點涉旅場所規範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4.3.5 合理配套建設旅遊停車場。建設與遊客承載量相適應、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學的生態停車場。鼓勵在國省幹線公路和通景區公路沿線增設旅遊服務區、驛站、觀景台、自駕車營地等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遊等複合型服務區轉型升級。
4.4 提升旅遊服務,推進服務人性化品質化
4.4.1 充分發揮標準在全域旅遊工作中的服務、指引和規範作用。完善旅遊業標準體系,擴大旅遊標準覆蓋範圍,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加強涉旅行業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樹立友善好客旅遊服務形象。
4.4.2 按照旅遊需求個性化要求,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標桿引領計畫,鼓勵企業實行旅遊服務規範和承諾,建立優質旅遊服務商目錄,推出優質旅遊服務品牌。開展以遊客評價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評價,不斷提高遊客滿意度。
4.4.3 推進服務智慧型化。建立地區旅遊服務線上“總入口”和旅遊大數據中心,形成集交通、氣象、治安、客流信息等為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涉旅場所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主要旅遊消費場所實現線上預訂、網上支付,主要旅遊區實現智慧型導遊、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開發建設遊客行前、行中和行後各類諮詢、導覽、導遊、導購、導航和分享評價等智慧型化旅遊服務系統。
4.4.4 完善旅遊志願服務體系。建立服務工作站,制定管理激勵制度,開展志願服務公益行動,提供文明引導、遊覽講解、信息諮詢和應急救援等服務,打造旅遊志願服務品牌。
4.5 堅持融合發展、創新發展,豐富旅遊產品,增加有效供給
4.5.1 “旅遊+城鎮化、工業化和商貿”。突出中國元素、體現區域風格,建設美麗鄉村、旅遊小鎮、風情縣城、文化街區、宜游名城以及城市綠道、騎行公園等慢行系統,支持旅遊綜合體、主題功能區、中央遊憩區等建設。利用工業園區、工業展示區、工業歷史遺蹟等因地制宜開展工業旅遊,鼓勵發展旅遊用品、戶外休閒用品和旅遊裝備製造業。完善城市商業區旅遊服務功能,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鮮明地方特色的時尚性、實用性、便攜性旅遊商品,提高旅遊購物在旅遊收入中的比重,積極發展商務會展旅遊。
4.5.2 “旅遊+農業、林業和水利”。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和現代農業莊園,鼓勵發展田園藝術景觀、陽台農藝等創意農業和具備旅遊功能的定製農業、會展農業、眾籌農業、家庭農場、家庭牧場等新型農業業態。因地制宜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鼓勵發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鎮”。鼓勵水利設施建設融入旅遊元素和標準,充分依託水域和水利工程,開發觀光、遊憩、休閒度假等水利旅遊。
4.5.3 “旅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積極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場館、科研設施等發展科技旅遊。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發展紅色旅遊,開發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夏(冬)令營等研學旅遊產品。依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文物遺蹟及美術館、藝術館等文化場所,推進劇場、演藝、遊樂、動漫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文化體驗旅遊。開發醫療健康旅遊、中醫藥旅遊、養生養老旅遊等健康旅遊業態。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汽車機車運動等體育旅遊新產品。
4.5.4 “旅遊+交通、環保和國土”。建設自駕車房車旅遊營地,打造旅遊風景道和鐵路遺產、大型交通工程等特色交通旅遊產品,推廣精品旅遊公路自駕游線路,支持發展郵輪遊艇旅遊,開發多類型、多功能的低空旅遊產品和線路。建設生態旅遊區、地質公園、礦山公園以及山地旅遊、海洋海島旅遊、避暑旅遊等旅遊產品。
4.5.5 提升旅遊產品品質。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提升旅遊產品文化含量。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現代信息和新科技裝備,提高旅遊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廣使用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修復、無害化處理等生態技術,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旅遊開發的生態含量。
4.5.6 豐富品牌旅遊產品。增強要素型旅遊產品吸引力,深入挖掘民間傳統小吃,建設特色餐飲街區,進一步提升星級飯店和綠色旅遊飯店品質,發展精品飯店、文化主題飯店、經濟型和度假型酒店、旅遊民宿、露營、帳篷酒店等新型住宿業態,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園區型旅遊產品品質,強化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閒區、旅遊綜合體、城市公園、主題樂園、大型實景演出和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規劃館、展覽館、紀念館、動植物園等園區型旅遊產品設施配套,實現節約、集成和系統化發展,打造整體品牌。發展目的地型產品,按照村、鎮、縣、市、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目的地品牌。
4.5.7 推動主體創新。培育和引進有競爭力的旅遊骨幹企業和大型旅遊集團,促進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支持旅遊企業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併購等方式發展知名旅遊品牌。發展旅遊電子商務,支持網際網路旅遊企業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資源。促進中小微旅遊企業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建設發展產業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的特色涉旅企業。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台,提升旅遊業創新創意水平和科學發展能力。
4.6 實施整體行銷,凸顯區域旅遊品牌形象
4.6.1 制定全域旅遊整體行銷規劃和方案。把行銷工作納入全域旅遊發展大局,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樹立整體行銷和全面行銷觀念,明確市場開發和行銷戰略,加強市場推广部門與生產供給部門的協調溝通,實現產品開發與市場開發無縫對接。設立旅遊行銷專項資金,鼓勵制定相應的客源市場開發獎勵辦法,切實做好入境旅遊行銷。
4.6.2 拓展行銷內容。在做好景點景區、飯店賓館等傳統產品推介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和展示地區特色,將商貿活動、科技產業、文化節慶、體育賽事、特色企業、知名院校、城鄉社區、鄉風民俗、優良生態等拓展為目的地宣傳推介的重要內容,提升旅遊整體吸引力。
4.6.3 實施品牌行銷戰略。塑造特色鮮明的旅遊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題突出、傳播廣泛、社會認可度高的旅遊目的地品牌。提升區域內各類品牌資源,建立多層次、全產業鏈的品牌體系,變旅遊產業優勢為品牌優勢。
4.6.4 建立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媒體、公眾等參與的行銷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推廣行銷中的作用,整合利用各類宣傳行銷資源和方式,建立推廣聯盟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結合、橫向聯動、多方參與的全域旅遊行銷格局。
4.6.5 創新全域旅遊行銷方式。有效運用高層行銷、公眾行銷、內部行銷、網路行銷、互動行銷、事件行銷、節慶行銷、反季行銷等多種方式。藉助大數據分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電影、APP客戶端等新興媒體,提高全域旅遊宣傳行銷的精準度、現代感和親和力。
4.7 加強旅遊監管,切實保障遊客權益
4.7.1 加強旅遊執法。強化旅遊質監執法隊伍的市場監督執法功能,嚴肅查處損害遊客權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曝光重大違法案件,實現旅遊執法檢查的常態化。公安、工商、質監、物價等部門按照職責加強對涉旅領域執法檢查。建立健全旅遊與相關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淨化旅遊市場環境,維護遊客合法權益。
4.7.2 加強旅遊投訴舉報處理。建立統一受理旅遊投訴機制,積極運用12301智慧旅遊服務平台、12345政府服務熱線以及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熱線電話、諮詢中心等多樣化手段,形成線上線下聯動、高效便捷暢通的旅遊投訴受理、處理、反饋機制,做到受理熱情友好、處理規範公正、反饋及時有效,不斷提高旅遊投訴的結案率、滿意率。
4.7.3 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建立旅遊領域社會信用體系,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歸集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失信行為,並對失信行為開展聯合懲戒行動。擴大旅遊“紅黑榜”套用,將旅遊景區點納入旅遊“紅黑榜”評價機制。發揮旅遊行業協會自律作用。積極套用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台,加強對旅行社、導遊人員日常監管,保障導遊人員合法勞動權益。
4.7.4 加強旅遊文明建設。全面推行國內旅遊文明公約和出境旅遊文明指南,培育文明旅遊典型,建立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製度和部門間信息通報機制。組織開展旅遊警察、旅遊工商和旅遊法庭等工作人員的執法培訓,提高旅遊執法專業化和人性化水平。
4.8 最佳化城鄉環境,推進共建共享
4.8.1 加強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強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保護,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生物多樣性、環境質量優良性、傳統村鎮原有肌理和建築元素。注重文化挖掘和傳承,構築具有特色的城鄉建築風格。倡導綠色旅遊消費,實施旅遊能效提升計畫,降低資源消耗,推廣節水節能產品、技術和新能源燃料的使用,推進節水節能型景區、酒店和旅遊村鎮建設。
4.8.2 推進全域環境整治。開展主要旅遊線路沿線風貌集中整治,在路邊、水邊、山邊等區域開展潔化、綠化、美化行動,在重點旅遊村鎮實行“改廚、改廁、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無害化、生態化處理,全面最佳化旅遊環境。
4.8.3 強化旅遊安全保障。加強旅遊安全制度建設,強化旅遊、公安、交通、安監、衛生、食藥監等有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由安監部門牽頭組織景區開業的安全風險評估。加強景點景區最大承載量警示,加大出遊安全風險提示,落實旅行社、飯店、景區安全規範。強化對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等特種設備和旅遊用車、旅遊節慶活動等重點領域及環節的監管。建立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遊救援體系。完善旅遊保險產品,擴大保險覆蓋面,提升保險理賠服務水平。
4.8.4 大力促進旅遊創業就業。建設旅遊就業需求服務平台,加強信息引導,加大技術支持,進一步改善傳統旅遊企業吸納就業的政策環境,切實為新型旅遊企業招募員工創造便利條件。積極引導科技、藝術、創意設計等各類專業人才跨界參與旅遊開發建設。重視發展創業型的個體私營旅遊經濟和家庭手工業。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發展旅遊教育,開設特色旅遊專業,提升本地旅遊人力資源規模和水平。
4.8.5 大力推進旅遊扶貧和旅遊富民。通過整合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產業,從整體增加貧困地區財政收入、村集體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農戶”和直接就業、定點採購、輸送客源、培訓指導、建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區和鄉村旅遊後備箱基地等各類靈活多樣的方式,促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大力實施旅遊富民工程,通過旅遊創業、旅遊經營、旅遊服務、資產收益等方式促進增收致富。
4.8.6 營造旅遊發展良好社會環境。樹立“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的理念,向目的地居民開展旅遊相關知識宣傳教育,強化目的地居民的旅遊參與意識、旅遊形象意識、旅遊責任意識。加強旅遊惠民便民服務,推動公共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紀念館、城市休閒公園、紅色旅遊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鼓勵旅遊場所對特定人群實行價格優惠,加強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旅遊服務。
內容解讀
2017年6月12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為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提供行動指南。《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導則》要求,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建立旅遊領域社會信用體系,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歸集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失信行為,並對失信行為開展聯合懲戒行動。擴大旅遊“紅黑榜”套用,將旅遊景區點納入旅遊“紅黑榜”評價機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五大理念”的重要戰略決策。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得到了全國上下的積極回響,各地紛紛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迎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消費新要求和調整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迸發出強大動力。《導則》的出台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導則》指出,創建工作要實現“五個目標”,並起到相應的示範引領作用。一是實現旅遊治理規範化,成為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典範;二是實現旅遊發展全域化,成為目的地建設的典範;三是實現旅遊供給品質化,成為滿足大眾旅遊消費需求的典範;四是實現旅遊參與全民化,成為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典範;五是實現旅遊效應最大化,成為旅遊業惠民生、穩增長、調結構、促協調、擴開放的典範。
《導則》強調,創建工作要突出“六項原則”。一是突出改革創新,始終將改革創新作為創建工作的主線,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局面;二是突出黨政統籌,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作用,形成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新合力;三是突出融合共享,大力推進“旅遊+”,形成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四是突出創建特色,形成各具特色、差異化推進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方式;五是突出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同提升,開闢全域旅遊發展新境界;六是突出示範導向,強化創建單位的示範引領作用,樹立全域旅遊發展新標桿。
《導則》提出,創建工作要堅持“注重實效、突出示範”“寬進嚴選、統一認定”“有進有出、動態管理”三大方針,成熟一批、命名一批,並建立相應的管理和退出機制。創建單位要經過不斷改革創新和完善升級,最終達到相應條件和標準並能發揮示範作用才能成為示範區。
《導則》要求,創建單位要按照李金早局長關於“九個轉變、十個突破、八個防止”總要求,落實好“八方面任務”。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構建現代旅遊治理體系,促進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二是加強規劃工作,全面做好全域旅遊頂層設計,促進分頭規劃向區域內“多規合一”轉變。三是加強旅遊設施建設,全面創造和諧旅遊環境。四是提升旅遊服務,全面推進服務人性化品質化,促進粗放低效旅遊服務向精細高效旅遊服務轉變。五是豐富旅遊產品,堅持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全面豐富旅遊產品有效供給。六是實施整體行銷,促進傳統的旅遊產品行銷向全域整體行銷轉變,全面凸顯區域旅遊品牌形象。七是加強旅遊監管,全面強化以法治旅,保障遊客權益。八是最佳化城鄉環境,全面營造旅遊發展良好社會環境,促進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最終努力實現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遊時代人民民眾消費需求。
國家旅遊局將根據《導則》制定《全域旅遊示範區考核命名和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並能夠發揮示範作用的予以命名。同時,將建立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管理系統,加強對各創建單位的指導和評估,以確保示範區創建能夠有序、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