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

《四川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已經四川省政府同意,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7月8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8日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更好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決策部署,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強化產業融合,最佳化供給體系,提升公共服務,健全治理體系,加大品牌推廣,促進共建共享,不斷提升巴蜀文化影響力、區域協同帶動力、文旅產業競爭力、優質產品供給力和文旅綜合支撐力,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協調,融合發展,把全域旅遊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整合要素資源,統籌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綠色發展,突出體現地域特色,加強資源環境保護性利用,科學合理開發,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共同提升。堅持改革創新,示範引領,大力完善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充分激發各地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內生動力,更好發揮示範區的引領作用和帶動能力。
(三)總體目標。通過深入實施全域旅遊建設行動,力爭到2025年,3個市(州)、50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累計80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進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全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旅遊經濟整體實力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將旅遊業打造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生態綠色產業、富民惠民產業。
二、主要任務
(一)以全域旅遊理念最佳化旅遊發展格局。
堅持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最佳化“一核五帶十大四廊”文旅產業全域布局,構建“一核引領、一環帶動、兩軸發展、四區協同”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推動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與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城市群融合發展,打造全省文旅經濟新極核。聯動“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川南文旅經濟帶”建設環盆周山地康養度假旅遊帶。聯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與茶馬古道歷史文化走廊,構建四川“東西向”文化旅遊發展軸線;以長征紅色旅遊走廊串聯西南地區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帶,構建四川“南北向”文化旅遊發展軸線。建設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打造以旅遊目的地城市為重要支撐的川南文旅經濟區。做優文化體驗,以山地康養為特色,打造山水文化交相輝映的川東北文旅經濟區。立足優良生態,將川西北文旅經濟區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高原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以安寧河谷和金沙江沿岸農文旅融合為基礎,將攀西文旅經濟區建設成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以下責任單位均包含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構建城市、鄉村、景區旅遊協同發展新格局。將城市旅遊作為新的增長極,建設一批特色旅遊城市、休閒街區。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促進鄉村旅遊業態創新發展、集聚連片。加快傳統旅遊景區提質增效,大力發展度假旅遊、生態旅遊景區。(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
(二)以融合發展為主線健全全域旅遊產業體系。
推動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實施文旅融合IP工程,推出一批旅遊演藝項目,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主題文博項目,創建一批國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一批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
大力培育旅遊新業態。打造研學旅行系列IP,創建一批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開發體旅融合產品,舉辦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賽會賽事,打造南方冰雪運動目的地、國際知名山地戶外運動勝地。開發農旅新業態,打造一批鄉村旅遊景區、休閒農業精品園區、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爭創一批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促進工旅融合,建設一批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省體育局)
引導旅遊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有實力的旅遊龍頭企業,發揮聚集引領效應,引導相關產業向園區集中,提升園區配套能力,夯實發展載體,建設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文化和旅遊項目。(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經濟和信息化廳)
(三)以創新型消費為牽引完善旅遊供給體系。
大力發展城市旅遊。培育一批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建設一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實施夜間消費創新行動,推出一批夜遊精品,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鼓勵開發高端醫療產品,打造一批國際康療中心、高端健康管理機構和醫療保健中心。積極建設科技數字型驗館,發展科技博覽、科技主題文創新業態,建設一批科技旅遊消費新場景。引導博物館等場所打造新型數字消費場景,建設一批數字場館和街區。(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經濟合作局)
轉型升級鄉村旅遊。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度假區,打造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推出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實施“天府鄉創”計畫,推進“創意下鄉”,創新鄉村旅遊業態。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與轉化,持續推進天府旅遊名牌建設,構建四川特色鄉村旅遊品牌體系。(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
景區旅遊提質增效。深入實施景區“對內注重提品質、對外注重美譽度”管理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動重點品牌旅遊景區業態提升,創新開發數字藏品等數位化體驗產品,最佳化服務供給,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構建以森林、陽光康養為特色的自然療愈度假體系,積極開發中醫藥觀光、療養康復等旅遊產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創建一批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推進高原健康氧產業試點建設。(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自然資源廳、省林草局、省中醫藥局)
豐富旅遊要素。推出一批體現四川文化特色和濃郁巴蜀味道的“天府旅遊美食”,建設一批網紅打卡美食地標。支持建設特色主題酒店,推出一批標桿型酒店企業,推動民宿產業提檔升級,打造旅遊住宿精品。推動夜市購物發展,建設一批天府旅遊名品購物旗艦店,積極引進具有免稅牌照的企業,投資建設城市免稅店、保稅店等購物場所。(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
(四)以便利化為要務最佳化旅遊公共服務。
大力實施交旅融合。提升跨區域旅遊交通便捷性,鼓勵開通旅遊直通車,打通景區“最後一公里”,建設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旅遊風景道。以“服務區+旅遊+文化”營造出行新體驗,建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旅遊主題高速公路服務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遊廳)
加強智慧旅遊建設。打造全域智慧旅遊平台,加快提升旅遊重點區域5G網路覆蓋水平,完善智慧旅遊設施,創建一批智慧文旅先進縣(市、區)和單位。開發線上數位化體驗產品,培育一批智慧旅遊創新企業,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新場景。(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大數據中心、省通信管理局)
加快完善旅遊諮詢服務體系。建立多層級旅遊集散中心,最佳化旅遊集散服務網路。完善提升旅遊交通標識體系,將旅遊標識納入城市道路交通標識體系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實現設定規範、清晰明確、快速識別。(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交通運輸廳)
繼續推進廁所革命。提升旅遊廁所覆蓋率,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免費對遊客開放。加強新型智慧化旅遊廁所建設,推進工作重點由“建”向“管”轉變,提升旅遊廁所建設管理社會化、市場化水平。(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推進旅遊服務標準化建設。高效規範和引導全域旅遊服務標準化建設,鼓勵企業開展旅遊服務標準化工作,培育一批旅遊服務標準化景區,推出放心舒心消費服務系列標準,打造服務標準化建設標桿。(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五)以品牌塑造為抓手整合全域旅遊行銷資源。
加快建設四川文旅宣傳推廣平台,開展整體行銷。強化天府旅遊品牌推廣,實施“安逸”熊貓文化IP打造三年行動計畫,不斷擦亮叫響“安逸四川”旅遊形象。加強與國際組織交流合作,持續推進巴蜀文旅全球推廣計畫。聯合重慶方面加強巴蜀文化對外交流,構建跨區域聯合行銷機制。深化與知名旅遊平台、新媒體等的合作,加強新技術運用,建立大數據智庫,開展旅遊市場精準行銷。(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廣電局)
(六)以提升幸福感為宗旨加強全域秩序與安全建設。
深化文化旅遊領域“放管服”改革。健全文旅市場管理制度,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聯動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常態化執法檢查,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落實綜合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機制。(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市場監管局)
加強旅遊安全建設。完善旅遊安全預警系統和旅遊應急救援長效機制,構建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遊應急救援體系,鼓勵有條件的旅遊企業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嚴格落實旅遊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責任單位:公安廳、應急廳、文化和旅遊廳)
樹立文明旅遊新風。加強文明旅遊品牌建設,爭創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推動景區(點)等公共場所常態化開展文明旅遊宣傳,鼓勵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加強文明旅遊宣傳和輿論監督。(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廣電局)
(七)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本保護生態資源環境。
堅持保護優先原則。建立生態資源環境長效保護利用機制,加快文旅資源普查成果科學轉化,在保障生態環境及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開展旅遊開發用地生態適宜性評價。加強旅遊開發過程管理,做好旅遊環境容量調控,強化旅遊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文化和旅遊廳、省林草局)
做優城鄉環境風貌。積極引導居民參與,開展城鎮主幹道及公共空間全面綠化美化。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風貌。加強政策引導,鼓勵農民參與旅遊業發展,加大農民工培訓補助資金統籌力度,完善創業培訓補貼政策,最佳化創業環境。(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八)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促進全域旅遊體制機制創新。
完善全域旅遊發展綜合協調工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專項問題解決會等方式,加強部門間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全域旅遊進一步發展。依託“智游天府”平台,促進旅遊服務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建設旅遊統計大平台,實現旅遊大數據共建共享。鼓勵各地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同步推進,深入推進“雙創聯動”。(責任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統計局)
三、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省文化和旅遊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常態化的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機制,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活動開展、重大問題解決。省直有關部門(單位)根據職責分工,積極配合支持全域旅遊發展。各地要落實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主體責任,結合實際,制定創建工作目標和推進計畫,明確時間進度,增添務實舉措,抓好創建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鼓勵探索實施“點狀供地”,支持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推進旅遊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融資和併購重組。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通過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開發適合旅遊業特點的金融產品。探索設立旅遊發展資(基)金,對創建成效明顯、帶動作用顯著的縣(市、區),加大資金獎勵力度。
(三)強化人才支撐。充分發揮國家西部旅遊人才培訓基地作用,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文旅企業交流合作,建立文化和旅遊人才培養培訓聯動機制。實施天府文化領軍人才培養工程、民族地區旅遊人才培養引進行動,強化相關職業院校建設,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加快鄉村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鄉村手工藝人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鄉村工匠,深入開展鄉土人才示範培訓。

解讀

2022年7月8日,《四川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提出將深入實施全域旅遊建設行動,力爭到2025年3個市(州)、50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累計80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進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全省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方案》提出,最佳化“一核五帶十大四廊”文旅產業全域布局,構建“一核引領、一環帶動、兩軸發展、四區協同”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推動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與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城市群融合發展,打造全省文旅經濟新極核。聯動“川東北文旅經濟帶”“環成都文旅經濟帶”“川南文旅經濟帶”建設環盆周山地康養度假旅遊帶。聯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與茶馬古道歷史文化走廊,構建四川“東西向”文化旅遊發展軸線;以長征紅色旅遊走廊串聯西南地區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帶,構建四川“南北向”文化旅遊發展軸線。
《方案》提出,建設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打造以旅遊目的地城市為重要支撐的川南文旅經濟區。做優文化體驗,以山地康養為特色,打造山水文化交相輝映的川東北文旅經濟區。立足優良生態,將川西北文旅經濟區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高原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以安寧河谷和金沙江沿岸農文旅融合為基礎,將攀西文旅經濟區建設成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
《方案》明確了主要任務,提出以融合發展為主線健全全域旅遊產業體系。實施文旅融合IP工程,大力培育研學旅遊、體育旅遊融合等旅遊新業態,引導旅遊產業集聚發展。以創新型消費為牽引完善旅遊供給體系。大力發展城市旅遊,轉型升級鄉村旅遊,實施景區旅遊提質增效,豐富旅遊要素。
《方案》還提出,以品牌塑造為抓手整合全域旅遊行銷資源,實施“安逸”熊貓文化IP打造三年行動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