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獎項介紹,獎項歷史,獎盃標誌,歷屆獲獎,兩次獲獎,華人獲獎,榮譽金棕櫚,
獎項介紹
獎項歷史
1954年,電影節組委會邀請幾位珠寶設計師為電影節設計獎盃,要求主題要與坎城的自然環境相匹配。設計師呂茜埃娜·拉宗(Lucienne Lazon)從坎城海邊隨處可見的棕櫚樹獲得靈感設計出金棕櫚獎。同時棕櫚是坎城的象徵,非常符合宗旨。
1955年,金棕櫚獎首次成為電影節的獎盃。1964年至1974年期間,金棕櫚獎又恢復“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名稱。1975年開始,金棕櫚獎固定。1998年,瑞士珠寶商蕭邦(Chopard)對獎盃進行了現代化的修改,使之更加與時俱進,具有現代生氣。
獎盃標誌
金棕櫚獎獎盃為金制棕櫚枝,這是由於坎城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金棕櫚獎以1公斤重的水晶為基座,上面鑲嵌著高13.5厘米、寬9厘米、由19個葉片構成的金色橄欖枝,橄欖枝和葉片均由24K黃金打造而成,總重量為118克,價值約2萬歐元。
作為坎城國際電影節無可爭議的標誌,最新的金棕櫚獎由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於1998年在時任電影節主席皮埃爾-維奧(Pierre Viot)的邀請下重新設計。
自2014年起,金棕櫚獎便採用符合標準的“公平採礦”認證金原料製作,具有了環保的寓意。
歷屆獲獎
屆次 | 年份 | 作品 | 導演 |
---|---|---|---|
1946年 | 《相見恨晚》 | ||
《伊麗斯和上尉的心》 | |||
《失去的周末》 | |||
《沒有翅膀的男人》 | Frantisek Cáp | ||
《貧民窟》 | |||
《大地將變成紅色》 | Bodil Ipsen、Lau Lauritzen | ||
《寶石花》 | |||
《鐵路戰鬥隊》 | |||
《為我譜上樂章》 | |||
《最後的機會》 | |||
《偉大的轉折》 | |||
《田園交響樂》 | |||
《法爾比克》 | |||
《217註冊證》 | |||
1949年 | 《第三人》 | ||
1951年 | 《朱麗小姐》 | ||
《米蘭奇蹟》 | |||
1952年 | 《兩分錢的希望》 | ||
《奧賽羅》 | |||
1953年 | 《恐懼的代價》 | ||
1954年 | 《地獄門》 | ||
1955年 | 《君子好逑》 | ||
1956年 | 《沉默的世界》 | ||
1957年 | 《四海一家》 | ||
1958年 | 《雁南飛》 | ||
1959年 | 《黑人奧菲爾》 | ||
1960年 | 《甜蜜的生活》 | ||
1961年 | 《長別離》 | ||
《比麗迪亞娜》 | |||
1962年 | 《諾言》 | ||
1963年 | 《豹》 | ||
1964年 | 《瑟堡的雨傘》 | ||
1965年 | 《決竅,如何得到》 | ||
1966年 | 《紳士現形記》 | ||
1967年 | 《放大》 | ||
1969年 | 《如果》 | ||
1970年 | 《陸軍野戰醫院》 | ||
1971年 | 《幽情密使》 | ||
1972年 | 《馬蒂事件》 | ||
《工人階級上天堂》 | |||
1973年 | 《受僱者》 | ||
《稻草人》 | |||
1974年 | 《對話》 | ||
1975年 | 《烽火歲月志》 | ||
1976年 | 《計程車司機》 | ||
1977年 | 《我父我主》 | ||
1978年 | 《木屐樹》 | ||
1979年 | 《現代啟示錄》 | ||
《鐵皮鼓》 | |||
1980年 | 《爵士春秋》 | ||
《影武者》 | |||
1981年 | 《鐵人》 | ||
1982年 | 《大失蹤》 | ||
《自由之路》 | |||
1983年 | 《楢山節考》 | ||
1984年 | 《德克薩斯的巴黎》 | ||
1985年 | 《爸爸去出差》 | ||
1986年 | 《教會》 | ||
1987年 | 《在撒旦的陽光下》 | ||
1988年 | 《征服者佩利》 | ||
1989年 | 《性、謊言和錄像帶》 | ||
1990年 | 《我心狂野》 | ||
1991年 | 《巴頓·芬克》 | ||
1992年 | 《善意的背叛》 | ||
1993年 | 《霸王別姬》 | ||
《鋼琴課》 | |||
1994年 | 《低俗小說》 | ||
1995年 | 《地下》 | ||
1996年 | 《秘密與謊言》 | ||
1997年 | 《鰻魚》 | ||
《櫻桃的滋味》 | |||
1998年 | 《永恆和一日》 | ||
1999年 | 《美麗羅塞塔》 | ||
2000年 | 《黑暗中的舞者》 | ||
2001年 | 《兒子的房間》 | ||
2002年 | 《鋼琴家》 | ||
2003年 | 《大象》 | ||
2004年 | 《華氏911》 | ||
2005年 | 《孩子》 | ||
2006年 | 《風吹麥浪》 | ||
2007年 | 《四月三周兩天》 | ||
2008年 | 《牆壁之間》 | ||
2009年 | 《白絲帶》 | ||
2010年 | |||
2011年 | 《生命之樹》 | ||
2012年 | 《愛》 | ||
2013年 | 《阿黛爾的生活》 | ||
2014年 | 《冬眠》 | ||
2015年 | 《流浪的迪潘》 | ||
2016年 | 《我是布萊克》 | ||
2017年 | 《自由廣場》 | ||
2018年 | 《小偷家族》 | ||
2019年 | 《寄生蟲》 | ||
2021年 | 《鈦》 | ||
2022年 | 《悲傷三角》 | ||
2023年 | 《墜樓死亡的剖析》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