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1907年11月20日出生於法國尼奧爾,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4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殺手住在21號》。1943年,編導驚悚懸疑片《烏鴉》。1947年,憑藉編導犯罪片《犯罪河岸》獲得第1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49年,執導劇情片《情婦瑪儂》獲得第1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53年,編導劇情片《恐懼的代價》獲得第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56年,憑藉執導的紀錄片《畢卡索的秘密》獲得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960年,執導劇情片《真相》獲得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第1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1968年,編導劇情片《女囚犯》。
1977年1月12日,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巴黎逝世,享年6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利·喬治·克魯佐
- 外文名:Henri-Georges Clouzot
- 別名:The French Hitchcock (暱稱)
- 國籍:法國
- 星座:天蠍座
-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1977年1月12日
- 職業:導演、編劇、製片人
- 代表作品:恐懼的代價、畢卡索的秘密、惡魔
- 主要成就:第1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第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第1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作影片,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1907年,亨利·喬治·克魯佐出生於法國尼奧市。父親在他童年的時候鼓勵他讀書和聽音樂,克魯佐在四歲時會演奏鋼琴,但其實志願卻是當一名海軍。1925 年,克魯佐因為視力不好和健康不佳被迫放棄當海軍的計畫而考入了政治學校,畢業後曾給法國民主共和黨政治家路易·馬倫做秘書,並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外交官,後來不久克魯佐便辭職。
1928年—1930年間,克魯佐開始關注德國電影並從事電影評論工作,撰寫了多部影評,後來他在別人鼓勵下寫下電影劇本《混亂之夜》。因為他尊崇德國導演弗里茲·朗,便來到德國做副導演,也曾在柏林一家電影公司擔任著監製工作。1934年,克魯佐因為肺結核住進療養院待了四年,住院期間的他苦讀法國文學和偵探小說,影響了他日後的電影創作風格。1938年,克魯佐正式開始從事電影劇本寫作,並成功創作出《最後六個人》(1941年)和《家裡的陌生人》(1942年)這兩部作品,劇作的成功促使克魯佐進一步向電影導演方向邁進。
演藝經歷
亨利-喬治·克魯佐最初是編劇和台詞作家,編寫了《反叛者》(1938)和《家裡的陌生人》(1941)的劇本。1942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殺人犯住在二十一號》。緊接著拍攝的表現主義作品《烏鴉》(1943),劇情安排巧妙,導演手法出色,明顯受到自然主義和斯特勞亨、斯登堡、雷內·克萊爾的影響。1949年,他將一個偵探故事改造成一部精緻、優美的影片《巴黎警察局》,成為當時“黑色片”最傑出的導演。同年完成的《曼儂》,更被認為是利用電影一切的技術的和美學的資源,為一個原先的文學主題服務的典範,表現出電影藝術大師的風範。1953年,他拍攝了其最著名的一部影片《恐懼的代價》,影片描述一輛滿載炸藥的卡車由兩個亡命漢駕駛,一路經歷種種驚險。該片敘事和剪接的技巧高超,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力。1960年,他親自構思劇情拍攝了《真相》,影片不乏人道的價值,但主要以不能容忍任何停頓的、使人眼花繚亂的導演方式而著稱。最後一部影片《女囚犯》(1968)可以被看做是一次“現代化”的嘗試,但是沒有獲得完全成功。主要作品還有:《米蓋特和她的母親》(1949)、《邪惡的人》(1954)、《畢卡索的秘密》(1955,紀錄片)、《間諜們》(1957)。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68年 | 《女囚犯》 | 電影 |
1960年 | 《真相》 | 電影 |
1957年 | 《偵探》 | 電影 |
1955年 | 《惡魔》 | 電影 |
1953年 | 《恐懼的代價》 | 電影 |
1950年 | 《米蓋特和她的母親》 | 電影 |
1949年 | 《情婦瑪儂》 | 電影 |
1947年 | 《犯罪河岸》 | 電影 |
1943年 | 《烏鴉》 | 電影 |
1942年 | 《殺手住在21號》 | 電影 |
製作影片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1 |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 真相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6 | 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 畢卡索的秘密 | 獲獎 |
1956 | 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畢卡索的秘密 | 提名 |
1953 | 第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電影節大獎 | 恐懼的代價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49 | 第1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情婦瑪儂 | 獲獎 |
1947 | 第1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獎-最佳導演獎 | 貧賤夫妻百事哀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3 | 第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 恐懼的代價 | 獲獎 |
人物評價
亨利·喬治·克魯佐被譽為“法國電影的懸念專家”。(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 薩杜爾評)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是歐洲的“希區柯克”。(Mtime時光網評)亨利·喬治·克魯佐以拍攝曲折離奇的驚險片而著名,藝術風格別致,主題獨樹一幟。(新京報評)
亨利·喬治·克魯佐是法國新浪潮之前法國電影的中堅力量,也是現代心理恐怖片的始祖,被譽為法國的“希區柯克”。他影片中的人物通常是腐敗的、懦弱的、悲慘的,在他看來,每一個人身上都寄生著善良與醜惡、真實和謊言。克魯佐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一樣喜愛用偵探故事包裹複雜的人性,他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對法國社會正劇、黑色電影和實驗電影都有相當大的影響。(《電影藝術》評)
亨利·喬治·克魯佐作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著名導演,他為之後的年輕電影人提供了許多營養。層層遞進的劇情鋪陳,馳張有度的節奏和氛圍把控,精工細作的場面調度,將鏡頭轉向社會的真實視角都與新浪潮的精神不謀而合。在懸念的建構方面,設定出人意料的反轉結尾,一路否定觀眾的認知過程,也給後世樹立了難以逾越的高峰。一生對現實黑暗面進行深挖的亨利·喬治·克魯佐並不喜歡直白地給觀眾講道理,他的電影常有大量思辨哲學性的台詞與黑色幽默,在虛虛實實之中告訴你他所認知的世界。(《電影世界》評)